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鳥類,人們便能馬上說出非洲鴕鳥。別看非洲鴕鳥體積這麼龐大,但它卻非常好飼養,人工養殖非洲鴕鳥只要根據它的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餵即可,因此每個國家都能見到非洲鴕鳥的影子。
非洲鴕鳥以擅長奔跑而出名,然而在澳洲也有一種動物也是以擅長奔跑而出名,它就是——鴯鶓。鴯鶓是世界上體積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因此也被成為澳洲鴕鳥。與非洲鴕鳥一樣不會飛行,但是與非洲鴕鳥相比,鴯鶓的翅膀會更加退化,非洲鴕鳥的足只有二趾,但是鴯鶓有三趾。
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隻代表動物,左邊的是袋鼠,右邊的是鴯鶓,它們都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這兩種動物一般只向前走,不會輕易後退,因此人們用它們來象徵澳大利亞永不退縮的民族精神。
鴯鶓有著其他鴕鳥種類所沒有的橘黃色眼睛,體積比非洲鴕鳥小一點,鴯鶓的嘴又短又扁,羽毛呈現灰色、褐色或黑色,羽毛長並由中間向兩側覆蓋。鴕鳥類中鴯鶓會比較友善,一般沒有激怒它,它就不會啄人。平時吃一些草、種子、果實或者昆蟲類的小型動物。對食物不講究,只要能吃的都吃。由於這點鴯鶓也被廣泛引入其他國家,在中國有的動物園就有飼養。
每年農曆五月是鴯鶓的繁殖期,在這期間每隔一兩天交配一次,之後雌鴯鶓會下深藍的蛋。大約生七八個蛋後,孵蛋的任務就交給了雄鴯鶓,期間只有要翻轉蛋的時候才會站起來,不然都不能出去覓食,只能在早晨的時候喝點露水。在鴯鶓的左右側及腹部下方各有一個油袋子,在外邊上是看不出來的,它藏在鴯鶓的身體裡面,主要是用來抵禦發生自然災害時而食物不足或者是在繁殖期間為自身提供能量。
在雄鴯鶓孵蛋期間,經常會有蜥蜴等來偷走。幾乎每個窩都會被偷走一兩個,當小鴯鶓出生的時候,雄鴯鶓會撫養它們6個多月。在這期間雄鴯鶓會收養一些不會大於自己孩子的流浪小鴯鶓。小鴯鶓長的非常快,差不都一年就可以長成大鳥,就可以開始撫育第二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