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驗證的目的是通過測試會造成粒徑結果差異的所有可能參數,以確定方法的穩健性和完整性。FDA將驗證定義為「建立文件證據,提供高度的保證,確保特定的過程能持續生產符合其預定規格和質量屬性的產品」
1、軟體的驗證
定期進行測試以確認其性能(IQ / OQ(至少每年一次)。軟體是經過驗證的軟體,應符合CFR211 Part 11的規定。本文將依次考慮每個主要變量。
2、方法的驗證
(1)取樣
對於粒度測定,第一步就是如何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取樣方法是有很大差異的。
Riffling法最適合自由流動的粒子,但如果要處理大量的粉末,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如果樣品是懸浮液,那麼這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而粉末,在運輸過程中導致堆頂部的大顆粒和在底部的細粉,懸浮液將會相反。大顆粒必須充分混勻。使用某種攪拌器(特別是磁力攪拌)可能會導致大顆粒被拋到容器的外部而不能被取到。
(2)樣品製備
樣品製備為「以有意義的方式將樣品預處理和進行測量的技術」。樣品分散時,任何情況下,分散介質,空氣(用於幹法分散)或液體都不應對顆粒造成不可逆的改變(如溶解或聚集)。整個樣品製備過程時方法開發的一部分,而不是驗證。
(3)範圍
理論上儀器的檢測範圍應覆蓋樣品的粒子範圍,對於範圍在20nm-2000μm之間的粒度儀來說,對於大多數藥物樣品的檢測沒有問題。
(4)專屬性
在粒度分析中沒有嚴格的要求來進行這個測試。適當的技術應該在方法開發中建立。當然,不同的粒度分析方法可能會導致同一樣品的不同結果。另外,對於雷射粒度檢測,很難開發一種能區分製劑內中不同組分的粒度分析方法。在懸浮液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配製空白混合物並分開分析。
(5)耐用性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表明其能夠保持不受測試參數的微小變化的影響,從而在日常使用中保證其可靠性。在進行重複性,重現性和中間精密度測試之前,應考慮方法的耐用性。
通常考慮的變化是測量持續時間和測量穩定性的變化。幹法測量的氣壓和溼法測量的泵/攪拌速率的變化是方法開發的重要部分,通常在這裡可以簡要提及。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確定一個合適的測量持續時間,然後用於重複性,重現性和中間精密度測試。
樣品應按照所研究的方法進行製備。10次測量的周期應該持續2,5,7,10和15秒的時間。應記錄每個時間的單個數據和平均數據。結果可以繪製成圖。可以通過中值粒度的相對標準偏差來選擇適當的持續時間。對於中值粒徑[D(v,0.5)]大於10μm的粒子,相對標準偏差(RSD)應小於3%;中間值粒徑小於10μm的粒子的RSD必須小於6%。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較小的顆粒越難分散。
可以看出RSD隨時間增加,因此選擇RSD低(5秒)的中間點進行測量。從總體數據看,可以推斷2秒是不夠的,因為它似乎沒有給予較大的粒子足夠的時間進行採樣,所以D(v, 0.5)明顯較低。
為了確定樣品在分析過程中是否穩定且不發生團聚,解聚或溶解,有必要在已知時間點監測粒度分布。
樣品應按照所研究的方法進行製備。建議在初期建立的時間內至少進行五次測量。測量可以在1、3、5、7和10分鐘後進行。應在每個時間點至少進行五次重複測量。然後應確定D(v,0.1),D(v,0.5)和D(v,0.9)值的平均值和相對標準偏差。
對於D(v,0.5)大於10μm的物質,當滿足下列條件時,可接受的時間點標準:D(v,0.5)RSD 小於3%,D(v,0.1)和D(v,0.9)RSD小於5%。
對於D(v,0.5)小於10μm的物質,當滿足下列條件時,可接受的時間點標準為:D(v,0.5)RSD小於6%,D(v,0.1)和D(v,0.9)RSD 小於10%。
這反映了較小的顆粒更難分散的事實。這些是ISO13320中規定的可接受性的標準,許多樣品應該很容易達到更低的RSD。
從上述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乳糖樣品在懸浮狀態下是穩定的。從這些結果可以確定,1分鐘後應進行測量,以使樣品時間達到平衡。
作為方法開發的一部分,應先進行壓力確定(見ISO 13320第6.2.3.2節)。合適的壓力使顆粒分散,但不發生顆粒減小。大多數藥物是易碎的,如果壓力太高,將在進料器被研磨成粉。分散和研磨通常同時發生(導致分布變寬)。通過在不同的壓力下測量相同數量的樣品(理想地通過旋轉切割器採樣到單一粒徑),可以確定在沒有研磨的情況下達到最大分散時的壓力。證明沒有發生研磨的最好方法是溼和幹分散,獲得幾乎相同的結果。
由上圖可見,1 bar的壓力不足以材料分散。只要壓力大於2 bar,就可以獲得好的結果。
ISO 13320建議使用超聲波輔助分散,過多的超聲波會擊碎的藥物顆粒,儘管這是極不常見的。作為方法開發的一部分,應該測試改變超聲波的持續時間和功率對粒度分布的影響。理論上,應在超聲波檢查之前,期間和之後分別進行測量,以檢查聲波處理對測量的耐用性有何影響。除了分離顆粒之外,超聲波還可以增加顆粒-顆粒碰撞的速率,實際上還可能導致聚集。
測量過程中使用的泵和攪拌速度應作為方法開發的一部分進行測試。所選擇的條件應該能夠在不引起夾帶空氣的情況下懸浮所有物質(如果使用表面活性劑則是特別的問題)。
圖3顯示了根據攪拌器設置,乳糖樣品結果的變化。可以看出,2000rpm以上時結果達到穩定。正是在這一點上,所有的物質正確地懸浮和分散。攪拌速率在2000rpm以下時,樣品沉降導致結果比預期小。
折射率的選擇應該作為方法開發工作的一部分。可以使用折射率匹配流體來提供真實折射率的實驗證據。
(6)線性
遮光是樣本散射的光量的量度。對於給定濃度範圍內的大多數粒度分布,粒度應與濃度無關。在極低的濃度下,由於可能獲得大的RSD(由於高信噪比)並且在極高的濃度下,由於多次散射,結果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小。建議使用測量持續時間相同的測試方式研究5%,10%,15%,20%和25%的遮光,同樣制訂可接受的RSD。
(7)重現性
重現性實驗室間精確度的指標。它確實可以證明這一點,更有可能表明取樣的有效性。它也可以用來標記不同儀器之間的差異(無論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型號)。應從同一批次中抽取多個樣品(至少五個),並按照該方法進行測試。
在研究中,對於每個樣品,應至少進行五次重複測量,並獲得單個和平均結果。
根據五次重複測量的平均結果,對於所有取樣的樣品,應該確定D(v,0.1),D(v,0.5)和D(v,0.9)的RSD。對於D(v,0.5)大於10μm的物質,如果D(v,0.5)RSD小於3%,D(v,0.1)和D(v,0.9)RSD小於5%,則說明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對於D(v,0.5)小於10μm的物質,如果D(v,0.5)RSD小於6%,D(v,0.1)和D(v,0.9)RSD小於10%,則說明具有良好的重現性。這些也是ISO 13320規定的標準。
此處採用勺取樣,相對標準偏差與表1中的相符。
(8)中間精度
方法的精確性的測定應通過第二個分析員或第二個儀器(或兩者)來完成。 這實質上應該是重複進行重複性的測試。D(v,0.5)在第二次測試中的RSD應該小於3%。然後將兩組結果合併為一個匯總平均值和一個匯總的RSD(應小於3%)。
這裡的數據RSD小於3%,顯示中間精度結果可接受。
檢測限和定量限的驗證術語不適用於雷射粒度方法,因此不在本文的範圍內,取決於相關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