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的凡勃倫效應

2020-12-05 中國質量新聞網

你說我說

□ 胡立彪

上海警方日前披露了今年初破獲的一起特大假冒註冊商標案,以吳某為首的制假售假犯罪團夥大量仿冒知名奢侈品牌商品,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該案之所以引人關注,除了涉案金額巨大,還有一點是犯罪嫌疑人的膽子大。據警方介紹,案件中的假冒商品每件成本200元左右,但在網上的銷售價最高可達數千元,翻了10倍以上。

對此,有網友稱:「造假者膽兒也忒肥了,要是定價低點兒,或許還不那麼容易被發現。」也有網友表示:「真貨用料好,做工講究,再加上純手工製作,成本要高很多,哪那麼容易仿冒!」但這兩位的說法全被另一位網友否定了:「假貨成本200元已經相當有良心了,真品成本也不過如此。至於真品何以賣得貴,就在一個凡勃倫效應。而假貨要想冒充真貨,還就得把價提上去,否則一眼假,蒙不了人。」

對於奢侈品牌及其假貨,大多數人的認識與前兩位網友一樣都太表面化,只有後一位網友的見解才接近本質。民間「便宜沒好貨」的說法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走便宜路線的假貨是比較單純的假貨,而更具迷惑性的假貨走的卻是高端路線,不會蠢到讓人僅憑價格一眼分辨出來。假貨的所謂「高端路線」,走法有二:一是像真貨一樣用真材實材料,也講究做工;二是像真貨一樣定高價。一言以蔽之,力求在各個方面以假亂真。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假貨越像真品,其「亂真」能力越強,越容易把真貨置於一種不利位置——既然假貨在品質上跟真品並無二致,那麼同樣的成本為什麼真品可以定那麼高的價?若價與實相差懸殊,是否可以認為真品也帶有欺騙性質,甚至與假貨無異?

顯然,「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衝突,必然帶來「真作假時假亦真」的糾結。在這種情況下,搞清那位網友所說的「凡勃倫效應」,顯得非常必要。簡單說,「凡勃倫效應」指的是商品價格越高就越容易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的現象。在經濟學領域,該效應更多被用於解釋直接與奢侈品相關的炫耀性消費。在一些學者看來,奢侈品應該定位為「功能性價值」佔「價格」比值低的產品,亦即「有形價值」佔「無形價值」比值低的產品。說白了就是造價(或進價)低而賣價卻非常高的產品。這種「價差」恰成「炫耀」之處,也成了奢侈之為奢侈的根本。

很顯然,人們消費奢侈品更多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這就是所謂「擁有」比「使用」更重要的奢侈品消費法則。所以,與精神價值相比,奢侈品的使用價值微乎其微。一塊鑲滿鑽石的江詩丹頓手錶,同一塊價格幾十元的普通手錶相比,其計時功能相同,但名表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價值是普通手錶無法比擬的。而奢侈品的目標群,就是心甘情願為那種「精神價值」(或曰「品牌溢價」)買單的小眾。以營銷手段論,奢侈品牌給人灌輸的是像那種經典紅酒一樣喝一瓶少一瓶的理念,這種理念迎合了被認為是「成功人士」的那部分小眾的消費心理。

基於凡勃倫效應,奢侈品作為一種市場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不過,在中國,穿著LV擠經濟艙甚至擠公交的人並不罕見,喝路易十三猶如喝二鍋頭般牛飲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這都是市場不成熟的表現。而有些人分不清奢侈品的真假,甚至明知為假卻仍要購買,這更是消費心理不成熟的表現。與這種不成熟相應,是假冒奢侈品牌商品大量行世。看到大街上到處有人用自己的產品,普通品牌會很開心,可要是換了LV(路易·威登)、GUCCI(古奇)、CHANEL(香奈兒)等這些奢侈品牌,它們一定會哭的——正品限量賺不了多少錢,可盜版卻能無限量地賺下去,如果打擊不力,這種情況會讓奢侈品牌不斷掉價,甚至讓這個牌子消亡。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職場「凡勃倫效應」
    我告訴他,這其實是「凡勃倫效應」在職場最典型的表現。什麼是「凡勃倫效應」呢?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增高而增加。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
  • 「凡勃倫效應」告訴你貴的東西不一定好
    從量到質的凡勃倫效應  我國2016年的恩格爾消費係數是30.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標準,一個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30%以下,就屬於最富裕。我國離這個「最富裕」僅一步之遙,進入這個階段後,人們的消費需求就變得多種多樣,特別是對商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  比如裝修新家,你希望家裡的電器物件等能使用很長時間,所以在商場選購時會多方面對比。
  •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無論是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外籍學生檔案存疑
  • 丨心理學淺析凡勃倫效應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Veblen effect)是以經濟學家凡勃倫的名字命名的,指的是商品定價越高,反而越暢銷的現象。這從心理學上看是一個非理性的現象。在產品質量上,目前的輕奢品牌主要是一線大牌的產品副線、原創設計師品牌和具有主打風格的品牌。也就是說,輕奢品牌具有奢侈品的品質、時尚的風格,但是在價位上又不會像奢侈品那樣昂貴,也不會像平價產品那樣廉價。
  • 感情裡,想讓男人持續寵愛,你要懂得「凡勃倫效應」
    說到定位,就不得不提到經濟學中有名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主要就是告訴大家,你對自己的定位不同,你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就會不同,價值高,別人才會搶著要。一塊普通的石頭,在不同的市場都有不同的價值,最後能以五十萬成交,並不是因為它真有奇特之處,而是因為它懂得抬高自己的價格,懂得提升自己的價值。
  • 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評論:高車價中的凡勃倫效應   由於是凡勃倫最先研究炫耀性消費,後來經濟學界把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物品稱為凡勃倫物品,而把消費領域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稱為凡勃倫效應。像進口豪華轎車這種物品,明顯就是「功能性價值」佔價格比值低的產品,換句話說就是造價(或進價)低而賣價卻非常高的產品。而高出的那部分價差,恰恰是「錢多」的人看中的可資炫耀之地方。
  • 愛人若被「凡勃倫效應」控制,即使你有上億財富,也會被掏空
    是經濟學中的「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的,它是指消費者對於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價格較高而增加,不是因價格較低而增加,反映的人們揮霍性消費的欲望。在兩性關係之中,經濟學與情感是脫不開關係的。
  • 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如何找準自己和戀人的定位?
    在這個故事裡,師父要告訴徒弟是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理,但是從門徒出售石頭的過程中,卻反映出一個經濟規律:凡勃倫效應。而凡勃倫效應在感情中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怎麼應用吧!1、對於自己的定位凡勃倫效應就是告訴我們,如果定位不同,你呈現的價值就不同,在感情中很多人都會呈現出一種很容易滿足的特點。
  • 這就是凡勃倫效應!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關鍵詞叫凡勃倫效應。小編還寫了一個標題叫做你喜歡的並不是物美價廉,試想一下今天如果問任何一個人買東西你會怎麼買呢?你首選的是什麼,小編想大家幾乎完全正確的回答了答案叫凡勃倫效應,小編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事實上很多時候你回答了答案,跟你真正的其實是相背而行的。小編先給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大概能夠讓大家理解什麼是反勃倫效應?有一天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弟子,給他的弟子拿了一塊石頭,然後叫他去蔬菜市場。就是菜市場上去把這塊石頭賣掉,這個石頭看起來挺大的而且長得還挺漂亮的。
  • 《紅樓夢》寶黛的愛情故事,就是有閒階級迸發出的凡勃倫效應
    而兩人之間的愛恨痴纏,除了是天定的前緣之外,大約就是凡勃倫效應下產生的互相吸引。《紅樓夢》中的凡勃倫效應:大觀園「百花齊放」,寶玉獨愛「芙蓉花」寶玉喜歡黛玉是眾所周知,只是賈母和王夫人都沒有表態,一因年紀還小,二因賈母和王夫人意見不和,都不輕易把話題引到這上面來。王夫人心裡想的是"金玉良緣",希望寶釵能成為兒媳婦。
  • 告訴您什麼是「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提出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指: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暢銷。也就是說,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的升高反而會增加。它所反映的是人們的一種揮霍性的消費心理。凡勃倫效應是在告訴人們,有時決定消費者需求的,並不只是便宜的價格和商品所具有的效用,人類的心理和文化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通常,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因素會使得人們在購買商品時,總是會不自主地買一些不但高價,而且沒有什麼實際效用的東西。
  • 疫情中口罩的「吉芬屬性」與凡勃倫效應
    收入效應:指在貨幣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價格變化對其需求量的影響。如果某種商品價格上漲,而消費者的貨幣收入不變,那麼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相對於該種商品的價格上升而言在減少,購買能力在下降,從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減少。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搶東西的「凡勃倫效應」在經濟學裡的,凡勃倫效應,講的是消費者對在某種層面上,喜歡搶別人的玩具,也是一種「凡勃倫效應」。二寶對沙錘的喜愛,無形中給沙錘標出了很高的「價格」,而導致了小男孩無比想要那個沙錘。所以有些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根本不是什麼性格缺陷,而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狀態。如果是這樣,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孩子搶東西的行為袖手旁觀了麼?
  • 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凡勃倫效應在作怪有不少朋友在平常生活中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有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產品的價格越高反而越受大家的歡迎,也更加容易購買。但是如果產品的價格比較低就更不容易被大家購買。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凡勃倫效應,由於這個效應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凡勃倫所先發現的,所以這種情況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想別人看重你,首先得看重自己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凡勃倫效應:想讓別人看重你,那麼你首先得看重自己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錢,別人永遠不會給你更高的價錢。——凡勃倫【理論解析】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進入大商場的櫃檯,就要賣到幾百元,卻總有人願意買。
  • 凡勃倫效應——打折你不要,漲價你來搶?
    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凡勃倫效應。比如:同樣款式、相差無幾的一件衣服在商場裡售價高達上千元,也有很多人買;相反,同樣的衣服掛在街邊小店只賣幾百元卻賣不動。典型的還有女生的包包,各種輕奢、大牌包包在中國市場上有多暢銷不用我多說了吧,而同樣品質只賣幾百塊錢的包包卻不受大家追捧。
  • 可能和「凡勃倫效應」有關,三招正確應對
    通過這些了解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是事出有因的,而這種情況和「凡勃倫效應」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了解背後的原理和邏輯,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能讓孩子更受其他人的歡迎。二、什麼是「凡勃倫效應」?
  • 解碼奢侈基因--奢侈品牌排行
    所以我們不妨從這兩份花名冊上考證奢侈品品牌的出身來歷,解開奢侈家族的「基因圖譜」。    奢侈品品牌「親緣」圖解    筆者用統計學的方法,整理了WBL榜單上的前50名奢侈品品牌的所屬國家、產品類型和產生年代,從三個緯度梳理奢侈品品牌的「親緣關係」,得到一些有趣的發現。
  • 「聲入人心」男團,能否成為奢侈品牌代言人?
    有大大小小的品牌,有高高低低的品牌。那麼,那些大的高的品牌,就會看上「聲入人心」的男團。大的高的品牌,就是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國際上著名的奢侈品品牌,講究傳統,講究質量的打磨,講究高貴的調性,這些都與美聲一致。美聲,對於中國來說,是舶來品。
  • 天貓雙 11,奢侈品牌如何破局爆發?
    這個舉世關注的全民消費狂歡節,時尚與奢侈品行業一樣熱鬧:在非同尋常又充滿挑戰的2020年,奢侈品牌該如何在雙11這個線上流量高峰把握機會,獲取新客,贏得銷售增量;將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視作品牌價值生命線的奢侈品牌,又該如何在「打折」的禁區之外,與消費者發生密切互動,摸索出新的玩法?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作為雙 11 活動主場,坐擁 8 億活躍用戶,已有超 200 家奢侈品牌旗艦店官方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