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保持幣值穩定是央行最重要職責之一」——央行行長周小川。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科學決定並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央行副行長範一飛。
「建議以物價指數作為人民幣之錨」為張五常多年的倡議,並獲弗裡德曼認可。
本文認為:貨幣具有支付、儲值兩種基本功能,貨幣的更迭主要圍繞其展開。貨幣創造業務導致憑空的財富轉移(貨幣使用的公平性)是無錨信用貨幣的主要弊端,也是相關受益方貨幣創造行為停不下來的根本原因。而限定貨幣供應量,則導致資源配置扭曲等更多問題。
本文認為:向創造貨幣的主體徵收通脹稅,並將幣值錨定物價指數,能解決貨幣使用的公平性問題,同時使貨幣幣值進一步穩定,以及不影響國家宏觀調控能力與政府利益:調節通脹稅稅率的效果一般會好於調節利率;通脹稅可高達每年數萬億,以及境外流通的貨幣將額外創造由全球向中國巨額的財富轉移;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漸進式方案,與限定市場份額的數字貨幣市場化競爭,能將信用貨幣轉移至數字貨幣的社會風險降到最低。
中國人多地大物博,財富更分散,操控指數的成本更高,單一主體操控指數的獲利空間更小,因而在物價指數的穩定性上有天然優勢,同時貨幣的支付功能、貨幣使用的公平性均為可調整的外在因素,因而人民幣與數字貨幣的融合,具備成為全球第一大幣的天然優勢。
隨著私人貨幣的發行,貨幣的商品屬性將逐漸凸顯:貨幣為商品,發行方為賣方,民眾為買方;商品滿足民眾支付、儲值的需求;商品質量(幣值穩定性、支付便捷性)在競爭中提升;商品有價格(使用需付費)。
本文給出一種不影響國家宏觀調控能力,又顯著提升國家利益的人民幣與數字貨幣的漸進式的融合方案。
1.1、價值是相對的
商品價值是指商品相對於某參照物的價值,如果參照物改變,相對價值將隨之而變。
1.2、國民總財富勻速增長
由於每一單位貨幣均存在負債方,所以社會總的貨幣財富為零,以及股權是未來收益的預期,非現期價值,本文國民總財富指現期的物質總財富。
國民財富由幾百年累積而成,為方便分析,假設國民總財富在短期內勻速增長,以及由於增長微小,在某些情形下也假設國民總財富增速為0(即恆定)。
1.3、商品的自損耗性
商品一般會隨時間產生損耗,如農產品有保質期,金屬會被氧化,勞動力過期作廢。
同時,源於人工鑑別能力的局限,多數商品的價值在短期內可視作不變。
1.4、交易費用與被交換商品的標準化程度負相關
標準化程度的定義:在正常狀態下,所有人對同一商品進行價值評估,價值評估集合為{pi}, {Pi}正態分布擬合的標準差σ的倒數為該商品的標準化程度。
標準化程度越低,交易雙方需要更多時間對商品價值達成一致評估(交易費用越高)。
2.1交易的定義
完整的交易包含三個元素:參與交易的雙方(或多方)、用於交換的物質(或權利)、交易過程的時間序列(跨期性)。
交易費用:交易全程所有交易主體的成本之和,包含交易前尋找,交易過程中執行、稅費,交易後可能糾紛的損失。【註:A有100元,B有50元和裙子,交易完成後,AB共剩餘128元加裙子,則本次交易的交易費用為:150-128=22。】
信任:由於交易的跨期性,在某個時點交易進入非對等狀態,用附加條款應對對手履約的不確定性將產生交易費用,信任是指一方願意承擔不確定性以節省交易費用。
2.2、貨幣的基本功能
a支付功能
將商品A換成商品B時,交易費用如圖,h1>h2+h3。
b儲值功能
在持有商品與持有貨幣時,價值損耗如圖,當t>t1時,Δh>0。
2.3、貨幣的本質
a交易過程一般化
t1期間內將A交換為B,兩種情形下耗費如圖,當H1>H2貨幣需求即產生。
b貨幣的本質:貨幣是以降低交易費用為根本目的的可兌換一定量價值的風險低流動性高的價值憑證。
貨幣的三個元素:初始價值含量,初始風險水平,兌換責任人。初始價值含量是指貨幣被創造時刻的幣值,初始風險水平指被創造時刻對應著的兌換風險,銀行存款(貨幣)的兌換責任人為相應銀行。
c通脹的根本原因:遠期財富推升現期商品價格。遠期財富的增加,將促進人們現期消費,從而推升現期商品價格。下圖所選取時期內日本股市規模、美國債市規模、中國股市規模與CPI的相關性都顯著高於M2。
2.4、T=N* σ0
將全社會每種實物商品都等分為N份,設定絕對價值 σ0對應基準商品組——含有每種商品1/N份——的價值,於是有物質總財富T=N* σ0 .【註:遠期財富Ts:假設pi為所有人對債權/股權i的價值評估的均值,則遠期財富(以貨幣計價)Ts= sum{pi} .】
假設每單位貨幣的絕對價值含量為σ(幣值),基準商品組以貨幣計價的價格為P(物價水平),則有 σ0 = P*σ .
a,遠期財富推升現期商品價格:ΔTs=N*(ΔP*k),積分有Ts=N*P*k+a,因此當Ts固定,N與P的曲線形狀如圖。
其中k指新增一單位遠期財富將整體物價推升多少單位,短期內可視為常數。
b,根據 σ0 = P*σ,物價上升,將導致幣值下降,而短期內國民總財富恆定,因而導致憑空的財富轉移,影響貨幣使用的公平性。「存款人-金融機構-貸款人」結構體作為主要受益方,具有創造貨幣的天然動力。
c令Ts=t*ln(M),則有P=ln(M)*b1+b2,t= P/ln(M)*c1+c2 .(Ts=β1*M+β2*B+β3*S,由於債市規模B股市規模S均為M的函數,故假定Ts=t*ln(M)。)
其中t為社會證券化程度,指一單位貨幣的投放最終產生了多少單位的遠期財富。
【註:假定Ts=t*ln(M)或Ts=t*M在原理上沒有本質區別,都是表達兩者的正相關性,甚至假定Ts=t*M會有P=M*k+b(這與MV=TP神似),但依據真實市場數據,本文假定Ts=t*ln(M)。同理,假定ΔTs=N*(ΔP*k)也主要是為了表達N與P的負相關性。】
2.5、利率
實際利率r2=r1-α,其中r1為名義利率,指以貨幣計算的帳面利率;α為通脹率。
a利率的決定。貨幣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貨幣的創造也是受利益驅動,因此貨幣的價格(實際利率)的決定機制(供需關係)與其它商品並無本質區別。
b實際利率下降,將促進不同自損耗特徵的商品的價差加大。當貨幣價值曲線從L1運動至L2時,商品A多出一項「保值」功能,從而增加其需求,促使商品AB的價差加大。
c信用貨幣天然的通脹屬性。rcun>0,rdai- rcun>0,rdai-α<0分別為存款人、銀行、貸款人獲得無風險收益的條件(假設銀行與企業違約的風險均為零,不影響結論),當三者同時滿足,「存款人-銀行-貸款人」結構體即產生動力創造貨幣,且該過程具有自我強化的特徵。其中rcun,rdai分別為名義存款利率和名義貸款利率。
2.6、貨幣商品化
隨著社會分工細化、產權界定更清晰、服務與受益對象更明確,社會基礎設施將不斷融入市場元素以提高效率。(如BOT)
以及隨著私人貨幣的發行,貨幣的商品屬性將逐漸凸顯:貨幣為商品,發行方為賣方,民眾為買方;商品滿足民眾支付、儲值的需求;商品質量(幣值穩定性、支付便捷性)在競爭中提升;商品有價格(使用需付費)。
在指數的樣本選擇、權重設計、價格核定、投機行為的控制等需要競爭來實現快速優化;在安全性、隱私性等方面,競爭能孕育多樣性。通脹稅由相應主體承擔,能解決公平性問題;市場化的經驗,能為政府改革提供借鑑,降低社會風險。
3.1、總體思路
將嘍幣錨定物價指數,以確保幣值相對穩定;向借款人徵稅,稅率根據通脹率調整,保障物價平穩和貨幣使用公平;主鏈作為清算系統,交易主要通過錢包在鏈下實現,以實現交易實時到帳;對錢包與主鏈做風險隔離,以降低主鏈分叉的可能性;技術幾乎原版採用比特幣網絡與支付寶錢包。
從政府的角度,調節通脹稅稅率的宏觀調控效果一般會好於調節利率,通脹稅可達每年數萬億,讓市場先行探索能將社會風險降到最低。
3.2、錢包與主鏈風險隔離
錢包運營方做嘍幣資金託管,同時客戶錢包餘額總額公開。
3.3、錨的選擇與價值兌換(漸進式方案)
a大宗商品建倉。以商品期貨建倉(貨幣容量小),嘍幣每月發行一次,每3年開放贖回一次。用戶可隨時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買賣嘍幣。(藉助區塊鏈技術的可信任性)
b國債建倉。申購贖回、交易、借貸以物價指數為參考,提取保費以應對指數漲幅超過國債收益的贖回敞口。
c本幣資產建倉。1以嘍幣資產建倉。2依據物價指數漲幅向借貸業務收費。3設定通脹率α=3%,自動調節費率使α回歸。(社會大部分商品以嘍幣計價時採用)
d人民幣與嘍幣的融合。1央行構建人民幣物價指數。2依據指數漲幅向借貸業務收稅。3立法,通過調整稅率保證α≈3%。(立法可獲得等同於區塊鏈技術的可信任性)
4.1、科學的貨幣體系
建立絕對價值基準 σ0,使經濟學中廣泛使用的實際價值名義價值等模糊概念進一步清晰明確。以物價指數為錨的數字貨幣幣值所指清晰明確,能定量分析與優化,將形成科學的數量貨幣體系,大數據、人工智一般會促進其迅速發展。
4.2、貨幣商品化的開創性進程
「產權清晰界定能提高社會效率」(科斯定理),貨幣商品化是典型的產權清晰界定的過程,其一般能顯著提高社會效率,降低交易費用。
4.3、為人民幣發展為全球第一大幣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參考
中國人多地大物博,在物價指數的穩定性上有天然優勢,也是保持幣值穩定的天然優勢。
按M2約160萬億,通脹稅稅率2%估算,將貢獻每年3.2萬億通脹稅,按1:1在境外流通估算,每年將創造由全球向中國數萬億的財富轉移,以及人民幣走向全球將為國內銀行帶來海量新業務。
在信用貨幣轉向數字貨幣的可能的歷史進程中,可以M2的5%為界讓市場先行探索,人民幣伺機融合,避免政府獨自改革時過於保守而錯失時代機遇,改革過激又將整個國家置於風險中。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