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腐臭噁心的紀錄片,好評超過了99%的美食片

2021-01-07 澎湃新聞

反正都會腐爛的,

所以死了之後,

除了思想,

什麼也留不下。

死亡是什麼?死亡之後又是什麼?在直面死亡的時候,人們只想將這一頁快速翻過去,卻不曾想,死亡從來不是結束,死亡同樣孕育著新生。

我們不清楚分解者在死生間名為腐爛的過程中如何扮演角色。也許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卑微的生命本來就不值得過分尊重,它們不過各司其職,它們的作業是骯髒而噁心的,它們沒有偉大的智慧,所以它們不值得關注。

這也驅使我們放棄了腐爛當中那些有趣的美麗。

今天我們介紹來自BBC的紀錄片《生命循環:腐爛的科學》。

科學家們用獨特的視角,帶給我們一場驚人的視覺體驗。(隔著屏幕,好像也聞到了濃烈的腐臭的味道)腐爛的過程。

雖然這一過程,我們一直厭棄並試圖避免看到,但實驗者正是通過這樣的一場視覺、嗅覺的雙重體驗,來給我們展現一個微觀而奇妙的世界。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聲明一下,觀看這部紀錄片可能會讓你嘔吐,但也可能會改變你的世界觀。

讓我們來一起瞧瞧,這個我們平常都不會正眼瞧的過程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場大戲豪華的道具布景,它們分別是:

曾無憂無慮在大海裡靈活遊動的新鮮海魚。

鮮嫩欲滴五彩繽紛的新鮮果盤、菜盤。

圓潤肥美燉湯一定很好喝的新鮮整雞。

看起來和活著時沒什麼兩樣、體重400斤以上的一頭大豬。

它們將會在28攝氏度,66%相對溼度的環境裡,度過兩個月的時光。

而此時這部戲的另一些演員——黴菌和蒼蠅等,還沒有上場。

時間已經過去了24小時,已經能聞到輕微的腐壞氣味。

最開始變化的是辣醬牛肉,它已經開始發黴,那些平時看不到蹤影的真菌孢子開始顯現身影。

而這隻雞似乎正在遭受某些皮膚困擾,它的表皮開始形成某些深淺交替的斑塊。

通過紫外線的照射,我們找到了導致這種變化的罪魁禍首。

可以看到,雞肉表皮上的一些區域發出了亮眼的螢光,那是假單胞菌留下的痕跡。

假單胞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微生物,是我們腐爛大戲中細菌類主角的其中一種。

事實上,在宿主還沒死亡前,它就已經在我們的身體裡了,只是那時它通常非常安靜靦腆,在皮膚表面以分泌物勉強過活。

一旦死亡發生,它們便會以極快的速度蠶食宿主的肉體,並大量繁殖。

當然,除了假單胞菌,還有非常多其他種類的細菌無時無刻地在爭奪地盤。

例如這群為實驗而魔改的大腸桿菌,它們正在釋放化學物質,探測自己團體的個體數量,同時試探鄰近的同類。

宿主的死亡對這些細菌來說,無疑是一場狂歡。

它們貪婪地分解著營養物質,因為破壞到了細胞分解蛋白質,於是不可避免地釋放出了強烈的臭味。

這種氣味對我們人類而言代表著危險,如果不加以區分就貿然食用非吐即瀉。

這種本能的背後,可能犧牲了無數位為食而亡的勇士。

而讓我們如此厭惡的腐爛,另一種動物卻是十分喜愛。

蒼蠅對腐壞氣味的敏感程度可以說是登峰造極,通常在腐敗發生的前幾分鐘,它們就已經趕到了戰場。

它們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尋找合適的地方,一次性產下大量的卵。

而在另一邊,腐壞的這個階段還有更加有趣的事情發生。那就是黴菌的登場,它整個腐爛過程中最中堅的力量。

腐爛的第16天,蠅蛆已經盡數孵化,並且已經來到了它們最活躍的時期,巨大的數量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

(以下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肉類已經被蛆蟲佔領了。

海魚變得像鹹魚一般,表皮之下幾乎被蛆蟲啃食殆盡,散發出噁心的氣息。

蛆蟲因為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噁心反應而缺乏關注,實際上它們是為食腐而高度演化的高效機器。

它們的頭部有一對非常尖銳的弧形掛鈎,可以有效地撕下食物。

而體表則長滿突起物的環狀組織,這能保證它們在多變的環境中自如地行動。

最讓人驚異的是它們呼吸方式,兩個呼吸孔位於蛆蟲的尾部而不是頭部,這可以保證它們在深入食物內部的同時依舊呼吸通暢。

看到這裡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噁心感,畢竟這是寫在我們本能裡的保護機制。

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提醒過了,但還是對大家深表歉意。

第23天,屋子裡的食物已經逐漸枯竭,腐臭味的濃鬱程度也接近極限。

而同樣腐爛的蔬菜水果則很少會有產生令人作嘔的刺激性氣味。

腐敗已經進行了30天,食物已經枯竭,原本琳琅滿目的食物已經變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

雞和豬都已經成被蛆蟲清理乾淨,只剩下一層幹硬的表皮,內部幾乎被完全掏空。

這些肉變成了蒼蠅,從某種角度來說,這頭豬現在飛舞在整個房間裡。

然而7天之後,蒼蠅們陷入了困境。巨大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這間屋子的承載量,食物變得缺乏。

最後甚至連葡萄酒瓶裡都塞滿了幾百隻飢不擇食的蒼蠅,原本蒼蠅的天堂已經變成了蒼蠅的墳墓。

第44天,腐爛已經快完成,屋子裡的惡臭已經散去,蒼蠅也都死絕了。

原本溼潤噁心的腐爛物已經變得乾燥,原先興旺的黴菌細菌已經不再活躍。

食腐甲蟲開始露頭,他們喜愛取食那些已經乾燥了的筋腱和表皮。

就這樣細水長流,甲蟲們花上好幾年時間和繁育幾代才能完全利用掉這些殘羹剩菜。

最後一周,之前存放的植物枯葉已經變成了類似土壤的形態,鬆軟又潮溼。

這個小生態裡也孕育出了新的生命,蝸牛、蚯蚓、蛞蝓、蚜蟲,十分熱鬧。

腐爛的故事已然結束,剩下的只有勃勃生機。

我們曾經認為生命是一條不會回頭的直線,有起點和終點,從出生走到死亡。

但當你真正看懂了腐爛,才會發現自然實際上是一條環形跑道,周而復始地重複每一次生命的奇蹟。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刪

—END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部美食紀錄片完爆《舌尖3》!
    原來他們都被一部美食紀錄片徹底俘獲了!——《人生一串》。截止到目前,這部低成本、小製作的美食紀錄片首集播放量已超過900萬次,B站評分9.8分,豆瓣評分9.0分。如此低調地上線卻能引起這番轟動和好評?這關注度可完全不輸當年《舌尖上的中國》啊!《人生一串》預告片《人生一串》只專注於介紹一種接地氣的平民美食——燒烤。
  • 中國這部紀錄片,在全世界「刷屏」!國外視頻網站製片人都極力好評!
    最近,一部紀錄片在韓國、日本、美國刷屏了!各國新聞官、視頻網站製片人、大學老師紛紛給出五星好評!它在世界各國的視頻網站一經上線,便被瘋狂追逐。有人說,它是畫面最恢宏的紀錄片,也是中國發展的最好的見證。,最高收視率一度超過10%,是韓國一般紀錄片收視率的2倍。
  • 紀錄片回春潮:《風味人間》美食誘惑,西瓜視頻探秘宇宙
    伴隨著視頻網站逐漸認識到美食紀錄片背後廣闊的市場,各大平臺踴躍製作了品類繁多、琳琅滿目的美食紀錄片。由《舌尖上的中國》原班團隊所打造的《風味人間》,可以說是近幾年美食紀錄片臺轉網試水的典範,總導演陳曉卿從央視離職後,成立稻來傳媒,與騰訊視頻聯合製作了這部美食探索紀錄片。
  • 1分鐘推薦|這部動物紀錄片我怕你受不住
    emmmmm……寫著寫著,我覺得,你可以當作此文是推薦文,也可以是避雷文……看過一些動物紀錄片,畫面是那麼優美,旁白是那麼高貴,動物是那麼可愛。今日推薦《怪誕星球》,一部非比尋常的動物紀錄片,又或者說,這或許才是更真實的大自然啊!
  • 必看的清單:電影+綜藝+美食紀錄片
    每當我出現這樣的小困擾時,總會去尋找一部很適合撫平心靈的紀錄片、電影或綜藝之類的。綜藝類:嚮往的生活顧名思義,這是一部去取材於農村生活的節目。節目中有獨掌大廚的黃磊,還有善解風情、幽默的何炅等人;而蘑菇屋,正是他們的家。
  • 紀錄片《被點亮的星球》即將首播,國內流媒體爭相布局紀錄片
    從BBC的《藍色星球》到《美麗中國》《地球脈動》,中國受眾對紀錄片質量的上限在高山仰止的作品中被不斷刷新。因而,對國內出品的紀錄片一直懷抱有期待。《被點亮的星球》這部即將上線的紀錄片背後,折射出國內流媒體巨頭們爭相投入紀錄片這一新賽道的激烈競爭局面。
  • 耗資一億美金,票房超過七億,《地心引力》這部太空片絕了
    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技術越來越進步,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欲望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電影製作者想要挑戰太空片,想要向人們傳遞太空的信息,最近這幾年來,太空片可以說是十分火熱,每一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在努力拍攝太空片.不得不說,太空片的火熱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表明著人類的各項技術更加發達
  • 豆瓣驚現9.5分紀錄片!央視這部紀錄片要火了!
    喜歡看紀錄片的人肯定知道BBC紀錄片,每當BBC推出一部紀錄片,總會給影迷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地球脈動》到《藍色星球》;從《捕獵》到《冰凍星球》。我們不得不承認,通過BBC優質的攝影呈現出來的大自然的雄偉磅礴,以及生命的律動,確實會讓我們對大自然肅然起敬。
  • 舌尖上的美麗鄉愁,美食紀錄片的文化功能
    張慧瑜2012年「意外」出現了一部呈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這部七集紀錄片在央視綜合頻道《魅力記錄》欄目一經播出就在微博上引起巨大「圍觀」,成為近些年難得一見的製作與口碑俱佳的國產原創紀錄片。據統計,該節目平均收視率為0.48%,比同時段電視劇高出30%。
  • 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原標題:追美食紀錄片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近期,《風味人間》第二季、《尋味東莞》的播出,再次挑逗了食客的味蕾,喚起人們對美食的想像。《風味人間》第二季從全球視野出發,在美食故事的娓娓道來中,探究世界各地美食千絲萬縷的聯繫,呈現各地美食的新鮮滋味。
  • 經典黑暗紀錄片《世界上最不安的人》,看介紹就噁心的不想看系列
    虎撲8月10日訊 此前,有網友在站內分享經典黑暗紀錄片《世界上最不安的人》的相關內容。帖子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這部片子是把一些極其血腥、變態、噁心等的視頻粘貼在一起,很多人看完後吐了,幾天吃不下飯,或者恐懼,心情低落等其中包括割頭、虐殺小動物、自虐、肢解、槍決等血腥、暴力的元素,幾乎都是道德底線的東西這部影片被131個國家列為禁片這部電影原來在IMDB和豆瓣上都有頁面,後來因為觀眾看後覺得太血腥暴力被撤下
  • 動圖宇宙|豆瓣9.6的紀錄片,我打賭還沒有人看過
    這部由紀錄片界的扛把子——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的紀錄片,共有13集,分別為群星的階梯、宜居帶的優雅、失落的生命之城、先驅遺傳學家:瓦維洛夫、宇宙連接體、萬千世界的人、尋找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卡西尼的祭品、沒有謊言的魔法、兩個原子的故事、被遺忘祖先的影子、人類世的成年、新世界七大奇蹟13個主題。
  • 動圖宇宙 | 豆瓣9.6的紀錄片,我打賭還沒有人看過
    一般來說,豆瓣評分超過8,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9分以上的話,那就是妥妥的神作。然而就是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被打出9.6的高分,那麼問題來了,它究竟有什麼魅力,如此備受好評?01高顏值在大家的印象中,稱得上顏值高的紀錄片一般都是風景和美食類
  • 《極地》這部紀錄片,能帶給你想像不到的震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也說明了自然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才讓人有欲望去探索,發現……那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美好的紀錄片,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迷人,那樣的震撼,這部電影就是《極地》,在豆瓣上有著不錯的成績,評分高到你意想不到,幾乎都是五星好評。
  • 【剪輯頻道】紀錄片與科教片
    《孫中山紀念館傳記片》 四、政論紀錄片 政論紀錄片是運用真實形象進行論證、解說、宣傳的紀錄片,是「有敘述,有議論,形象化的政論」 (列寧語)。優秀的政論紀錄片,通過生動的、真切的、不可辯駁的事實來說明問題,使人感悟.使人信服.因此具有強大的社會宣傳效應。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待就餐時,點開美食節目,倍感食慾大增?香氣撲鼻的美食隔著屏幕就能流口水~快來看看吧!《老廣的味道》1~4季豆瓣評分:8.3《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
  • 《一日之食》首發片單 塑造全新美食打卡風向標
    2020年10月14日,《一日之食》美食紀錄片IP正式公開主海報,「一日之食」是騰訊視頻紀錄片自製的全新美食紀錄片IP。由《早餐中國》、《開動吧海鮮》、《向著宵夜的方向》、《沸騰吧火鍋》組成首發內容矩陣。一日之食以「吃好一餐、美好一天」作為Slogan,通過有鮮明時間性、場景感的內容,刻畫出不同地域、年齡、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
  • 美食紀錄片的「三國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980年的日本紀錄片《中國之食文化》,那古板程式化的敘述語言,跟和尚念經也沒有多少區別。但廣州泮溪酒家的奶油百篇糕如今已失傳,做法卻被留在了這部紀錄片裡。若干年後,如果對著《舌尖》照本宣科,大概是很難復原失傳菜品的。除了擺脫古早文獻性質,它的成功在於充分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將食物、故事、情感等因素融為一爐。
  • 全球十大最噁心食品,中國上榜的明明是美食,最後一種太可怕!
    全球十大噁心食品排名是美國著名權威雜誌《福布斯》在全世界所有的食品中評選出來的十種他們覺得最讓人噁心的食物,評選的理由是他們覺得這些食物打破了他們對美食的概念。2.冰島幹鯊和乳酒很相似,冰島幹鯊也是採用發酵這個方法,先將鯊魚肉發酵後切成一小片一小片,但是鯊魚的肉實在是太難聞了,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忍受它的味道的。
  • 這部紀錄片給你答案
    機票那麼貴,為什麼飯菜卻難獲好評呢?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首先就要知道究竟是哪些原因會影響航空餐的質量。首先,嗅覺與味覺失靈。當我們在享用航空餐的時候,一般都是飛機已經進入到了平穩飛行的階段。飛機主要是在萬米左右的平流層飛行,在這一高度,艙內氣壓驟降,人們的味覺和嗅覺也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