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徵 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功能定位

2021-01-09 和訊網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徵。新京報資料圖片

近期,《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公布。《建議》全文共16次提及「金融」。如何看待《建議》中對金融領域的部署以及未來金融改革的方向?新京報記者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徵。

談商業銀行未來改革

「向批發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轉型」

新京報:《建議》提到,要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如何看待未來商業銀行的改革?

曹遠徵:商業銀行改革的背景是,隨著中國在十四五期間進入高收入社會,金融也發生深刻的變化。從企業來看,企業的做大做強,會有長遠的戰略安排,這需要長遠的資金安排,但目前商業銀行只能提供短期貸款。從居民投資消費看,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願意把餘錢投資到風險收益都高的地方,這也是這幾年銀行理財子公司快速發展的原因。總之,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變化都對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構成了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動力——它推動銀行在保留傳統存貸業務之外,為適應現實經濟生活的變化,業務向批發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轉型。

首先,商業銀行的功能發生轉變,從過去存貸為主的功能向批發功能轉變。從全球經驗看,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商業銀行需要轉型,即金融脫媒。大型商業銀行基本業務轉向批發銀行業務——銀行的資金來源不再完全依賴於存款,它可能通過發債等辦法從市場上獲取資金。與此同時,資產端的業務也會出現變化,不再是直接向客戶提供貸款,可能在資本市場上投資債券。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發債籌措資金,商業銀行購買債券成為資金供給方。實際上,這種模式目前已經開始顯現,現在債券最大的持有人就是商業銀行。

其次,銀行變革的第二種模式是社區銀行模式,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尤其是小銀行應該朝著這個模式發展。當前中國大大小小的銀行機構,其功能和分工並無區別——主要是做存貸款業務。未來金融業會發生變化,不同類型的銀行,其分工和功能定位會有明顯的區別。小銀行未來更重要的是要下沉,特別是向本地的客戶提供服務。這些小銀行的收入不再完全依靠存貸間的利差,而是依靠提供服務獲得的服務費,這類銀行成為一個社會服務性的社區銀行機構。同時,引導小銀行金融機構在本地的下沉,也有利於發展普惠金融。

第三,政策性金融業務通常被稱作開發性金融安排,來做一些事關國計民生或者一般商業銀行不願意介入的業務。而只有在批發銀行、零售銀行兩種金融格局出現之後,政策性金融才有發展和改革的空間。

談利率傳導機制

「建立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

新京報: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此次《建議》提出,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在你看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曹遠徵:過去的利率傳導機制是央行通過向商業銀行投放基礎貨幣,通過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進行傳導影響市場。當前這一機制出現了兩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央行的貨幣供應機制面臨挑戰。過去很多年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一直在增長,致使外匯佔款增長,央行的基礎貨幣也持續增長。在央行貨幣投放增長之下,就會出現流動性過剩。為解決這一問題,央行首先採取發行央票進行對衝,把多餘的流動性回收到央行。而在央票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時候,央行採用MLF、SLF的方式實現利率的傳導,但這種機制是不穩定的。此外,現在還面臨的問題是,未來中國的國際收支會朝著基本平衡方向發展,這也意味著央行傳統的貨幣供應機制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利率傳導機制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信貸在整個市場中的佔比在持續下降,貸款的利率並不能完全覆蓋整個市場。而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債券業務的發展,利率變得非常重要。但這就會出現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利率「斷頭」的現象,利率能否有效傳導就變成了一個問題。這也意味著央行過去通過影響存貸的利率傳導機制已經不靈了,這就需要新的機制。

那麼,新的機制是什麼機制呢?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來了,要建立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

相對於其他標的物,國債期限長。這一特點使國債收益率可以穿透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形成跨市場、跨期的連續曲線,從而成為可靠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此時,如果央行在貨幣市場進行國債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便可通過影響短期利率達到控制整個收益率曲線斜率的目的,即實現短期利率向遠端傳導的目標。一旦這一利率傳導機制建立,貨幣政策調控機制就由現在的以貨幣供應量為主的數量型直接調控轉變為以利率為主的價格型間接調控。相對於數量型直接調控,價格型間接調控平滑性更佳,前瞻性的預調微調能力更強。這就是「建立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核心含義所在,其目標是建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體制。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一問題需深入研究,是依然沿用當下MLF、SLF的方式進行利率傳導,還是建立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為標的?這是未來金融改革面臨的一個挑戰。但我認為,央行以國債作為操作標的進行新的貨幣機制的安排,建立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是未來金融改革的一個方向。

談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的核心問題是其功能定位」

新京報: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也被寫進了《建議》,提出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你如何看待中國數字貨幣的未來?

曹遠徵:首先,當前數字經濟規模很大,數字貨幣的出現是應有之義。在過去一段時間,商業機構自己在使用發行數字貨幣,滿足支付或者其他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數字貨幣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中央銀行設立以後,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來調經濟周期,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給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制度帶來了挑戰。現在央行率先研發數字貨幣,也是保持一個可進可退的空間——先適應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用傳統的方式來維持以往貨幣發行和調控的機制。

第二,圍繞數字貨幣也存在著一些爭議性的問題。對於央行研發數字貨幣,一種觀點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繼續保持傳統貨幣的功能,雖然穿上了「數字」這件新衣服,依然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基礎貨幣的投放來影響市場,繼續保持原有的貨幣傳導機制。另一種觀點是,數字貨幣完全被賦予新功能,央行跨國金融機構直接面向個人來影響市場,這樣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就不復存在了。

總之,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數字貨幣的功能定位——數字貨幣是繼續保持傳統貨幣的功能還是被完全賦予新功能?這個問題是中國金融面臨的挑戰,現在還在探索之中,還不能下結論。

新京報首席記者 侯潤芳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央行數字貨幣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近日,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發布,指出—— 央行數字貨幣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作者:張洽棠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一文讀懂數字貨幣的由來、發展和演進
    >數字貨幣的本質和通用貨幣並無區別,均具備三個基本功能:價值儲藏載體、交易支付媒介和計價/記帳單位,但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隨著分布式網絡技術的成熟及密碼學理論的發展,數字貨幣的發明水到渠成,而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者們更加積極推動「無現金社會」以擴張金融霸權。相比紙幣,數字貨幣能夠更為精準快速的度量全球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甚至無需通過第三方金融機構。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賦予數字貨幣更多的可能性,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匿名幣的發展趨勢/148第4章 穩定幣—注重價值穩定的數字貨幣/1504.1 穩定幣概述/1514.1.1 什麼是穩定幣/1514.1.2 穩定幣的分類/1524.2 Facebook的穩定幣探索—Libra/1544.2.1 無國界的貨幣/1544.2.2 Libra的運作機制/1554.2.3 Libra的潛在影響/1594.2.4 Libra面臨的挑戰/1604.3 其他主流穩定幣/1624.3.1
  • 專家熱議:數字貨幣發展 前瞻與挑戰並存(實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與金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和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出席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並就「數字貨幣發展:前瞻與挑戰」主題圓桌發表洞見.
  • 數字貨幣——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數字貨幣革命,動搖了原有國際經濟秩序的地基,成為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數字貨幣的到來會徹底解決「什麼是貨幣」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帶來的變化堪稱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漸行漸近,數字貨幣即未來
    今天請到三位老師前面主持人介紹過了,三位老師對數字貨幣研究領域有深刻的洞察和見解,希望三位老師今天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數字貨幣領域,目前全球最關注的央行的數字貨幣。請問前段時間深圳試點人民幣紅包的看法。先請王老師。王志誠:這個問題大家關注得比較多,數字紅包從試點的角度是比較好的切入點。紅包可以想見,給一個小小的便宜,從推廣、發展的角度比較容易切入。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核心觀點一、央行數字貨幣的定位與內涵(一)法定數字貨幣,是指由中央銀行依法發行,具備無限法償性,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貯藏等功能的數位化形式貨幣。中國自2014年開始著手,準備6年之久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al Payment,數字貨幣及電子支付工具)定位於數位化M0,替代實物現金。具體來說,是以一種具有電子支付功能的加密數字形態對現有實物現金的替代。
  • 比特幣都漲到10萬一個了,但數字貨幣真的安全嗎?
    但與此同時,在各路數位化貨幣暴漲暴跌之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依然面臨諸多安全、隱私和監管問題。12月9日,在BDTC 2017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區塊鏈論壇」上,不少專家提到了數字貨幣所面臨的安全、隱私以及監管問題, 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對各這些演講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和編輯,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 Libra會影響中國版數字貨幣麼?
    發展初期:對Libra普惠性的質疑Libra白皮書描述了當今金融體系的三類問題:手續費繁雜、貸款利息過高、銀行帳戶可得性低。Libra亦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但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這其中存在諸多邏輯疑點。首先,Libra服務如何能覆蓋沒有銀行帳戶的客戶?
  • Libra:數字貨幣的原理、影響、機遇及挑戰
    Libra定位於支付手段,其設計構想克服了比特幣的三大缺陷,是更優秀的支付媒介。而由於比特幣在信用風險和功能定位方面的不同,二者不會構成直接競爭關係。事實上,作為一種數字貨幣,Libra的推廣和普及將使比特幣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認可。  對銀行體系影響:銀行貸款、跨境支付業務承壓。跨境支付業務是Libra最主要應用場景,這將衝擊傳統商業銀行的跨境支付業務。
  • 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要重視數字貨幣與數字鴻溝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張野: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表示,貨幣的形式是與人類文明程度密切相關的,因此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數字貨幣在提升支付、撥付效率、打擊洗錢犯罪、降低貨幣製造管理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張野同時認為,在數字貨幣的設計上,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貨幣的主權性,二是使用上的便利性,三是安全性,四是匿名性。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報告解讀(七):數字貨幣能否成為全球...
    他認為基於多個法幣的合成央行數字貨幣(Synthetic CBDC, sCBDC)可以成為新的世界儲備貨幣。sCBDC是一種數字貨幣,但是預備金存放在央行,由於預備金放在央行,沒有信用風險,因此功能和CBDC類似。
  • 曹遠徵: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政策,城市化助力內循環
    作者曹遠徵,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 以下觀點整理自曹遠徵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上的發言本文字數:3078字閱讀時間:5分鐘《CMF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後稱《報告》)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中國短期宏觀經濟表現,另一個是涉及長期發展的雙循環格局的形成。
  • 數字貨幣管理三大新模式
    由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應用還遠未達到普及和高效的程度,缺乏價值支撐的炒作容易誘發違法犯罪行為。這促使管理部門對數字貨幣採取了極其謹慎的態度,數字貨幣管理問題開始凸顯。 數字貨幣管理新模式 數字貨幣不是收割者的詐騙工具,只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傳統思維一時難以辨別的金融產品。
  • 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數字貨幣或成金融競爭終極戰場
    12月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解釋說,廣義的數字貨幣應該包含更為廣泛的功能,就是貨幣的支付、計價和儲值三大功能。中國央行會不會成為全球首家正式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 數字貨幣錢包安全白皮書
    作者:360 信息安全部來源:FreeBuf.COM區塊鏈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數字貨幣漸漸走入的大眾的視線,在2017年底,這股熱潮達到頂峰,直接攪動著金融市場與科技市場,大量的數字貨幣交易流水催生了數字錢包開發行業, 根據錢包使用時的聯網狀態分為熱錢包和冷錢包。
  • 朱嘉明:數字貨幣已經實現從邊緣到中心的歷史性轉型
    顯然,通過「核心—邊緣理論」分析數字貨幣和傳統貨幣的關係,清楚地顯現了兩種形態的貨幣如何由獨自存在、互不關聯,到之後數字貨幣「嵌入」傳統貨幣體系,再從彼此極不平衡狀態向相互傳遞和關聯的平衡發展系統演進。
  • 電子支付時代,數字貨幣或成為未來支付體系利好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近日在金融時報發布文章《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文章稱,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是法定貨幣的數位化形態。在各歷史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催生新需求,而技術迭代推動貨幣從實物、金屬、紙幣等向電子和數字形態演變,以提高貨幣流通效率、改善消費者福利。近年來,網絡技術和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以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為基礎的支付工具逐步實現電子化和數位化。但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無法替代法定貨幣發揮價值尺度或記帳單位功能。
  • 新貨幣理論與錨定物價指數的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科學決定並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建議以物價指數作為人民幣之錨」為張五常多年的倡議,並獲弗裡德曼認可。本文認為:貨幣具有支付、儲值兩種基本功能,貨幣的更迭主要圍繞其展開。
  • 數字貨幣試點區域擴容,概念股集體走高,匯金股份等漲停
    消息面上,8月14日,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方案提到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由央行制訂政策保障措施,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