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博物館
丨Astronomy丨
小時候,我們坐在庭院裡數星星。
媽媽說,每一顆星星都代表著一個人。
長大後,我們為各種事情奔波忙碌。
偶爾抬起頭,高大的院牆卻圍住了那顆已經逝去的少年的心。
× × ×
對天文的愛好始於幼兒園時我爸給的一本天文書,其實一個小孩子根本不懂亮度等級、觀測角度之類的到底是什麼,可就是太著迷,居然把那本書看了不下20遍。
九大行星(當時冥王星還是行星)順序倒背如流,恆星星雲等天體特徵各種清楚,還有希臘神話中的星星名稱和星座起源。那時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們都不知道我嘴裡成天叨叨的是什麼,我之前從來沒有這麼痴迷過一樣東西。
@張雲歌
傳統意義上講,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其實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而中國作為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有天文學研究成果的影子。
⭐人們通常採用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後,「晝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後,「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科 」;春分、秋分前後,則晝夜各五十刻。儘管白天、黑夜的長短不一樣,但晝夜的總長是不變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郭守敬於公元1280年編訂的《授時曆》來說,通過三年多的兩百次測量,經過計算,採用365.2425日作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這個數值與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夠測算得那麼精密,實在是很了不起,比歐洲的格裡高列歷早了300年。
⭐十二生肖的產生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古人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幹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其實還有更多這樣的例子,都可以證明天文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它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並且我們的祖先也在天文學方面做了很好的開端,期待更多的先鋒力量去開創天文學的未知領域。
天文學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觀察星星,它是用物理的方法來研究天文現象。包含大量的數學,物理,寫代碼,計算與觀測。天體物理是應用現代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的先進技術和理論來探討各類天體的本質-形態、內部結構、物理狀態、化學組成、相互關係、起源、演化規律等。
天文學可分為天體測量學、天體動力學、天體物理學三大領域,這三大領域如今備受人們的關注。
主幹課程:大學數學、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數學物理方法、電動力學、普通天文學、實體天體物理、恆星物理基礎、計算天文學入門等。
大一大二階段除部分拔尖生按英才培養計劃學習外,其他學生均主要學習通識課程,系統的掌握通才所需的基本理論,技能等。主要課程有微積分、線性代數、四大力學、原子物理,c語言 (主要是編程,也可以學習python ,相對用的更多)。
大三大四主要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 開始逐步進行科研,主要的專業課包括:實測天體物理、實測天體物理實驗、普通天文學、普通天文學實習、理論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基礎、球面天文等。
另外還有一些天文科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大致上數學,物理,計算機都要學習,由於要讀很多國外文獻,英語也要學的好
國內目前在本科階段開設天文學專業的大學並不多,僅有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大學等寥寥幾所,而在這個領域工作的研究員也大多是碩博出身,可以說,天文學是一門需要長期研究和紮實的理科功底的學科。
A:天文學是不是需要經常觀測天象啊?
Q:並不是,其實天文學更多的是盯著電腦編程進行星象數據處理,很多人可能天文學沒學會,最後成了IT大佬,哈哈。當然觀測天體等更適合作為興趣愛好,這不是天文學學生的主要功課,甚至說有的學生畢業了都沒見過望遠鏡。
A:天文學是不是很枯燥乏味啊,容易轉型嗎?
Q:是的,天文學需要較好的數學能力和物理運用能力,如果是興趣愛好並不建議選擇,只有真正想把它作為未來職業或者願意為之付出全部精力的才可以選擇。因為它專業的特殊性,讓它轉型性不大,就業面比較窄,都是與本專業相關的。
A:天文學是不是都需要考研啊?
Q:不僅是考研,更要做好讀博的心理準備,沒有博士學位你是無法找到一個正經的天文學研究工作的,每天的工作就是當碼農,處理各種數據,閱讀文獻,不停的寫文章,開會,如果你不是對真正的天文學感興趣會感覺比較枯燥繁瑣難以堅持。
A:天文系的人是不是經常會出國開會交流合作啊?
Q:是的。學天文以後公費出國的機會很多,尤其是很多跨國會議,但是出國出多了出久了,也未免不是一件傷感的事,畢竟年紀大了多數人都想安定下來,動蕩的博後生涯可能會影響你今後的婚姻或家庭。
⭐
天文學是個特殊的專業。
很多人一腔熱血衝進這個行業,最終迫於生計,紛紛離開。
所以,剛高考完或者喜歡天文想要讀天文學的各位同學們,希望你們能理性的做出選擇。只有當你真正了解了這個專業,你才能判斷,它是不是你想要的。
至少,對自己負責。
-END-
編輯丨宋夢茹 於昕冉
審核丨春夏
部分素材丨網絡、優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