火星,這顆紅色星球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古代聖賢就開始留意火星,因其熒熒如火,且行蹤不定,讓人迷惑不解,故稱之為「熒惑星」。在古代熒惑星預示著不祥,每每熒惑大亮就會帶來戰亂、災荒、瘟疫。誠然,這些都是封建迷信。
人類進入航天時代後,對火星的探索就進入了全新時代。在那個美蘇冷戰,劍拔弩張的年代,火星自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總的來說,那個時期美蘇兩國發射的眾多火星探測器中,蘇聯總是先行先試,且在數量上多於美國。美國則是後發制人,求穩求精。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航天事業,可已輝煌不再。世界兩極格局也隨之被打破,探索火星的國家也多了起來。可能大家想像不到,我們的鄰國印度也加入了其中。
2013年11月5日,印度在其東海岸的斯裡赫裡戈達島航天發射場,發射了首顆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在第二年9月24日,「曼加裡安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成為繼美國、前蘇聯、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誠然,在面對著火星探索近一半的失敗率,印度這次成功實屬不易。
我們中國同屬區域性大國,也是航天強國。對於探索火星怎會缺席?早在2007年,我國就與俄羅斯籤署合作協議 。我們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將搭乘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奔赴火星。接下來,我國的科研人員日夜趕工,「螢火一號」終於如期完成。該探測器長、寬各75釐米,高60釐米,兩側太陽能帆板完全展開可達8米。探測器質量為110千克,攜帶了照相機、等離子探測儀、磁場探測器等先進裝備。由於俄方的原因,原定於2009年10月的發射一直推遲到2011年11月。禍不單行,「螢火一號」最終由於變軌失敗,殞命於茫茫太空。
2016年1月,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這一次將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探測器將由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它由一架軌道器和一輛火星車構成。中國第一輛火星車有四扇太陽能帆板,六個驅動輪,攜帶有遙感相機、探測雷達等13臺科學儀器,總質量約200多千克。
這次我國將一舉完成「繞、落、巡」三大步,相比於印度只實現了「繞」,我國將大幅領先。
「繞」即進入火星軌道,環繞火星飛行探測。
「落」則是要降落在火星地面。
「巡」那就要求著陸器具有能動性,可以巡視勘測。
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大步」的國家,也將彎道超車,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探火強國。
還有十多天,「天問一號」就將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由於地球和火星運行軌道不同,因此26個月才出現一次探火窗口期。今年(2020年)7月至8月是最佳時機,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約5500萬公裡。抓住這天賜良機的不止中國,還有航天霸主美國。
美國NASA也將在這一時期發射「毅力號」火星車。「毅力號」的設計基本源於表現優異的「好奇號」,但在輪胎上作了強化。「毅力號」的主要任務是尋找火星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它所攜帶的設備甚至可以鑽進火星土壤裡進行研究。「毅力號」還將收集火星巖石,以便NASA在後續任務中將它們帶回地球。「毅力號」最大的亮點是攜帶了一架小型直升機。若小型直升機能在火星上翱翔,那將給人類的火星探測插上有力的翅膀。
千年熒惑夢,戰神瑪爾斯,火星2020。
箭指蒼穹,開始倒計時……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