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6.5級地震,向在地震中殞身的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地震等自然災害,總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無情。我們無法阻止地震,但可以儘可能的規避。尤其對於旅行者來說,了解哪些地方地震比較頻發,出行之前儘可能的多獲取當地資訊,總是沒錯的。小編也精心搜集了世界地震帶及20世紀以來世界地震分布圖,給大家一個參考。
世界地震帶分布
據統計,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僅有15%的地震與板塊邊界的關係不那麼明顯。而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裡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中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此地震活動帶蜿蜒於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連。總長約65000km,寬約1000——7000km,其軸部寬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為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
大陸裂谷地震活動帶:該帶與上述三個帶相比其規模最小,不連續分布於大陸內部。在地貌上常表現為深水湖,如東非裂谷、紅海裂谷、貝加爾裂谷、亞丁灣裂谷等。
中國地震分布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這5個地區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中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該帶中南段。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中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中國主要地震帶
臺灣帶、海原-松潘-雅安帶、河西走廊帶、爐霍-乾寧帶、天山帶、閩粵沿海帶、山西帶、馬邊-巧家-通海帶、花石峽帶、哀牢山帶、東北深震帶、渭河平原帶、冕寧-西昌-魚鮓帶、拉薩-察隅帶、蘭州-天水帶、營口-郯城-廬江帶、銀川帶、騰衝-瀾滄帶、西藏西部帶、河北平原帶
20世紀以來地震發生點分布:
--
夢路旅行熱線 400 999 2100
關注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