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老的師父和幾個徒弟生活在一起。師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總是會教徒弟們很多本事。
一次,他把最小的徒弟叫到身邊,給了他一塊石頭,然後對小徒弟說:「你帶著這塊石頭到附近的市場,試著把它賣掉。」這是一塊十分漂亮的石頭,看上去光彩奪目,和名貴的寶石一模一樣。
師父笑著叮囑小徒弟說:「你不要真的把它賣掉,而是假裝賣掉。去了之後,多問問來問價的人,然後回來告訴我它能賣多少錢。」
小徒弟告別師父,拿 著石頭衝出了門。來到市場後,小徒弟找了塊空地,把石頭放下,開始叫賣。很快,就有很多人圍了上來。看著這塊閃閃發亮的石頭,這些人都讚不絕口。於是他們紛紛出價,想要購買。可是他們出的價實在是少得可憐,其中出價高的也不過幾個硬幣而已。這時,小徒弟想起了師父的話,拿起石頭就跑了回去。他對師父說:「剛才有很多人來買這塊石頭,可是他們都只給幾個硬幣而已,難道這塊石頭很不值錢嗎?」師父聽後,微微一笑道:「現在,你再去珠寶市場試試。到那後,你就會明白它真正的價值了!」
小徒弟疑惑地看著師父,不停地摸著腦袋。不一會兒,他就來到珠寶市場。讓他大感意外的是,他剛把石頭放下,就有珠寶商湊了過來。這珠寶商看上去對這塊石頭十分感興趣,左看看,右看看,似乎很捨不得放下似的。只見他伸出了一隻手掌,說道:「小師父,我出5萬塊錢買這塊石頭可否?」
小徒弟一聽,竟然給5萬塊,頓時高興極了。突然他想起了師父叮囑的話,便故作鎮靜地說道:「這價太少了,不賣。」此時,周圍已經擠滿了珠寶商。這些珠寶商們都一個個開始叫價。有說10萬的,有說20萬的,還有說30萬的。就在小徒弟還在猶豫時,一個大腹便便的人喊了一句:「我出50萬。」
小徒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師父的話又一次在耳邊響起了,於是他搖搖頭,拿著石頭就走了。見到師父後,他興奮地說:「他們竟然要出50萬來買這塊石頭啊!」師父大笑道:「現在你該明白了,對一個事物的評價沒有固定標準,這完全取決於它所在的場合,還有那些關注它的人。」
這個故事反映了一個經濟規律,就是美國經濟學家託爾斯坦。凡勃倫提出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指: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暢銷。也就是說,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的升高反而會增加。它所反映的是人們的一種揮霍性的消費心理。
凡勃倫效應是在告訴人們,有時決定消費者需求的,並不只是便宜的價格和商品所具有的效用,人類的心理和文化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通常,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因素會使得人們在購買商品時,總是會不自主地買一些不但高價,而且沒有什麼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說來,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和享受,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因此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凡勃倫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例如:一種款式、質地均無任何差別的女士皮鞋,在普通的鞋店的售價100元,但在那些高檔商場裡,售價就有可能高達上千元。這樣的差異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但是對於廣大商家來說,卻是他們賺取利潤有力的工具。這就是數以萬計的商家會不惜投入大量資金,瘋狂打廣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