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各大電商紛紛開啟了營銷大戰。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價格高的離譜的商品買的人特別多,甚至火爆到缺貨,排隊都不一定買的上;而有些價格很便宜的商品卻無人問津。
看上去好像和我們的傳統認知不符,不應該是商品越貴,買的人越少,越便宜買的人越多嘛?一百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就發現了這一奇特的經濟現象: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比如:同樣款式、相差無幾的一件衣服在商場裡售價高達上千元,也有很多人買;相反,同樣的衣服掛在街邊小店只賣幾百元卻賣不動。典型的還有女生的包包,各種輕奢、大牌包包在中國市場上有多暢銷不用我多說了吧,而同樣品質只賣幾百塊錢的包包卻不受大家追捧。
還有手錶,功能都是為了看時間,幾十塊的電子表,和上萬元的機械錶都能看時間,電子表還更準確一些,但很多人還是會去買上萬元的機械錶。
「商品賣的越貴,反而更暢銷」。為什麼大家不買物美價廉「好」的商品,而更願意買「貴」的商品呢?
這反應的是一種消費心理。一方面,我們潛意識裡認為「一分錢一分貨」。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購買某些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比如:購買豪車、名表、奢侈品包包,能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收藏名畫、古玩能顯示自己的品味和格調等等。由於這些商品一看就很「貴」,具有炫耀性的效果,這類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就越願意有人買。
了解了「凡勃侖效應」,不管是對消費者,還是商家,都有一定啟示作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否適合我們現有的經濟水平。即使我們有能力追求這種奢華的生活,我們的目的是什麼,純粹是為了炫耀,還是對自我追求的一種體現。
對商家而言,將商品進行重新包裝,標更高的價可能會讓商品賣的更好。還可以通過廣告宣傳,使商品附帶一種高級感,給人以「名貴」的印象,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當然,並不是所有商品標上高價後都會賣的更好,記住,貴不少目的,能讓消費者恰到好處地炫耀才是核心。做到這一點,商品越貴,越有人買。
更神奇的是,人們喜歡「貴」的心裡,還能幫助治病。研究發現,價格越貴的藥品比價格低的更有效。曾有研究者對12名帕金森症患者進行實驗,一針1500美元的「貴藥」,比一針100美元的「便宜藥」,改善情況要高9%-10%。但其實,這兩種藥都是生理鹽水,都是安慰劑。
總結:
生活中,通常會出現「東西越貴,越好賣」的現象,這種由炫耀性心理導致的經濟現象被稱為「凡勃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