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行動」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始於2003年2月全國老齡委關於組織開展老年知識分子援助西部大開發出的行動倡議,旨在為老年知識分子搭建發揮老有所為、貢獻餘熱的智力援助平臺。2019年3月,由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組織發起,並委託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以下簡稱老協會)以「銀齡行動」為契機,開展了「樂齡廣西,助力發展」支醫支教支農公益活動。
2020年10月,在國家扶貧攻堅的關鍵時間節點上,退休教師陳慧蓉在工作組和老協會的組織安排下,來到廣西河池巴馬縣一中支教。作為國家發達地區的退休老師,參與到革命老區支教,陳慧蓉認為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能為偏遠地區的均衡教育發展盡一份力量,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也是她教育生涯中非常珍貴的時光。陳慧蓉說,支教能改善當地教育環境,培養當地師資力量,同時支教也是一個提升自己,沉澱自己的過程。
在支教時間裡,陳慧蓉老師工作著,付出著,收穫著,感動著,同時也在不斷地克服困難,如交通、生活不便,身體對異地環境的不夠適應等。最後陳慧琳老師用行動與巴馬師生共同奮鬥了整整3個月(幾乎沒有周末放假),順利的完成了支教工作。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課堂是教師的生命,教研活動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沒有教研則沒有更好的教學。陳慧蓉老師在了解到巴馬一中幾位老師英語教育基礎比較薄弱時,主動擔起輔導六位年輕老師的責任,這六位老師,有的是學習其他專業的,也有兩位原來是小學教師,並從其他科目轉型來教英語學科的,有的還是今年剛步入教師行業的....承擔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困難。同時,怎麼指導他們,怎樣去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這成為擺在陳慧蓉老師面前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陳慧蓉老師認真備課,認真鑽研,分析教材、教法,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去整合教材。陳老師細讀了課本,從幾位老教師那借來了河池市近幾年來的考試試卷,仔細分析,認真研究,掌握了其根本。陳老師還組織這六位老師集體備課,輔導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正確地處理教材。為了了解老師們的授課情況,提高年輕老師的授課能力,陳老師經常會去到教室聽課,課後,陳老師會實事求是地給年輕老師分析和講解,肯定優點,克服不足,改進工作。不僅培養年輕老師正確的教學理念,還能拓寬她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很快理解和輕鬆愉快地掌握。在陳老師的指導下,六位老師悟出了一些製作課件道理、備課和教學的方式,有了較大的進步!
在課堂上,陳慧蓉老師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嘗試高效課堂模式。陳慧蓉認為在教學工作中並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使得孩子們既學好了本學年的知識,又拓展了其他知識,並能在互幫互學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課堂上大膽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學習新知的勁頭很足。
山裡的孩子從小聽慣了風聲、水聲、鳥聲,在他們生長的時候,他們也會夢想航天,夢想潛海,夢想去沙漠找到石油,夢想弄清楚花朵的顏色是誰染的。這些孩子們有著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慾,探索新知。為了鼓勵孩子以飽滿的熱情去好好生活,努力學習,陳慧蓉老師用兩個晚上的時間給七年級(1280位同學)全體同學上了一堂題為「勵志」的心裡輔導課。陳老師教育孩子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家鄉!教育他們學會感恩,學會講道德!陳老師鼓勵孩子們要發展潛能、好好學習。走出去,認識世界!孩子們聽了陳老師的講課,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個個熱血沸騰,激情滿懷,對學習和個人奮鬥目標有了更高一層的認識。
動之以情,深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春雨,讓年輕的老師置身於關愛之中,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在成長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勝舊人。他們正是少壯之時,如日出之朝陽,正在朝氣蓬勃,興旺發達時期。陳慧蓉老師真誠地祝願年輕的老師們趁年輕時為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努力,認真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個時刻,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以待自己生命的太陽西沉時,能為自己曾創造了一段輝煌的人生而感到自豪。
(來源:粵桂扶貧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