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階級是如何產生的?

2020-12-03 騰訊網

老鼠階級實驗是美國耶魯大學人際關係學院在1939年設計的一個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實驗,實驗的初始目的並不是想研究老鼠有沒有階層,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看來階級這種屬性廣泛的存在於群居性的動物之中。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實驗是怎樣設計的,研究人員先把一隻老鼠關在了箱子裡,箱子裡有一個拉杆裝置,當老鼠觸碰到拉杆之後,下面的食槽裡就會掉出一顆很小的鼠糧。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時代比較早,畫質又很差。所以看不太明白。

我們再拿一段同樣是耶魯大學做的老鼠實驗照片來做一個補充說明,在這實驗裡老鼠箱裡,當老鼠觸動拉杆後一粒很小的鼠糧掉出來,老鼠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在觸動拉杆幾次之後就知道可以得到鼠糧,這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因是觸動拉杆,果是得到鼠糧,於是也就形成了一個獎賞機制。

為了確定所有參與實驗的老鼠都是正常的,實驗人員還做了其它的實驗,比如當給籠子底部通電的時候,老鼠只要去轉轉輪就能停止通電,這種程度的通電老鼠只會感到肌肉震顫,而不會感到痛疼。

隨後又給兩隻老鼠同時通電,當兩隻老鼠做出要打架的動作時就會停止通電,幾次以後老鼠們就找到了規律,每次通電它們就會做出廝打的動作,然後得到獎賞,獎品很可憐,就是停止通電。

這種實驗稱為動物的應激反應測試,是指動物身體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後產生的一系列正常的應激反應,要特別指出老鼠被電照片是1948年做的實驗。但是在1939年的實驗中也對老鼠做過類似的實驗,這是為了確保參與實驗的老鼠都是正常老鼠。

它們的應激反應都是一致的,都能夠懂得觸發回饋所帶來的獎賞機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現在我們了解了參與實驗的老鼠智商是一樣的,身體健康程度是一樣的,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出生,生長環境也是一樣的,所以老鼠們不存在年齡與出身的差別。它們就像是一個家庭裡的三胞胎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實驗人員給這三隻老滑鼠號為1, 2 ,3,在它們背上用黑點點上了標記,隨後實驗人員改變老鼠箱的設置。

這一回拉杆與食物槽不在一起了,而是在老鼠箱的兩側老鼠壓動拉杆以後,要跑到箱子的另一側才會得到食物,他們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但是三隻老鼠全都很快的了解了新的觸動-回聵機制

準備工作就緒了,下面進入實驗把三隻老鼠放到一個箱子裡進行觀察,第一天三隻老鼠都拼命去壓拉杆,然後跑到箱子的另一側去尋找鼠糧。但是實驗人員只是偶爾通過拉杆裝置給它們一點點鼠糧,這麼做是為了讓老鼠存有希望,認為拉杆與食物是有相關性的。在90分鐘之後第一天實驗結束。

第二天實驗人員依然把三隻老鼠放在一起,它們又開始去壓拉杆。但是仍然只能得到一點點鼠糧,三隻老鼠忙活了半天,得到的鼠糧只夠塞牙縫。90分鐘之後,第二天實驗結束。

第三天已經快餓扁的老鼠們怒氣衝衝,互相也不友善,它們開始做出攻擊拉杆的動作,所有的老鼠都非常沮喪,此時實驗人員調整了拉杆,變成每次觸動都會放出鼠糧。3號老鼠首先發現拉杆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於是3號老鼠開始努力工作。但是它得到的食物很少,因為1號和2號老鼠恰好在食物槽的邊上,它們突然發現食物出現了,於是立刻就吃了起來。

當3號跑過來準備吃的時候往往食物已經沒有了,所以3號只能再次跑回到拉杆的邊上,繼續觸動拉杆,90分鐘過去了3號基本沒吃上兩口,它的辛勤工作全部被1號2號吃掉了,1號2號變得不餓了,而3號依然飢腸轆轆,實驗結束。

第四天開始了,餓得不行的3號一進入箱子就開始努力工作,它一遍一遍的跑去拉杆,而1號和2號很自然的,等在食槽的邊上,3號的勞動成果一出現,1號和2號就吃掉了,3號每次回來基本都沒得吃。但是它很餓,它只能再次回到拉杆的位置去勞動,90分鐘的實驗結束後,實驗人員做出了統計,3號總共觸動拉杆1156次,平均每三四秒鐘就觸動一次,而它幾乎沒吃到什麼東西。1號一共去觸動了兩次,而2號則一次,也沒有去觸動過拉杆。3號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勞動者,而1號和2號則變成了不勞而獲的白食階層,實驗人員得出結論。

四天之後老鼠的階級產生了,實驗人員對這種結果感到新奇,於是他們又找了別的老鼠重複這個實驗,得出了同樣的結果,三隻老鼠裡總有一隻成為勞動者,而另外兩隻變成不勞而獲的白食者,這個實驗的主導者非常有名,他叫霍巴特·莫瑞爾。

他在195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莫瑞爾只是冷靜的做了一個老鼠階級實驗,並給出老鼠階級產生的結果,但是他沒有對實驗結果進行更進一步的闡釋。

所以接下來的分析,僅出於我對這個實驗的理解,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實驗的三隻老鼠都是聰明、健康、年齡差不多大,生活條件也一樣,大體上三隻老鼠處在同樣的起跑線上,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3號老鼠變成了勞動者,而另外兩隻老鼠變成了白食者呢?

分化就在於第三天的實驗一個偶然的機會,3號老鼠觸動了正常化的拉杆,另外兩隻老鼠恰好在食物槽邊上,它們吃下了鼠糧,3號只好繼續工作,但是鼠糧大部分被近水樓臺的1號2號吃了。所以在第三天結束,3號依然是飢餓的。

到了第四天3號因為飢餓更加沒的選擇,它不可能像1號2號一樣悠閒,他只能拼命去工作,1號2號則自如的等待在食槽的旁邊,淪為徹底的白吃黨,老鼠階級是怎樣產生的呢?

看來一切只是隨機產生的一種偶然性,命運這隻無形的手操控了一切,當實驗人員恢復正常供應時,命運恰好選定3號在拉杆的附近,當3號觸動拉杆的那一刻起,它的悲催就正式開始了,它越努力越悲慘,一步一步走向更加悲慘的命運。

老鼠階級實驗在第四天以後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3號的最終命運會是什麼呢?我想無非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3號越來越虛弱,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更加無力與1號2號抗爭,最終它會餓死在拉杆的邊上。

第二種情況是3號好歹能吃上一點,雖然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從此一輩子淪為1號2號的打工仔。

這就讓我想起了秦國丞相李斯,秦丞相李斯出身貧苦人家,藏在他家裡老鼠也跟著沒的吃,而李斯管理的公家糧倉裡老鼠又大又肥,因為糧食是公家的,所以沒人打老鼠,老鼠見了人都不逃跑,於是李斯感慨到,老鼠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只是人生的機緣而已。

相關焦點

  • 上層階級如何產生?耶魯大學老鼠階級實驗告訴你
    在老鼠社會裡能不能產生階級,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今天跟大家聊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被嚴重低估的老鼠實驗。老鼠階級實驗是美國耶魯大學人際關係學院在1939年設計的一個關於動物行為學的實驗,實驗的初始目的並不是想研究老鼠有沒有階層,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看來階級這種屬性廣泛的存在於群居性的動物之中。
  • 「第三階級」與「第四階級」在中國的概念演變
    由此產生了「第四等級」(the Fourth Estate)的稱呼。【法國大革命史的敘述模式在近代中國如何嬗變,是一個戲劇性的題目;但關於法國革命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描述,始終是國人關注要點之一。清末民初以來,中國知識界對於法國大革命的認識逐漸豐富,且隨著政治文化而嬗變。學界研究集中在清末民初時段,尤其關注政界對法國革命史的介紹如何激發了辛亥革命前後的革命氛圍。
  • 研究人類終極發展的實驗 老鼠烏託邦實驗
    在上個世紀,就有人用老鼠做了一個長達1588天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曾經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這就是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開始的時間是1968年,實驗者是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洪。,老鼠的數量激髮式增長,每55天左右就翻一倍,在大約一年後,也就是實驗開始後的第315天,白鼠數量增長到620隻。
  • 階級固化與勞動異化:讀《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這樣的人又窮又懶到極點,人生只剩下喝酒,做愛,生孩子,只剩下像動物一樣的食色之欲,沒有為人該有的節制和自控;而比這樣又懶又窮到極點的人稍好的,雖然沒文化,但肯出去打工,可孩子就會變成留守兒童,村子就會空心化,無人管教的孩子慢慢長大,開始新一輪的打工,生育,產生新的留守兒童;再好一點的,想要努力擺脫貧窮過上想要的生活,一不小心就產生了富士康員工,在工業生產流水線上機械勞動;而當受不了低端工作錢來得慢來得少生活不自由的苦
  • 世界是道數學題,我們都是無用階級
    關於人工智慧,最近一個被熱議的話題是,如果說因為工業革命而產生了無產階級,那麼人工智慧革命也將創造一個新的階層:無用階級。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甚至可以說,關於未來,只會比你所能想到的更加殘酷。幾乎所有人,都有可能墮落成「無用階級」的一份子。
  • 《綠皮書》:用膚色定位階級,用實力改變世界!
    該部影片是雙男主,以公路片的方式,借用旅途將兩個不同膚色、不同階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聯繫到一起。男主託尼是一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之前在一家夜總會工作,面臨失業危機,他急需一份工作養家餬口。而在此時,一位名叫唐雪莉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
  • 【陳培永:馬克思階級概念的當代理解——讀書筆記239】
    【陳培永:馬克思階級概念的當代理解——讀書筆記239】歷史上的今天。171年前的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正式公開出版單行本。這一年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
  • 人類真的會面臨誕生「無用階級」麼?
    由此社會將誕生一批無用階級。那麼專家的預言真的會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麼?未來真的僅需要百分之二十的人就能養活整個社會麼?現代的AI,AR,VR技術的發展,確實使得一部分職業被機械化。但樂觀派提出,新的產業,將誕生新的機遇。職業被機械化,未來就將多出維修機器的機械師。所以在這種理論下,人們不會淪陷。但有客觀派,就有悲觀派。
  • 底層與更底層的零和博弈:奉俊昊是如何講述階級故事的?
    按計劃自發離開的敏赫與他們不是同一階級,被他們陷害驅逐的尹司機和雯光則屬於同一階級。最終,基澤一家的職位是上流階級提議以及底層階級內鬥的結果。基澤家的生存鬥爭永遠都是以同一階級為對象。因為他們相信,底層階級手裡的資源有限,想要佔為己有,只能進行零和博弈(zero-sumgame)式的階級內鬥。底層階級之所以堅信這一點,是因為他們一直被上流階級如此對待。
  • 《寄生蟲》,社會階級固化的悲哀
    去看《寄生蟲》,純碎是因為剛提名的奧斯卡,一部韓國電影乃至非英語語種電影的裡程碑,像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轉型期間,固化的階級、底層人的欲望和權力所扭曲的社會,拍攝的比現實誇張,卻不如現實厚重與痛苦。看完電影後,我的感覺是震撼和壓抑。
  • 23歲女孩兒加班猝死,青年人階級躍遷的機會還在嗎?
    翻譯過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實現財富積累,只有拼命加班才能實現階級躍遷。這聲音貌似有點兒熟悉……高三的講堂上班主任拍著桌子:「只有努力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你們才能實現你們的理想」我們這一代人,貌似被這樣的話,牽著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工作,「努力才可以實現理想」 而那個理想,是你的嗎?還是,老師,老闆,認為你該有的理想。
  • 命中注定的工蟻階級
    當代人類社會可以說是被天賦和教育分配階級的真性社會。當然你也可以把兩者看作先天+後天思維能力的結合。那麼,為什麼一直人類社會都是聰明人是少數的結構呢?如果按照個體競爭適者生存的理論,現在應該所有人的思考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了吧。但我們發現並不是這樣。統計學的證據就是人類智商並沒有很好的遺傳關聯性,更多呈現出均值回歸的趨勢。
  • 疑惑:高階級後代都是高智商?普通人會一直平庸?
    高階級的後代都是高智商麼?產生這樣的疑惑源自《最強大腦》中一位名叫何猷君的少年。它出生於1995年,是澳門賭王何鴻燊和四姨太梁安琪的次子。屬於普通人很難接觸到的階級。算是高階層之人。眾所周知《最強大腦》是從全國挑選高智商人才的欄目。通過海選模式和競爭激烈的淘汰賽來評比優秀程度。
  • 日本地震震度階級與中國地震烈度大致對比關係
    昨天看到網轉一張本次地震震度階級圖,因為日本地震震度階級與中國地震烈度差異,易造成誤解。本文就日本地震震度階級與中國地震烈度大致對比關係進行整理,供閱者參考。01引文2021年2月13日22時7分,日本本州東岸近海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 奧斯曼帝國社會結構特點是統治與被統治階級的二元性
    奧斯曼帝國的被統治階級稱之為雷亞(Reaya,原意為牧人看守的畜群),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等經濟活動的從業人員,他們承擔納稅義務,構成帝國的依附階級。被統治階級按照生活方式劃分為定居者與遊牧者;按照職業劃分為農民、工匠、商人和牧人;按照民族則分為突厥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庫德人、塞加西亞人、亞美尼亞人、斯拉夫人、希臘人、猶太人等;按照宗教劃分為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非穆斯林不得擔任政府官職,不承擔兵役,不得分享國家權力,還得繳納人頭稅。
  • 趙丁琪:階級問題變成種族問題,難怪美國黑人找不到出路——與林垚...
    在林垚看來,不論論者的本意如何,對政治正確和身份政治的批評最後很可能會導向一種保守主義的結論,從而「擁抱現狀、抗拒變革」。 身份政治是時下國際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這與2016年以來以川普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義浪潮的興起有關。
  • 工業社會創造了無產階級,未來的智能社會將創造無用階級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提出,19世紀工業革命創造了城市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的主體),21世紀人工智慧改造將創造無用階級(不必作業或許無法作業的一個階級)。所謂無用,是指對於經濟和政治體系來說無用。
  • 《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故事,就是有閒階級迸發出的凡勃倫效應
    這無憂無慮的少爺小姐的生活,其實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有閒階級。●何為有閒階級?有限階級是指有資產,不需要擁有固定職業,生活休閒以社交娛樂為主的階級。有閒階級是魯迅先生發明的特指社會上的一類人,非常地悠閒自在,有大把時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類人沒有生活壓力,不需要拼命忙著去找工作,不愁吃不愁穿。現代也存在很多的有閒階級,比如韓寒、王碩、達爾文、牛頓等等,因為不需要愁吃喝,所以肆意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有閒實際更注重的是一種生活態度,《紅樓夢》中寶玉、黛玉是典型的有閒階級。
  • 跟定生命中的貴人,實現階級跨越!
    跟定一個有品有才的貴人,你的生命將會煥然一新,你的階級將會實現大步躍升。01首先,真正的貴人,人品美好,道德高尚。周敦頤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真正的貴人擁有著蓮花一樣冰心玉潔的純真德操。不要看他們眼前的經濟能力如何,往遠處看,人生必然是向著高處發展。千萬不要把庸人當作了人才,不要把人才看作庸才。跟定真正的貴人,你的人格必會煜煜光華,事業必會節節高升,人生必會滿滿碩果!階級實現大步跨越!
  • 性隱喻、階級流動、文化象徵:認識一下辣椒寫作
    作為植物中最不平易近人的種類,辣椒承載了人類賦予其的許多負面象徵:比如將辣椒和毒品、魔鬼、縱慾相聯繫;辣椒作為食物重要調味劑的流傳不僅意味著某地飲食的移風易俗,也常輻射到更大範圍的文化的變遷;而縱觀辣椒傳播的過程也伴隨著國別流傳上的殖民史和在某一國中階級地位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