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

2020-12-02 澎湃新聞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探究「盜夢空…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物聚焦

張旭,中細胞生物學學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腦科學和類腦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研究方向聚焦於腦科學與神經科學、腦相關疾病以及類腦人工智慧。

1994年,張旭獲得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博士學位後歸國從事神經領域的研究工作。2014年,中科院上海分院牽頭髮起了上海腦-智工程,張旭成為項目負責人。

作為人類,我們能感知、學習、思考、言語……所有這一切,全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大腦。它重約1.36千克,卻如無垠的宇宙一般複雜、神秘。在這個展開只有兩張報紙大的辦公區裡,140多億個「小職員」——即神經細胞,努力工作,生生不息。而今,中國的科學家們刨根究底,正全力去探究每個「小職員」的作息起居,運動軌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就是其中的一員。

創新策源,醞釀1+1>N的奇蹟

1994年,張旭獲得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博士學位後歸國從事神經領域的研究工作。2014年,中科院上海分院牽頭髮起了上海腦-智工程,張旭成為項目負責人。

在張旭看來,腦科學既是科學上的皇冠,又對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把腦科學的研究結果和人工智慧相結合,這是上海原創的項目,它體現了理論研究到應用領域的實現」。上海腦-智工程落地6年間,對國家的創新項目起到協同作用,更形成了對醫療健康、新興技術發展的助推力。張旭說:「實際上現在腦科學已經能夠滲透到其他行業,進行更廣闊、更有深度、更有前景的交叉融合,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2017年9月,張江實驗室揭牌,重點攻關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兩大領域,而類腦智能研究是兩者間的橋梁。實驗室內部建立了共享機制,各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能夠共享實驗設備,尤其是大科學裝置。實驗室建立了統一的資料庫,收集研究和臨床試驗的相關信息,打通了原有的數據孤島。

這讓張旭倍感興奮,他認為浦東,尤其張江,已代表了國際水平,已建成或在建的大科學設施,對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微電子等研究將發揮出重要作用。「腦科學本身就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沒有這樣的大型裝備支撐是做不到微觀研究的。深入探索神經遞質受體等,不僅僅對藥學有作用,對未來智能分子、分子機器人的設計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張旭說。

國家蛋白質中心(上海)

去年年底,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光源-蛋白質設施,三地互聯的高速區域科研數據專網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更多科學家、更多思想的交融將激發更多創新,越來越多的科學要素正在張江醞釀著1+1>N的奇蹟。

浦東的腦科學前景,一望無際

「浦東作為區域性高科技發展的龍頭,最好的是創造環境,讓優秀人才聚集到這裡,形成真正科技創造力的內動力。浦東未來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具有全球的影響力和引領力。這一點,在類腦的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應用的開發上,階段性成果已在浦東顯現。」張旭表示,「我們的前景和前途,就像站在浦東最高的塔樓上,一望無際。」

2017年9月,張旭從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手中接過「院士工作站專家」聘書。從此,上海腦科學的前沿探索力量與計算科學及人工智慧晶片產業化的力量深度融合,基礎研究科學家與計算信息技術專家共同開啟了世界類腦智能研究前沿和高科技產業大門。

「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張旭表示。目前,他正全力以赴與各界一起推進上海正在實施的腦圖譜大科學項目。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是全球性的腦科學合作項目,按照規劃,力爭在2025年完成小鼠、2035年完成獼猴的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繪製。未來15年內,我國的腦認知基礎研究、類腦研究和腦重大疾病研究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部分領域起到引領作用。未來,上海腦-智工程將形成三大集群——國際知名度的人腦認知研究機構集群、國際引領性的腦智技術研發中心集群、全球競爭力的腦智科技創新企業集群。上海將藉此打造以人腦數據、影像、感認知技術為基礎的智能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具有人類智慧並能提供全球服務能力的「上海大腦」。

本文來源:浦東時報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探究「盜夢空間」 構建「上海智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共建張江實驗室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王琳琳)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張江實驗室26日揭牌,將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增添新的重要支撐。張江實驗室位於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隆重開幕
    大會現場  本次盛會是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模式動物與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  大會開幕式中,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名譽理事長裴鋼院士、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曄光院士、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監事長高翔教授分别致開幕辭。
  • 甘肅省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生物醫藥與精準醫療」呈現新亮點
    本網綜合訊 2020年11月14日,甘肅省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蘭州國泰安寧大酒店召開。大會由甘肅首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西北師範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胡蔚成 攝 張江實驗室昨天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張江實驗室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王曦說,張江實驗室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設,是將中科院的學科基礎優勢和人才團隊優勢,與上海突出的改革優勢、創新優勢和國際化優勢相結合,使上海成為國家實驗室成長的「沃土」和「家園」的重大舉措。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此外,張江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已初步形成,覆蓋光子科技、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類腦智能4個領域,有望成為第二個獲批的國家實驗室。 上海團隊研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向本市各民主黨派市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群團組織、部門通報:經中央批准,上海已論證並啟動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分部建設。
  • 甘肅省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學術報告有亮點
    大會由甘肅首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西北師範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此次年會的順利舉辦得到了甘肅省科技廳、民政廳、省科協、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等上級單位的支持與指導。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7年全國學術大會"探索細胞 創新未來"
    新華網廈門9月27日電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7年全國學術大會於 9月26日至29日在廈門舉行,本次會議以「探索細胞 創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的2000餘名代表參會。大會旨在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專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 【中國科學報】上海張江實驗室正式成立
    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9月26日在滬舉行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主持。
  • 上海張江實驗室持續發力 看齊國際先進水平
    資料圖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2月15日電 (鄭瑩瑩)自2017年9月在滬成立,由上海市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的張江實驗室建設得如火如荼。最新消息顯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上海方面的消息顯示,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並順利組建一批研究機構;一批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加盟張江實驗室;實驗室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 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國家實驗室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9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共同為實驗室揭牌。張江實驗室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8年全國學術大會
    4月9日(星期一)08:30-18:10 分支機構評估會議 新華傳媒粵海國際大酒店501-502 參會代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各專業分會、工作委員會及學會領導4月10日(星期二)
  • 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 計劃2030年躋身世界前列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 9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於此間舉行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  白春禮在致辭時說,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見習記者何靜 記者黃辛)2月14日,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的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在滬召開第二次會議,
  • 張江實驗室將繼續全力參與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宋薇萍)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白春禮指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體現了「上海速度」,進展令人振奮。
  • 上海市長應勇視察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李政道研究所建設
    5月8日下午,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浦東調研科創中心建設,應勇與副市長吳清視察了復旦大學張江校區、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和建設中的李政道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林忠欽參加相關調研。
  • 教師節特刊| 致敬最可愛的人:系統盤點神經(腦)科學的院士
    年當選國際認知科學聯合會主席;2009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2012年擔任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教授、主任,中國科學院-北京醫院腦認知成象研究中心主任。
  • 教師節特刊|致敬最可愛的人:系統盤點神經(腦)科學的院士
    ;2008年當選國際認知科學聯合會主席;2009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2012年擔任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教授、主任,中國科學院-北京醫院腦認知成象研究中心主任。
  • 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活動計劃表
    序 號活動名稱時間地點規模學術會議1第二屆細胞器生物學研討會1月雲南昆明100人2中國細胞治療研究與應用第二屆年會·暨張江細胞峰會3月上海400-600人3第三屆中國組織器官再生研討會3月25日-27日浙江杭州
  • 今日張江數字報-張江實驗室正式掛牌
    張江實驗室近日掛牌。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中國科學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9年12月,位於中國科技大學西校區生物樓內。實驗室佔地4000平方米,已建成神經形態學、超微結構學、神經生理學、細胞神經生物學、分子神經生物學、轉基因研究等實驗室及脊髓損傷修復研究中心。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價值3000餘萬元,其中主要的大型設備有電子顯微鏡及超薄切片機全套設備、共聚焦顯微鏡、體外培養定時攝像系統、宏觀變倍螢光顯微鏡、紅外膜片鉗+鈣離子成像裝置、SPF轉基因小鼠飼養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