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對中小學學生體育藝術發展越來越重視,有些學校開設書法班、樂器班甚至京劇班,成為教學一大特色。然而,3月23日,南昌市青雲譜洪都小學幾名家長向記者反映,該校強制學生自費購買150元一支的葫蘆絲。對於學校讓學生購買葫蘆絲的做法,有些家長覺得流於形式,認為義務教育不應該變相收費。
家長 學校強制學生購買葫蘆絲
「學校要求孩子人手一支葫蘆絲,每支150元!」3月23日,洪都小學家長向記者反映,前不久聽小孩說,學校要開設藝術班,同學們要學葫蘆絲,須家長自費購買。「孩子說學校要求每個人都要買,不買不行。」該家長說,雖然錢不多,也不想自己孩子上課沒有樂器,只好把錢交了。
「孩子剛入學就讓買了『文房四寶』練書法,用了一次就沒再用了。現在學校又讓孩子花150塊錢購買葫蘆絲,這不是學校變相強制讓孩子們消費嗎?」另一名家長說,據他了解,學校讓學生購買葫蘆絲,是為了應對本月底教育部的檢查。「學校讓孩子學吹葫蘆絲,也要看孩子喜不喜歡,如果是為了應付檢查,我看這就有點形式主義了。」
一名家長說,他也問了老師能不能不買,但得到的答覆是,如果自己不買,統一上課時,耽誤了學習自己負責。「別人都有,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就會被晾在一邊,不想學也得買,感覺有點隱形強制購買的意思。」
有家長認為,學校走教學特色道路,但不應把資費轉移到學生和家長身上,教育財政應該跟上。
校方 購買樂器是落實政策非強制
洪都小學辦公室萬主任介紹,學校在二、三年級開辦葫蘆絲班是貫徹落實教育部去年發布的《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即通過學校組織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
「學校的確召開了家長會,要求家長都要自費購買葫蘆絲,但並非強迫。」洪都小學劉校長說,剛開始課程設置為:豎笛、口琴、葫蘆絲,最後考慮到葫蘆絲易學才定了下來。劉校長表示,學校「樂器進課堂」項目的實施,由始至終以「學生自願參與、課程內容與義務教育階段小學音樂課教學內容相整合」為原則,採取學校聘請專業教師,學生自備樂器在校內免費參加學習的方式,每周都會安排一節課,家長完全不用擔心葫蘆絲買來會成為「擺設」。
劉校長還說,青雲譜區作為江西唯一足球特色示範區,該校足球都是學校自行購買,但考慮到樂器是人手一隻,學校也沒有經費購買,另外考慮到衛生問題,葫蘆絲不能相互使用,所以讓家長自行購買,學校不參與採購,並無任何收益。
教體局 發展特長家長應適當埋單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到,中小學發展藝術教育,必須保障經費投入和設施設備配置。各地教育財政投入中要保證藝術教育發展的基本需求,確保藝術教育經費隨教育經費的增加相應增長。鼓勵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增加藝術教育投入。
「洪都小學一個年級有十多個班,兩個年級一千多人,教育部門根本沒有那麼多經費來保障,現在國家都在推進校園體育和藝術發展,家長應該適當埋單,畢竟錢是花在自己孩子身上。」青雲譜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門也接到家長類似反映,家長們主要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應該讓學生變相多花錢。
「其實都是自願的,學生們願意享受這樣的教育服務就參與進來,不願意的話我們也不強求。」劉校長說,可能個別家長沒有參加家長會,認為學校變相讓家長多交錢,希望有意見的家長直接來學校反映,避免再產生誤解。
「對於有實際困難的家庭,可由家長或學生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教育主管部門也會酌情考慮為他們免費提供課堂學習用的樂器。」青雲譜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汪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