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態度。作為一名年輕的地質工作者,未來有很多的任務與困難需要解決,我將一如既往,堅定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投身地研終不悔,甘為原油獻青春』的格言,爭取為西北局原油上產、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河南油田採油二廠新莊採油管理區技術信息室主任張渴健在面試西北局技術支撐團隊負責人時的承諾。
認識張渴健的人都會說:「這小子,年輕敢闖!」
「敢闖」再加上「有用武之地」就是一種完美的結合,張渴健就是把自己的闖勁兒用在他的地研之路上,就是這種不斷迎接挑戰,不斷翻越高峰的態度,讓他堅持這樣的信條:「沒有跨越不了的溝壑,沒有征服不了的高峰。」
2012年畢業於西安石油大學的他,來到採油二廠,在參加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刻苦鑽研,積極創新,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奮鬥不悔的青春,完成了從一名大學生到技術骨幹的蛻變,先後被評為局技術標兵、局青年崗位能手、廠黨員示範崗、廠技術標兵等榮譽稱號。
在剛參加工作時,作為一名地質初學者,工作量大、頭緒多、措施討論多、專題匯報多,僅僅依靠八小時的上班時間無法完成全天的工作,加班加點成為他的常態,無論他有多大的困難,都盡力克服,對自己的要求一刻也沒有放鬆過,每天堅持學習,每年的工作筆記就有好幾本。他總是堅持晚飯後總結全天工作收穫與不足,規劃第二天工作安排,學習相關知識,不斷的充實提高自己。
在被分到地質所搞熱採的時候,張渴健就和技術人員對採油二廠如何改善稠油油藏開發效益,減緩自然遞減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由於白天工作忙,時間緊,他就和室內人員經常利用晚上、節假日期間加班討論,通過對國內外類似油藏的開發經驗進行調研、分析歷史動態變化、總結經驗教訓、拓展挖潛思路,最終形成了以「熱焓值」配汽、「1+N」注汽模式為主的高周期吞吐後注採參數優化技術,以 「稠油油藏小斷塊立體抑水挖潛」為主的小斷塊邊水稠油油藏開發技術,這兩項技術近兩年來在採油二廠稠油油藏持續應用,有效減緩了稠油油藏自然遞減。
2019年底,張渴健來到了新莊採油管理區,主管管理區注水、注汽、注氮、作業和產量運行。2020年又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蔓延,國際油價的跳躍式下滑,給稠油開發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產量形勢異常嚴峻。由於階段產量任務緊張,需求在常採和熱採區等潛力較大區塊摸排一批高效上產措施,時間緊,任務重,他加班加點,收集了相關油井動靜態資料,查閱相關科研項目及技術文獻,梳理剖析目前開發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用油藏工程及動態分析等研究手段描述了剩餘油分布規律,提出了下步挖潛上產的方向,為管理區人才建設、資料規整、效益開發、降本增效方面獻計獻策。今年在管理區領導的帶領下,扭轉了連續四年欠產的勢頭,實現年超產2054噸。
在這8年的工作中,憑藉著他在崗位上所做的成績,讓他得到了廠領導的認可,被評為採油二廠「科技標兵」。就在喜悅之餘,他接到了更加嚴峻的外創市場任務,他向領導主動請纓報名參加了西北局技術支撐團隊負責人的面試,沒跟愛人商量,沒跟父母匯報,沒成想,他成功的獲得了面試。在得知一個星期後到西部報到的消息時,他對身體不好的母親深感愧疚、對只有四歲的兒子和要操持一家的愛人依依不捨,而對於他自己要面臨的是一個陌生的崗位和新的挑戰。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狀態適應於絕大多數人,誰還願意走出去呢?為踢出漂亮的「第一腳」,他毅然決然的選擇「走出去」。臨行時,小兒子興衝衝地跑向門口,被媽媽一把抱了起來。孩子哭鬧地朝門外爸爸喊道:不要爸爸出遠門,不要爸爸出遠門……七尺男兒平日裡認真嚴謹,工作起來如同鋼鐵俠一般,但面對兒子的央求,也只能強忍著眼裡的淚花。
「走出去」是背起行囊去「打工」的無奈,是無所畏懼闖市場的豪情,是舍小家顧大家的態度,如今,「走出去」戰略對油田人來說並不陌生,幹部員工轉換了思想,只有「走出去」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張渴健把豐富的生產經驗、深厚的技術功底、解決難題的能力帶去了西部,為採油二廠「走出去」的更遠、腳步更整齊貢獻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