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並不是只有少數人才有的消費心理,這從近些日子人們很關注的關於進口汽車暴利的討論中可以找到證據。有媒體就「進口車為何價格高」進行網絡調查,結果顯示,除了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各種稅收是進口車高價的第一推手外,有21.23%的投票者認為買車者「錢多人傻好面子」是高價的第二助推劑,而業內一般認為的進口商壟斷渠道定價,卻排在了後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一款緊俏的路虎加價高達60萬元,依然有人搶著買,除了表明買車人不差錢,不也正說明他傻麼——若不知道這種「緊俏」下的加價實乃廠商和經銷商聯手使用「飢餓營銷」伎倆的結果,已經夠傻;若知道了這一內情卻還非買不可,硬往人手裡送錢,儼然更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市場經濟中決定價格的主要是供求關係,目前中國市場豪華車的旺盛需求對進口車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所謂的「旺盛需求」,說白了就是「錢多人傻」的人有很多。

  可能「錢多」的人大都不願意被人定性為「人傻」,但用錢滿足好面子、攀比、炫富的虛榮心理,大概是許多「錢多」的人都無法逃離的內心牢籠。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買了一輛豪華轎車,可沒過多久這款車的價格下跌了好幾萬元,我對他深表同情,可他卻說:「我心疼的不是那幾萬塊錢,而是價格下跌後,我的愛車的檔次也就跌下來了。」很明顯,其潛臺詞是:車跌價,他跌份。這是一種典型的炫耀性消費。美國制度經濟學派奠基人凡勃倫對此可能會這樣表述:那些價格昂貴的車並不必然比普通的車好開,對於擁堵的馬路,一輛蘭博基尼顯然沒有一輛QQ有用,但人們還是喜歡前者,僅僅是因為它更加昂貴、更加沒用。

  由於是凡勃倫最先研究炫耀性消費,後來經濟學界把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物品稱為凡勃倫物品,而把消費領域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稱為凡勃倫效應。像進口豪華轎車這種物品,明顯就是「功能性價值」佔價格比值低的產品,換句話說就是造價(或進價)低而賣價卻非常高的產品。而高出的那部分價差,恰恰是「錢多」的人看中的可資炫耀之地方。有價差才可炫耀,有財力才可承受價差並視其為當然,到了這種地步顯然已經不把錢當錢了,而「不把錢當錢」,接下來要做的就只是尋找世上更多的存在價差的東西並擁有之了。

  僅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炫耀性消費似乎並非壞東西。一方面,它可以拉動生產並帶動消費,「錢多」的人把錢花出去,畢竟比他們都成為守財奴好,而消費需求的擴大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市場商機;另一方面,炫耀性消費能增加國家稅收,調整儲蓄和消費的比重,並有平衡收入差距的作用。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豪車進口當然是多多益善,而「錢多」的人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傻越好。

  儘管從社會整體效益角度看,炫耀性消費的消極作用會呈現出來,比如導致人的價值觀扭曲、資源浪費、社會財富的整體效用降低等,但相較於上述種種好處,炫耀性消費的壞處往往被有意迴避,至少政府一般不會出臺直接限制凡勃倫物品生產的政策。進口豪車價高這事,只要不降稅,炫耀性消費的基礎就依然存在,凡勃倫效應就依然發揮作用。難怪有專家說,在有關政策無法到位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的理性消費是擠幹進口豪華車暴利水分的最有效武器。可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消費理性哪那麼容易就長出來呢。(胡立彪)

相關焦點

  • 職場「凡勃倫效應」
    他覺得自己畢竟工作才3年,不敢要比較高的薪資,只敢在招聘簡歷上寫期望薪資13000,認為這是自己比較能接受的薪資。但是事與願違,他簡歷放到招聘網站上之後,一周過去了,只接到1個面試電話,面試完了之後人家還覺得他薪資要的高了。無奈之下,他找到在公司負責招聘的我,問了下行情,問我是不是價格要高了。
  •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無論是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外籍學生檔案存疑
  • 奢侈品牌的凡勃倫效應
    據警方介紹,案件中的假冒商品每件成本200元左右,但在網上的銷售價最高可達數千元,翻了10倍以上。對此,有網友稱:「造假者膽兒也忒肥了,要是定價低點兒,或許還不那麼容易被發現。」也有網友表示:「真貨用料好,做工講究,再加上純手工製作,成本要高很多,哪那麼容易仿冒!」但這兩位的說法全被另一位網友否定了:「假貨成本200元已經相當有良心了,真品成本也不過如此。
  • 「凡勃倫效應」告訴你貴的東西不一定好
    從量到質的凡勃倫效應  我國2016年的恩格爾消費係數是30.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標準,一個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30%以下,就屬於最富裕。我國離這個「最富裕」僅一步之遙,進入這個階段後,人們的消費需求就變得多種多樣,特別是對商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  比如裝修新家,你希望家裡的電器物件等能使用很長時間,所以在商場選購時會多方面對比。
  • 疫情中口罩的「吉芬屬性」與凡勃倫效應
    收入效應:指在貨幣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的影響。如果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而消費者的貨幣收入不變,那麼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相對於該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而言在減少,購買能力在下降,從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減少。
  • 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如何找準自己和戀人的定位?
    在這個故事裡,師父要告訴徒弟是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理,但是從門徒出售石頭的過程中,卻反映出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而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怎麼應用吧!1、對於自己的定位凡勃倫效應就是告訴我們,如果定位不同,你呈現的價值就不同,在感情中很多人都會呈現出一種很容易滿足的特點。
  • 感情裡,想讓男人持續寵愛,你要懂得「凡勃倫效應」
    可是感情沒有這麼簡單,男人不會因為你的付出而珍視你,只會因為你的定位和價值而高看你。你定位太低,就算你對男人再好,他也不會多看你一樣。說到定位,就不得不提到經濟學中有名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主要就是告訴大家,你對自己的定位不同,你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就會不同,價值高,別人才會搶著要。
  • 這就是凡勃倫效應!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關鍵詞叫凡勃倫效應。小編還寫了一個標題叫做你喜歡的並不是物美價廉,試想一下今天如果問任何一個人買東西你會怎麼買呢?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經濟的規律,這個規律就叫做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價格定價定得越高,有可能越暢銷。小編經常開玩笑的,這句話來說其實古今中外你要找到很多例子來證明男人是好東西的,請問有這樣的例子嗎?當然有了,多了去了。可是如果你要找很多的例子來證明男人不是好東西有嗎?當然也有了,多了去了。
  • 丨心理學淺析凡勃倫效應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Veblen effect)是以經濟學家凡勃倫的名字命名的,指的是商品定價越高,反而越暢銷的現象。這從心理學上看是一個非理性的現象。凡勃倫效應成立的第一個原因就在於:價格不僅僅是價格,還是身份的象徵,人們之所以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買一樣商品,是因為它背後的品牌的附加值足夠大。
  • 愛人若被「凡勃倫效應」控制,即使你有上億財富,也會被掏空
    是經濟學中的「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的,它是指消費者對於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價格較高而增加,不是因價格較低而增加,反映的人們揮霍性消費的欲望。在兩性關係之中,經濟學與情感是脫不開關係的。
  • 告訴您什麼是「凡勃倫效應」!
    可是他們出的價實在是少得可憐,其中出價高的也不過幾個硬幣而已。這時,小徒弟想起了師父的話,拿起石頭就跑了回去。他對師父說:「剛才有很多人來買這塊石頭,可是他們都只給幾個硬幣而已,難道這塊石頭很不值錢嗎?」師父聽後,微微一笑道:「現在,你再去珠寶市場試試。到那後,你就會明白它真正的價值了!」小徒弟疑惑地看著師父,不停地摸著腦袋。
  • 《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故事,就是有閒階級迸發出的凡勃倫效應
    有閒實際更注重的是一種生活態度,《紅樓夢》中寶玉、黛玉是典型的有閒階級。寶釵不是,因為她需要為自己籌謀自己的婚事,也要操持薛家生計。寶黛兩人整日裡無所事事,自然就有了談情說愛的時間。而兩人之間的愛恨痴纏,除了是天定的前緣之外,大約就是凡勃倫效應下產生的互相吸引。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在社會交往中,「搶與被搶」本來是件平常的事情。是孩子社會化進程中可能會經歷的一個環節。如果你家裡的寶寶,也是看著別人的總比自己的好,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到底是為什麼?搶東西的「凡勃倫效應」在經濟學裡的,凡勃倫效應,講的是消費者對
  • 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凡勃倫效應在作怪有不少朋友在平常生活中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有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產品的價格越高反而越受大家的歡迎,也更加容易購買。但是如果產品的價格比較低就更不容易被大家購買。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凡勃倫效應,由於這個效應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凡勃倫所先發現的,所以這種情況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 凡勃倫效應——打折你不要,漲價你來搶?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價格高的離譜的商品買的人特別多,甚至火爆到缺貨,排隊都不一定買的上;而有些價格很便宜的商品卻無人問津。看上去好像和我們的傳統認知不符,不應該是商品越貴,買的人越少,越便宜買的人越多嘛?一百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就發現了這一奇特的經濟現象: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想別人看重你,首先得看重自己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想讓別人看重你,那麼你首先得看重自己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錢,別人永遠不會給你更高的價錢。——凡勃倫【理論解析】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進入大商場的櫃檯,就要賣到幾百元,卻總有人願意買。
  • 可能和「凡勃倫效應」有關,三招正確應對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之下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講禮貌的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做法卻非常容易讓父母感到失望。小剛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 凡勃倫效應告訴你:抓住男人的心,只需做到這一步
    相信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定也聽說過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標價高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這種效應雖然是被用在消費心理上的,但是有些時候,將它應用在愛情中也有一定的可行性。換而言之,一個女人自身的價值越高,越能夠得到一個男人的青睞。
  • 做生意,悟透一個定律、一個效應,贏得客戶青睞,賺錢就不是難事
    二、凡勃倫效應人們購買那些高價乃至天價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就是「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託斯丹·邦德·凡勃倫注意到,他認為:某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022,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來的,他通過測試觀察到,許多人(年輕人為主),在購物選擇商品時,如果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相反,一些低廉的價格,卻受到了冷落,但是物品其實是一樣的,所以通過這樣的測試,也能夠看出,人們在消費時除了獲得物質滿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