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數字貨幣發展 前瞻與挑戰並存(實錄)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3日消息,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與阿聯中央銀行在兩國首都聯合舉辦「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本次大會是中東北非最大金融科技和創新盛會「阿布達比金融科技節」(Fintech Abu Dhabi)的中國平行會議。大會在全球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高企、多邊合作備受挑戰背景下召開,圍繞創新投資和金融服務兩大主題進行深度探討,百餘位中外嘉賓通過15場專題圓桌和35場主旨演講展開深度交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與金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和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並就「數字貨幣發展:前瞻與挑戰」主題圓桌發表洞見.

以下為圓桌論壇發言速記:

胡越:非常感謝各位來參加今天的圓桌論壇!我們今天這個討論環節是關於數字貨幣發展的前瞻與挑戰,非常有幸請到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與金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博士,歡迎程博士!下一位是萬向區塊鏈的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鄒博士,他有資深的從業經驗,歡迎鄒博士!

今天這個環節的討論是關於數字貨幣的。這是一個非常新興,也是非常前沿的話題,邀請了兩位在業界和學界非常有研究的資深專家。數字貨幣這個話題非常龐雜。因為近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數千種數字貨幣。今年主要聚焦於兩類討論,一類是去年臉書推出的加密貨幣白皮書以後,大家非常關注的Libra,第二個是大家在新聞裡看到比較多,就是在深圳進行試點的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央行數字貨幣。這兩類是有潛力成為一種未來新興支付手段的數字貨幣。

先請鄒博士,這可能是您更為熟悉的一個領域,對於穩定幣,先做一個定義,怎麼去清醒認識它,包括現在還有一個專門的概念,請做一個簡單介紹。

鄒傳偉:穩定幣,簡單來說,歐盟在上個月關於穩定幣提出了一個監管文件。其中有一個概念要明確,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都屬於支付範疇,錢是從銀行卡往支付寶或微信進行充值,最終放到了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的帳戶裡面。與此同時,多了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帳戶餘額,這基本上是一個預付價值的概念。我們日常用得非常多的一個支付工具是支付帳戶的餘額,像Libra,價值基礎是它的支付準備金,具有支付工具的功能。所謂穩定幣也是基於100%準備金髮行的,準備金按照目前的趨勢,放在有存款保障的保險裡面。發行部門是私人機構,不見得是我們主要的金融機構。它的形式和區塊鏈是有關係的,與Libra不同,不依託於帳戶,有很好的密閉性特徵。在交易方面,可以進行點對點交易,全球穩定幣就是指穩定幣在全球範圍進行,是2C的,讓老百姓使用的。

主持人: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Libra,Libra去年發布白皮書的時候,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背後有四種法定貨幣作為資產的儲備,直到今年4月份,在受到一些挫折之後,更改了一版白皮書,現在變成了錨定單一貨幣的數字貨幣。Libra到底能不能推出,2020年只剩兩個月了,不知道兩位對於這個有沒有簡單的判斷,它還能推出嗎?或者是真的能推出是以什麼樣的形式?或者不能推出的話,可能在哪方面遇到問題?

鄒傳偉:我覺得應該能推出的,按照4月份改進以後的計劃,單一貨幣穩定幣為主,然後生成超級貨幣,或者一攬子貨幣穩定幣。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不管是金融穩定理事會,還是歐盟,還有美國的貨幣的文件已經很清楚,如果在歐元區發行歐元區穩定幣必須有實體辦公的場所,我覺得按照這個方向推下去沒有什麼障礙,特別是美國,美元的穩定幣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業務,不管是法律和實踐上都沒有障礙。主要的障礙是能不能用起來,能不能真的到實體經濟的支付場景裡使用。

程煉:現在穩定幣有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架構,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不存在太大的困難,可能有觀念和輿論上的障礙,因為臉書太強大了,大家擔心Libra背後有其他的企圖,因為大家對它有比較強的警惕,這可能是一個麻煩。它可能需要在產品的架構和導向上更多的做一些調整,避免想要做銀行業務,或者做成金融產品,對它的推出更加有利。

主持人:在錨定單一貨幣以後,對於監管的挑戰小了很多,但是臉書平臺本身有一個大的網絡效應,關於競爭方面的問題。這塊能再展開談一談嗎,未來有別的平臺想要做這個事情,全球監管應對挑戰的話,有沒有現實的方法?還是不讓他發行這個幣?

 程煉:臉書現在還不是Fintech,現在谷歌、百度的監管也是很重要的問題,Libra是全球範圍的,對監管者來說挑戰會更大,現在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家比較熱的討論壟斷的問題,利用業界綜合性的服務享有更多的特權,在這個過程當中,掌握更多消費者信息,使得消費者處於不利的地位,排除其他有可能的競利者。對於臉書來說,跨界比較厲害,很有可能這方面的擔心更重一些。二是Fintech有各方面金融業務,系統性風險屬性比較重,大家會擔心他們有可能成為系統性的重要機構,一旦他們產生問題,下面的幾個領域都會受到影響,這塊也是監管當局致力於要解決的問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一個比較直接的,大家拍腦袋能夠想到的方法就是分拆,就是在內部做業務隔離,一方面儘量減少不同金融業務之間的關聯,另一方面減少壟斷。Fintech之所以出現,就在於金融業務之間和非金融業務之間有很強的耦合作用,假如要做一些簡單的分拆,當然在減少金融風險的同時存在一個問題,把這些可能的效益或者其他的創新都給解決掉了,這也是我們監管當局當前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在Fintech方面的監管存在一個問題,我們到目前為止,跟傳統產業不一樣,我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壟斷是有利的或者有害的,在傳統產業裡有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儘管大家覺得那些東西有點書呆子化,但總的來說,傳統產業領域我們知道有外部性,假如存在外部性,或者存在不良競爭的問題,壟斷的問題,政府要出手。但問題在於Fintech的雙邊市場情況下,一般的經濟學理論無法告訴你在什麼情況下市場是有效的,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問題,監管者現在也面臨困境,實際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出手,就像以前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初關於微軟和IE,大家覺得微軟太強大了,綁定了IE,其他的瀏覽器是沒辦法做競爭的,經濟界有不同的觀點,因為有網絡效應和其他的東西。儘管微軟非常強大,實際上沒辦法真正阻撓其他瀏覽器興起,在Fintech領域競爭者的進入,遠比傳統產業要快得多,在這些方面,無論在實踐和理論上都存在非常大的空白,這也是監管界和學界要一塊探討的問題。

主持人:數字貨幣可能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當監管者下場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又面臨著很多關於壟斷和基礎設施之間的關係的討論。鄒博士提到了,關於數字穩定幣網絡效應和壟斷的問題,其實也存在別的問題,包括背後資產的託管,如果現在錨定單一的資產託管是不是問題已經不太大了?美國允許可以對穩定幣提供託管,您怎麼看?

鄒傳偉:中國第三方支付的情況,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我們現在的支付備用金都是集中存在中央銀行,這筆錢算在基礎貨幣裡,這是全世界最高的託管機構,數字貨幣穩定幣不是基礎貨幣,是一種類似於貨幣市場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低風險、低收益,但它還是會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在裡面,從金融的角度,穩定幣儲備資產監管、從投資的環節、流動性的環節,現在是國際上非常前沿的問題。它和ETF很像,每個穩定幣對應了一個資產組合,歐盟的文件就明確說,站在穩定幣發行的角度來說,穩定幣應該是一種債券,它必須承諾隨時以面值向它的用戶進行贖回,這樣對資產儲備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將來這套體系是跨境的,而且規模非常大,它在監管上會是一個前沿的問題,需要討論。

主持人:假如用Libra放貸,到這一步,會不會對監管形成新的挑戰?

程煉:穩定幣會不會產生貨幣創造效應並不是確定的,一種典型的情況是,監管者對穩定幣非常謹慎,很有可能要求你進行百分之百的準備金儲存,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貨幣創造效益,因為所有發行的穩定幣都被央行可能的發行準備消掉了,這種情況下,不用擔心貨幣創造的問題。假如臉書不太可能把發行準備金都存到央行裡,去購買資產,作為背後的發行者,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它創造了貨幣,在新幣發行出來之後,並沒有存到銀行。我們更擔心的是,他會不會通過銀行系統做進一步的放大,這和穩定幣本身的構造是很有關係的,如果它採取一種比特幣的形式,相對來說,貨幣創造效應小很多,因為比特幣不具備金融屬性,它就像黃金一樣,黃金本身是不能再創造的,當把黃金借給別人的時候,手上就沒有黃金了,和紙幣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不用太擔心它的貨幣創造問題,我們更擔心的是帳戶式的貨幣,在這種情況下,是有可能發生貨幣創造的。但是,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它和傳統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誰的貨幣創造效率更強一些,這是監管當局擔心的。

鄒傳偉:我同意程老師的觀點,按照目前來看,單一貨幣穩定幣都是要交百分之百準備金,這樣更多的是支付功能,不會有貨幣創造。如果是非足額的準備金髮的穩定幣,是會有貨幣創造存在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穩定幣是USTD,確確實實有這種情況,當然它是很不合規的。如果它進入存貸款環節會不會創造貨幣,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這取決於穩定幣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什麼樣的位置,如果我們從看央行數字貨幣錢包來看,DCEP在中國的商業銀行是表外的帳目,錢包是託管的關係,它並沒有參加存貸款的活動,我覺得不會有貨幣創造。如果Libra將來出來了,把它存到某個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給你一筆存款,這可能就會比較微妙,但我覺得這個應該不會發生。

程煉:可能會給金融機構一些機會——大家的疑慮是,如果我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支付系統,央行的數字貨幣相對於他們來說,在商業應用上的優勢到底是什麼?這可能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這也是我比較關心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談怎麼推廣使用,怎麼和私營部門合作;另一方面,如我們開頭提到的,當央行親自做這樣一個東西的時候,又面臨著與第三方支付相互競爭的關係。這裡面有沒有更市場化的方法,您怎麼看央行和私營部門的關係?

鄒傳偉:目前有很多看不清楚的問題。央行還是有很大的空間激勵支付寶、微信這樣的機構參與推廣央行數字貨幣。首先,有一點是很明確的,根據我國目前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管,支付寶和微信是不能直接參與或者變相參與貨幣的兌換。如果在以前,貨幣只能是人民幣的現金,而現在新修訂的中央銀行法,這個貨幣就包括數字人民幣。將來支付寶和微信不能參與數字人民幣兌換紙幣,也不會參與數字人民幣錢包。只能由央行指定的商業銀行來做這些,目前只有五家。

將來我們可能看到這種場景,目前用第三方支付的時候,掃一下二維碼,到付款的環節,一般有兩類選項:第一類是用微信錢包的餘額,第二類是可以通過關聯的銀行卡,將來會出現第三個選項——關聯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它是通過背後的某家商業銀行提供的,跟銀行很像。

我們知道,現在人民銀行和網際網路機構進行合作,希望推廣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可能就是第三種選項裡,場景、用戶、流量都是由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支付二維碼可能由支付寶和微信提供的,支付的環節則是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完成的。這確實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大家現在面臨的都是零售支付的場景,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之間肯定會有某種相互替代的關係。數字人民幣的份額漲起來了,就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的份額會下降。這個環節中,人民幣怎麼激勵支付寶、微信做這件事情,畢竟數字人民幣的應用還需依賴於他們線下的場景拓展、二維碼的滲透。我覺得有很多選項,現在支付備付金是放在人民銀行的,比照超額準備金付利息。在改革之前,這部分利息收入是非常大的。放在商業銀行可以形成協議存款,現在只是比照超額準備金付息,按照人民銀行講的利益相容的機制,支付寶、微信支付幫助推廣了很多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在支付備付金的時候給你多付點利息,這個商業邏輯就成立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主持人:這是一個比較前瞻的想法,關於央行數字貨幣最近有兩條新聞比較有意思:華為最近發布了新的手機,是首款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手機;一個是央行的領導提到,在這次深圳的試點中,用了簡單的智能合約。在時間控制上,這一點跟傳統的不太一樣,一個是智能硬體,一個是智能合約——加上這兩個東西,數字貨幣有獨特應用的地方嗎?

程煉:現在關於零售型數字貨幣的討論當中,一個比較熱的點就是,除了傳統的支付功能之外,可以新加一些其他的功能,但這種功能一般在帳戶型的數字貨幣上更加容易實現。比如,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有一些研究在說,它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體設置不同的份額,或者是設置一定的使用期限。在這種情況下,有使用期限的數字貨幣促使你更快或者更好地針對不同的主體發放。這一塊可能是數字貨幣相對於傳統現金的亮點。不過,麻煩的是,所有的功能通過第三方的支付系統或者銀行支付體系也能夠實現。所以相對於傳統的央行支付方式需要改進,但相對於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來說,不一定有想像中那麼大的優勢。

鄒傳偉:在華為的硬體方面,人民銀行承諾將來數字人民幣要有線上支付的功能,哪怕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手機碰一碰錢就可以轉出去,等聯網的時候再把這些集中上傳到人民銀行的系統裡。據一些研究表明,這個環節不僅僅是軟體的問題,還依託於手機裡面安全硬體的模塊。

前段時間中國銀行在車上推ETC,將來聯網設備足夠大,能夠做到匿名,能滿足機器之間支付的需求。比如,將來給車用充電樁充電,在支付的環節直接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這個環節比刷卡或者掃二維碼更方便。考慮到將來機器作為支付功能的會有很多,參與支付環節的機器也會很多。如果每個機器都通過開銀行帳戶來做,它的開放性不會像數字貨幣那麼好。不管什麼樣的方式,通過掃碼的方式,沒有像數字人民幣交易這麼便捷。

關於智能合約的問題,我很同意程老師的觀點。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前段時間在數字人民幣剛剛推出的時候,有一些「陰謀論」的觀點,有了智能合約的應用,將來政府就會限制個人財富的使用,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但是,附加上一些智能合約的約束,在小範圍裡是可以的。比如在深圳,如果沒用這個錢,那麼錢就會自動轉回去。這個合約不能用得太廣,如果用得太廣的話,我的數字人民幣和你的數字人民幣可能因為智能合約附加的條件不一樣,就變成不是完全可比的東西,會影響到人民幣統一的市場。

但有一點是可以討論的,我們現在面臨低利率的環境,量化寬鬆,美國央行在上一輪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承諾,通脹沒有漲到3%之前,央行不會增加利息。美聯儲最近的承諾是可以容忍失業率,如果失業率沒降到一定程度,對通脹率的容忍會高一些。央行對市場的承諾在將來能不能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實現,這個影響面比較窄。

主持人:央行數字貨幣跟貨幣政策之間是有關係的,數字人民幣本身是零息的,這是不是對貨幣政策沒有影響?

程煉:現金通常也不會被認為進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數位化現金到時候是不是付息,它是不是被接受,可能會影響更大,但對貨幣政策影響不會很大,除非數字現金的推出導致了比較大的金融結構的變化,就像有些人擔心的存款搬家。不過,一般來說,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

主持人:如果在一個負利率的環境下,保持零息,大家還是願意更多持有央行數字貨幣。

程煉:這部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於要不要有額度限制,數字人民幣在試點的時候是有額度限制的。現在大家討論,將來實施中可能需要有額度限制,以防止出現隨著利率波動大幅流動性的變化,否則不僅會導致金融風險,而且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造成很大的打擊,包括迫使他們持有更多的流動性,甚至有可能導致他們不得不進行高風險的投資,抵消這部分的成本。另外一個問題,離線的碰一碰功能是很危險的,它意味著一旦把你的程序破解了,就可以迅速碰很多人的錢包,把他們的錢騙過來。所以,更好的辦法可能是把它變成零錢的形式,相應的風險就小很多。

主持人:央行數字貨幣剛推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有一個好處,它可以實施負利率政策,這是一個比較充分的理由嗎?

程煉:不太構成一個理由。大家原來比較擔心這一點,最早在實行負利率的時候,大家擔心造成對銀行的擠兌,現在國家已經實行了負利率,並沒有出現這個情況。把錢鎖定在銀行系統不是靠現金,更多的是靠金融行業的默認規則。除了包括必須把錢留在銀行系統當中之外,還有一些基金有資產配置的要求。即使你知道它是負利率的,但在安全性和其他方面出發,仍然是可以配置的資產。到目前為止,基本上你擔心的現金的轉移並沒有發生,通常大家覺得,哪怕是現金數位化了,兌換更為便利,但不會在總體上改變這種狀況。

鄒傳偉:不會有特別大的影響。最早我們討論銀行數字貨幣討論付息的時候,是有零利率的問題在裡面。現實中,任何國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不會把現金完全廢除掉,現金仍然流通。數字貨幣是有門檻的,至少需要有智慧型手機。現金還在,再通過央行數字貨幣實行負利率的必要性就不是那麼大了。從目前央行對數字貨幣的設計方案看,不付息應該是主流。

主持人:剛才我們討論的是央行數字貨幣跟貨幣政策和行動支付的關係。下面涉及到跨境支付,怎麼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我們知道,一些國家的央行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試點。

鄒傳偉:央行數字貨幣有零售型和批髮型,如果用在跨境支付的環節,兩條路都是行得通的。Libra就是零售型的數字貨幣。我們國家的數字人民幣將來能不能作為跨境使用,理論上是存在可能性的。外國商家可以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就能使用人民幣和中國人交易,就能跨境了。如果走這條路,對目前的跨境支付清算基礎設施、清算行的機制、代理行的機制等影響非常大。第二條渠道是在用批髮型的數字貨幣,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銀行之間的測試,香港金管局和泰國金管局的測試,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測試,都是用批髮型的數字貨幣做的。一方面想改進目前的實時全額結算的系統;另一方面,也是想試圖縮短代理行的鏈條。如果用批髮型做,裡面還是有商業銀行發揮作用,但會試圖改進這個環節,這個改進是比較局部性的——不過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壓力也會減輕很多。將來央行數字貨幣用在跨境支付方面,到底以哪個為主,目前沒有定論。

主持人:真的把成本降下來了嗎?

鄒傳偉:前面講的批髮型案例效果還是不錯,如果兩個貨幣之間跨境同步交售,涉及到區塊鏈跨鏈的操作。比如,香港數位化的港幣和數位化的泰銖不在同一個區塊鏈系統裡,進行交互的時候就有跨鏈的問題。目前,跨鏈技術不是很完善,還面臨技術上的瓶頸。現在大家試驗比較多的技術是哈希算法,在跨鏈的時候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也可能造成失敗。到底怎麼解決,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模式。香港和泰國是貨幣橋的概念,把數位化的港幣映射到數位化泰銖裡去,這是另外一種思路。

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靠各國央行的努力,包括靠國際組織的協調,還是私人機構也是有空間的,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用了一些私人公司的技術。區塊鏈從業者願意在各國央行之間搭這個橋,甚至Libra提出來可以拿自己的基層網絡幫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未來在跨境打通的過程中會是怎麼樣的?是一個各國央行協作的過程?還是私人部門把各國央行牽起來的過程?

程煉:這是各國央行在討論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小額零售的跨境支付方面,大家可能會覺得是商業機構的問題。一旦涉及到大額,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央行如何進行交易的協調。

主持人:這是不是涉及到一些標準的設計,哪些方面需要制定標準,大家才能打通?

鄒傳偉:世界上有7家銀行對零售型數字貨幣進行研究。前段時間發布了報告,我相信後面還會出來。前段時間金融穩定理事會在G20的領導下對跨境支付出臺了政策,包括涉及到數字貨幣的一些做法,這還是一個非常早期的但很重要的方向。

新加坡金管局做了五階段測試。它基本上把全世界主流的區塊鏈平臺試了一遍,發現基本上都能滿足它的需求。技術方向是比較多元化的,大家比較重視的是性能和安全性。如果看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項目,他們特別強調了隱私保護和可審計的特徵。剛才說技術方面進行了延展,跨鏈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私人部門有很多創新,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方案,也被央行使用。

國際上主流的金融穩定理事會等都在牽頭做各種研究,將來會涉及到標準方面的幾個層次:一是技術標準是什麼樣的。如果用了分布式項目,我們國家前段時間人民銀行的分布式帳本也有標準。國際上也在討論這個標準,最終體現安全性是什麼樣的,效益是什麼樣的,隱私保護提供哪些特徵,可為審計、監管方面提供哪些便利,肯定會有一些標準;二是經濟學方面,到底央行數字貨幣採取什麼樣的經濟學的方案,批髮型還是零售型的?在跨境環節同步交售是什麼樣的情況?本國怎麼進行系統解綁?這都涉及到一定的標準。

主持人:中國現在有人民幣的跨境系統,它和原有的系統關係是什麼樣的?或者原來的系統可以進行改革適應新系統嗎?

程煉:它們之間基本上是互補的關係。包括大家經常有個誤解,CIPS好像取代了原有的系統,CIPS還是依循這個鏈條來做的。對於SWIFT系統,大家說過很多次了,它本身不是個支付系統,而是一個報文系統。這幾個是在不同層面上的。即使我們後面建立了跨境的數字支付系統,它們相互之間主要是互補的關係。CIPS走的更多的是銀行支付的通道,也有可能它們相互之間會產生跨境數字貨幣的方式來做,但總的來說,不會太影響現在的模式。

 主持人:我們前面討論了人民幣,現在討論央行數字貨幣,未來這兩個貨幣是共存的形式嗎,既有私人發行的穩定幣,也有央行的數字貨幣,相互之間會有兌換和打通嗎?還是說,未來會佔據主導地位?

程煉:現有格局肯定會存在,會有數字貨幣,跟私人穩定幣競爭的其實不是央行數字貨幣,而是央行法定貨幣。從這一點上來說,不會有太大的格局變化。從央行的角度來說,發行數字貨幣,除了技術上的問題,更多還是金融風險和法律風險上的問題。帳戶型的央行數字貨幣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央行發行現金,現金到居民手上以後會發生詐騙、欺詐的現象。如果是帳戶型央行貨幣,在這個過程中,央行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是很大的問題——這是真正影響央行數字貨幣投入使用最大的問題。

鄒傳偉:這個問題,在中國按照最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基本上是禁止人民幣在中國離岸市場發布的。歐洲9月份表達的態度還是比較開放的。他們認為,我只要把你管好,要求100%的準備金,要求發行人在歐盟有法律實體,有辦公場所。所以,這基本上還是被視為一種支付工具進行管理,建立起了一套監管的體系。

從這個方面來看,比如將來在歐元區、美國這樣的地方,有可能會出現銀行數字貨幣和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共存的情況。這對貨幣和支付的影響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就像我們今天擔心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沒有人會討論央行數字貨幣對人民幣貨幣政策的影響。Libra也說得很明確,如果哪個國家有銀行數字貨幣,他會把銀行數字貨幣作為穩定幣的準備金。這個過程和目前我們國家第三方支付是很像的。目前支付備用金是放在央行,將來Libra歐元的穩定幣準備金是歐元的數字貨幣,也是代表央行的,不會有託管、投資這一系列的風險。

主持人:今天我們還是有很多話題值得深入探討一下,非常感謝兩位嘉賓,今天有很深入和技術性的討論,希望能夠給在場朋友一些新的觀點和啟發。今天先到這兒。謝謝兩位嘉賓的精彩發言!

相關焦點

  • Libra:數字貨幣的原理、影響、機遇及挑戰
    事實上,作為一種數字貨幣,Libra的推廣和普及將使比特幣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認可。  對銀行體系影響:銀行貸款、跨境支付業務承壓。跨境支付業務是Libra最主要應用場景,這將衝擊傳統商業銀行的跨境支付業務。同時,Libra未來有可能進行信用擴張,將衝擊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企業通過ICO變相融資,發展機遇與潛在風險並存。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匿名幣的發展趨勢/148第4章 穩定幣—注重價值穩定的數字貨幣/1504.1 穩定幣概述/1514.1.1 什麼是穩定幣/1514.1.2 穩定幣的分類/1524.2 Facebook的穩定幣探索—Libra/1544.2.1 無國界的貨幣/1544.2.2 Libra的運作機制/1554.2.3 Libra的潛在影響/1594.2.4 Libra面臨的挑戰/1604.3 其他主流穩定幣/1624.3.1
  • 曹遠徵 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功能定位
    曹遠徵:過去的利率傳導機制是央行通過向商業銀行投放基礎貨幣,通過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進行傳導影響市場。當前這一機制出現了兩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央行的貨幣供應機制面臨挑戰。過去很多年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一直在增長,致使外匯佔款增長,央行的基礎貨幣也持續增長。在央行貨幣投放增長之下,就會出現流動性過剩。為解決這一問題,央行首先採取發行央票進行對衝,把多餘的流動性回收到央行。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報告解讀(七):數字貨幣能否成為全球...
    7.地下數字貨幣顯示實力,但難成為合規市場儲備貨幣對於比特幣而言,比特幣現在比一些全球儲備貨幣更具流動性,該貨幣的基礎貨幣供應量超過英國和俄羅斯的國際外匯儲備的總和,比特幣的M1(現金、支票和銀行可提取貨幣)的市值為3000億美元。比特幣的強流通性,意味著加密貨幣可以克服法定貨幣的挑戰。
  • ...官方解讀數字人民幣:將與紙鈔長期並存、與微信支付寶不存在競爭
    有了數字人民幣,紙鈔是否將無用武之地?在微信、支付寶廣泛應用的今天,數字人民幣的出現是否將會與之形成競爭?  對此,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給出了答案。
  • 中國數字貨幣領跑全球,有望挑戰美元霸權?日本正密切關注
    這也引來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比如今天日本表示,正在密切關注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還對中國提了一個想法。中國數字貨幣步伐加快,日本卻提出一個要求全球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都非常關注數字貨幣的發展情況,日本尤其關注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發展。
  • 數字貨幣——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不久前,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數字人民幣與普通貨幣、與其他數字貨幣有何區別?如何理解數字人民幣與中國發展大局的關係?這需要從戰略全局視角去看。
  •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2020年機遇挑戰並存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來年機遇挑戰並存——2019年國際貿易回顧與展望 本報駐日內瓦記者 楊海泉圖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記者 吳 魯攝2019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下行壓力和消極因素交織,全球貿易陷入疲軟態勢。
  • FBEC2020|何亦凡:虛擬貨幣促使各國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12月11日,全球區塊鏈產業未來發展峰會(FBEC2020)於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正式開幕!本屆大會由陀螺科技主辦,並得到了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遊戲產業協會等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上午,紅棗科技CEO何亦凡帶來主題為「《為什麼虛擬貨幣是一場遊戲?》」精彩演講。
  • 數字貨幣管理三大新模式
    由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應用還遠未達到普及和高效的程度,缺乏價值支撐的炒作容易誘發違法犯罪行為。這促使管理部門對數字貨幣採取了極其謹慎的態度,數字貨幣管理問題開始凸顯。 數字貨幣管理新模式 數字貨幣不是收割者的詐騙工具,只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傳統思維一時難以辨別的金融產品。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五、央行數字發行或將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一)央行數字貨幣發行或將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1、降低商業銀行經營成本2、提高商業銀行業務處理效率3、有助於提升商業銀行信用評估能力,降低反洗錢成本4、拓展商業銀行業務,促進銀行業發展(二)挑戰:1、科技研發的投資風險
  • 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要重視數字貨幣與數字鴻溝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野: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表示,貨幣的形式是與人類文明程度密切相關的,因此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數字貨幣在提升支付、撥付效率、打擊洗錢犯罪、降低貨幣製造管理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張野同時認為,在數字貨幣的設計上,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貨幣的主權性,二是使用上的便利性,三是安全性,四是匿名性。
  • 央行數字貨幣試點落地北京 專家解析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區別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譚朕 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繼深圳、蘇州陸續試點央行數字貨幣以來,近期,由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試點落地北京。首個試點地為北京豐臺的一家咖啡店,獲得授權的消費者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購買店內的各類商品。
  • 一文讀懂數字貨幣的由來、發展和演進
    2、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3、央行數字貨幣的難點1 數字貨幣的由來數字貨幣的本質和通用貨幣並無區別,均具備三個基本功能:價值儲藏載體、交易支付媒介和計價/記帳單位,但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圍繞金融科技在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立足三大國家戰略試點——「央行小微企業數字徵信試驗區」、「數字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同期匯聚北京的優勢,邀請金融行業頂級智庫、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羅玫:「臉書」的數字貨幣Libra項目 思考中國絕地反擊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清華經管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 作者羅玫教授等 Facebook的Libra項目白皮書發布,世界譁然,Libra項目構建的以美元為支撐的數字貨幣將挑戰各國主權貨幣,更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強勢取代落後國家的主權貨幣。
  • 沈建光:如何構建數字貨幣的生態系統?
    如何在中國為數字貨幣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數字貨幣的驅動因素及發展機遇又是什麼?在此背景下,京東數科研究院於2020年12月11日重磅推出公開大講堂——「中國的數字貨幣走向哪裡?」。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主持此次活動,並發表演講。他認為 DC/EP是競爭性、多方案、動態演進的經營體系。央行要選擇一種最優技術和最優發展路徑並不容易。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央行數字貨幣首個應用場景將以交通...
    據獲得的相關文件顯示,蘇州市相城區要求區屬行政單位員工在4月份安裝數字錢包,5月將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此外,據悉支付寶參與了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技術和硬體研發、發行和支付通道技術。
  • 數字貨幣發展前景看好 三方面好處值得期待
    在今年的財經年會上,數字貨幣的應用與發展受到了格外關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表示,由於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消費習慣變化,數字貨幣的應用會對貨幣流通等帶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社會效率的提高等。同時,數字貨幣還可能降低貨幣的發行和管理成本。
  • 龍牌汽車與數字貨幣——未來人類與科技發展的方向
    加密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正在塑造未來。我們再次置身於歷史洪流之中,是參與其中,還是袖手旁觀,這一切都由你來決定。 不同的人,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理解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