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故事,就是有閒階級迸發出的凡勃倫效應

2020-12-05 卡季奇文史

寶玉喜歡和女孩子們在一起玩,在他心目中女兒是水做的,需要用心呵護才是。他身邊的丫鬟都被慣的沒大沒小,都想留在他身邊,希望將來成為他的侍妾。丫鬟們喜歡寶玉,姑娘們也都喜歡寶玉,皆因寶玉長得可愛,心地善良,又是賈府未來的繼承人,被大家眾星捧月一般地對待實屬應當,寶玉也是極溫暖很照顧姊妹們,大家在一起玩都不見外。只有和黛玉、寶釵的來往讓他格外謹慎。

寶黛是古代望族的「有閒階級」

●賈寶玉是榮國府賈政和王夫人所生次子,賈府玉字輩嫡孫,銜玉而生。姐姐是皇貴妃,賈府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家世顯赫,天下推為望族。寶玉從小深受寵愛,養尊處優,寶釵送綽號「富貴閒人」。

●林黛玉是賈敏和林如海之女,母親是史太君賈母最疼愛的么女,父親是前科探花,歷任蘭臺寺大夫、巡鹽御史。林家是鐘鼎之家,亦是書香之族。從小被父母珍愛,後母親去世,被接去賈府生活,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寶貝。

寶黛二人不愁吃穿用度,每日吟風頌月,隨性而為,瀟灑自如。這無憂無慮的少爺小姐的生活,其實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有閒階級。

何為有閒階級?

有限階級是指有資產,不需要擁有固定職業,生活休閒以社交娛樂為主的階級。有閒階級是魯迅先生發明的特指社會上的一類人,非常地悠閒自在,有大把時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類人沒有生活壓力,不需要拼命忙著去找工作,不愁吃不愁穿。

現代也存在很多的有閒階級,比如韓寒、王碩、達爾文、牛頓等等,因為不需要愁吃喝,所以肆意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有閒實際更注重的是一種生活態度,《紅樓夢》中寶玉、黛玉是典型的有閒階級。寶釵不是,因為她需要為自己籌謀自己的婚事,也要操持薛家生計。

寶黛兩人整日裡無所事事,自然就有了談情說愛的時間。而兩人之間的愛恨痴纏,除了是天定的前緣之外,大約就是凡勃倫效應下產生的互相吸引。

《紅樓夢》中的凡勃倫效應:大觀園「百花齊放」,寶玉獨愛「芙蓉花」

寶玉喜歡黛玉是眾所周知,只是賈母和王夫人都沒有表態,一因年紀還小,二因賈母和王夫人意見不和,都不輕易把話題引到這上面來。王夫人心裡想的是"金玉良緣",希望寶釵能成為兒媳婦。賈母疼愛黛玉,一直想的都是二玉姻緣,她想撮合她最疼愛的兩個心肝寶貝在一起。

若賈母先提出來,王夫人肯定不能忤逆賈母意見,但賈母知道王夫人心思,多多少少也考慮到元春的關係。所以,她也不好讓王夫人不快,賈母在等機會。王夫人自知不能強過賈母,就拉票元春,讓她在賞賜端午節禮物上做文章。即便這樣,賈母不開口,她們母女二人也只能孝字當先。

1.黛玉的與眾不同在寶玉眼中就是凡勃倫效應的迸發

●寶釵和黛玉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高傲冷豔,一個和善可親;一個是下人眼中的不好相處,一個是平易近人眾人喜愛。黛玉是典型的藝術型人格,有才,自我。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來說,越獨特越稀罕。

藝術型人格:是九型人格中的四號人格,也叫浪漫主義者,自我型。注重個人感受,做事憑感覺,很有個性,敏感,脆弱,情感豐富,愛幻想,富有創造力。

●黛玉的才情是數一數二的,本就是書香世家出身,父母也非泛泛之輩,加上林如海還特意為她請先生教導她,才華和文筆自然超群。又因身世有些悽苦,養成了她憂鬱高傲的藝術家性子:任性,情緒化,覺得無人能懂自己,對寶玉若即若離,做事全憑喜好,這些都顯得她跟大觀園格格不入。誰會悲春傷秋,誰會葬花,誰會為花開花謝寫一曲《葬花吟》?正因為她的特立獨行,讓寶玉覺得她是「鶴立雞群」。

●大觀園圍繞在寶玉身邊的女孩數不勝數,但大部分都是順著他寵著他的,習慣了千依百順,卻唯獨黛玉常常與他慪氣,耍小性子,這對寶玉來說是特別的。

●寶玉向來不愛讀正經的四書五經這類書籍,唯獨喜愛詩詞曲賦,偏偏父親望子成龍時常叮囑讓他很頭疼。不止是他,就連身邊的丫鬟、湘雲、寶釵都勸說他好好讀書,越不喜歡越勸他自然是惱的。唯獨賈母和黛玉理解他,任他去做喜歡的事。所以在這一點上,黛玉擁有跟他心意相通的獨特人格,這是莫大的吸引。

這樣一個黛玉只能不讓人喜歡?寶玉對這個特別的女孩動情、傾心,堅決抵抗「金玉良緣」,只求「木石前盟」。而以上種種無不反應了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

什麼是凡勃倫?

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物品既稀罕,又值價,因而顯得更加名貴。假設價格低廉的話,是決不會這樣的。這就是所謂的「凡勃倫效應」。從一定意義上,凡勃倫效應不完全是經濟效應,而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

黛玉的才華、性格、言行絕對是大觀園另類的存在,而這種另類因為黛玉的身世和才情使得她與眾不同。對寶玉來說她就是獨一無二的神仙妹妹,越獨特越稀罕,越稀罕越珍貴,越珍貴越發喜歡。而寶玉對黛玉而言也是一樣的,寶玉的身世,寶玉的了解(賈府只有寶玉懂黛玉的心思)。單單兩條就足以讓黛玉對他產生凡勃倫效應。所以才有了兩人後來的點點滴滴。

2.黛玉的驕傲和自卑(藝術型人格作祟)

寶玉態度很明朗,心系黛玉。那黛玉也是心心念念著寶玉,好似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見了寶玉又不敢把話說白了。姑娘家也是愛在心頭難開口,偶爾寶玉試探的話說的有些曖昧,黛玉面子上過不去還要怪罪與他,弄得寶玉心裡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他受不了黛玉對他忽冷忽熱。寶玉是個男孩子,又是賈府最受寵的孩子,他雖理解黛玉,但並不能完全體會她的難處。黛玉苦就苦在父母亡故,沒人做主,姑娘家怎可自己定終身大事。

寶釵就不一樣了,她有母親還有哥哥。所以,黛玉一直擔心寶玉被寶釵搶了去,為此,她也常試探寶玉,有時言語刻薄,皆是無奈之舉。我們都關注著黛玉的命運,體會她的孤苦無依,覺得她每日都為金玉良緣憂心忡忡,內心一直都是陰雲密布,承受著巨大的心裡壓力。

我們在為黛玉擔心的時候卻忽略了寶玉,其實他和黛玉一樣都面臨著金玉良緣的壓力,他也害怕無力護著林妹妹。畢竟寶玉也是個年紀尚小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3.凡勃倫效應的作用:寶玉喜歡黛玉,所以關心她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

對寶玉來說,黛玉是比藝術品還有珍貴萬分的心上人,所以他小心翼翼的護著、捧著、疼著。

①貴妃送禮,寶玉喜憂參半

第二十八回,元春端午節賜禮,獨寶玉的和寶釵的一樣,這下寶玉要慌了,他知道王夫人的想法,這次姐姐賜禮又是這樣讓他和寶釵與眾不同,心裡難免懷疑元妃也認同金玉良緣之說。元春可不只是姐姐,可是貴妃啊,父母見著都要行大禮的人,她傳的可是諭旨。雖說姐姐最疼他,他還是緊張,當即就問是不是傳錯了。

原文:襲人將昨日所賜之物取了出來,只見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寶玉見了,喜不自勝,問"別人的也都是這個?"襲人道:"老太太的多著一個香如意,一個瑪瑙枕。太太、老爺、姨太太的只多著一個如意。你的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大奶奶、二奶奶他兩個是每人兩匹紗,兩匹羅,兩個香袋,兩個錠子藥。"寶玉聽了,笑道:"這是怎麼個原故?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

從原文看到,寶玉剛看到禮物是"喜不自勝",當他發現自己的禮物和林妹妹的不一樣,而和寶姐姐一樣的時候,心裡頓時涼了下來。他怕這樣的巧合是母親和姐姐故意安排的,他雖是笑著問襲人,但一定笑得很勉強。他懷疑是傳話錯了,甚至急著想進宮謝恩時問問姐姐,他覺的姐姐很疼她,也許可以把心裡話告訴她,求得姐姐的幫助。

元春賞賜,府裡要去謝恩的,賈母吩咐寶玉次日進宮謝恩,寶玉道:"自然要走一趟。"這話聽起來像是去謝恩的口氣嗎?這句話要接著上面話題來分析,寶玉覺得貴妃的禮物不會錯的,是傳話傳錯了。他認為姐姐會知道他的心事。當然,這只是寶玉單純的想法,他本就是個天真的孩子。

先不管這事,他要趕快把賞他的禮物送給林妹妹挑選,於是寶玉叫來紫綃,讓她把所得禮物送給黛玉。

原文:"拿了這個到林姑娘那裡去,就說是昨兒我得的,愛什麼留下什麼。"紫綃答應了,拿了去,不一時回來說:"林姑娘說了,昨兒也得了,二爺留著罷。"

看看,寶玉想把好東西都送給林妹妹呢,結果黛玉沒要,寶玉心裡就會覺得不舒服。緊接著,寶玉就看見了黛玉。寶玉趕上去笑道:"我的東西叫你揀,你怎麼不揀?"

②葬花吟表露心跡

黛玉昨日因昨夜晴雯不開門一事,誤解了寶玉,一夜傷心,至次日又可巧遇見餞花之期,結果就去葬花,傷心地吟出了《葬花詞》一首,後因寶玉掏心掏肺和黛玉解釋,黛玉也就釋懷了。紫綃送禮物的時候一定是把元春賞賜的禮物說了,所以黛玉才會心裡又起波瀾。

對著寶玉說:"我沒這麼大福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寶玉聽他提出"金玉"二字來,不覺心動疑猜,便說道:"除了別人說什麼金什麼玉,我心裡要有這個想頭,天誅地滅,萬世不得人身!"林黛玉聽他這話,便知他心裡動了疑,忙又笑道:"好沒意思,白白的說什麼誓?管你什麼金什麼玉的呢!"寶玉道:"我心裡的事也難對你說,日後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個人,我也說個誓。"

要說寶玉真的不容易,這些本都不關他的事,可黛玉說的刻薄話他都得要聽,還要不停解釋,甚至是沒完沒了的發誓賭咒。若是換了旁人,估計早就受不了了,看來寶玉是太在乎黛玉了,他的話已經等於向黛玉表白了。可黛玉仍然是為難寶玉,估計是想要寶玉不停地證明自己,這真是太難了。

有閒階級的凡勃倫愛情: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玉」爭吵驚動賈母

①清虛觀打醮是誘因(有閒階級的娛樂活動)

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張道士和賈母提及寶玉的婚事,賈母當時就明白了張道士所指的人是寶釵。賈母以寶玉年齡尚小為藉口推辭了。她怎能讓人破壞她一直以來的心願呢。雖然,賈母一口回絕了張道士的提親,寶玉還是很生氣,說是從今往後不再見他。這樣的真心日月可鑑,可黛玉怎麼也不明白,這讓寶玉焦躁不安,本來要承受親事的壓力,又要承受黛玉的誤解。

清虛觀打醮回來之後,黛玉中暑了,賈母也沒有心情第二日再去,寶玉見黛玉病了,連飯也吃不下去,不時來問。黛玉也擔心他有個好歹,說道:"你只管看你的戲去,在家裡作什麼?"

寶玉因昨日張道士提親,心中大不受用,今聽見林黛玉如此說,心裡因想道:"別人不知道我的心還可恕,連他也奚落起我來。"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煩惱加了百倍。若是別人跟前,斷不能動這肝火,只是林黛玉說了這話,倒比往日別人說這話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臉來,說道:"我白認得了你。罷了,罷了!"

林黛玉聽說,便冷笑了兩聲:"我也知道白認得了我,那裡像人家有什麼配的上呢。"

寶玉聽了,便向前來直問到臉上:"你這麼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林黛玉一時解不過這個話來。

寶玉又道:"昨兒還為這個賭了幾回咒,今兒你到底又準我一句。我便天誅地滅,你又有什麼益處?"

林黛玉一聞此言,方想起上日的話來。今日原是自己說錯了,又是著急,又是羞愧,便顫顫兢兢的說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誅地滅。何苦來!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裡生氣,來拿我煞性子。"

本來寶玉就是個情痴,早已對黛玉有了心事,只是不好直接說出來,經常會試探黛玉,也常被黛玉嗔怪,自覺很悶。偏偏黛玉也是 個痴病,也是常用假情試探寶玉。這樣難免不誤會,以至於發生口角。

②金玉良緣是寶玉和黛玉的心病(因為很凡勃倫,所以很在意)

寶玉的心內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有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裡眼裡只有你!你不能為我煩惱,反來以這話奚落堵我。可見我心裡一時一刻白有你,你竟心裡沒我。而黛玉想:你心裡自然有我,哪怕是有金玉良緣之說,你也不會把它當回事,可我一提你就急,說明你還是在意的。

黛玉的意思就像我們平常說的那樣:沒有愛了,就不會生氣了。實際上寶玉急並不是對寶釵有愛,就是因為黛玉老是誤解她。

原文:寶玉又聽見他說"好姻緣"三個字,越發逆了己意,心裡幹噎,口裡說不出話來,便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寶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麼撈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

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沒動。寶玉見沒摔碎,便回身找東西來砸。原本張道士提親之事已經讓寶玉很生氣了,他心裡惦記著黛玉,可現在黛玉說什麼好姻緣,這徹底傷了寶玉的心,他最怕黛玉誤解,誰知還是誤解了。看到這裡我都為寶玉叫屈。寶玉心裡還想著"只要你遂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願",心裡的話被黛玉的話噎的說不出來。就拿玉洩憤,金玉良緣不都是這"玉"引起的嗎,那我就把它砸了,寶玉為了證明自己也是豁出去了,這種失常的舉動是對黛玉不理解的絕望掙扎。

③賈母話中有話點明二人關係:你二人就是凡勃倫效應下發生的化學反應,一對冤家

兩個吵架驚動了賈母,老人家看他們兩個生氣的樣子,想到第二天薛番生日家裡擺酒唱戲,就想利用看戲的機會讓他倆和好,可他們都不去。

老人家急的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自己抱怨著也哭了。

這話傳入寶林二人耳內。原來他二人竟是從未聽見過"不是冤家不聚頭"的這句俗語,如今忽然得了這句話,好似參禪的一般,都低頭細嚼此話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泣下。雖不曾會面,然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籲,卻不是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老太太情急之下發出的這句話,足以說明寶黛二人在她心理是有何種考慮。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本義, 是說前世結下的冤孽,致使今世聚在一起。而"小冤家"指的是愛吵架但不影響感情的小夫妻 。賈母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心裡早就認同他們的關係。

而後續書中出現的賈母改變心意,瞞著黛玉讓寶玉娶寶釵,這是賈母萬萬做不出來的。據紅學家多番考證,黛玉去世時,寶玉是沒在身邊的,判定寶玉不是被關就是外出避難了。黛玉由於過度擔心病情加重,等回來之後已經物是人非。

至於具體情節除了曹公誰也不解,從他寫寶黛二人的這段吵架可以斷定,寶玉最後娶寶釵要不就是黛玉已去世,要不就是瞞著寶玉,讓他認為娶得是黛玉,不然,寶玉怎麼可能會捨棄林妹妹呢。

二人是實打實的有閒階級,平日無煩事擾心;因為兩人都是對方眼中的「凡勃倫」,所以相互吸引,調情說請,萌發了貫穿整部小說的愛恨情愁。愛別離,恨別離,傷別離,儘管最後這朵孤傲的芙蓉花淚盡凋零,依舊沒有辜負他們這段很「凡勃倫」的愛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紅樓夢》

相關焦點

  •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無論是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外籍學生檔案存疑
  • 《紅樓夢》的作者幾次描寫仙鶴,是為了渲染寶黛愛情的氛圍
    《紅樓夢》的作者幾次描寫仙鶴,是為了渲染寶黛愛情的氛圍陳能雄/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是一位寫景寫情的高手,他眼裡的花草鳥獸都富於靈性,善於通過眼前的事物,來襯託當時的情境。她忽然發覺自己已經離不開一個人,她想起《西廂記》中的愛情故事,內心纏綿不已,情不自禁念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句。這句話正好被賈寶玉聽到,他們曾一同在桃花樹下看《西廂記》,書中有些句子就如他們之間的暗語,彼此心照不宣。賈寶聽了玉心中暗喜,又見林黛玉春困的迷人樣子,心動不已,他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的話來試探林黛玉。
  • 這就是凡勃倫效應!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關鍵詞叫凡勃倫效應。小編還寫了一個標題叫做你喜歡的並不是物美價廉,試想一下今天如果問任何一個人買東西你會怎麼買呢?你首選的是什麼,小編想大家幾乎完全正確的回答了答案叫凡勃倫效應,小編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事實上很多時候你回答了答案,跟你真正的其實是相背而行的。小編先給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大概能夠讓大家理解什麼是反勃倫效應?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弟子,給他的弟子拿了一塊石頭,然後叫他去蔬菜市場。就是菜市場上去把這塊石頭賣掉,這個石頭看起來挺大的而且長得還挺漂亮的。
  • 《紅樓夢》中的「愛情」是前世緣,還是今生愛,你相信緣分嗎?
    引言《紅樓夢》中的愛情只是「今生愛」,不是「前世緣」。所謂「緣分」是男女之間必然的「巧合」,或者說是「巧合」的必然,是兩個男女個體因異性相吸的自然法則,由「一見鍾情」,「相親相愛」,到「海誓山盟」,「白頭諧老」的生命過程。
  • 紅樓夢的兩條大主線
    《紅樓夢》兩條大主線:第一條是寫石頭見證的榮華富貴。其實就是賈府的命運和家族興衰史。馮紫英第二條寫神瑛侍者和絳株仙草在人間還恩報恩的故事。其實就是寶黛的愛情和婚姻。這條主線分兩個方面:寶玉和黛玉一:寶黛的感情發展線;二:寶黛愛情實現婚姻的環境變化
  • 《紅樓夢》裡的三生石和孔雀東南飛,每一個故事,都關乎大結局
    《紅樓夢》當然博大精深,甚至說她是傳統文化的百科也不錯。各路文化人大多能夠在《紅樓夢》中找尋到自己相關的文化知識。曹雪芹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此。 不過,普通讀書人可能讀不那麼透徹。我們能在其中品味出什麼文化知識呢?其實《紅樓夢》借鑑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典故就夠普通人學習了。
  • 職場「凡勃倫效應」
    我告訴他,這其實是「凡勃倫效應」在職場最典型的表現。什麼是「凡勃倫效應」呢?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增高而增加。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
  • 《紅樓夢》七對伴侶,寫盡天下愛情!
    愛情是古往今來文學作品長盛不衰的主題,那些唯美的愛情故事或者有了幸福的結局,或者以悲劇而收場,但只要是真實的情感,就會一次又一次感動我們的心靈。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愛情,該是多麼的寂寥委頓,了無生趣!《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其愛情故事同樣可歌可泣,盪氣迴腸。寶黛愛情——兩小無猜,志同道合最纏綿悱惻的自然是寶黛愛情了!苦絳珠魂歸離恨天,木石前盟成泡影,至今令讀者鬱郁滿懷。
  • 《紅樓夢》: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總結,應該是哪句話?
    二,寶黛愛情悲劇都說是王夫人反對造成,是也不是。最後賈寶玉和林黛玉分開源於皇權插手,林黛玉為了賈寶玉,不得已和賈探春一同遠嫁異國,不久死去。黛死釵嫁,賈寶玉以續弦之禮娶了薛寶釵。 儘管《紅樓夢》缺失了八十回後故事,通行本後四十回為他人所續,但曹雪芹仍舊在八十回前講明白了賈家滅亡和寶黛悲劇這兩件事。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我們過去講寶黛的愛情,往往強調的是他們都是叛逆者,都是反封建的人物,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基礎,所以他們有這樣的愛情,其實我們通過寶黛共讀《西廂記》,還能了解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們有共同的情趣。這種寫法,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是有先例、有傳統的。大家會想到李清照寫《金石錄後序》,寫的就是她跟她的丈夫趙明誠兩個人一起收藏、欣賞、研究那些文物的樂趣。
  • 《紅樓夢》中對於古典小說的敘事創新以及對後世的意義
    小說看似是愛情故事的,本質上卻是現實主義的長篇故事,在章回體小說的形式下運用了新的敘事策略,升華了整部小說的藝術價值。《紅樓夢》這部小說既真實地反映地反應了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廣闊的生活圖景,也為讀者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紅樓夢》中提綱挈領式的縱橫交錯敘事結構與敘事視角互為映襯。
  • 丨心理學淺析凡勃倫效應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Veblen effect)是以經濟學家凡勃倫的名字命名的,指的是商品定價越高,反而越暢銷的現象。這從心理學上看是一個非理性的現象。凡勃倫效應成立的第一個原因就在於:價格不僅僅是價格,還是身份的象徵,人們之所以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買一樣商品,是因為它背後的品牌的附加值足夠大。
  • 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他所謂的「旺盛需求」,說白了就是「錢多人傻」的人有很多。  可能「錢多」的人大都不願意被人定性為「人傻」,但用錢滿足好面子、攀比、炫富的虛榮心理,大概是許多「錢多」的人都無法逃離的內心牢籠。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買了一輛豪華轎車,可沒過多久這款車的價格下跌了好幾萬元,我對他深表同情,可他卻說:「我心疼的不是那幾萬塊錢,而是價格下跌後,我的愛車的檔次也就跌下來了。」
  • 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如何找準自己和戀人的定位?
    在這個故事裡,師父要告訴徒弟是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理,但是從門徒出售石頭的過程中,卻反映出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而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怎麼應用吧!1、對於自己的定位凡勃倫效應就是告訴我們,如果定位不同,你呈現的價值就不同,在感情中很多人都會呈現出一種很容易滿足的特點。
  • 感情裡,想讓男人持續寵愛,你要懂得「凡勃倫效應」
    說到定位,就不得不提到經濟學中有名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主要就是告訴大家,你對自己的定位不同,你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就會不同,價值高,別人才會搶著要。一塊普通的石頭,在不同的市場都有不同的價值,最後能以五十萬成交,並不是因為它真有奇特之處,而是因為它懂得抬高自己的價格,懂得提升自己的價值。
  • 「凡勃倫效應」告訴你貴的東西不一定好
    其實不然,商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消費者認為這家店鋪實惠滿滿,需要趕緊購買,商家利用了消費者作為理性經濟人的特點,也就是希望在購物時以為自己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從量到質的凡勃倫效應  我國2016年的恩格爾消費係數是30.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標準,一個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30%以下,就屬於最富裕。
  • 告訴你什麼叫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效應凡勃侖認為:有錢人總是希望以一種能夠顯示他們財富的方式進行消費,因為在充滿金錢的文化中顯示財富就意味著權勢、地位、榮譽和成功。同時,凡勃侖還認為:較為為貧困的人的消費方式也包含了浪費的、炫耀性消費的因素,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看法是由佔支配地位的有閒階級強加給他們的。因此,「貴」的物物品不僅產生內在效用,同時還產生炫耀性消費效用,後者與價格直接相關。從這個角度來說,貴的商品與廉價的商品不同,除了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外,還顯示了一種消費的社會等級效應。
  • 奢侈品牌的凡勃倫效應
    至於真品何以賣得貴,就在一個凡勃倫效應。而假貨要想冒充真貨,還就得把價提上去,否則一眼假,蒙不了人。」對於奢侈品牌及其假貨,大多數人的認識與前兩位網友一樣都太表面化,只有後一位網友的見解才接近本質。民間「便宜沒好貨」的說法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走便宜路線的假貨是比較單純的假貨,而更具迷惑性的假貨走的卻是高端路線,不會蠢到讓人僅憑價格一眼分辨出來。
  • 一本書開啟了靈魂伴侶的愛情,寶黛共讀西廂,來自另一半的共鳴
    寶黛愛情展示的就是彼此尋找靈魂伴侶的過程,共讀西廂標誌著寶黛二人思想上的高度共鳴,追求自由奔放的靈魂,在性靈上的高度統一。兩個「不肖」者的相知真正的愛情都要經歷三個過程:相識-相知-相愛,寶黛愛情也是這樣。第3回,林黛玉進賈府,寶黛相識,初次見面即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劇情老套,但這幾乎是所有愛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 愛人若被「凡勃倫效應」控制,即使你有上億財富,也會被掏空
    老闆不可置信,後來詢問才知道店員粗心大意,把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乘二,也就是說綠松石的價格提高了兩倍。為什麼降低綠松石珠寶的價格賣不出去,提高價格反而賣出去了呢?是經濟學中的「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的,它是指消費者對於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價格較高而增加,不是因價格較低而增加,反映的人們揮霍性消費的欲望。在兩性關係之中,經濟學與情感是脫不開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