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行星地圖數字博物館中的天文學史話

2021-01-17 地圖書

公元1609年,明朝萬曆三十七年。

在東方的中國,為大明朝帶來世界地圖的義大利神父利瑪竇已經時日無多,他從北京寄出了最後一封去往遠方故土的書信,次年就病逝了。而在他魂牽夢繞的歐洲大陸上,7月26日,一位叫做託馬斯·哈裡奧特的英國天文學家,正在盛夏夜仰望星空,用荷蘭人才發明不久的望遠鏡觀測月球。

正在觀測月球的託馬斯·哈裡奧特,圖片

他把觀測到的月牙形狀隨手畫到了一張紙上,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張使用望遠鏡觀測繪製的月球地圖。

雖然地球依然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但科學家對神秘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在託馬斯·哈裡奧特之後,世界上誕生了更多的星球地圖,除了月球之外,還有火星、金星、水星等。

現在,我們可以在一個叫做「行星地圖數字博物館」的網站上,找到這些罕見的古舊地圖。該網站由國際製圖協會(ICA)下屬的行星地圖製圖委員會負責維護,提供1600年至今,關於星球地圖的書目和圖像數據。

除了託馬斯·哈裡奧特之外,歷史上還有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也繪製過星球地圖。在哈裡奧特用望遠鏡觀測月球並繪圖之前,他的英國同胞威廉·吉爾伯特在1603年,已經依據肉眼觀察繪製了首幅月球地圖。

而在哈裡奧特之後,偉大的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則在當年11月也對月球進行了觀測,並在後來繪製了更準確的月面地圖。

1610年,伽利略的月球地圖

到了1637年,法國藝術家克勞德·梅蘭則使用他的專業繪畫技巧,繪製了一張非常逼真的月面地圖。

1647年,月面學的奠基人,波蘭天文學家約翰.赫維留斯發表了他的巨著《月球地圖集》,並嘗試將地球上的地名應用到月球上。圖上似乎還有如地球一般藍色的海洋,難道此時的科學家們,已經在暢想人類在月球上的生活了?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清初的動亂之中。

約翰.赫維留斯的月球地圖集

不過在地球上觀測月球,始終只能看到月球朝向地球的這一面。在18世紀初期,有一位製圖師將赫維留斯和義大利天文學家喬萬尼·巴蒂斯塔·裡喬利對月面不同的命名法繪製到了一起,看起來頗有些像當時流行的雙半球地圖。與赫維留斯不同的是,裡喬利使用歷史上知名的科學家來為隕石坑命名,這一方法後來延續至今。

不過在地球上觀測月球,始終只能看到月球朝向地球的這一面。在18世紀初期,有一位製圖師將赫維留斯和義大利天文學家喬萬尼·巴蒂斯塔·裡喬利對月面不同的命名法繪製到了一起,看起來頗有些像當時流行的雙半球地圖。與赫維留斯不同的是,裡喬利使用歷史上知名的科學家來為隕石坑命名,這一方法後來延續至今

科學家們的視野,不會只停留在月球之上,哪怕它是夜空中最耀目的星球。荷蘭天文學家斯蒂安·惠更斯,在1659年繪製了已知最早的火星地圖。雖然這張圖如果不單獨說明,你或許會認為這是水果或者餅乾。

到了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託馬斯·賴特,已經繪製出了土星和木星地圖。我們可以圖上看到土星環和木星風暴氣旋。

1808年,中國的康乾盛世剛結束不久。近鄰日本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閉關鎖國,但卻一直通過與荷蘭人的貿易,在不停的學習西方最新的科學知識。此時的他們已經繪製出了木星和土星地圖。

不過平面的地圖已經無法滿足科學家們的興趣,他們希望能夠製造像地球儀一樣的月球儀。在1850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弗裡德裡希·朱利葉斯·施密特,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月球模型,並運送到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展覽。

而在1890年,比利時天文學家路易斯·尼斯特則製作了一個火星儀。這兩者都不是最早的月球儀和火星儀,如果你去其它知名的地圖收藏網站,比如大衛拉姆齊地圖中心,還可以發現更多的星球地圖。

1890年,路易斯·尼斯的火星儀

不過人類真正知道離我們最近的這顆星球的另一面,還要等到下一個世紀。在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了月球。

又一個新世紀,中國人的月球地圖總算登場,雖然我們遲到,但卻沒有缺席;雖然我們落後,卻在快速追趕。

2008年,中國公布了嫦娥一號拍攝的月球

我們的科學家出現在了博物館的頁面上,並和許多對人類太空探索做出過貢獻的國家一樣,擁有了一個單獨的分類。

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月球儀,有了對月面的中文命名,有了月球地圖集。

還有了可以遮陽避雨的月球雨傘,讓普通人在城市的鋼筋水泥和朦朧夜空中也可以仰望星空。

不過,我覺得我們還需要這個,就是把燦爛星空的夢想留給孩子們。

只有當孩子們渴望探索和冒險,而不是給流量明星點讚,我們才能擁有下一個世紀。

兒童金星地圖

以上地圖均可在行星地圖數字博物館中瀏覽。部分地圖使用了其它網站提供的高清版本

#天文學#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行星地圖數字博物館中的天文學史話
    在東方的中國,為大明朝帶來世界地圖的義大利神父利瑪竇已經時日無多,他從北京寄出了最後一封去往遠方故土的書信,次年就病逝了。而在他魂牽夢繞的歐洲大陸上,7月26日,一位叫做託馬斯·哈裡奧特的英國天文學家,正在盛夏夜仰望星空,用荷蘭人才發明不久的望遠鏡觀測月球。
  • 天文很有趣,所以我開了一間可以仰望星空的書房
    大大的望遠鏡豎在窗邊,黑板上畫滿了星空軌跡圖……與其說這是一間書店,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小型的宇宙研究所。這就是臺灣第一家以天文為主題的獨立書店——仰望書房。書房施逸昕自高中起便是天文迷。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為被訪者提供。
  • 為何要仰望星空?
    人們記住的第一個仰望星空者恐怕要算泰勒了,他被譽為科學之父。因而從那些星座的名稱,就能探知祖先們生活中的「高頻事物」。獵戶、獅子、大熊、公羊、天蠍… ,大多是動物。多美的畫卷啊!它是天空中的「清明上河圖」。今天,天文學家還為88個星座劃定了「國界線」。一幅世界通行的宇宙地圖就這麼定了下來。
  • 劉慧根:星空下的仰望者
    系外行星的多樣性對基於太陽系的行星形成和行星演化理論構成了一定挑戰。」南京大學(以下簡稱「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劉慧根在採訪中解釋說。多年來,劉慧根一直致力於系外行星領域的研究,探索著璀璨星空的奧妙,樂此不疲。正如哲學家黑格爾所言,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80後」劉慧根就是那群仰望星空、不斷探索未知的天文學家之一。
  • 樂活時尚 ▏清朗秋夜,開啟「仰望星空」浪漫之旅
    星空旅遊,不應僅是「小眾」愛好「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千百年來,璀璨星空一直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美,而對星星的好奇,也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童年時代誰不曾抬頭仰望星空?可惜隨著現代都市光汙染越來越普遍,如今即使在鄉間,滿天繁星也難得一見。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深圳這個城市經常雲厚星疏,光汙染往往使得晴天也看不到幾顆星星,但這些從來不是擋住深圳的孩子們仰望星空的理由,隨著深圳中小學4點半課堂的不斷開展,這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孩子開始仰望星空。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 仰望星空,有宇宙觀的民族才有未來
    近代以來,天文學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等是天文學家,天文研究為克卜勒定律等許多重要科學理論的建立培養了土壤。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仰望星空的。《仰望星空》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同志創作的一首詩歌。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仰望星空,我們看到浩瀚的宇宙。宇宙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總和,也是截至目前人類已知世界的最高層級。人類作為宇宙中的智慧存在,必須要有宇宙觀,不斷發現、總結宇宙規律,因勢利導,不斷適應宇宙的變化。人類文明的大方向是向上看,向光明看齊。
  • 在興隆觀測站仰望秋季星空——記2020年星緣秋季星空大會
    在興隆觀測站仰望秋季星空文/宋愛武從草原天路夏季星空大會回來就開始惦記著秋季的約會,9月24日中午11點群裡秋季星空大會的通知剛剛發出自此濤同學迷上了天文攝影,在閒魚上在搜羅了二手赤道儀,又置辦了快門線、頭燈.....接連參加了明安圖19秋季、草原天路20夏季星空大會,不斷跟老師們學習和夥伴們切磋。而雪和然同學則一直非常痴迷神秘星空,在草原天路被銀河的壯觀震撼到後,我們就在仰望星空的路上開始結伴同行。
  • stellarium:用來仰望星空的手機app
    可是,真的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天上的星星你又能認識幾顆呢?  除了天上的月亮,摔鍋以前只認得北鬥七星,然後還有北極星。我們大多數人,雖然不能像孫連城區長那樣有閒情逸緻,但是當你抬頭看到天上那幾顆很亮又很熟悉的星星,卻又叫不出名字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吧。  現在福利來了,有這麼一款手機app和電腦軟體推薦給大家。Stellarium是一款虛擬星象儀的軟體。
  • 探索星空奧秘,帶孩子們走進奇美的天文學殿堂
    宇宙很遙遠,漫無邊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去探究,我們為宇宙的廣袤、黑洞的神秘所震撼,但該如何給孩子講那些深奧的天文學理論呢?劉興詩爺爺,一位九十高齡、著作等身的科普作家,用一套《劉興詩爺爺講星空》為孩子揭秘。讓孩子看懂神秘的星空和宇宙,培養對天文學的基礎概念和興趣,是這套書出版的緣起,也是本套書最大的「野心」。
  • 天文館:這裡不僅投射星空 更投射人類對未來的探求
    其外部表面畫著當時理解中的世界地圖,而內側則繪有精美的佔星符號和星座形象的精彩圖畫,其中的星星由鍍金的拋光釘頭表現,製造出一個綜合了神話形象和點點繁星的巴洛克式世界。  作為最早的巴洛克式天文館原型,戈託爾夫天球儀如今仍留在波羅的海天際線上藝術房間塔中。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不斷增長 這就是我心中的道德定律和頭頂上的星空 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 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像映在頭頂的星辰大海 照耀著無數埋頭疾走的後人 試想,當你仰望星空
  • 明晚七夕,請仰望星空看看「牛郎織女星」
    夜幕降臨觀賞牛郎織女星織女星是北半球夜空中第二亮的恆星,其亮度僅次於牧夫座的大角。織女星位於天琴座,是天琴座最明亮的恆星,近日在日落後的天頂稍偏北處就可看到。在織女星的東南方,可找到天鷹座的牛郎星。在織女星的東北方,可找到天鵝座的天津四(如圖)。把這三顆星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個近似的直角三角形,直角在織女星處。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如果你仔細看歐洲地圖,有一塊像是雨點打在車窗上,支離卻又想團抱在一起的土地,那裡是希臘。那裡海島縱橫,公元前2000年,那裡商業和貿易極為活躍。擁有著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裡,為的是生存與發展。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 仰望行空有十二顆特別的行星 那是十二位九三學社社員
    你可知曉 當你仰望星空 有十二顆特別 的行星 在那浩瀚的蒼穹之中遨遊 那是十二位九三學社社員 的化身 永遠散發著,熠熠的星輝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 世界上第一臺簡易結構加速器樣機研製 謝家麟 2016年,編號 32928 的小行星 以你為名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 為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業,繼續著自己 《沒有終點的旅程》 當你仰望星空
  • 登月50周年反思|為什麼人類需要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時,要常懷謙卑之心、敬畏之心、寬容之心、善良之心。仙女座星系 供圖/攝影:解仁江古時候,詩人們用壯麗來形容浩瀚無垠的星河,和銀河相比,再壯觀的大山大河都渺小到不值一提。「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在仰望星空時,人類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 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美國航天局7月23日宣布,天文學家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迄今為止與地球最相近的宜居帶行星。一名俄羅斯投資家20日宣布,將提供1億美元資金給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等科學家主持的項目。該項目計劃利用大型天文望遠鏡等設備探索外星智慧生命。新項目和新發現層出不窮,不斷帶給人們新的驚喜和鼓舞。而這些項目的最大「功臣」正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 趣科普|秋冬季星空天文課程,認知星空,星座,星組和月球觀測—我和星空有個約會(12月多期/徐匯/2H)
    天文學是一個富含知識的興趣愛好,它的樂趣來自於勤於思考之後的發現以及獲得有關神秘夜空的知識。天文學的入門,就是觀星。趣趣特別想送給孩子們這堂天文科普課,仰望星空,領略星空的美麗、了解宇宙的宏大,鍛鍊孩子的主動探索能力。
  • 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需要怎樣的裝備?
    有學生問那種可以仰望星空的望遠鏡要多少錢啊?就是可以看太空的那種!浩瀚的宇宙讓我興奮不已!今天在NASA網看到官方介紹,一起看看和孩子仰望星空,要多少預算。初學者不打算在觀察上進行大量投入,就可以以不到100美元的價格享用60毫米望遠鏡,而預算較大的嚴肅的空中觀察者則可以接近星系、行星、星雲和月球隕石坑。如果預算有限,請從該系列中選擇一個反射如果您的預算在$ 100美元左右,我們建議您選擇76毫米光圈,它可提供月球表面,行星以及明亮的星系和星雲的良好視野。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星系、創生之柱、太空禮花的絕美和震驚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