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奇怪舌頭,它們的功能和結構,都五花八門形形色色!

2020-12-03 宇宙探索百科

動物的舌頭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不僅構造千差萬別,而且功能各有千秋,真是令人驚奇!

「尖嘴薄舌」

在不少無脊椎動物中,就已出現類似於舌的結構。口腔發達的一部分軟體動物,如石鱉、鮑魚、田螺、蝸牛和烏賊等,口內均具有齒舌——它們獨有的特殊器官。這種齒舌是一個長形的幾丁質的帶子,由多列角質板組成,狀似銼刀,有的極長,平時藏於口腔底部的齒舌囊中,用時自囊中伸出,通向口外,幫助攝食。

蝸牛的齒舌非常發達。

它的嘴生在頭部腹面,嘴有兩對觸唇,觸唇的感覺很靈敏,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口唇一樣。蝸牛的齒舌上就像長了許許多多細小的「牙齒」,有的「牙齒」可達100多排,每排100多顆,所以,這類蝸牛吃東西的時候,竟然要動用1萬多顆「牙齒」!此外,它的口腔內還有一個顎片,是咀嚼食物用的。蝸牛齒舌的前端可以從嘴裡伸出來刮取食物,並且像我們所用的擦菜板一樣,能將食物磨碎。蝸牛大多以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為食,特別是蔬菜和果樹的嫩葉,只要用齒舌在嫩葉上一刮,就把嫩葉刮進嘴裡,所以對農作物有害。

昆蟲也有舌。昆蟲的口器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咀嚼式口器,一類是吸收式口器,而後者又可根據昆蟲口器吸收方式不同,分為刺吸式、虹吸式、銼吸式、嚼吸式、舔吸式和刮吸式等。昆蟲就是靠著其特有的多樣類型的口器,使它們的取食種類和範圍大大擴展,增強了它們的生存本領。

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類型,其他類型的口器都是由這種口器演化出來的。具有這類口器的昆蟲主要是吃固體的東西,如螽斯、蟈蟈、蝗蟲等。在它們的口器中有一個能幫助運送和吞咽食物,同時又具有味覺的作用、能品嘗食物是否鮮美可口的舌,位於上下顎之間的口腔底壁,是一個狹長的突起,舌壁上有幾丁質刺。

具有吸收式口器的昆蟲的舌均有變態。例如,刺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和動物的體液,如蚊蟲、蟬、蝽象及蚜蟲。它們的口器很像一根空心的注射針頭,吃東西時,它們把這個像針頭一樣的口器刺入動植物表皮內就可以吸食營養了。虹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吮蜜露和汁液,這種口器是蝶:蛾類所特有的。它們的嘴像是鐘錶的發條,可以伸縮,不吃東西時捲縮在頭下,吃東西時就伸直到食物上,就如同人們用吸管吸吮汽水一樣。因此,具有這些類型的口器的昆蟲,它們的舌也己退化或消失了。

蜜蜂則具有發達的「舌頭」,生在口器管狀的吻的中間。它的口器為嚼吸式,保持著一對左右對稱、呈刀斧狀的上顎,具有咀嚼固體花粉和建築蜂巢的本領。它的下唇延長,和下顎、舌組成細長的小管,中間有一條長槽,有助於吸吮的功用。蜜蜂有了這樣的口器,既能採花粉,又能吸吮花蜜。

春夏季節是鮮花盛開的時期,蜜源最為豐富。這時候,工蜂開始頻繁地外出採蜜。它們停在花朵中央,將精巧如管子的「舌頭」伸進花筒,舌尖還有一個蜜匙,當「舌頭」一伸一縮時,花冠底部的甜汁就源源不斷地順著「舌頭」通過吻部流到蜜胃中去。工蜂們吸完一朵再吸一朵,直到把蜜胃裝滿,肚子鼓起發亮為止。

「唇槍舌劍」

真正具有舌的是脊椎動物,從圓口類到哺乳類,舌的結構由簡而繁,功能也由少變多。圓口類的口為吸附型,沒有上下頜,所以又叫無頜類,包括七鰓鰻、盲鰻等,都是適應於半寄生生活的種類,用口漏鬥吸附在其他魚類的身體上或從魚鰓鑽入其身體內。

魚類的舌很短,構造很簡單。它只有一個黏膜皺襞,由基舌骨支持,但沒有舌內肌,不能作局部動作,僅能前後挪動幫助吞食。嚴格說來,魚的舌只是舌的雛形。

不過,射水魚的舌頭則另有一番風採。這種魚的口腔比較狹長,上頜有兩個很深的溝槽,同舌頭貼合形成射管。當舌頭抬起,緊貼上頜的時候,溝槽就成了一個直徑1.3毫米的「槍膛」。

只要舌頭稍向下一些,「槍口」便打開了。在射擊的一瞬間,舌根壓緊鰓蓋,在鰓蓋的壓力下,一股「水彈」即通過「槍口」噴射出來。有趣的是,射水魚能根據目標控制射擊的方式,在1米左右的距離內,射出的水彈可以不偏不倚地擊中昆蟲。飛行中的昆蟲被打中後,跌落水面,正好被射水魚一口吞掉。

從無尾兩棲類開始,脊椎動物的舌越來越發達。舌中有發達的肌肉,可自由伸縮。有些動物的舌頭,甚至已經特化成為它們進攻的武器。

水塘邊上的青蛙,常常是一動不動,凝視著遠方,一副神態自如的樣子。但是,如果突然有飛蟲掠過,它就會驟然躍起,伸出舌頭,迅速地把昆蟲黏住,卷進口內。

青蛙為什麼能這樣閃電般捕食呢?因為它的舌頭與眾不同。一般動物的舌根都長在口的後端,而青蛙的舌頭根部卻長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平時它將舌頭捲曲在口內,又長又寬,分叉的前端伸向喉部。當見到昆蟲飛臨時,舌頭就像子彈一樣彈射而出,突然向外翻伸,舌面上分泌有黏液,飛蟲一碰上,就被黏住。然後,它將舌頭快速翻轉,飛蟲也就進肚了。

從前,人們認為青蛙是依靠顎骨的推力翻動舌頭的,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說法。原來,蛙舌的移動是靠舌肌的彈力作用,因為那兒有很多強硬的纖維組織,彈性很大,所以形成了青蛙捕食的絕招。

爬行類中的龜類和鱷類的舌比較短,不能伸出口外。不過,它們的舌也有很多奇妙之處。例如分布於美國中部、南部一帶的大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類。

它不但體形巨大,而且長相十分奇特。在它的舌頭上長有一個分叉的蠕蟲狀鮮紅色肉突,肉突的中間是一個圓形肌肉,同舌頭相連,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有時候,大鱷龜會平靜地逗留在水域的底部,張開大嘴,靜靜地等待著魚兒前來自投羅網。因為它舌頭上的蠕蟲狀肉突,在暗色的口腔內顯得非常耀眼,加上肉突會有節奏地顫動,魚兒見了,往往誤以為這是可口味美的水蚯蚓等蠕蟲,便爭先恐後地遊去。這時候。大鱷龜只要閉上嘴,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吞下食餌了。

爬行類中的蛇類和一些蜥蜴的舌非常發達,功能也很多,有的甚至成為特殊的捕食器。例如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科摩多島上的科摩多巨蜥,又叫「科摩多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蜥蜴類動物。它的橙黃色的長舌裂成兩片,經常從嘴裡伸出來,遠遠望去恰似熠熠閃動的火焰,所以有人說它能「口吐火蛇」,令人望而生畏。

同屬於蜥蜴類的壁虎,舌頭也長而靈活,不僅能捕捉昆蟲,還能伸出來像毛巾一樣拭擦掉自己眼睛表面上的灰塵。

棲息在非洲熱帶叢林中的避役,俗稱變色龍。它的舌頭極為發達,舌尖寬,舌上多腺體,可黏住昆蟲,平時收縮在口腔內,伸出後約有半個身子長,有時甚至與其體長相等。

避役平常靜靜地呆在樹枝上,兩隻眼睛不住地向各個方向掃視。當發現獵物出現時,它可以測出是否在有效的射程內,一旦測出是威力所及的距離,就迅速地瞄準目標,在1/25秒的瞬間,閃電般地從口中吐出一條尖端膨大、又細又長的蠕蟲狀的舌頭。舌頭的末端有黏液,可以準確無誤地把昆蟲擊中並送回到嘴中,幾乎百發百中,其速度之快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嘆為觀止。

「巧舌如簧」

蛇的舌頭細小而長,尖端呈深叉裂狀,俗稱信子,當舌頭伸出口外時,看上去就像有兩根舌頭一樣。在舌的基部有個舌鞘,平時能把整個舌頭縮進鞘內,當舌肌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舌鞘內伸出。蛇的下顎前端正中有一缺口,所以閉口時也能將舌頭自由伸出,並能在口外左右前後活動。蛇的舌尖上常有豐富的黏液和許多感覺的小體,起觸覺及味覺的作用,識別天敵和尋找食物的感覺也主要是靠舌頭來傳遞。它在地上遊動時,總是仰起頭,把分叉的舌頭從嘴裡不停地伸出縮進,這是用舌頭在探察周圍的情況。蛇的舌能敏銳地感覺到周圍物體移動時所形成的空氣壓力,並通過舌頭探索周圍的物體和辨別方位。

蛇無論是在靜臥或爬行的時候,總是將舌頭不時地探出,縮回口中的時候舌尖立刻伸入口腔壁上的兩個小孔——即鋤鼻器的開口中。鋤鼻器呈彎曲的小管狀,在顎骨前方的深凹處,開口在口腔頂部的前方,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表面分布著嗅覺上皮細胞,通過嗅神經與腦相連。鋤鼻器與外界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伸出口外的舌頭搜集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黏附或溶解在舌頭的溼潤表面上,送到鋤鼻器,反應靈敏的鋤鼻器再將各種信息傳達到大腦,然後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鳥類的舌硬,一般為狹長的三角形,上皮增厚並角質化,舌面上密布角質化的纖小乳突,舌內缺少肌肉。舌的運動主要是靠舌器上所附著的伸肌與縮肌來完成。

鳥類食物的多樣性使舌在形態和功能上發生各種適應變化。例如食蜜鳥的舌細長呈管狀、半管狀或刷狀;猛禽和鸚鵡的舌厚實,具有肌肉以及由結締組織構成的海綿體;企鵝的舌後部有角質鉤,能牢牢地鉤住吞入的魚、蝦;鴨科鳥類的舌粗闊厚實,兩側具有濾食的突起:許多雞類的舌短而粗壯,主要功能是向食道推送食物。火烈鳥的舌邊有一圈尖刺,能起到過濾的作用,可以幫助將水壓出和防止吞食大塊的物體。

蜂鳥的舌前端呈管狀或刷狀,適於吸食花蜜,借特殊的構造能伸出口外甚遠,最長者可達體長的2/3。在花枝間,蜂鳥盡情地施展其高超的飛行技術,將身體懸停在空中。由於它的舌是管狀的,就如同醫生使用的注射針管一樣,因此當它將嘴插入花冠時,舌頭便能很快地在嘴的前端伸出,用舌尖上的纖毛去舔食花蜜,當纖毛上吸滿花蜜後,舌就縮回口中,將花蜜舔掉。這種既準確又便利的取食方式,在多姿多彩的鳥類世界中,恐怕也是無與倫比的。

彩虹吸蜜鸚鵡也能夠像蜂鳥那樣傳播花粉。它的舌尖部布滿了刷子狀的突起,完全適應吸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的生活。

棕樹鳳頭鸚鵡則能把需要用鐵錘才能敲破的堅硬的椰子,用嘴輕而易舉地鑿上,一個洞,然後再用湯匙一般的舌頭來吸食汁液,所以也被叫做「椰子鸚鵡」。

被譽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

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角骨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黏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而後就伸出特別細長的舌,用前端逆鉤將隱藏很深的害蟲一隻只地鉤出來,美餐一頓,即使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相關焦點

  • 舌頭很長的動物,它們的舌頭都藏哪裡?穿山甲藏得太聰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的身體結構都顯得十分的奇特,而往往這些奇特的身體結構就是它們在大自然界中生存下去的可靠依仗。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生物都有著舌頭,但是不同的生物它們的舌頭各不相同,普通生物的結構和人類都差不多,因此並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動物它們的舌頭卻又細又長,這些又細又長的舌頭口腔顯然是放不下的,那麼它們都藏在哪裡了呢?穿山甲我們都知道,是挖坑鑽石的一把好手,除此之外穿山甲還有人們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它有著一條又細又長的舌頭。
  • 舌頭很長的動物,它們都喜歡把舌頭放在哪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舌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沒有了舌頭我們不能說話,不能夠品嘗到食物的美味,而舌頭對於動物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動物就是通過舌頭來覓食的
  • 貓科動物的舌頭
    現存貓科動物,無論其大小,其舌頭表面均密布著角質蛋白形成的倒刺狀凸起物(動物學術語稱之為「絲狀乳突」filiform papillae),關於這些倒刺的用途
  • 千奇百怪的動物眼睛,它們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用途,和人眼相差甚遠
    與人類眼睛的獨特魅力相比,動物的眼睛有著不可思議的神秘感和無窮奧妙。從某種意義上說,動物的眼睛常常很好地反映它們的生活習慣。動物眼睛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和特點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奇異的。你有眼一雙 我有目無數在動物眼睛的數量上,有很大的差距。
  • 世界上最奇怪的12種舌頭,最最奇怪的是舌根竟長在屁屁附近!
    舌頭是自然界動物吃飯的傢伙,幾乎所有動物都有舌頭。但舌頭和動物一樣,也是千奇百怪,多姿多彩,就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最奇怪的一些舌頭吧。這是藍舌石龍子,又叫巨柔蜥,有著巨大的藍色舌頭,其主要作用嘛,你可能根本想不到,是用來嚇退那些想吃它們的掠食動物的。實際你可以想像,假如你想吃它,它突然張大紅色的巨嘴,露出藍色的巨舌,你還有膽量下口嗎?
  • 世界上那些最奇怪的動物精子
    我們都知道,所有雄性動物都利用某種形態的器官噴射精液,讓精子與雌性的卵子結合,進而繁育下一代。精子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有著奇怪的特性。動物的精子不僅僅外觀千奇百怪,而且功能和特點也是五花八門。臭蟲臭蟲具有任何生物的最奇怪和最可怕的性生活。
  • 為什麼肉食動物虎狗等用舌頭喝水,而草食動物馬羊等用嘴吸水?
    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是用舌頭舔水來補充水分的,而像牛羊這種食草動物則可以用嘴大口地吸吮來補充水分。那麼,是什麼決定了它們喝水方式的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區別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乍一看有些多餘,但是,正是這些不同決定了它們不同的方式。首先,食草和食肉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吃草、一個吃肉。吃草和吃肉都用到一個器官,那就是嘴巴,確切的說是牙齒。
  • 英國科學家3D列印仿生舌頭,具有潛在的味覺功能
    用純粹的機械術語來說,這些基本功能由舌下背部稱為****狀的許多芽狀粗糙來控制。 準確地了解這些微小的結構如何影響舌頭的紋理感測能力,是可用於製造更美味的食物或藥物的有價值的信息。 微型芽的兩種特定類型出現在掃描中最頻繁:白色絲狀和紅色真菌狀****狀,導致科學家優先考慮將它們包括在人工製成的口腔器具中。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那麼甜和鮮這兩種感覺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甜味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刺激,而鮮味則是某些游離胺基酸產生的刺激。甜味和鮮味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它們都可以激活一些受體,而其中有一個受體是它們共用的,它們還可以同時激活同一個離子通道蛋白,這也許就是甜味和鮮味具有某種聯繫的根本原因。盲區5:鹹酸苦又是什麼?
  • 動物王國裡最黏糊的動物,黏黏的舌頭和唾液,還有濃稠的肛門糖漿
    然而,可悲的是,外表威風凜凜的穿山甲,很難生存,數量迅速下降,8個物種都瀕臨滅絕。很多人把穿山甲肉當做是不可多得的野味,西非、中非、越南,還有我國,都曾風靡過這種食物,但是讓這種動物快速消失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鱗片,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傳統藥材。因此,導致穿山甲被大量非法買賣,是全球交易最多的動物。
  • 4種被人類誤解的動物奇怪行為
    有些動物平時會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例如,蛇能透過眼瞼看到東西,長頸鹿用舌頭清潔眼睛和耳朵,蝸牛能冬眠三年。但也有一些動物的詭異行為被人們誤解,下面來介紹5種被誤解的動物行為。鴕鳥是現存最大的鳥類,但它們的頭很小。如果從遠處看到鴕鳥在地上撿東西,看起來就像它的頭埋在地裡。事實上,鴕鳥不會把頭埋在沙子裡,因為這會使它們不能呼吸!但它們確實會在泥土上挖洞,為它們的蛋作窩。鴕鳥父母輪流坐在蛋上面,一天會有幾次把頭伸進洞裡,把蛋翻過來。所以這看起來真的像鴕鳥把它們的頭埋在沙子裡!
  • 神秘亞馬遜的動物,有這些難以置信的特異功能!
    神秘亞馬遜的動物,有這些難以置信的特異功能!亞馬遜雨林擁有一些神奇的生物。我們大多數人聽說過吸血蝙蝠,食人魚和蟒蛇,但在森林的居民中有比這些還要奇怪和美妙的動物,列舉10個最奇怪的亞馬遜雨林動物,有一些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
  • 吃掉宿主的舌頭,寄生蟲取而代之,它們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手段
    筆者-小文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對於寄生蟲這種生物都無比地反感,雖然一小部分寄生蟲和宿主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但大部分寄生蟲只會帶來疾病,成為宿主最頭疼的存在。而在海洋中,就有一種極為「猖狂」的寄生蟲,它們不僅會寄居在魚類的身體,搶奪魚類的養分,而且還會在宿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宿主的舌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魚類其實是有舌頭的,只不過對比起哺乳動物,魚類的舌頭沒有味覺,舌頭的最大作用在於將食物向後推到食道,有些魚類的舌頭上甚至還長有鋒利的牙齒。
  • 海豚的性生活五花八門,為繁殖?為享受?
    鯨和海豚的性生活令人驚奇:豐富多彩的體位,結構精巧的陰道,形形色色永不疲軟的陰莖。Dara Orbach是加拿大海洋哺乳動物學家,七年來,她一直在研究這些美麗的鯨類動物,並有了驚人的發現。在今年的實驗生物學會議上,她會向大眾展示一部分發現。
  • 人與動物,六個奇怪的區別!你都知道嗎?
    以前做過一個實驗,讓猴子不運動,看它們的肌肉會不會退化,發現猴子就算一輩子不運動,它的肌肉也不會退化!自然界的動物都是這樣的,包括老虎、豹子等,它們不需要像人一樣每天去鍛鍊,而它們依然渾身都是肌肉。白眼球在自然界動物中人類也是獨有的,其他動物就特別的少。從視覺的功能上而言的話,白眼球其實是沒用的。那麼這個東西在自然界中按道理就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麼其他動物也就沒有,很合理。
  • 長舌頭的動物把舌頭放在哪裡?
    其實,我們都應該知道,在動物王國裡,有很多動物擁有我們人類沒有的能力和器官,比如尾巴、鰓等,即使東西是動物和人類共有的,大多數時候,動物在各個方面都會與人類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類的舌頭,也作為其中之一一些動物用來咀嚼和攪拌的器官有驚人的長舌頭
  • 我們的舌頭是怎麼感受到酸甜苦辣的?動物也有味覺嗎?
    其中在新年的歡樂派對上,能讓我們吃的有滋有味,舌頭功不可沒。舌頭不僅可以起到感受味覺和輔助進食、幫助吞咽等功能,而且舌頭上面滿布的味蕾能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受酸甜苦辣的舌頭都有哪些秘密。
  • 進化度最高的原生動物,顯微鏡下的生物圈,它們幾乎無處不在!
    用手捧一捧水,在顯微鏡鏡下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小動物」在遊動,它們的「內臟」一目了然,完全暴露在人們的眼睛裡。藉助於SEM(掃描電鏡)和TEM(透射電鏡)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其表面結構、內部結構以及分裂方式。這些小生物是微觀世界中的原生動物。它們把所有的「器官」集中在一個細胞中,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一方水土中。
  • 它們是植物還是動物?光合作用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自然界中除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之外,還有一種半植物半動物特性的奇特微生物。在歌山縣一處海濱,日本筑波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半植物半動物特性的奇特微生物。在轉移的過程中,這種共生體細胞一直保留其細胞核和其他重要的組成,如線粒體和葉綠體。科學家發現,一種綠色海藻細胞寄生在宿主Hacm上,使無色的Hatena看起來為綠色。不過,當這種綠色細胞一分為二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無色子細胞和一種也有一個小尾巴的綠色子細胞。
  • 內耳中無人問津的奇怪結構
    關於它具體的功能一直存在著爭議,但直到2018年,科學家們才發現(至少是部分了解了)這種奇怪的結構是做什麼的。而迷路半規管中的流體則像生物水平儀,它們的晃動狀態可以告訴你哪個方向被激活了。(其實就是三個方向的角加速度傳感器,通過流體的慣性感受旋轉運動,魚類、鳥類多是三維立體的運動,所以相對發達)這兩個結構之間,蝸窗和前庭窗(這倆窗類似耳蝸的入口)的後面,有兩個囊,分別叫做橢圓囊和球囊(兩個直線加速度傳感器,感受直線變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