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變形鏡可探測深空引力波的新來源

2020-09-03 工程學習

重力波探測器的熱驅動鏡:下圖顯示了雙壓電晶片鏡及其組成部分的橫截面。控制反射鏡的溫度會改變反射波陣面的曲率。模擬的徑向應力覆蓋在橫截面上,徑向應力顯示應力集中在兩層邊界處,其中粘合劑將結構固定在一起。

改進的可變形精密反射鏡可以提高引力波探測器的靈敏度,以幫助科學家從太空深處探測引力波的新來源。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可變形反射鏡,它可以提高地面重力波探測器的靈敏度,例如高級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先進的LIGO可以測量由引力波引起的時空微弱的波動,這種波動是由諸如黑洞或中子星之間的碰撞之類的遙遠事件引起的。

「除了改進當今的重力波探測器外,這些新型反射鏡還將有助於提高下一代探測器的靈敏度,並允許探測新的重力波源,」阿德萊德大學分校的研究團隊負責人Huy Tuong Cao說。澳大利亞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

用於成形和控制雷射的可變形反射鏡的表面由微小的反射鏡製成,每個反射鏡均可移動或驅動,以改變反射鏡的整體形狀。正如在光學學會(OSA)的《應用光學》雜誌上所詳述的那樣 ,曹及其同事首次基於雙金屬效應製造了可變形反射鏡,其中利用溫度變化來實現機械位移。

曹說:「我們的新反光鏡可提供很大的致動範圍,且精度很高。」 「設計的簡單性意味著它可以將市售的光學器件變成可變形的反射鏡,而無需任何複雜或昂貴的設備。這對於任何對光束形狀的精確控制至關重要的系統都非常有用。」

LIGO的Cao和Aidan Brooks設想了這項新技術,這是阿德萊德大學和LIGO實驗室之間的訪問者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和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

建立更好的鏡子

地面重力波檢測器使用雷射沿著幹涉儀的兩個臂來回移動,以監視每個臂末端的反射鏡之間的距離。引力波會導致反射鏡之間的距離發生輕微但可檢測的變化。

要檢測到這種微小變化,就需要極其精確的雷射束控制和整形,這是通過可變形鏡實現的。

曹說:「提高重力波探測器靈敏度所需的精度已經超出了用於製造可變形反射鏡的製造技術所能達到的精度。」

大多數可變形鏡使用薄鏡引起大量的驅動,但是這些薄鏡會產生不希望的散射,因為它們很難拋光。研究人員通過將一塊金屬附著在玻璃鏡上,利用雙金屬效應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可變形鏡。當兩者一起加熱時,金屬會比玻璃膨脹得更多,從而導致鏡子彎曲。

新設計不僅可以產生大量的精確致動,而且結構緊湊,並且只需對現有系統進行最少的改動即可。用於製造可變形鏡的熔融石英鏡和鋁板均可商購。為了連接這兩層,研究人員精心選擇了一種粘合劑,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驅動力。

「重要的是,新設計的光學表面較少,雷射束可以通過。」 「這減少了由於塗料的散射或吸收引起的光損失。」

精密表徵

創建高精度鏡面需要精密的表徵技術。研究人員開發並建造了高度靈敏的Hartmann波前傳感器,以測量反射鏡的變形如何改變雷射的形狀。

「該傳感器對我們的實驗至關重要,還用於重力檢測器中以測量幹涉儀核心光學器件的微小變化,」曹說。「我們用它來表徵反射鏡的性能,發現反射鏡非常穩定,並且對溫度變化具有非常線性的響應。」

測試還表明,粘合劑是反光鏡驅動範圍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努力克服由膠粘劑引起的局限性,並將在將反光鏡集成到高級LIGO中之前進行更多測試以驗證兼容性。

相關焦點

  • 精密反射鏡有望提高重力波探測器的靈敏度
    「除了改進當今的重力波探測器外,這些新型反射鏡還將有助於提高下一代探測器的靈敏度,並允許探測新的重力波源,」 澳大利亞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阿德萊德大學分校的研究小組負責人惠·湯·曹(Huy Tuong Cao)說。
  • 多單元壓電陶瓷類變形鏡高壓驅動電源設計
    該驅動電源驅動100 nF容性負載時,可實現單端到地-300~+300 V雙極性高壓輸出,電壓增益35.5 dB,信號不失真情況下,小信號響應頻率達10 kHz,大信號響應頻率2 kHz,瞬時充放電電流可達400 mA。實驗表明該驅動電源的性能能夠滿足變形鏡驅動的要求且電路結構簡單。
  • 新型壓電變形鏡項目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該獲獎項目面向更高精度和更高靈敏的天文觀測需求,面向下一代自適應光學望遠鏡核心器件壓電變形鏡的技術瓶頸方面取得突破。現有壓電變形鏡難以同時兼有大行程和高諧振頻率,王海仁博士和王驥教授在這方面積極開展工作,提升了光學望遠鏡的高精度控制技術。
  • 除了光電倍增管,精密測量多了新選擇?
    這種新型的探測器具有可在低電壓下工作的優點,並有著高增益、高光子探測效率、快速響應、優良的時間解析度和寬光譜響應範圍等特點。除此之外,也有著抗磁場幹擾性和耐機械衝擊性,這都是固體器件所獨有的優勢。但對於普通的MPPC來講,在用於精密探測時,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受到後脈衝和串擾的困擾,但濱松在2015年末推出了一系列適用於精密測量的MPPC及模塊,在延續前代產品高光子探測效率的同時,在串擾,後脈衝與暗計數方面有了極大的改善。
  • 上海光機所提出用於高能量拍瓦雷射的脈衝壓縮新方案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高能量拍瓦雷射的壓縮組束研究上取得進展,提出一種稱為「內部分束脈衝壓縮器」的新設計。高能量拍瓦(1015瓦,PW)超強雷射在實驗室天體物理、雷射粒子加速、真空極化等前沿科學研究領域有重要應用。
  • 精密測量院等在分子「阿秒鐘」探測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精密測量院等在分子「阿秒鐘」探測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9-12-18 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
    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為精密測量技術提供了新的物理資源。單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術中的關鍵器件,不僅可以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也是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量子精密測量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減少由於探測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統計漲落——散粒噪聲。壓縮態是壓制散粒噪聲的另一量子資源。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引力波天文臺LIGO升級:未來每小時可探測黑洞合併
    (原標題:引力波天文臺LIGO重大升級:未來每小時可探測到一次黑洞合併)
  • P-8A配備新雷達系統,可實現更遠探測距離,穿透水面發現物體
    有消息稱P-8A反潛機已經配備了新的雷達系統,與傳統雷達系統不同的是,新雷達能夠實現更遠的探測距離,並且能夠穿透水,探測到水面下隱藏的東西。這樣一來,潛水艇作戰將會變得極其被動。傳統的雷達聲波是無法穿透水面的,傳統的反潛策略一般只能在水面上放置聲吶浮標,或者藉助磁探儀來探測,但這種方法的實際效果很不好,一是因為在複雜的水底情況探測距離有限,二是其工作效率不高。而美國的新型雷達系統之所以能夠探測到水底的潛水艇,主要是因為他們研發除了能夠探測出潛水艇尾流的裝置,潛水艇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尾流就是美國新型雷達系統的靶向目標。
  • 引力波探測新徵程!我國成功發射「天琴一號」引力波探測項目首顆...
    為什麼要去太空探測引力波?   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LIGO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那麼既然已經證明了在地面上能夠探測引力波,我國的天琴計劃為何選擇利用衛星在宇宙空間內探測引力波呢?
  • Struers推出新Secotom-15/-50金相精密切割機
    Secotom-15/-50 是Struers新推出的高性能的臺式金相切割機。其前身是著名的Secotom-1/-10精密切割機。該機器集成了最新的精密切割術、極佳的靈活性和用戶適應性。大型彩色顯示屏、轉推旋鈕和操縱杆助用戶輕鬆實現對機器的操作。
  • 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
    多國紛紛抓住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一「發射窗口」,全球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的一個時間範圍。以火星探測器為例,地球和火星都圍繞太陽運行,地球在裡圈運行快,火星在外圈運行慢,它們之間的距離時遠時近:最近約5500萬公裡,最遠約4億公裡。為節省燃料和成本,發射火星探測器都選擇在地球與火星距離較近的時候,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
  • 「完美的單光子源」為量子精密測量奠定基礎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國外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研究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自從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後,科學家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形式近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據介紹,單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術中的關鍵器件,不僅可以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同時也是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量子精密測量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減少由於探測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統計漲落——散粒噪聲,而壓縮態就是壓制散粒噪聲的一種量子資源。
  • 科大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自從2000年實現量子點單光子源後,科學家通過20年的努力首次在該體系直接觀測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單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術中的關鍵器件,也是量子精密測量的重要資源。量子精密測量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減少由於探測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統計漲落——散粒噪聲。壓縮態是壓制散粒噪聲的另一量子資源。
  • 盤點那些先進位造中的精密測量技術及儀器設備
    精密坐標測量  精密測量技術  現代精密測量技術是一門集光學、電子、傳感器、圖像、製造及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涉及廣泛的學科領域,它的發展需要眾多相關學科的支持。
  • 一文讀懂機械製造領域中的精密測量技術
    納米級加工技術可分為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度兩方面。加工精度由本世紀初的最高精度微米級發展到現有的幾個納米數量級。金剛石車床加工的超精密衍射光柵精度已達1nm,已經可以製作10nm以下的線、柱、槽。 微/納米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微米級和納米級的測量技術與設備。
  •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
    今日科技話題:資源三號衛星、重力儀、船用低速機、量子精密測量、耀斑、真菌 2021-01-06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