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東升西落,代表著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去;月亮陰晴圓缺,代表著一段時間的變化;四季春夏秋冬,代表著一年的時間變遷。時間,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如同空氣一般無處不在,甚至比空氣更加神秘。
空氣可以抽離,能夠創造真空環境,但是時間可以抽離嗎?抽離了時間人會是怎樣?或者說世間萬物會是怎樣?完全靜止嗎?沒有一個人能給出結論,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辦到。因此對於時間的研究從古至今一直都沒有結束。
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困擾了無數哲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的問題,有人認為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是一條不斷向前延伸的「線」,但有的人則認為時間是相對的,則「你的時間並不代表就是我的時間」。
關於時間的認定,目前比較流行的是兩個說法,一個來自牛頓的「絕對時間」概念,另一個則來自愛因斯坦的理論。
牛頓認為時間是絕對存在的,永遠勻速流動,不為外界任何事物所改變,可能不同的人對於時間的判定不一樣,比如說東半球的人說的上午,西半球的人所說的上午,肯定不是同一個時間。但不管大家如何對這個時間進行判定,它的存在卻不會因此受到影響,擁有絕對的換算比例。
但愛因斯坦則不這麼認為。愛因斯坦曾認為,時間不過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幻覺」而已,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幻覺,雖然是一種長久不變的幻覺。」
當一個人處在正常環境中,另外一個人處於光速當中,他們的時間是一致的嗎?肯定不可能。這也是為何愛因斯坦會認為時間是一種幻覺的原因,因為時間這個概念就是我們大腦的感知所帶來的。
我們對於世界的一種測量維度,比如說一滴水落下的時間,一隻鳥起飛的時間。將這些事件在我們大腦中的反應綜合起來,就成了可以具體測量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概念,因此可以說當我們的意識不存在了的話,那麼時間這個概念都將不存在,這就是為何愛因斯坦認為「沒有一個世界統一時間」的原因。
目前看來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的解釋很明顯更加貼近時間的本質,我們如今雖然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時刻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但這僅限於在我們如今生活的這個空間維度當中,而並非時間的本質。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走在歲月的長河裡,隨著時間的流逝,一路成長,一路領悟。我們走過的每一段路,愛過的每一個人,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深深地留下了時間的烙印。只需安守本心,行我們所行,愛我們所愛,剩下的,時間自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