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震形成原因及中國地震分布區域

2021-01-17 黃梅同誠幫

地震成因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巖層(特別是石灰巖)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公元前2300年到2007年中國歷史上達到5級以上的區域分布

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巖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中國地震分布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這5個地區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中國及周邊地區地震分布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中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該帶中南段。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中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地震之最


古今中外地震死亡人口之最:大約1201年7月,近東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壞,死人最多, 估算約達110萬。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中國陝西華縣的8.0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前者確鑿一些,廣大災民病死、餓死,數百裡山鄉斷了人煙,估計死亡83萬餘人。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預報並取得明顯減災實效的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中國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預報,被世界科技界稱為"地震科學史上的奇蹟")。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嘯:八重山海嘯,1771年4月24日發生在日本琉球群島中的石垣島(估計巨大海浪的波峰高達8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將重量達850噸的整座珊瑚礁拋出2.092公裡以上。這次海震所擊起的海浪,據測它的行進速度為每小時788.557公裡)。

世界上有儀器記錄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智利地震(8.9級,因計算方法不同,也有9.5級的說法)。

世界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1976年的中國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中國最早的地震記錄:中國歷史上有關地震的記載,最早見於《竹書記年》,書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徵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後徵有苗有苗氏來朝"。通鑑外記注引隨巢子汲冢紀年云:三苗將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太平御鑑引此云:三苗欲滅時地震坼泉湧。帝舜時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

西方記載最早的地震災難:1755年葡萄牙裡斯本地震。


更多精彩資訊,長按掃碼識別

相關焦點

  •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形成原因
    最近幾個月四川的地震頻繁出現,就連重慶都有震感,相信大家對地震的形成原因都很感興趣,是什麼樣的威力讓整個大地都晃動起來。那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的形成的是因為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3斷層與地震有什麼關係在地殼及其表面,大規模的線狀分布的破裂構造被稱為斷層。在地震帶內地震分布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則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全球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來臨之前都有些什麼預兆?
    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所以說對於地球的運行節奏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一下,科普一下地球的相關知識,我們都知道地震都是由於板塊的移動而形成,由內部板塊的演化推進,地球的分布結構分為好幾個層次!地球的內部結構也是十分複雜,雖然地球面積很大,但是地震發生頻率也是比較集中在某一片區域,地震分布是有一定的規律,然而有些地方也許數千年都不會發生一次地震,而有些地方或許會間隔幾年甚至幾百年,就會發生一次輕微振動,謹記前車之鑑!
  • 地震小知識: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小知識: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5:00:01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 從濟南地震 看中國地震帶分布
    從濟南地震看中國地震帶分布濟南地震臺網,2020年02月18日17時07分,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發生M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濟南居民明顯感到3-4秒的震動。透過這張中國地震帶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濟南並不處在地震帶上,而且自身地下無大活動斷層,所以不具備產生高級別大地震的條件。
  • 地震知識科普
    【由於海嘯是在這個海灣形成的,由於漏鬥效應導致525米高的海嘯主要發生在利圖亞灣內,實際上海嘯並未影響太平洋其他國家】7、中國大陸地區平均每隔3年發生2次7級或者7級以上的地震。10、在戶外遇到地震時該怎麼辦:如果在山區遇到地震要遠離山體,遠離橋梁,遠離一些容易滑坡的區域,如果在城市遇到地震要遠離高樓,電線桿,路燈,儘量往周邊的廣場或者操場跑。地震發生後要遠離河流【因為你不知道地震是否導致山體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 地震的形成或許還有我們人類不知原因
    地震簡單的來講就是地球內部活動或者地殼板塊活動所形成的!根據發生原因的不同,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種類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構造地震。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弱震 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有感地震 震級大於或等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 地震區域斷層多 分布多個斷裂帶(組圖)
    昨晚6時40分,樂山市政府新聞辦通報,據初步統計,截至當天下午5時,地震共造成11050人受災,其中6人受傷;2075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7幢倒塌;13處公路幹線垮塌,均在震後1小時內清理搶通。目前,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景區未受地震影響,旅遊秩序井然。  記者聯繫了峨眉山景區管理局,據工作人員介紹,景區秩序一切正常,觀光車、索道和金頂沒有受到地震影響,照常運行。
  • [地理知識點]中國地震帶分布(中國四大地震帶)
    [地理知識點]中國地震帶分布(中國四大地震帶) 2011-10-31 17:19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中國地震帶分布
  • 中國地震帶分布和100年歷史上中國版圖內主要大地震及危害
    文:黎光壽  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在過去100多年裡,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6級以上地震有600次以上。據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郭安寧介紹,全世界每年7級以上大地震有很大一部分都出現在中國,因此,現行地震烈度設防標準需進一步全面提高。
  •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構造地震:是由於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板塊構造與地震、火山的關係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衝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
  • 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帶分布在哪裡?如何形成的?
    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帶有兩個,一個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一個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這兩個地方在哪裡?我們可以通過地圖看出來。為什麼主要在這兩個地方?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因。這要從板塊構造學說說起。
  • 中國哪裡最易地震 主要在5個區域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較為嚴重的國家。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中國古代就有「觀星測震」「觀地測震」之說,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中國等國家先後開始地震預報研究,至今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仍是世界級科學難題。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唐山發生地震?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呢?如何儘量逃脫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 全球及中國地震帶分布 廣州在地震帶上嗎(圖)
    這個地震帶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2. 歐亞地震帶:該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中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爾卑斯山,也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裡,跨歐、亞、非三大洲,佔全球地震的15%。  3.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
  • 【科普】地震,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四川 ——專家解答關於九寨溝地震多個疑問
    成因:與汶川地震不屬相同斷裂帶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周榮軍說,此次地震為走滑型地震,發震區域構造複雜,地震發生區域主要是青藏高原東緣的構造帶,發生原因是其中的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活動的結果,此前汶川、蘆山地震都屬於青藏高原東緣的構造帶區域。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中國為什麼地震頻發?-虎嗅網
    事實上,中國也是一個地震頻繁的國家,發生在我國陸地疆域內的地震數量,竟佔據全球陸地地震總數的33%左右。相比之下,中國陸地國土面積僅佔全球陸地面積6.7%,當代人口數量僅佔全球人口總量的17.9%。是什麼原因,讓中國成為陸上地震十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