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主要應用

2021-01-07 中國無線電管理

在航空領域,無線電技術在航空導航、通信、監視、氣象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無線電導航系統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目標方位、距離和位置信息,實現自動駕駛和儀表著陸;航空無線電通信系統能實現機場場內調度指揮和地空聯絡;航空無線電監視系統能從地面準確測定飛機的位置、速度等重要數據;航空氣象系統承擔著機場及航線的氣象服務任務。

在航天領域,無線電技術支撐著遙控、遙測、遙感、超遠程信息傳遞等關鍵應用。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人造地球衛星、飛船等航天發射器製造和發射技術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無線電技術支撐「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發射、探月衛星發射、神九與天宮一號對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使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相關焦點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透視  編者按:11月16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行,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航空航天展會,受到全世界的巨大關注,這不僅是展示我國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更是反映我國在此領域的真實水平,殲十、轟六H、C919等一大批代表我國在這一領域水平的新產品得到了展示
  • HPC CHINA 2019: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計算應用
    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對產品提出挑戰物理極限的要求,高性能計算逐漸在航空航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工程計算與仿真,提高產品迭代效率、降低成本。、燃燒、傳熱、多相流、計算性能優化等方向應用交流,促進航空航天領域技術交流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發展。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
    因此,碳纖維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在航空航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尤其受矚目。國外的一些輕型飛機和無人機已經實現了結構的複合材料化,主要採用的是T300和T700小絲束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將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到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蒙皮等部位,可以起到很明顯的輕量化作用。蘇州挪恩復材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生產為一體的企業,不僅在碳纖維箱體、碳纖維機械臂等領域有所建樹,在碳纖維航空航天領域也曾與國內不少企業有過合作。
  •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因此,碳纖維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在航空航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尤其受矚目。在軍用戰鬥機和直升機上,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飛機主結構、次結構和戰機特殊部位的特種功能部件。國外的一些輕型飛機和無人機已經實現了結構的複合材料化,主要採用的是T300和T700小絲束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將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到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蒙皮等部位,可以起到很明顯的輕量化作用。
  • 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主要應用特點
    目前主要指有較高強度和模量的硼纖維、碳纖維、芳綸等增強的複合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質量輕,較好的延展性、較高的比強度、導熱、耐高低溫、抗腐蝕隔熱、減振以及獨特的透電磁波,吸波隱蔽性和易加工性等特點,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較為常見。
  • 大數據在航天領域的應用:航空航天可視化系統
    航天在研製、運行和發布成果的全過程中,都會產生大數據和要求應用大數據。數據既是航天理論的基礎,又是航天實踐的基石。航天其總量多,要求高,對大數據要求及時而精確、高可靠性和高價值。航空航天可視化系統可廣泛用於航天測發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領域的典型代表技術,3D列印的發展時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金屬高性能增材製造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被業內專家視為3D列印領域高難度、高標準的發展分支,在工業製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是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科技發明一等獎王華明:推動3D列印航空航天領域應用
    近日,北京市科委圍繞以北航王華明教授為領銜專家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團隊,啟動了一批重大項目。項目整合了北航、中航天地、索為高科、奧瑞視、航材院等多家單位優勢資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從鈦合金、超高強度鋼、高性能鋁合金等三個材料體系的工藝研究、軟體開發、裝備製造及檢測驗證等全產業鏈推進3D列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項目的實施將極大促進北京市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形成在航空航天等重大高端裝備產業和先進位造技術等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 熱壓罐成型技術在航空領域中的應用
    由熱壓罐工藝生產的複合材料佔整個複合材料產量的50%以上,在航空航天領域比重高達80%以上。熱壓罐工藝已經在各個複合材料零部件生產廠被大量使用。用熱壓罐成型的複合材料構件多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等的主承力和次承力結構。該成型工藝模具簡單、製件密實、尺寸公差小、空隙率低。但是該方法能耗大、輔助材料多、成本高。  熱壓罐成型平板複合材料固化制度的制定是真空熱壓罐成型工藝的關鍵。熱壓罐工藝多用於樹脂浸漬平面織物複合材料製件的成型。
  • 光纖雷射切割機在航天發動機領域的應用
    大家可能只知道雷射焊接機和光纖雷射打標機在現在的航天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為現在航天領域的加工生產提供了諸多的便捷。其實雷射切割機在航天領域的應用同樣非常廣泛,特別是在現在的航空領域的應用。
  • 【石蠟供應】石蠟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等高科技領域
    影響石蠟熔點的主要因素是所選用原料餾分的輕重,從較重餾分脫出的石蠟的熔點較高。此外,含油量對石蠟的熔點也有很大的影響,石蠟中含油越多,則其熔點就越低。 石蠟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等高科技領域: 石蠟作為一種潛熱儲能材料,具有相變潛熱大,固一液相變過程容積變化小,熱穩定性好,無過冷現象,價格較低廉等優點,且航空、航天、微電子及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往往要求大功率組件工作時產生的大量耗散熱只能在有限的散熱面積和極短時間內排散掉,而低熔點的相變材料相對高熔點相變材料能快速達到熔點
  • 選擇航空航天領域的專業 未來發展都是香餑餑「金飯碗」
    選擇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專業,未來發展都是香餑餑「金飯碗」。、航空航天產品通信光電技術、能源系統設計、航空航天電子電器設備設計開發和航空維修改裝等領域求賢若渴。他是由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組建而成的,是我國航空航天學術界的翹楚,國防七子之一。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位於西安,源於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併成立,後有哈爾濱工程學院的航空工程系加入。主要特色就是航空、航天、航海。在航空航天領域,實力強勁。像殲20總師就是西工大的校友,殲10的主要研發人員西工大校友就佔了半壁江山。
  • 【深度】慣性技術在航空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航空領域對慣性導航系統的需求就航空領域而言,不同機種因任務特點不同,對慣性導航的需求就不同,如戰鬥機高速、高機動性,作戰時間較短,一般為2-3小時,對隱身要求高,同時是空中戰術飛彈之類精確打擊武器的平臺,對抗環境中慣性導航是主要導航手段,因此戰鬥機對對慣性技術的要求為高動態範圍、導航級精度且要求校準時間短。
  • 碳纖維PEEK可應用在航空領域
    碳纖維擁有非常出色的力學性能以及耐腐蝕、抗輻射等等優秀的特點被廣泛的運用到各種領域,那在軍工行業的應用也同樣值得期待,熱塑性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複合材料更是是航空航天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就讓對熱塑性
  • 2020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十件大事
    2020年國際航空航天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波音777X成功首飛 波音公司新型寬體機777X 於2020年1 月25 日首飛成功,進入了飛行測試階段。
  • 無線電和我們的生活
    在我國,無線電技術已全面應用於通信、廣播、電視、公安、交通、航空、航天、氣象、漁業、科研和國防等多個部門及行業,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軍事等各個領域。我國逐步走向世界無線電技術應用大國行列,無線電業務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磁技術等領域
    共建項目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磁技術、先進位造等技術領域,涵蓋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初步實現了多領域、多產業、多主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推動山東省和濟南市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4個「中科系」研究院所在濟南建設完成。其中,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建設了研發、工程化技術轉化平臺和專業孵化器。
  • 國產超聲切削裝備成功應用於我國航空航天領域
    航空航天領域先進複合材料的應用及其加工水平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弱剛度複合材料蜂窩芯作為一種先進的輕量化結構材料,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大型構件中。複合材料蜂窩芯具有不連續、弱剛度、各項異性的材料和結構特徵,採用傳統的高速銑削方法加工時,加工效率低、質量差,無法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大型蜂窩芯構件的高質高效的加工需求。高精度高效率加工技術和設備的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先進複合材料蜂窩芯構件應用的技術瓶頸之一。  在國家863計劃先進位造領域支持下,我國弱剛度複合材料高質高效加工技術取得突破,國產超聲切削裝備成功應用於我國航空航天領域。
  • 鈦合金及其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
    鈦合金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上的應用分為飛機結構鈦合金和發動機結構鈦合金。航天方面,鈦合金主要作為火箭、飛彈及宇宙飛船等的結構、容器製造材料。飛機結構鈦合金使用溫度要求一般為350℃以下,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良好的韌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等。
  • 哈工大:石墨烯-碳複合薄膜在航空航天/微電子領域應用
    成果簡介 石墨烯薄膜作為下一代熱管理材料,具有出色導熱性和出色柔韌性,在許多應用中都具有可觀的前景。然而,由於石墨烯片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較弱以及結構缺陷引起的大量聲子散射,其導熱係數和機械性能難以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