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荒謬,似乎時間存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這件事太平常了,以至於我們很少思考時間。
過去和未來只能出現在我們的頭腦中,
你無法回到過去,這個我們都知道,
你也無法觸碰未來,這個似乎有點疑惑,
仔細想想,
你認為的未來,真的到來時,它是不是以此刻的方式發生。
你期待周末出去爬山,當周末真的到來,它的名字又變成了「今天」。
你不可能真的過不是「今天」的某天。
如果你認為未來是一條魚,
但每次拿到手裡,都是一塊餅,
你怎麼還能說未來是一條魚呢?
「當下」就是那塊餅。
我們不曾擁有時間,
時間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概念,
在上一篇講時間不存在的文章下面讀者留言說,
時間怎麼會不存在,明明人都在慢慢變老,
如果沒有經歷時間,我們怎麼會變老。
這是一件很難理解清楚的事情,
想像你在沙漠之中,今晚有點冷,一起露營的朋友撿了很多幹樹枝,
你們點起篝火,這些樹枝燒完,估計也到了睡覺的時刻。
這堆樹枝,從被點燃的一刻開始,就在慢慢燃燒,
過了三個小時,所有的樹枝燃燒殆盡,
全部化為灰塵,
似乎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簡單到沒什麼可想的事。
3小時從哪來的,從手機上的鐘表計時而來。
如果是古人呢,他們沒有精確的鐘表計時,
他們用什麼來量化時間?
常常用「一炷香」,當成時間的測量單位。
一炷香的燃燒和一個人的衰老,難道不是一樣的麼?
如果沒有發明時間這個概念,我們只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
具有從開始到慢慢結束的過程,我們做為旁觀者需要等待。
如果不用「一炷香」來描述時間,
古人還能用什麼?
一天,一月,一年。
這些詞語,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一致的,
一天,從早上太陽升起,到晚上太陽落下,一天結束,
更嚴謹一點,從早上太陽升起,到第二天早上太陽再次升起。
一月,從月圓到月虧,到下一次月圓之夜。
一年,就模糊了一些,從這一次春暖花開,到盛夏,到深秋,到嚴冬,
到下一次春暖花開。
這些時間記錄單位都不夠嚴謹,
一炷香因為香的材料不同,可能燃燒時間並不相同。
一天,雖然昨天日出和今天日出,看起來是同一個時間,
但我們都知道,
越接近夏至,太陽升起越比前一天早一點,
越接近冬至,太陽升起越比前一天晚一點,
一月,同樣有長有短,
一年,也無法精確,人們無法清晰分辨到底哪天算春暖花開。
於是人們發明農曆,計算天數,
最早的時鐘就是各種節氣。
夏至像時鐘上的6點,
冬至像時鐘上的12點。
像一堆樹枝被點燃,到全部燒成灰,
我們以為的時間,其實只是事情發生的過程。
一天如此,是太陽升起又落下的過程,
一月如此,是月圓到月虧再到月圓的過程,
一年也如此,是四季交替,春去春又回。
再後來,人們發明了機械時鐘,時間漸漸被量化的越來越精確。
你發沒發現,時間其實是個度量單位。
像不像長度,重量,角度?
這些度量單位的發展歷史和時間一樣。
如果你去翻看長度單位的發展歷史,
會看到,古人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作為測量長度的標尺,
用手指,用手掌,用胳膊,用各種能用到的方式測量長度,
古代出現的測量單位,不詳細說,只列出來你感受一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釐,1釐=10毫,1毫=10絲,1絲=10忽。
現在看起來很神奇,也很陌生。
重量,角度,很多度量單位,都不是今天的樣子,都是有自己的發展歷史。
發展過程都是從模糊到精確。
時間也是如此,時間只是一個度量單位。
比如你做烘培,手裡拿著一張精確的製作方法指南,
上面也許會說,將100克麵粉,加50克水混合,
將烤箱預熱200度,放入麵團,烘烤10分鐘。
你一定會拿著一個計時器,或者在手機上定鬧鐘,
因為你知道,時間不夠烤不熟,時間過了會烤焦。
比如你已經買好機票,12點30起飛,
你計算著需要提前多久到達機場,提前多久過安檢。
因為你知道,去晚了,可能會錯過飛機。
時間做為度量單位,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是,
你會整天拿著尺子到處量長度麼??
你會整天拿著電子秤,到處測物體重量麼?
你會整天拿著量角器,到處測量角度麼?
都不會,
但我們整天都在計算時間。
或者更準確的說,我們整天都在盤算另外兩個東西,
他們跟時間很像,以至於頭腦混淆了他們和時間的差別,
他們一個叫「過去」,一個叫「未來」。
他們不是時間,他們也不是計量工具,
他們是兩個魔力強大無比的幻覺。
為什麼說他倆不是計量工具?
我們常常陷入糾結過去之中,
但你仔細想想,我們常常糾結的「過去」,有精確的時間麼?
你會糾結5年前的幾月幾號,幾點幾分麼?
並不會,你真正糾結的,是過去那段時間發生的某件事。
心中可能無數次的想,如果當初那件事不是那個樣子,是另一個樣子,現在就會如何如何。
對原生家庭的苦惱和糾結,就是這樣的形式。
再看看擔憂未來,我們常常擔憂的「未來」,也沒有精確的時間。
你通常不會擔憂5年以後的幾月幾號,幾點幾分會如何。
高考也許是個特例,但,我們真正擔憂的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某件事。
心中想像著未來這件事可能出現的糟糕結果,
可能考試考砸了,可能伴侶出軌了,可能自己得病了,可能出現各種情況使此刻的你擔憂。
如果你有機會,跟小學的同學聊天,
聊到過去對彼此的印象,聊到過去對班級裡發生的同一件事情的記憶,
會發現,
你眼中過去的你和同學眼中過去的你,有巨大差別,
你眼中過去發生的事和同學眼中過去發生的事,有巨大差別。
原因何在?
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留在我們腦子裡的只是記憶,
記憶常常經過大腦加工和主觀理解,
常常因為情緒的不同,導致關注點的不同,
相同的人和事,在你和同學心裡,留下完全不同的記憶。
那麼問題來了,
你回憶過去發生的事,在記憶中,還是當初那件事發生時的真實情況麼?
極大概率不是。
用馬未都的話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對於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發生的很多小事,也許沒什麼值得反思的道理,
但前一句話值得反覆思索:「歷史沒有真相。」
歷史發生的事件,經歷事情的每個人,
都只能感受到事件的一部分,根本無法感受事情全貌。
即使用最先進的拍攝手段把整個事件拍下來,
也無法記錄事情的全貌,只能記錄片面,
就算用360度多臺相機,環繞無死角拍下來,
也無法記錄當事人的每刻心理活動和情緒。
我們無法還原歷史事件的真相,
這些歷史可以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件,
也可以是個人經歷中的小事件,
道理都一樣,
我們回憶過去,必然只能想起被大腦加工過的記憶,還有隨之而來的情緒。
那麼,回憶過去除了總結教訓,還有其他任何意義麼?
擔憂未來也是如此,
未來發生的事,雖然我們可以通過經驗猜測大概的結果,
但不能做出任何準確預測,
就算做烘培,200度預熱烤箱,烤10分鐘,
也要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才能確保烤出來的麵包符合預期,
如果2分鐘後就停電了呢?
烤箱出問題了,溫度控制不住,突然自動升溫到400度呢?
甚至做到一半,突然地震了呢?
雖然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但並不能保證它們一定不會發生。
對未來的擔憂或者判斷,只能根據事物一般的發展規律,給出大概的預測。
就像我們都會死,這句話貌似無懈可擊,
但最近已經有八卦新聞說2035年或者2050年人類可以永生。
著名的火雞思想實驗,我覺得值得你了解一下:
說有一隻愚蠢的火雞,它每天都享受農場主提供的食物,開開心心,無憂無慮,
它以為日子肯定一直這樣,毫無懸念,
因為從它有記憶以來,農場主一直每天到點就提供食物,對它很好。
直到有一天,農場主來到它身邊,抓走,殺了,因為那天是感恩節。
你以為過去一定是你想的那樣,某個人該死,某件事毀掉了一切,
這些都只是錯覺,
歷史沒有真相,
你只能根據自己的記憶解讀出一些邏輯關係,然後產生情緒,
如果你對思維認同,讓你堅信不用多說,事情就我想的那樣,準沒錯,
那麼隨之而來的情緒也將堅如磐石,
你對過去的解讀越糟糕,情緒越糟糕,
事情的真實面目,根本無從知曉。
你以為未來一定是你想的那樣,
某件事肯定會發生,日子肯定會完蛋,
這些也是錯覺,因為未來不可知,想想剛剛說到的那隻火雞。
同樣的,
如果你對思維認同,你堅信不用多說,事情一定會像我想的那樣,
肯定沒錯,未來一定糟糕,
那麼隨之而來的情緒同樣堅如磐石,
你對未來的預測越糟糕,情緒越糟糕。
未來真的以今天的面目來到你身邊時,
到底是什麼樣子,根本無從知曉。
你發現了吧,你只是感覺自己沒有選擇,
其實對過去的執著,是對思維的執著,
思維中的過去,只是一段記憶,一種解讀,
你是一個廚師,從過去的記憶中挑選食材,
你願意挑選優質的食材,給此刻的自己做一道美味料理,
還是專門挑選爛掉的食材,給此刻的自己做一道黑暗料理。
你完全有選擇,
同樣是學生時代的一次篝火晚會,
你可以選擇想起二柱子難聽的歌聲,
你也可以選擇想起火光映照下,那個女生紅撲撲的臉。
對未來的預測,也是思維的把戲,
思維中的未來,只能通過想像展現在腦中,
時間作為工具,作用非常大,
它能讓你精確控制烤麵包的過程,
控制何時到達機場,不會錯過飛機,控制自己行動的過程。
但只要時間不是作為工具使用,
而是變成了「過去」和「未來」這樣的心理概念,
頭腦就會失控。
過去不存在,只是一些腦中的記憶,
未來不存在,只是一些腦中的想像。
時間只應該作為工具使用,給生活帶來便利,
不應該作為心理活動的概念,把自己困住,
困在過去,困在未來,
錯過此刻,錯過當下。
這種把戲一年不停,你會錯過一年,一生不停,你會錯過一生。
有人會問,你怎麼能確定未來不存在?
10分鐘後,麵包就烤好了,這難道不是真實存在的麼?
這是時間作為工具使用的未來,
頭一次烤麵包,好緊張,萬一烤爛了咋辦。
這是頭腦想像的未來。
時間作為工具,它真正的作用,不是預測未來,
而是用一個事情發生的過程,量化另一個事情發生的過程。
比如你是師傅,旁邊有個徒弟,你在煉丹,東西都放進爐子裡,
你很累,告訴徒弟,在這盯著,
你點燃一炷香,說,這炷香燒完,就敲門把我叫醒,
我去睡會兒,機靈點,有何差錯打死你。
此時,徒弟,那炷香,房門,共同組成一個鐘錶。
師傅想精確控制煉丹爐裡的反應過程,
但是他要找到一個簡單,可量化,更直觀的方法,那就是燒一炷香,
香通常燃燒速度相同,容易預測,
如果每次買來的香,大小,長短,粗細都不相同,
每根香燒完的時間都不一樣,一炷香也就失去作為時間單位的意義,
就像你拿著一把被燒軟變形的尺子,刻度早就扭曲,
每個釐米和旁邊的釐米都不一樣長,尺子就不能用了,失去度量長度的作用。
如果煉丹師傅沒進屋休息,而是在旁邊焦急等待呢,
走來走去,摩拳擦掌,這次用了頂級材料,
如果煉廢,再找齊材料需要十年,
師傅忐忑不安,擔心意外發生,很常見的情形是吧,
但,他所擔心的情形,是頭腦對未來的想像。
如果此刻他做對了一切,他並不需要擔心結果,
如果此刻他做錯了某個環節,糟糕的結果註定發生,
兩種情況他原本都不需要擔心。
他很擔心是因為事關重大,他怕遺漏某個環節,導致結果失敗。
其實這個問題有辦法解決,
用核查清單,
就像過春節,媽媽讓你去超市買過節的物品,
為了防止遺漏,就會在家寫一張購物清單,
買一樣,劃掉一樣,
帶著清單去超市就好了,用不著緊張兮兮。
你發現了吧,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消除對未來的盲目擔憂,
而這些辦法,都是現在就能做的事。
時間另外一個形象,是沙漏,
沙漏倒過來,沙子開始往下流淌,直到流完為止,
像不像點一炷香,直到燒完為止。
你是師傅,中午想喝咖啡,據說最好喝的衝泡時間是3分鐘,
你沒有表,也沒手機,你喊來胖徒弟,讓他在院子裡跑,
因為你反覆做過實驗,胖徒弟從東牆根那棵樹,跑到南牆根那棵樹,
衝出來的咖啡味道最好,估計就是3分鐘。
你把水倒進咖啡壺,胖徒弟開始跑,你看著他跑向終點,到了,你把咖啡過濾,喝一口,完美。
有天,你覺得味道不對,仔細找原因,發現是胖徒弟減肥了,
他跑得更快了,你拿著雞毛撣子抽他,沒事減什麼肥呢?
你有多少煩惱是因為總放不下過去,
你有多少煩惱是因為總在擔憂未來,
你又有多少個此刻,因為煩惱而錯過?
擺脫過去和未來的束縛,把注意力聚焦在此刻,是我們要一生精進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