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支教,傳遞夢想|山裡娃想學葫蘆絲拜師無門,到貴州紫雲支教的...

2020-12-05 亞魯紫雲

潘寧是即墨區第二十八中學的一名音樂老師,今年9月份他來到貴州省紫雲縣第二中學支教,這是他第一次遠離家鄉與妻兒來到距家2200多公裡的地方。作為一名老師,他不僅把二十八中「和諧互助」的教學策略帶到了紫雲縣第二中學,更重要的是他把「青島故事」和「觸摸到的夢想」帶給了學生,讓住在大山裡的孩子有了敢想、敢做,為之努力的夢想嚮往。每天騎行半小時去學校,雨天需走路40多分鐘 初到外地,潘寧在起居和飲食上有諸多不習慣。紫雲縣的天亮得遲,習慣早起的他每天6點起床天卻還沒亮,簡單地洗漱過後,潘寧會騎著學校專門為他配的自行車去學校。從住所到學校的路程並不近,需要一路不停歇騎行近半個小時,沿路上會經過好幾個大上坡和大下坡,每天到了學校潘寧早已氣喘籲籲。 當地天氣潮溼陰冷,經常下雨,用當地話說就是「天無三日晴」。碰上雨天,潘寧就會打傘步行走去學校,路上多積水,走路極易打滑,原本需要40分鐘的路程就得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每逢雨天,潘寧就會早起半小時,提前出門。「這點事對於男老師來說不算困難」,他這樣說道,「記得我8月31日剛來報導的那天,這邊天氣很好,沒有下雨,早就聽說這邊經常下雨,果不其然,第二天就開始下雨,一直接連下了二十多天沒有太陽,非常潮溼。」 「初來紫雲二中,這裡的學生非常好學,校園學習氛圍濃厚。」潘寧說,「我剛來參觀校園的時候,去到每個班級,老師們都在專心教學,隔著老遠就能聽到學生的琅琅讀書聲。」 作為教師隊伍一員的潘寧,自願報名到貴州支教,「我知道我們學校和貴州紫雲二中有這樣幫扶的一個情況,學校接到上級文件公示以後,我當時就想要報名支教,因為我之前參與過交流,我就想把『和諧互助』的教學策略帶到貴州紫雲地區,去進行一個實地的幫扶。」潘寧說。 紫雲二中共有學生3600餘人,初二級部21個班,潘寧任教八年級的音樂,每周教授三節課,同時擔任校長助理,負責分管學校教科處工作。教科研工作的落實與交流、教師優質課的評選和錄課、落實學校的「推門課」、督促教師課堂質量、指導學科教師集備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沒課的時候,潘寧更多時候會去課堂上聽課,他說這樣不僅可以落實學校「推門課」的深入,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講述「青島故事」,意外收到「神秘禮物」初來的第一個月,潘寧在紫雲縣第二中學做了「和諧互助」第一場報告,得到了老師強烈的反響,「一對一師友互助的模式得到了學校老師的認可,他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適應當前的教學和課堂,現在有10多名老師都在自覺嘗試著用。」潘寧說道,「我們錄了幾節同堂異構的課,相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上課,當地老師用他們的教學模式,我用『和諧互助』的教學模式,結束之後,老師們互相交流討論,活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除了日常的上課和教學工作外,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交流,我發現這邊的孩子非常樸實。」潘寧說,「我剛來學校為孩子們上第一節課時,就發生了一件讓我十分感動的事情。」潘寧站在講臺上,望著講臺下四十多名學生好奇的眼睛,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潘寧,我來自山東青島,青島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紫雲有山,青島也有山,而且還有海,和咱這裡不一樣的是青島的每座山都有名字,最著名的是青島的嶗山,青島有許多美麗的景點,五四廣場、棧橋、奧帆基地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青島最顯著的特徵。」 「老師,青島的海是什麼樣子?」 「老師,奧帆基地有帆船嗎?」 「老師,我好想去青島看看呀。」 「老師老師,我也想去。」 不等潘寧說完,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問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言語間充滿了無限嚮往。 「孩子們,有機會老師一定帶你們去看一看青島的風景,好不好?」 「好!」大家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 「讓我沒想到的是,下課之前,孩子們神神秘秘地對我說,『老師,下節課我們也要送給你一個禮物』,我問道,『是什麼禮物?』孩子們卻捂著嘴笑著說,『保密』,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在轉過來的第二節課時,我準時走進課堂。一進教室,班長就站起來說,『老師,上節課你把山東的民歌教給了我們,這節課,我們想教你唱我們紫雲的山歌。』然後那節課我成了學生,孩子們成了老師,我學會了紫雲的山歌,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動容,孩子們這種淳樸的心讓我有了直接融入到他們當中去的感覺。」

一件小樂器,就是一個孩子的夢想「有一天下課後,一位學生靦腆地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家人給我買了一個樂器,你能不能教我?』我問『什麼樂器?』她說道『葫蘆絲』,我一聽心裡就有底了,因為學科的原因,我接觸過葫蘆絲,也熱衷於演奏,我說『行,沒問題,老師去買一個』。」下班之後,潘寧心裡想著答應學生的事情,便繞了很多路去買葫蘆絲,誰知穿越了大街小巷也沒能買到,「最後這個孩子的家人專門又在網上買了一個。」 小女孩名叫趙文暢,是一個文靜漂亮、心地善良,一說話就會臉紅的害羞小女孩。她成績很好,會彈古箏,父母是縣裡的婦幼保健院醫生。 小學五年級的生日那天,她的小姨送給她一支葫蘆絲作為生日禮物,她很喜歡。媽媽告訴她,這件樂器叫葫蘆絲,小姨喜歡聽葫蘆絲吹奏的美妙聲音,特別喜歡聽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她說,「那我就學學唄,等我學會了給小姨和你們吹《月光下的鳳尾竹》聽。」第二個周她就跑到古箏老師那裡問能不能順便教教她葫蘆絲,老師很遺憾地告訴她不能,因為老師不會演奏這件樂器。 但她很執著,接下來的一個月,她抽時間跑遍了紫雲縣幾乎所有的琴行、藝術培訓機構求教老師能夠教她吹奏葫蘆絲,因為她想在明年的生日聚會上將《月光下的鳳尾竹》吹給小姨和家人們聽。但是很遺憾,沒有老師能夠教她,紫雲縣裡這種藝術培訓機構本來就不太多,琴行裡就沒有葫蘆絲這件樂器,更不用說有老師會吹奏了。學葫蘆絲的事情就這樣被放下了,但小姨的禮物卻已陪伴了她三年。 「青島那邊的學生有學葫蘆絲的嗎?」小女孩問道,潘寧說,「有啊,那邊有很多小朋友都學葫蘆絲,有的學校還專門開設了『葫蘆絲進課堂』這門課程,你想學嗎?」她把頭埋得很低,輕輕地點了點頭。「我一看她這樣,便笑著說,『這太簡單了,老師會吹,我來教你吧。』」她突然抬起頭高興地說,「您真的會吹?太好了,謝謝您老師!」

「等有機會,我想去香港演奏」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潘寧利用課餘時間和周末休息的時間教小女孩學習葫蘆絲,因為有古箏的音樂功底,她學起葫蘆絲來上手很快,學習態度更是認真。 「我對她說,『你這麼用心,估計年底就能吹奏葫蘆絲經典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了。』」她突然興奮地對我說,「真的嗎老師?太好了,那我明年生日的時候就可以實現我的願望了!」 「你的願望?」潘寧問。在小女孩的講述中,潘寧知道了葫蘆絲的故事。小女孩接著說,「老師,我想將葫蘆絲練好,等有機會,也能像您一樣,去香港演奏!」 潘寧笑著說:「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學好葫蘆絲,不但能學好葫蘆絲,你也一定會實現你更大的夢想!」 聽了潘寧的鼓勵,小女孩低下頭,開心地笑了,紅著臉聲音很小地對潘寧說道,「謝謝您老師,我記住了。」 潘寧說,雖然自己來了只有短短兩個多月,但是孩子們淳樸的心和炙熱的夢想時時感動著他,「我們青島有很多學校都有『葫蘆絲進課堂』,但是這裡的孩子卻連一把葫蘆絲都不能上街買到,我覺得很可惜,孩子們有想要學習藝術的夢想,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來到這裡,我想要讓大山裡的孩子知道,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觸摸到的,只要有夢,就要敢於追夢。」 潘寧說,他還有個「大計劃」,「我計劃在所教八年級級部裡挑選出一個班,自費為全班每名同學配上一支葫蘆絲,成立一個葫蘆絲小藝術團,教他們吹奏葫蘆絲,然後在明年暑假時組織一部分學生到青島去交流。同時,借著葫蘆絲藝術交流,讓大山裡的孩子能夠出來感受一下曾經聽過卻沒看過的「青島故事」,看看青島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風土人情,未來他們有無限的可能,他們值得擁有多彩的人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靜

相關焦點

  • 32載接力支教,小涼山遍開「索瑪花」——記江蘇「時代楷模」海安市...
    &nbsp&nbsp&nbsp&nbsp無數「山裡娃」改變了命運。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石保祿,是寧蒗走出去的第一位博士。「樹立遠大理想,去更大的世界體驗人生」,海安老師的教誨成為他的座右銘。肩負國家重大需求,他和團隊刻苦攻關,為去年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做出貢獻。
  • 做時代新人: 一名大一學生的支教情結
    「我要去支教。」2月6日下午,在山西省太原市「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大型講述活動現場,一名面孔尚顯稚嫩的大學生發出了這樣的新時代青春誓言,贏得一片掌聲。  他叫李磊,今年20歲,是山西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一學生。
  • 種下希望,靜待花開——小邵老師湘西支教全紀實
    邵鯤鵬老師的答案是:把知識有效地傳遞給每一位孩子。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他與濟南外國語學校的許多年輕教師一樣,積極報名,加入到由濟南市教育局組織的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支教的隊伍中去。9月14 日中午,飛機剛到張家界市,還未來得及卸下身上的疲憊,邵鯤鵬就開始顛簸穿行在湘西高聳的大山之中。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支教隊伍與孩子們的交流並不止步於簡單的教與學,他們的大愛早已逾越了書本的字裡行間隆冬臘月,支教隊伍的其中一位志願者驅車一百多公裡,親手為戴家河初中的孩子們送去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資。善款成為獎學金,用來勉勵洪災裡依然認真學習的孩子們;學校教職工捐贈的衣物,在刺骨寒風中溫暖著孩子們;作為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學子,他們還為孩子們捐贈了一批化學實驗器材與藥品,他們希望用化學反應的奇妙,為山裡的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 錫城援疆教師開展「線上支教」……
    精彩推薦我們身邊有一群老師春節後本該收拾行囊,前往新疆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得不停住了進疆的腳步他們身在江南,心系邊疆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開啟支教生涯一根網線、一臺電腦把無錫援疆教師與千裡之外的學生連接了起來
  • 大學生支教:在成長中感受愛的溫度
    「我想條件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們,可發揮的空間也更大。」顧文明所在的隊伍裡,3名隊員都是廣東人,適應昌都的氣候條件,要克服很多困難。加厚的羽絨服從頭年10月穿到次年5月,5月後就換薄羽絨服。昌都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市區海拔有3200多米,「有時候高原反應導致缺氧性頭痛,晚上睡不著覺」。
  • 燦爛的晚霞——記深圳支教老專家陳慧蓉老師
    作為國家發達地區的退休老師,參與到革命老區支教,陳慧蓉認為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能為偏遠地區的均衡教育發展盡一份力量,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也是她教育生涯中非常珍貴的時光。陳慧蓉說,支教能改善當地教育環境,培養當地師資力量,同時支教也是一個提升自己,沉澱自己的過程。
  • 開學了,這16名邊檢民警從廣東來到廣西山村支教
    9月1日,珠海邊檢總站中山邊檢站民警李娜來到廣西三江縣同樂中心小學,正式開始了支教工作,她也是珠海邊檢總站16名支教民警中唯一的女同志。早在3月份珠海邊檢總站發出支教號召後,李娜便第一時間報名,由於當時考慮到支教環境相對艱苦,組織便婉拒了李娜的申請。 8月份,在得知珠海邊檢總站將增派支教民警的消息後,李娜再次提出申請,經過選拔和考察,她正式成為支教隊伍中的一員參與支教工作。她將在同樂中心小學承擔四年級1個班級的英語和數學教學任務。
  • 飛行員一家四口自發到貧困區支教,「有小孩因此愛上英語」
    飛行員一家四口到貧困區支教傅斌是一家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有 13 年的從業經歷,其妻子劉婧有著多年的美術教育的工作經歷,一家四口生活在深圳市南山區,兩夫妻在工作之外還是一名志願者。廣西百色市田陽區由深圳市南山區對口幫扶,2019 年 8 月, 傅斌和劉婧以個人自發方式到田陽區那滿鎮中心小學開展支教志願服務,五歲和八歲的女兒也在那滿鎮中心小學隨班就讀,是兩地教育對口幫扶中的首例。" 我教體育和英語,我愛人教美術和音樂。"
  • 大學生頂崗支教11年聯手社團 走進小學科普生物知識
    今年2月,陳雨萱參加為期一學期的頂崗支教,到潛山小學成為一名「教師」。「學校一直很重視科學實踐教育,這些孩子對科學也都很感興趣,但這方面專業的老師太少了。」陳雨萱看著操場上嬉戲的學生說。她表示,參與支教教學過程中,發現學校的科學教育僅停留在課本上,實驗室由於沒有專業老師只能閒置。
  • 《我和我的家鄉》範偉演的支教老師原型是她!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的...
    「大方老師,夢想課堂還開課嗎?」每次臨近節假日,淳安縣大墅鎮大墅村「兒童之家」就會接到孩子們急切的打聽。「當然啦!」得到肯定的答覆,意味著這些鄉村孩子又能有一個開心充實的假期。孩子們口中的「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的原型。《我和我的家鄉》劇組從淳安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方老師的支教故事後,先後兩次找到方老師進行採訪。我想像中的方老師形象就是範偉那樣的,沒想到,現實中的方老師是女老師。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範偉演的支教老師原型: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
    孩子們口中的「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的原型。《我和我的家鄉》劇組從淳安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方老師的支教故事後,先後兩次找到方老師進行採訪。 我想像中的方老師形象就是範偉那樣的,沒想到,現實中的方老師是女老師。
  • 她是電影人物原型 更是支教40年的 「愛心奶奶」
    「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大墅鎮兒童之家負責人,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角色原型。許多人不知道,前段時間熱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原型,就是方平爾。電影裡很多情節,都是她的真實經歷。1985年8月,方平爾離開任教兩年的富陽高橋鄉中心小學,隻身來到淳安大山裡。「進出一趟不容易,先走山路,到碼頭,再坐船,再坐車,中間還要換一次車,回富陽單趟就要兩天。後來有了輪渡,出去只要一天,進來還是要兩天。」
  • 竹蜻蜓燈塔服務隊「三下鄉」扶貧支教
    公益中國人益陽訊(彭志文)2019年7月14日,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廣東醫科大學「竹蜻蜓」燈塔服務隊「三下鄉」扶貧支教活動暨新浪揚帆圖書室捐贈儀式在安化縣東坪鎮巖坡小學隆重舉行。來自廣東醫科大學學校團委的有志有為青年,以「傳遞青春正能量,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為理念,本著「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宗旨服務於貧困地區,服務於基層,讓安化縣東坪鎮巖坡小學的孩子們不僅收穫了新的圖書室,在暑期擁有豐富多彩的支教課程,更感受到了全社會對山區孩子的關懷和幫助,從小播下了大學夢的種子。
  • 【我的扶貧故事】孫東:山海相連情系經開 「精準」支教心系學生
    如果讓我談談支教的感受,我會套用時下較為流行的那句話:「平淡並快樂著,付出並收穫著。」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從青島西海岸新區來到安順經開區,我選擇了支教!這一年,我剛好40歲。這一年,我的兒子剛上一年級,在他去學校報到的當天,我踏上了南下的飛機,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來到安順,被分配到經開區高級中學。
  • 天天故事之——20201126塘口小學支教!
    ——2020.11.26塘口支教冷風刺骨、雨雪密麻,寒意漸濃。今天一早,我們天天支教小分隊整裝啟程去往塘口小學,雖路途遙遠班車難等,厚重的羽絨服抵擋不住寒氣,但迫不及待想見到孩子們的心情依舊火熱。風雨無阻支教路,不忘初心教育魂!
  • 6位「AIESEC」國際志願者自費來長春小學支教
    孩子們聚精會神聽課 記者 張誠 攝「『歐拉』,這是墨西哥語你好的意思,還有墨西哥的硬幣上竟有兩種顏色……」11歲的李駿興奮地說著19日上午學到的東西當天上午,共有6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志願者來到長春市南關區平泉路小學支教。志願者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這6位志願者分別來自於墨西哥、葡萄牙、埃及、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臺灣,都是大學生,年齡在18歲至25歲之間,他們也都是「AIESEC」的成員。在「AIESEC」的官網上顯示,「AIESEC」成立於1948年,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學生獨立運作的組織。
  • 「一起學習,希望同行」希望工程雲助學支教故事—— 小小月球車...
    「一起學習,希望同行」希望工程雲助學支教故事—— 小小月球車,航天大夢想 2020-11-25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支教老師連踹小學生,東南大學回應,教體局登門道歉
    東南大學則證實,涉事者系該校支教志願者。教師四連踹倒小學生12月1日,有網友發帖反映,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一小學內一名男老師連踹4名學生,學生被踹後,摔倒在地。東南大學:涉事人系該校支教志願者12月2日下午,東南大學就此事作出回應。通報稱,視頻反映的情況屬實,涉事人系我校在雲南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的支教志願者,在該校擔任支教老師。思源實驗學校和南華縣教育部門正就此事進行調查。
  • 雲南支教男老師狂踹多名小學生全過程曝光!官方通報支教老師踹倒小...
    隨後,南華縣政府新聞辦通報,教育局教職工已及時到學生家中道歉,並已責令學校暫停涉案教師的工作。事件回顧本科生支教踹倒小學生2020年12月1日,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有網友爆料,稱南華縣一名小學男老師狂踹多名小學生,網傳視頻也引發了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