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也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問。不過,要想利用好心理學,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了解心理學。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
拿起來就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想讓別人看重你,那麼你首先得看重自己
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錢,別人永遠不會給你更高的價錢。——凡勃倫
【理論解析】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進入大商場的櫃檯,就要賣到幾百元,卻總有人願意買。1.66萬元的眼鏡架、6.88萬元的紀念表、168萬元的頂級鋼琴,這些近乎「天價」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場上走俏。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商品的價錢和屬性並不相等?其實,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於這一現象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關於這個效應,中國古代同樣有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美麗。但是師父說:「不要賣掉它,只是試著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只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
這個人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只不過幾個小硬幣。那個人回來。他說:「它最多只能賣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光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塊錢。」
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市場那兒,低於50萬不要賣掉。」
他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塊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他們出到10萬。但是這個門徒說:「這個價錢我不打算賣掉它。」
他們說:「我們出20萬、30萬!」
這個門徒故意說:「這樣的價錢我還是不能賣,我只是問問價。」
雖然他覺得不可思議:「這些人瘋了!」他自己覺得蔬菜市場的價已經足夠了,但是沒有表現出來。最後,他以50萬的價格把這塊石頭賣掉了。
他回來,師父說:「不過現在你明白了,這個要看你,看你是不是有試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錢,你就永遠不會得到更高的價錢。」
在這個故事城,師父要告訴徒弟是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理,但是從門徒出售石頭的過程中,卻反映出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
其實這個經濟規律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事上:如果你看低了自己,別人同樣會看低你。如果你想讓別人看重你,那麼你首先得看重自己。遺憾的是,生活中的很多人總是自怨自艾,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什麼本事都沒有、什麼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簡直就是一個「廢物」。久而久之,這些人在別人心目中就真的成了一個「廢物」。有事情不找他幫忙,有做事的機會不會留給他,甚至漸漸地人們會淡忘掉這個人以及他的能力。就這樣,這些人幾乎失去了所有成功的機會,在落寞、自怨自艾中度過一生。
由此可見,「凡勃倫效應」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1)迷失自我,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2)失掉自信,找不到自己的優勢。
【操作務實】
福勒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黑人佃農七個孩子中的一個。他在5歲時開始勞動。他在9歲之前,就以趕騾子為生。這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事,大多數佃農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參加勞動的。這些家庭認為他們的貧窮是命運安排的,因此,他們並不要求改善生後。
可是小福勒卻和這些人有一點不同:他從小就從母親的教育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甚至幾輩人都生活在貧窮之中,那麼不是這些人能力有問題,而是他們自暴自棄了,不願意去改變了。
最後,這位偉大的母親還告訴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願望。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你生來就不是窮人,你不能靠著趕騾子過完你的一生。」
「你不是窮人,你不能靠著趕騾子過完你的一生。」母親的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小福勒。
從這以後,他開始想走上致富之路,他總是把他所需要的東西放在心中,而把不需要的東西拋到九霄雲外。這樣,他的致富的願望就像火花一樣迸發出來。最後,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並且選定的經營項目就是肥皂。
作出這個決定之後,他就挨家挨戶出售肥皂。每當遭受挫折,想要放棄的時候,小福勒的腦子中都會閃過母親的那句話:「你生來不是窮人,你不能靠著趕騾子過完一生!」一想到這句話,小福勒就會以勝利者、富人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工作。
12年之後,機會來了。他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這個公司的售價是15萬美元。他在經營肥皂的12年中一點一滴地積蓄了2.5萬美元。雙方達成了協議:他先交2.5萬美元的保證金,然後在10天的限期內付清剩下的12.5萬美元。協議規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內籌齊這筆款子,他就要喪失他所交付的保證金。
福勒在他當肥皂商的12年中,獲得了許多商人的尊敬和讚賞。現在他去找他們幫忙了。他從私交的朋友那裡借了一些款子,也從信貸公司和投資集團那裡獲得了援助。在第10天的前夜,他籌集了11.5萬美元,也就是說,還差1萬美元。
福勒回憶說:「當時我已用盡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貸款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裡,跪下來禱告;我祈求上帝領我去見一個會及時借給我1萬美元的人。我自言自語他說:我要驅車走遍第61號大街,直到我在一棟商業大樓裡看到第一道燈光。」
夜裡11點鐘,福勒驅車沿芝加哥61號大街駛去。駛過幾個街區後,他看見一所承包商事務所亮著燈光。
他走了進去。在那裡,在一張寫字檯旁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有點認識他。福勒意識到自己必須勇敢些。
「你想賺1000美元嗎?」福勒直截了當地問道。
這句話使得這位承包商嚇得向後仰去。「是呀,當然囉!」他答道。
「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當我奉還這筆借款時,我將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對那個人說。他把其他借款給他的人的名單給這位承包商看,並且詳細地解釋了這次商業冒險的情況。
那天夜裡,福勒在離開這個事務所時、衣袋裡已裝了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以後,他不僅在那個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個公司,包括四個化妝公司、一個襪類貿易公司、一個標籤公司和一個報館,都獲得了控制權。
福勒後來自己總結自己的成功,他這樣說道:「成功其實並不很難,關鍵就是你要相信你生來就是一個成功的人,不要自降身價。就如我,如果我當時深信我這輩子只能靠趕騾子過一生的話,那麼很顯然,我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因為我兒時的一些夥伴確實還在靠著趕騾子過著自己的生活。」
【運用要點】
福勒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沒有像他的那些兄弟姐妹一樣,一開始就看低自己,認定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一輩子只能過著貧窮的日子。這其實也是生活中的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主動看低自己。我們都知道,要想成功,必須首先自己得看得起自己,否則誰還看得起你呢?所以,在關鍵的時刻,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身價,而不是自降身價。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關鍵時刻露一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當你發現決議有問題,若按此辦將來可能出大簍子,就應該鼓足勇氣提出來。要知道,你可能窮盡畢生努力,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賞識,而抓住這一機會,就可能把你的能力和價值展現給別人,特別是意見未採納,人們更會在後來的失敗中憶起你的表現,讚嘆你的英明。這樣自然而然,你的身價就會得到提高了。
2.善於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我們常常會不期而遇一些在身份、才識、經驗、能力等各方面比我們高出一籌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有些人因此而自卑,因為自己不如人而對對方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畏懼感,從而自信心便大打了折扣。其實,要想獲得自己的身價,就必須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否則,誰知道你有多少能力呢?
3.改變自己的形象。
誠然,這個社會「狗眼看人低」的人並不少,憑衣貌取人。所以要想提高身價,還是得花點心思來打扮一下自己,無論是為了社交需要,還是為了朋友見面的第一次印象,只要形象好了,身價才能上去。
4.提高自己的品位。
在社會上也並非只有穿金戴銀才能獲得好評,再說大多數人都是囊中羞澀,打腫了臉也充不了胖子,加上也有人不買暴發戶式的張揚的帳,所以根據自身特點,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也未必被人看輕了。有道是「真人不露相」,「大隱隱於市」。
5.關注最新話題、書籍。
如果你買到一本當下最新暢銷書,毫無疑問,你的友人看見了,都會讚嘆你走在了時代的前列。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假若你對最新暢銷書、最新流行幫、最新式服裝等表示濃厚興趣,別人就會朝你豎起大拇指。
6.做個熱心腸。
人難免會遭遇失敗,失敗時,如果能向勝利者伸出友好之手,表示熱情而誠摯的祝賀,別人就會被失敗者寬闊的胸懷所感動。如果你對周圍的老弱病殘者表示關心,對弱者進行幫助,對不幸者表示同情,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個善良的人。因為自己的失誤給別人造成損失時,你應該向別人道歉。
7.氣度宜人,舉止得體。
如果想給別人氣度不凡、從容若定的印象,那麼,就請你做到:節奏勻稱,舉止緩慢,動作莊重,穩若泰山。向對方敘述重要事宜,或回答對方提問時,如果目不斜視地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僅會增強語言的說服力,而且給人留下精力充沛過人、做事光明磊落的印象。如果一個人風度可人,舉手投足間富有魅力,令人傾倒和愉悅,便會比穿金戴銀來得長遠,產生一美遮百醜的交際效果。有的人完全是門面貨,好像一座因修建資金不夠只修完門面的房子,入口處像宮殿一般輝煌,裡間的屋子卻像草棚一樣簡陋。
【生活智慧】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人際關係中,如果不懂得為自己「評功擺好」,即使肚子裡真有貨色也是黃枉然。要實幹,更要會往自己臉上貼金,就得善於提高自己的身價。正如凡勃倫所說的那樣:如果你不要更加的價錢,誰都不願意給你更高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