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壓罐成型技術在航空領域中的應用

2020-08-19 雲墨智品

熱壓罐

  熱壓罐工藝開始於20世紀40年代,在60年代開始廣泛使用,是針對第二代複合材料的生產而研製開發的工藝,尤其在生產蒙皮類零件的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已作為一種成熟的工藝被廣泛使用。由熱壓罐工藝生產的複合材料佔整個複合材料產量的50%以上,在航空航天領域比重高達80%以上。熱壓罐工藝已經在各個複合材料零部件生產廠被大量使用。


熱壓罐是非金屬複合材料構件製品生產的關鍵工藝設備。由真空系統、壓力系統、冷卻系統、中心控制系統及配套的機械裝置組成。在複合材料製品的固化工序中,根據工藝技術要求,完成對製品的真空、加熱、加壓,達到使製品固化的目的。熱壓罐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可在各加溫區和製品的有關部位設立測溫點,溫度分布狀況可由中心控制系統採集、顯示,並按工藝要求調節升溫和降溫速率,以保證製品的固化質量。對於重要產品,在固化時,罐體內採用惰性氣體保護,以防止製品在固化過程中逸出的可燃性揮發物引起燃燒或爆炸。
  熱壓罐成型是將複合材料毛胚、蜂窩夾芯結構或膠接結構用真空袋密封在模具上,置於熱壓罐中,在真空(或非真空)狀態下,經過升溫、加壓、保溫、降溫和卸壓過程,使其成為所需要求的先進複合材料及其構件的成型方法之一。用熱壓罐成型的複合材料構件多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等的主承力和次承力結構。該成型工藝模具簡單、製件密實、尺寸公差小、空隙率低。但是該方法能耗大、輔助材料多、成本高。
  熱壓罐成型平板複合材料固化制度的制定是真空熱壓罐成型工藝的關鍵。熱壓罐工藝多用於樹脂浸漬平面織物複合材料製件的成型。由於樹脂浸漬平面織物可以採用溶劑法和熱熔法來實現,因此這種工藝方法可以滿足高粘度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成型,但是對於立體織物增強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成型而言,熱壓罐工藝方法由於樹脂浸漬的問題而不能實施。


近年來,熱壓罐成型方法被視為「高成本」的複合材料結構製造方法,而被排除於「低成本方法」概念體系之外。其實,熱壓罐成型方法在工程應用上無論在成熟度還是在規模化方面仍是當今航天領域複合材料結構件的主要成型方法,這是由它的特點決定的:
  (1)罐內壓力和溫度均勻。在它們共同作用下,可滿足複合材料高纖維含量的要求,其複合材料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和較穩定的物理性能,例如複合材料結構件的孔隙率低,樹脂含量均勻。
  (2)熱壓罐成型方法適用範圍廣。例如層壓結構、夾芯結構、膠接結構和縫紉結構。模具相對比較簡單,效率高,尤其適用於大型的具有高性能要求的複合材料結構件的成型。
  為了滿足飛機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航空主機製造企業已有熱壓罐30餘臺,其中1/3是從國外進口的,生產面積達20萬平米,大多數設備的技術參數和廠房條件可滿足民機複合材料結構件生產的要求。以此成型方法為基礎,在材料改性、工藝參數優化、厚度尺寸和變形控制、模具設計及製造,無損檢測、損傷修復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其成果在工程化中得到驗證,並且形成了相關標準規範。近年來飛機對複合材料的性能要求更為苛刻,為了提高複合材料結構件的生產效率和保證複合材料結構件質量的一致性,各主機製造企業先後購置複合材料專用設計/製造軟體(如Fibersim軟體)和與之相配套的預浸料自動下料機、雷射投影儀、自動C掃描無損檢測設備以及五坐標數控鑽銑設備。有的航空企業還購置了或正在購置自動鋪帶機、超聲波蜂窩銑床以及帶柔性夾具的數控加工設備。複合材料結構設計/製造完整的數位化生產線正在被打通,年產85t以上複合材料結構件的生產能力已經形成。
  至於熱壓罐成型方法如何降低成本,國內也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例如,預浸料「零吸膠」的實現,輔助材料的國產化,共固化模具結構熱效率的提高和組裝形式的優化,結構件進罐的合理組合以及隨爐件測試項目的合理化等方面都有效地促進了製造成本的降低。以某飛機複合材料結構件為例,每生產1kg複合材料結構件,可以節約製造成本1200多元。若在製造大型複合材料結構件中預浸料鋪覆改為採用自動鋪疊,生產效率會明顯提高,製造成本將繼續下降。因此,將其視為「高成本」的製造方法是不準確的,該成型方法經過了30多年的技術發展,其完整性及成熟度無疑對大型飛機結構複合材料的應用進入快行道具有重要的意義。
  另外,由於真空輔助成型(VARI)工藝在降低複合材料製造成本及大型構件整體成型方面的優勢,近年來受到業界的廣泛重視。國內有關單位開發了適用於VARI工藝的樹脂體系,並驗證了其工藝方法,研究了其複合材料的性能,試製了相關的典型件。儘管該工藝試製的複合材料性能與熱壓罐法的基本相當,但要滿足高性能複合材料結構的要求還有不少的研究工作要做。因此,現階段應發揮熱壓罐加壓固化的優點,彌補VARI工藝真空加壓的不足,揚長避短,這也是降低熱壓罐成型方法製造成本的一條有效技術途徑。

相關焦點

  • 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型工藝優缺點簡析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成型技術有著幾十年的經驗,較為常見的有熱壓罐成型、拉擠成型、纏繞成型等,這些傳統成型工藝成熟度高、應用廣泛,本文博實碳纖維帶大家對它們做個簡單的了解。一、熱壓罐成型熱壓罐成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碳纖維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成型工藝,其成型原理是利用熱壓罐內的高溫壓縮氣體對鋪放好的預浸料進行加熱及加壓處理,將產品固化成型。
  • 樹脂固化罐 真空熱壓罐工作原理
    目前傳統鋼結構,木質結構,塑料製品等由於本身結構、性能的限制逐漸被一些其他新興新材料製品取代,這種新型的材料有碳纖維,複合材料,鋼化材料,樹脂材料等,應用領域廣泛,這些材料如果不進行深度加工,應用面積會比較窄、所以新型的固化罐,熱壓罐等應用市場逐漸增加
  • 【碳纖】碳纖維及製作、成型工藝詳解!
    在實際生產和應用中,碳纖維並非以單根形式獨立存在,而是由一定數量的碳纖維絲束組成的,公司提供的產品信息中都會表明其碳纖維品為幾K。其中1K就代表在一束碳纖維絲束中有 1000 根絲,通常小於 24K(含)的碳纖維被稱為小絲束,小絲束碳纖維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武器裝備和體育休閒領域,因此又被稱為「宇航級」碳纖維。
  • 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製品常用成型工藝比較
    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不同種類的成型製備工藝。無錫智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攻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的生產技術,其針對幾種應用廣泛、成熟度高的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成型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比較。熱壓罐成型工藝熱壓罐成型是利用熱壓罐內的高溫壓縮氣體對鋪放好的預浸料進行加熱、加壓處理,使材料固化成型。
  • 分析碳纖維複合材料無人機的幾種成型方式
    碳纖維在無人機上的應用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無論是軍用或者民用方面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那麼你知道碳纖維無人機是怎麼成型的嗎?如果還不了解那就繼續看下去吧。熱壓罐成型是複合材料高性能成型工藝之一,一般速度要求較高的無人機,其複合材料構件和主要承重構件多採用這種工藝進行製造。
  • 【科技動向】美國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開發全新製造技術
    2018年1月18日,英國《今日材料》網站引述美國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Spirit AeroSystems)的消息稱,該公司設在英國蘇格蘭普雷斯維克的先進技術中心與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 【復材資訊】盤點當下碳纖維複合材料機翼所用的成型工藝
    碳纖維複合材料設計是基礎,成型是關鍵,成型技術和設備是成型複合材料的重點,隨著複合材料在飛機上的廣泛使用,各種相對應的先進成型技術也迅速發展,先進的預浸料製備技術、自動鋪帶(絲)技術及設備、雷射投影、雷射跟蹤儀以及工裝設計和加工等都為複合材料的成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光固化成型技術PolyJet技術的成型原理、材料及應用
    成型原理:PolyJet聚合物噴射技術是以色列Objet公司(現已被被Stratasys收購)於2000年初推出的專利技術,PolyJet技術也是當前最為先進的3D列印技術之一。完成一層的噴射列印和固化後,設備內置的工作檯會極其精準地下降一個成型層厚,噴頭繼續噴射光敏聚合材料進行下一層的列印和固化。就這樣一層接一層,直到整個工件列印製作完成。技術特點:PolyJet技術可同時混合多種基礎材料,目前可同時混合7種基礎成型材料,支持全彩色列印,得到性能更為優異的新材料,極大的擴展了其應用領域。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SMC等則更加重視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成型性,而且使用的增強纖維均為短切纖維。隨著碳纖維在一般工業領域,特別是汽車工業內的應用展開,SMC配合模壓成型技術一起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成為備受關注的一種成型技術.
  • 【復材資訊】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及成型工藝
    但由於傳統複合材料成型工藝來源於品種多、批量小、高成本生產的航空工業,為了滿足車用CFRP 對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自動化製造技術的迫切需求,國際主流車企結合車身部件設計靈活、厚薄不均、複雜程度地不同的具體特點,開發了眾多差異化的新型快速成型工藝,以實現最小碳纖維用量下最大程度地發揮複合材料功效的目的。
  • 無線電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主要應用
    在航空領域,無線電技術在航空導航、通信、監視、氣象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無線電導航系統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目標方位、距離和位置信息,實現自動駕駛和儀表著陸;航空無線電通信系統能實現機場場內調度指揮和地空聯絡;航空無線電監視系統能從地面準確測定飛機的位置、速度等重要數據;航空氣象系統承擔著機場及航線的氣象服務任務。 在航天領域,無線電技術支撐著遙控、遙測、遙感、超遠程信息傳遞等關鍵應用。
  • 【RTM】HP-RTM技術在航空結構件上的應用場景及前景!
    、Huntsman、Krauss Maffei及Hufschmied等複合材料成型供應鏈條上多家國際優秀企業聯合參與開發的碳纖維飛機門邊梁預研項目的產品試製及工藝驗證已在Fraunhofer ICT位於德國Pfinztal的總部完成。
  • 【深度】慣性技術在航空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航空領域對慣性導航系統的需求就航空領域而言,不同機種因任務特點不同,對慣性導航的需求就不同,如戰鬥機高速、高機動性,作戰時間較短,一般為2-3小時,對隱身要求高,同時是空中戰術飛彈之類精確打擊武器的平臺,對抗環境中慣性導航是主要導航手段,因此戰鬥機對對慣性技術的要求為高動態範圍、導航級精度且要求校準時間短。
  • 向航空軌交市場更進一步,HRC投建高性能領先航空複合材料零部件...
    全球複合材料市場中,航空應用的產量佔比為23%,產值佔比高達63%; 而在中國,航空領域的產量與產值佔比分別只有3.7%和23%, 因此可見碳纖維複合材料在中國的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預計未來10年,中國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市場都將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逐步成為美國,歐洲以外的第三極,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00億元以上。
  • 未來之爭 | 航空製造的四大趨勢
    ,有色金屬及其合金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如鋼、鋁、鈦、鋰甚至鈹等大量應用在航空製造中;但是,正如哲學上所講,事物的發展總是在矛盾中進行,新的競爭對手——纖維和樹脂的出現,顛覆了整個航空製造體系。以波音787的機翼的蒙皮壁板為例,它的製造成型實際上是靠鋪絲機一層一層的鋪放纖維絲束,就像納鞋底一樣,這與傳統的鑄鍛焊、擠壓成型是不一樣的,經過幾天時間,鋪疊出一定的結構形狀,再通過使用熱壓罐或非熱壓罐設備進行固化,使其從軟的材料變成有硬度的可供使用的結構。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但鮮為人知的是,陶瓷行業也與此密切相關,其中特種陶瓷更是廣泛的應用於這些航空太空飛行器材中。  在本次航展上,特種陶瓷應用分別涉及到直升機用防彈裝甲陶瓷、飛機剎車盤材料、衛星電池用陶瓷隔膜材料、紅外隱身/偽裝塗料、陶瓷軸承、飛彈用陶瓷天線罩材料等,特種陶瓷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在這一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航空航天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特種陶瓷產品還將更多的進入這一領域。
  • 真空袋成型(乾濕法)玻璃鋼工藝過程及應用
    主要內容真空袋成型工藝的定義真空袋成型工藝的優點手糊/預浸料真空袋成型工藝(溼法)真空樹脂導入法成型工藝(幹法)真空袋成型工藝的區別一、定義真空袋成型工藝,是將產品密封在模具和真空袋之間,通過抽真空對產品加壓,使產品更加密實、力學性能更好的成型工藝方法,該方法適合於手糊
  • 金屬成型技術革命-金屬選區雷射熔融技術
    圖2 選區雷射熔融(SLM)示意圖與此同時,金屬行業發展同時促進著三維列印產業技術的不斷深入拓展,雷射選區熔化技術是增材製造體系中最前沿和最具發展應用潛力的技術之一。圖3 GE公司3D列印發動機器件GE公司更是希望將採用SLM技未生產製造的燃油噴嘴應用在LEAP噴氣發動機中,毎臺發動機預計使用19個該燃油噴嘴。圖4 GE公司3D印表機2012年NASA馬歇爾航天中成功採用SLM技術製造了複雜結構的金屬零部件樣件,希望應用於"太空發射系統"重型運載火箭。
  • PEKK 3D列印材料在航天航空的應用
    美國牛津高性能材料公司(Oxford Performance Materials,OPM)從2000年開始研究PEKK,已經開發出相關的材料和應用技術。OPM公司採用低溫合成技術開發的PEKK產品OXPEKK -LTS具有兩大優點:過程可控和直接產出球形粉末。因為,在研磨過程中會碰到鋸齒狀聚合物,在後續的塗覆和預浸帶製備過程中很難實現均勻的堆疊。
  • 分析SLM在成型過程中數值模擬技術的應用
    打開APP 分析SLM在成型過程中數值模擬技術的應用 3D列印網 發表於 2020-03-18 11:40:51 (文章來源: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