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爺爺的幫助下丹丹更改了答案本報記者 劉立春 攝
「中國60歲以上人口佔10%,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暑假作業的一道題,讓11歲的丹丹(化名)犯了難。「讓老人死上一部分,或者多生些小孩!」丹丹的解決辦法讓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爺爺和奶奶感到既荒唐又無奈。
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小學生:多死老人多生娃
丹丹就讀於鹹陽市某小學,開學就要上六年級了。放暑假前,學校給學生訂購了一套暑假作業,其中「數學」是由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暑假作業 五年級」,由陝西省教科所《假期作業》編寫組編寫。「數學」第41頁第二大題第三小題中提到,「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佔10%」,第一個提問:「我國60歲以上人口有多少?」丹丹很快就用總人口13億乘以10%計算出來;第二個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在爺爺奶奶的引導下,丹丹也得出了「中國面臨老齡化問題」的答案。
第三個提問:「你認為什麼辦法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卻引來了問題。
丹丹的答案是「讓部分60歲以上老人死亡,或者讓人們多生孩子!」也許覺得「殺死」老人太不人道,丹丹還補充了一句「就來一場瘟疫吧,老年人抵抗力差,會『自然』降低老齡人口。」
數學題難住老教師爺爺:思維正確,答案荒唐
「我和丹丹奶奶都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了。」丹丹的爺爺、71歲的賈老師說,「我倆都是中學數學教師,後來我改做行政工作了,但仍在教育行業。這樣的數學題,我們也不會做。」
賈老師說,10%就是1/10,要想讓分數變小,有兩個辦法:一是減小分子,二是加大分母。減小分子意味著60歲以上老人人口數量減少,增大分母意味著總人口數增加,單從數學思維來說,丹丹的思路非常正確,但從實際生活中考慮,這就非常荒唐了。瘟疫等讓老人死亡的辦法肯定不對,鼓勵人們多生孩子,也顯然與我國目前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矛盾。
賈老師和丹丹奶奶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合適的答案,小學生的數學題難住了中學數學老師。
數學題出得有問題小學生「想法」應合理引導
既然孩子沒錯,那是不是題出錯了?
賈老師認為,這道題出得有問題。首先,題出得太大了,老齡化問題是個社會問題,別說11歲的孩子,就算更高級社會管理者也未必能解決,國外的老齡化問題一直是每屆政府頭疼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小學生能有什麼辦法。
其次,題出偏了。數學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遇到讓分數變小問題,自然會想到縮小分子、加大分母,不會考慮後果,這樣的數學題出來,如果小學生沒有家長合理引導,會產生「殺死老人」、「多生孩子」這樣的想法,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再次,就算出題人的目的是提醒學生中國面臨老齡化問題,應引起重視、提出相應對策,這樣的題也不應該作為數學題,而是在思想品德等其他科目中體現。
賈老師認為,這道題不應該問「怎麼解決問題」,應該改成「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數學題沒有了答案,賈老師夫婦只好想辦法從其他方面入手,糾正丹丹的「辦法」。爺爺說,「60歲以上人口多了,說明人民生活水平、衛生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奶奶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多尊重、體貼老人。」……
■專家觀點
小學生答案折射出應試教育體制弊端
西安市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國琪表示,最近他們專門對老齡化問題進行了調研。老齡化問題的突然而來,成為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隨著老年人口,特別是高齡人口的增加,我國經濟水平還不是很高,「未富先老」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首先,農村老齡人口面臨著生存問題,由於農村沒有社會保險,老年人失去勞動力後,經濟來源減少,加之農村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等因素,農村老年人面臨著一方面子女不願或無能力贍養老人;另一方面,身體健康,尚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想通過居家養老的方式度過晚年,卻苦於沒有經濟來源也困難重重。城市老年人則面臨著發展問題,與農村老齡人相比,城市老齡人經濟情況相對好些,但仍面臨著精神孤寂、缺少關懷等問題。
王國琪認為,老齡人口問題導致小學生 「殺死老人、多生孩子」的想法,一方面說明數學題出得不科學,沒有明確的考查目的、缺乏正確引導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的小學生教育中存在兩個問題。首先,老齡化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應該將人口問題列入國情教育,小學生在接受國情教育時,會對我國面臨的老齡化問題有所了解,對該問題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認識。其次,「殺死老人」的想法,折射出目前的應試教育,缺乏對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正確引導,只有孩子對「生」有了透徹的理解,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上立足,做個真正有用的人。本報記者 周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