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龍口菜農扎堆種植綠花菜 一筐只賣50塊

2021-01-13 齊魯網

   煙臺齊魯網10月29日訊(龍口臺 呂忠坤)綠花菜豐收,菜農們卻憂上心頭,究其原因,還是價格的起伏不定。究竟當地綠花菜的價格是被誰所左右呢,記者走訪發現,菜農們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不滿和期待。

  記者來到位於龍口市新嘉街道王格莊村的一個綠花菜收購點,收購商和菜農們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據介紹,這裡每天都有5、6輛大貨車等待裝貨。但是量走得很多,價格卻上不去,像這樣滿滿一筐綠花菜,只能賣到50多塊錢。

  據菜農呂大姐說,去年2塊多一斤,2畝來地賣7000多塊錢,今年雖然產量高,但價格只有3-4毛。因為今年氣溫太高,綠花菜長得太快,光有死粒,不少菜都扔了。

  像呂大姐家這種情況的在周圍村子還有很多,他們種植的面積一般都不大,屬於機動土地,每年都可以更換上面作物。而周圍的菜農有個不好的習慣,喜歡結伴種菜。到了種植綠花菜的季節,一家種菜,家家都種菜,就連選擇的日期、種植的品種甚至餵的肥料都一樣。呂大姐告訴記者,其實像她這樣常年種植綠花菜的菜農並不多。

  菜農呂大姐說:「今年就是龍口種的太多了。去年價好,今年都種。去年是2塊多,最開始3塊多,現在能賣個零頭。而且今年電視報導咱這邊有1萬畝花菜,看去年好,今年都種。」

  龍口綠花菜無緣高價,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地缺少加工工廠。本土的綠花菜,只能向外銷售。這其中,巨大的銷售利潤,讓外來客商大賺一筆。

  據介紹,僅王格莊村附近今年就種植了近萬畝綠花菜,每畝的產量約有3000斤左右,預計今年能收穫3000萬斤菜。這麼大的產量,意味著村裡每天都有數十萬斤菜成熟,本地市場根本消化不了。

  加工工廠的缺失不僅讓菜農們損失了很多的經濟利益,同時也讓我市的優質綠花菜流入到其他地區。受限於經濟實力,普通的菜農又沒有實力去建設加工工廠。在菜農們看來,這就相當於大家守著一大塊「肥肉」,看得見,卻夠不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5-692298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種花菜讓菜農悔得腸子都青了
    43歲的濱海人吳長春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在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打工多年,去年看見當地禮舍村種植花菜挺賺錢,便在當地租了30畝地種花菜,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去年當地菜農一畝花菜能賺四五千元,今年他的花菜每畝卻要虧約1000元,最便宜時,菜販子只肯出每斤5分錢的價格來收購,今年的花菜讓吳長春損失了約3萬元。
  • 「龍口粉絲」製作時摻氨水 長沙超市仍熱賣(圖)
    綠豆粉絲掛羊頭賣狗肉(組圖)  作為煙臺的一塊金字招牌,「龍口粉絲」早在300多年前舊已蜚聲海內外。2002年,它與「煙臺蘋果」、「煙臺葡萄酒」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字號,卻出現了新問題。
  • 去年1元豐產又豐收,今年3毛卻賣不動,菜農:明年還有戲嗎?
    就拿芹菜來說,筆者家鄉這邊芹菜種植的菜農有不少,而且大多都只種植的秋熟品種的芹菜,正好在前兩周迎來了豐收,在收穫的時候,菜農們的臉上也是洋溢著笑容,要知道在去年這個時候,芹菜可是非常好賣的,不僅豐產了,同時也迎來了豐收,且收購價還比較不錯,在1.2元一斤的樣子。
  • APP讓滯銷冬瓜一掃而光 花菜推遲10天上市菜農純賺5萬
    「我們農民,最愁的就是辛苦種出來的收成賣不出去,一分錢也掙不到,全賠。」姚衛強說,多虧自己還算「新潮」,手機裡裝了款叫「一畝田」的APP,通過這個網際網路農產品交易平臺,他成功度過了去年秋冬那次冬瓜滯銷危機。現在,他的蔬菜大棚已經基本全部靠網際網路供求信息指導種植,一些打時間差的「反季節」蔬菜,能讓他比傳統菜農多掙30%。
  • 龍口打好高鐵徵遷「開年之戰」 協議籤訂及土地清表加速推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曉冬 煙臺報導  濰煙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和山東省「四橫六縱三環」 高鐵網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於龍口的經濟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大棚種植秋延後花椰菜,種植技術要點有5點,菜農需掌握
    秋季是大棚適合種植秋延後花椰菜的季節,花椰菜成熟時為供應淡季,市場行情一般比較好,因此,吸引了大批農民種植。為了種好該茬花椰菜,咱們菜農朋友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呢?(1)品種選擇 建議菜農朋友選用耐熱、耐寒、抗病、豐產並適於秋季栽培的品種。(2)播種育苗①播種時間選擇適宜播種期是種植花椰菜關鍵技術之一。
  • 開採30年 煙臺龍口將關停中國唯一海底煤礦
    &nbsp&nbsp&nbsp&nbsp近一段時間,山東煙臺龍口北皂煤礦的工人,正在將海底礦井的採煤設備運出礦井,中國唯一海底煤礦將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投產不久,在龍口創業的山東能源人就將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海洋,並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到英國、日本等考察海下採煤技術。&nbsp&nbsp&nbsp&nbsp2005年6月18日,北皂煤礦海域首採面H2101試運轉一次成功。中國成為繼英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之後世界上第五個進行海下採煤的國家。
  • 兩個星期,我們幫菜農賣了6000斤菜
    所以,我們也義務幫助農戶賣菜。熱愛生活的人不會被生活打敗1月23日,車隊組織招募志願者,當時我就第一時間語音報了名。結果,我先生也報名了。倆人沒商量過。當時孩子才一歲兩個月,那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我說,我就想給我家寶寶做一個榜樣,我不想做逃兵,既然出不去,那就想辦法讓現狀越來越好。
  •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 煙臺8月高溫破歷史極值 去年八大天氣事件公布 科教文體 煙臺新聞...
    由於持續的強降雨,煙臺大部分縣市區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  8月持續高溫,多個縣市區突破歷史極值  8月5~17日,全市出現多個超過35℃的高溫日。1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中,出現高溫天數最多的是牟平和萊州,均出現8個高溫日,其次是龍口為6個高溫日,萊州、牟平、龍口、福山的高溫日數均達到或突破歷史同期最大值,煙臺、蓬萊、招遠的高溫日數為歷史同期第二大值。時段內,煙臺、牟平、萊州、福山以及萊陽的極端最高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值,龍口、招遠為歷史同期第二高值。
  • 【煙臺故事】中國唯一的海底煤礦龍口北皂煤礦
    【煙臺故事】中國唯一的海底煤礦龍口北皂煤礦 2019-06-13 15:17:57 來源:煙臺日報
  • 葡萄種植,小心新品種這個「大坑」
    這幾天去龍口蓬萊下鄉,每每和農民朋友聊起葡萄,他們最關注的就是新品種,一談起新品種,「兩眼放光」「人家什麼什麼品種賣了80多一斤,人家什麼什麼賣了一百多一斤……」我只想問「人家種出來能賣一百多,等你種出來能值幾塊錢?」
  • 膠東姓氏:智姓如今比較少見,煙臺龍口有好幾個智家村
    (配圖主要為龍口市中智家村的場景)不過,在現實當中這一姓氏仍然存在。在膠東半島範圍內,智姓雖然總體比較少見,但在煙臺龍口市(原來的黃縣)境內,就有好幾個村莊,與智姓人有淵源。如果走高速公路的話,從黃城出口駛下。此時在導航地圖上,就會看到周邊好幾個村莊都帶有智家村的後綴,他們分別是南智家、中智家和北智家,都位於東江街道(原東江鎮)境內。
  • 儲存運輸難,拖了煙臺櫻桃後腿
    時間長了,就給市民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煙臺大櫻桃有點酸。  「就拿水晶來說吧,熟透的水晶果皮都是透明的,可以看見裡面的糖分凝結,口感很甜,但是通常只能存放一兩天。」有經驗的果農介紹,由於儲存時間短,市場上賣的大櫻桃通常只有七八分熟,完全成熟的大櫻桃只有果農或者到櫻桃產區親自採摘的人才能吃到。
  • 8月下旬,農村適合種植5種蔬菜,2-3個月收穫,菜農們別錯過
    時間進入到8月下旬,對於常年種植的菜農們來說,會知道什麼時間種植哪些蔬菜,但是對於以前種植蔬菜較少,今年想嘗試種植蔬菜的朋友來說,什麼時間種植哪些蔬菜,會存在一定的疑問,下面,小幫手說5種蔬菜,適合8月底播種,感興趣的種植戶一起來看:
  • 波音航空板材煙臺造 龍口高端鋁材料產業已處於世界先進行列
    成為波音供應商正是龍口高端鋁產業蓬勃發展的鮮活例證。年初,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舉辦的「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暨2016年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結果發布會」上,龍口鋁業以104.26億元的品牌價值,在「2016年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中排名第三十七,製造業區域品牌三十強中排名第十九位。
  • 老漢養鵝200隻,一個月死50隻疼得想哭,稱養不好怕被兒子說
    「今年是我第一次養鵝,總共是買了200隻,結果這一個月餵下來就死了50來只。」聊起養鵝事,年近七旬的韓老漢面露難色。他說,平時餵鵝的飼料都是自己到集市上加工的,主要就是玉米、豆餅之類的糧食。為了減少成本,每天還要去對面的河灘裡割一筐草回來喂。
  • 流動社會中的「過渡日常」:基於京郊代耕菜農研究的分析框架
    對於菜農來說,最頻繁和最日常的事情便是勞動生產與市場交換。每戶菜農一般租種4—6 畝土地,利用簡易的生產工具,通過夫妻共同勞作的方式,去種植與收割油菜和莜麥菜。菜農每天勞動13—18 個小時,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菜棚裡度過的。從選擇菜籽到裝筐的整個過程,菜農都施展著自己的策略與戰術,而不是像塞託所言的弱者只有戰術沒有策略。
  • 50萬網友在線觀看!煙臺12名團委書記直播為文明城市代言
    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6月3日訊(通訊員 周君 記者 於偉傑) 為紮實推進「青鳥歸來 揚帆煙臺」引才留才計劃,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5月30日至31日,煙臺團市委牽頭、12個縣市區團委聯動、主播大咖現場解說,談歷史、聊文化、品美食、觀山海,全方位、多角度線上宣傳推介「仙境海岸,鮮美煙臺」,蓬勃產城融合,時尚城市氣象,累計50萬網友在線觀看
  • 用上環保酵素 一舉多得
    壽光洛城街道推廣使用後蔬菜產量高品質好,土壤也明顯改善從今年5月份開始,壽光市洛城街道對轄區裡1200多個示範戶推廣了環保酵素,首批製作的5500多桶環保酵素使用到了大棚裡,目前這一茬蔬菜已經上市。11月4日,記者走訪發現,用了環保酵素的蔬菜不僅產量提高了,品質也提升了,土壤還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