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鈾礦神秘面紗,莫再「談鈾色變」

2020-08-10 佛系苗姑姑

鈾礦是什麼樣呢?

鈾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元素符號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鈾235、鈾238、鈾234),核能發電利用的是鈾235。鈾礦物是指鈾的天然化合物,多以黃色、綠色或黃綠色呈現,色彩絢麗,被譽為礦石家族中的「玫瑰花」,卻具放射性。世界上已發現的有方鈾礦、瀝青鈾礦、非晶質鈾礦、晶質鈾礦、鈣鈾雲母等200多種鈾礦物。

鈾礦物匯總表

瀝青鈾礦

最出名的鈾礦石-「開業之石」

開業之石-鈾礦

開業之石:1954年秋,這塊來自廣西的鈾礦石被帶進中南海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匯報,時任地質部常務副部長劉傑手持測量儀器進行了探測演示,放射性物質使儀器發出響聲——證明我國地下埋藏有鈾礦。如今這塊為中央領導反覆討論、提供決策的礦石被譽為「開業之石」。

開業之石帶來的歷史意義及作用: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建立和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核能在我國有哪些作用?

核的應用在我國主要用於國防建設和民用建設。國防建設主要是製造核武器(原子彈、氫彈等)、核動力裝置(核潛艇、核航母)等。民用建設主要是核電站、核醫療等。

核能的原材料是什麼?

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被譽為「軍工基石 核電糧倉」。

核能的優勢?

汙染少,核能發電,不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氣體,不造成溫室效應,對改善大氣和環境都是有益的,是清潔能源。能量大,1kg鈾可利用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700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

既然鈾這麼有利用價值,它在我國分布多嗎?

我國是鈾資源不太豐富的國家,探明的大部分鈾礦床規模為中小型,近年來北方地區探明了超大型礦床。

鈾礦有放射性嗎?是不是很危險?

首先,天然鈾礦體和鈾礦石都具有一定放射性,但這種天然的放射性,經過地球形成後45億年的天然衰變,天然鈾礦的放射性已經很低。其次,研究表明,一個人對 1斤左右的鈾礦石所受輻射劑量為0.02毫希,跟戴一塊夜光手錶差不多。野外工作時,徒手摸了它,也只需要肥皂水洗洗就好。所以,鈾礦石並不危險。

地質工作者如何找鈾礦呢?

在放射性地質調查中,常用FD-3013型環境γ輻射監測儀測定各地質體巖石伽瑪照射量率,尋找異常點、帶,研究伽瑪場特徵及其與鈾礦化的關係,從而評價區域鈾礦資源和尋找具有經濟價值的鈾礦床。

裝備儀器

圖為使用ARD型地面伽瑪能譜儀測定各地質體巖石鈾、釷、鉀含量,研究其分布規律,圈定異常範圍,結合地質、物探、化探等認識,預測找礦遠景區。

野外測試

圖為工程揭露,主要的工程揭露有:槽探、剝土、井探、鑽探等。目前,槽探和鑽探是目前最主要的揭露手段。主要作用是揭露深部鈾礦化特徵,控制礦體規模、延伸、展布情況。所有工程均採用了施工後綠色環保處理措施,保證青山綠水。

野外工作

圖為取樣階段,樣品分析可分為一般巖礦分析、同位素測年、巖礦鑑定等各類分析測試樣品的採集與處理;抽水實驗等各種現場測試。

樣品取樣

取樣後,在室內對樣品進行化驗分析。

室內研究

最後,綜合野外和室內工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形成研究報告。

常見鈾礦物有哪些呢?視覺盛宴!   

1.晶質鈾礦:主要成分是UO2,為鈾的氧化物,往往含有呈類質同象的釷、稀土以及鉛、鈣、鐵、矽等成分。屬等軸晶系,硬度5.5-6,比重7.5-10.0,不透明,半金屬、金屬光澤,暗鋼灰色到天鵝絨黑色,有的變成褐黑色到淺綠黑色,為典型的內生鈾礦物,是目前提煉鈾的主要礦物原料,主要見於富鈾花崗巖、偉晶巖、高溫熱液礦床和變質巖礦床。

晶質鈾礦

2.瀝青鈾礦:是晶質鈾礦的變種,與晶質鈾礦結構完全相同,屬等軸晶系,是四價鈾和六價鈾以不同比例組成的氧化物,化學成分極為複雜,而且很不穩定,含量變化大;摩氏硬度3-5.5,比重5.3-7.73,烏黑色、墨黑色到灰黑色,條痕綠黑色到褐黑色。具腎狀、葡萄狀等似膠結構。瀝青鈾礦是一種鈾的氧化物,主要產於熱液型鈾礦床中,在沉積、沉積變質、淋積等其他成因的鈾礦床中亦有不同程度的出現。其礦物共生組合也多種多樣,在自然界中廣泛發育,也是一種最主要的工業礦物。  

瀝青鈾礦

3.鈦鈾礦: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原生鈾礦物,是鈾和鈦的複雜氧化物,但種類較少,目前只發現了7種礦物。我國已找到四種鈾的複雜氧化物,其中包括鈦鈾礦、斜方鈦鈾礦、鑭鈾鈦鐵礦及其褐鉬鈾礦。單斜晶系,硬度4.8-6.5,比重4.13-5.7,不透明至半透明,瀝青光澤,黑色、褐黑色。鈦鈾礦多形成於高溫條件下,在我國多見於熱液鈉交代型鈾礦床和偉晶巖型鈾礦床中。在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床中作為重要的工業鈾礦物,經常與晶質鈾礦、銳鈦礦共生。

鈦鈾礦

4.鈾石:為四價鈾的矽酸鹽,是分布較廣的原生鈾礦物。四方晶系,硬度4.5-5.5,比重4.39-5.18,玻璃光澤至半金屬光澤,透明至不透明,無解理,性脆,黑色、褐黑色、灰褐色。鈾石是提取鈾的主要礦物原料之一,廣泛發育於熱液型(花崗巖型和火山巖型)和沉積砂巖型鈾礦床中。在熱液鈾礦床中它常與瀝青鈾礦和其他金屬硫化物、金屬砷化物共生。

鈾石

5.矽鈣鈾礦:為含水的鈣鈾醯的矽酸鹽,單斜晶系,晶體透明,常呈纖維狀、放射狀、束狀、毛氈狀、緻密塊狀及薄膜狀集合體;硬度2-3,比重3.6-3.9,玻璃光澤及絲絹光澤,性脆,檸檬黃、淺稻黃、淺黃白色。矽鈣鈾礦屬表生鈾礦物,廣泛發育於鈾礦床氧化帶內。

矽鈣鈾礦

6.銅鈾雲母:是鈾礦床氧化帶常見的表生鈾礦物。四方晶系,常呈鱗片狀、葉片狀堆積體、晶族、緻密的皮殼和粉末狀薄膜出現;硬度2-2.5,比重3.22,透明至半透明,玻璃至半金剛光澤,性脆,翠綠至草綠色,少見蔥綠、果綠色。銅鈾雲母分布於氧化帶的較深部位,比鈣鈾雲母更接近於破壞了的原生鈾礦體,經常與鈣鈾雲母共生或連生。

銅鈾雲母

7.鈣鈾雲母:是鈾礦床氧化帶常見的表生鈾礦物。四方晶系,硬度2-2.5,比重3.05-3.20,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性脆,黃、淡綠黃、黃綠、深黃綠色。鈣鈾雲母廣泛分布於各種類型鈾礦床和鈾礦化點的的氧化帶內,亦產於各類富鈾巖石的裂隙面上,常見的共生與伴生礦物有:磷鈣鈾礦、銅鈾雲母、鎂鈾雲母、矽鈣鈾礦和β矽鈣鈾礦等。

鈣鈾雲母

8.釩鈣鈾礦:是常見的表生鈾礦物。斜方晶系,晶面呈金剛至蠟狀光澤,解理面具珍珠光澤,硬度約為2,比重3.3-3.6,半透明至不透明,黃、金黃或檸檬黃色,有時帶淡綠色色調。釩鈣鈾礦產於熱液型鈾釩礦床的氧化帶和富鈾、釩的沉積礦床、淋積礦床中。其共生與伴生礦物有釩鉀鈾礦、板菱鈾礦、矽鈣鈾礦、鈣鈾雲母、方解石、褐鐵礦和黃鉀鐵釩中。

釩鈣鈾礦

這些美豔的小小鈾礦物經過提純濃縮後能產生威力驚人的核能,據科學研究,1kg鈾原子核全部裂變釋放出來的能量,約等於2700t標準煤燃燒時所放出的化學能;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則更巨大,1kg聚變原料可以使一列火車行駛40萬km,相當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繼而發展起來的核電站更是比較理想的清潔能源,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於緩解環境汙染問題、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知鈾礦、安全利用核能,並拔開那些認知上的雲環霧繞,讓鈾礦在人類利用能源的世界中綻放出最美的金屬之花。

原子能工業應用?

原子能亦稱為原子核能或核能,原子能工業又稱為核工業。

人類在利用原子能以前,利用的能量主要為機械能、化學能和電能等,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逐漸認識了原子和原子核。1938年奧託·哈恩(德國人,1879-1968)發現鈾的核裂變,並證實鈾核裂變時會釋放出巨大能量。到20世紀40年代初,著名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美籍義大利人,1901-1954)領導的研究組建成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首次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鈾核的可控自持鏈式裂變反應,標誌著人類自此開啟了原子能時代。

核能最初只是用於軍事目的。20世紀40年代初期,美、英、德等國就開展研製原子彈工作,其中以美國於1942年6月開始實施的「曼哈頓計劃」最為著名。美國於1942年建立了第一座核反應堆;1945年製成三顆原子彈,第一顆原子彈用於核試驗,其餘兩顆投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1945年以後,美國加緊建立新的核燃料工廠,大量製造和不斷改進原子彈,於1952年試驗氫彈成功。這期間蘇聯、美國、英國相繼建立了本國的原子能工業,並進行多次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實驗。

在研製原子彈期間,各國核科學家已預見,若能控制鈾的鏈式反應,便能達到民用核能的目的。1951年美國人,在一座生成鈽的反應堆第一次發出核電;1954年蘇聯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奧布寧斯克(Obninsk)核電站,以5000kW電功率開始發電。以此為開端,世界核電開始迅猛發展。

核工業是一門學科門類多、技術密度程度高的綜合性新興工業,涉及專業範圍廣泛,包括鈾礦勘查、採冶、鈾純化與轉化、同位素分離(鈾濃縮)、核燃料組(元)件生產、核軍工、核電、乏燃料後處理、核廢物處置、核技術應用等,主要學科領域有物理、化學、電子學、冶金、化工、電力、機械製造、建築、電機和精密儀表,以及計算技術、自動控制、材料學、傳熱學、醫學和生物學等。

我國核工業是在中央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創建和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項創舉。從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始,至今中國原子能工業已經走過60年的光輝歷程。這期間中國核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成為世界第5個試驗核武器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下水。這就是新中國歷史上揚我國威、壯我國威的「兩彈一艇」,我國核工業的發展為制止國際核訛詐、反對核戰爭,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1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核電站——浙江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標誌著我國核能走向和平利用。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核電的應用為促進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改善能源結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下中國核電站建設情況。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本文系佛系苗姑姑整理,感謝關注!

相關焦點

  • 貧鈾危害到底有多大,令各國紛紛談鈾色變
    鈾作為核工業中最基礎的原料,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總儲量高達45億噸,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也會接觸到微量的鈾,以至於到現在對於危害人體的鈾元素劑量也沒有確切的定論。而在自然界中能產生核裂變反應的鈾元素僅有0.72%,和武器級的數值相比不值一提。
  •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2020-11-27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技術讓電鍍不必再談之色變?
    「人們『談電鍍行業色變』,就是因為電鍍重金屬的嚴重汙染性。目前已成為全球三大工業汙染之一。」鑑定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鑑明強調。新技術能解決汙染難題嗎?
  • 時空穿梭文,得系統化反派穿梭位面,掠奪地獄之火,揭開雪皇面紗
    其實這個類型的小說,也是小編的心頭所愛,時空穿梭文,得系統化反派穿梭位面,掠奪地獄之火,揭開雪皇面紗!第一本:《超神學院之守護銀河》作者:根達亞梟棪精彩內容:葛小倫一計不成,再施二計,操作雄芯和乾坤,解析運算華燁是如何進行聲音傳導的,然後屏蔽華燁的聲音。我看到啦,虛空終極恐懼,那是終極未來!
  • 童書「異性相吸」片段,引7千萬人關注:我們何時能不談性色變?
    在教育面前談性色變,在酒桌飯臺黃腔四起。一方面嫌孩子的性教育不夠,一方面又談性色變。關於性教育:家長早已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臺灣女作家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樂園》中,有這樣一段話: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 談「糖」色變?糖友們也可以甜蜜過萬聖節!
    2、雙糖 由二分子的單糖通過糖苷鍵形成,在一種單糖的還原基團和另一種糖的醇羥基相結合的情況下,顯示出與單糖的共同化學性質,諸如還原於Fehling溶液、變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麥芽糖、乳糖),通過還原基結合的單糖則無這種性質(如蔗糖、海藻糖)。
  • 揭開晝夜交替的神秘面紗 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
    &nbsp&nbsp&nbsp&nbsp打個簡單的比方,花樣滑冰運動員雙臂伸直時旋轉就會變慢,這就是因為旋轉體的半徑增加了,而角動量守恆,其線速度就必然減小;相反,如果雙臂收攏,旋轉速度就加快了。正是因為遵循著「角動量守恆」這個奇妙的定律,如今其他行星和各種天體,無一不是自轉的。
  • 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
    原標題:超七成受訪者談「艾」色變   專家詳解愛滋病誤區,提示預防七措施   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中國疾控中心政研中心一項對近萬名公眾進行的「艾」態度大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談「艾」色變。
  • 「燃爆爽片」《巨齒鯊》10日上映 史前怪獸即將揭開面紗
    原標題:《巨齒鯊》10日上映史前怪獸即將揭開面紗   今夏又一部「燃爆爽片」《巨齒鯊》將於10日上映,首次現身大銀幕的史前巨齒鯊即將揭開神秘面紗。昨天晚上,該片在新街口國際影城imax廳舉行提前看片。
  • 不必談「藍」色變藍藻可防可治
    不必談「藍」色變藍藻可防可治 南方農村報2019-07-01 13:07:23 閱讀(14648)很多養戶因此談到藍藻就色變,實際上藍藻可防可治。  ◎藍藻的預防  在正常的養殖中,每個月份都有相對應的管理方案,定期底改、定期調水等工作做好不易發生藍藻。在預防藍藻方面有兩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  一、物理方法:培藻、培菌  這兩項都是通過競爭的方式來控制藍藻的生長。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學姐來了|食品添加劑——不必談之色變
    根據2014 年 12 月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以下簡稱標準)中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
  • 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它生長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之中,它是與琥珀、珍珠一樣的有機寶石,但是它的產量卻極低,形體又是極為複雜,那麼紅珊瑚從深海中打撈上來之後是如何加工成大眾所看到模樣,紅珊瑚在匠人手中又是經過了怎樣錘鍊,才得以華麗轉身,讓我們一同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 跟著手藝人一起揭開《烏銅走銀》的神秘面紗
    他將這種烏銅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種花紋圖案,再以銀化水,填充這些圖案,打磨後烏銅烏黑,白銀閃亮,對比醒目,又有典雅之氣,被命名為「烏銅走銀」。煉銅後來嶽家在昆明開鋪,幾代下來,繼承竟斷掉了,幸而袁昆林的祖父袁家和曾在昆明銀鋪裡當學徒幫工,把烏銅走銀的技術帶回了天城門村。
  • 【禁毒知識】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
    今天,小編將帶您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在廣袤的格蘭德河谷荒漠上(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兩國交界),有一種生存能力極強,生長茂盛的無刺仙人球,這種仙人球,是仙人掌科烏羽玉屬仙人球,是一種沒有刺的多肉多漿植物。大致呈圓形,飽滿柔潤,憨憨可愛,猶如橙子一樣大小,在球形莖頂部的芽苞上,有鳥羽狀的軟毛,加之其質地滑嫩如玉,烏羽玉由此得名。
  • 談癌色變怎麼破?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症的襲擊?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症的襲擊?不僅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尋覓。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檢測」變成了熱門話題。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揭開最亮星團和星系的面紗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科技豬豬俠,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揭開最亮星團和星系的面紗。揭開最亮星團的面紗昴星團是太空中最著名的星團。每到初冬時節,昴星團在傍晚就露出東方地平線,隨著它慢慢升高。但是現在人們憑肉眼卻只能見到其中6顆星,有一顆星的視亮度已變暗,只有眼力極好的人可以看到7顆或更多的恆星。這是什麼原因呢,目前還是眾說紛紜。但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東西方的文化淵源有著天壤之別,對星座劃分和命名也迥然不同,但對「失蹤」的昴宿三(金牛座21)卻有著相似的傳說。古希臘神話稱有七個待女上天后,一個名叫賽前娜的仙女深深為塵世所吸引,勇敢地奔向了人間。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那麼,核醫學科到底是幹什麼的?都有哪些診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