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王國充滿了各種黏糊糊的動物,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滲出黏液和唾液。
有的海星有幾釐米厚的粘液來保護自己不受捕食者的傷害,而河馬會分泌出一種殺菌的「汗液」,這種「汗液」會改變顏色來保護它們不受陽光的傷害。
看完這些,也許你非常想去洗個澡呢。
珍稀物種穿山甲,雖有盔甲護身,但是長長黏黏的舌頭才是它的秘密武器
別看穿山甲穿著一件盔甲外套,身上覆蓋著由角蛋白構成的鱗片,但它是一種哺乳動物。
穿山甲共有8種,4種生活在亞洲,4種生活在非洲。
然而,可悲的是,外表威風凜凜的穿山甲,很難生存,數量迅速下降,8個物種都瀕臨滅絕。很多人把穿山甲肉當做是不可多得的野味,西非、中非、越南,還有我國,都曾風靡過這種食物,但是讓這種動物快速消失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鱗片,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傳統藥材。
因此,導致穿山甲被大量非法買賣,是全球交易最多的動物。
再次申明,鱗片的藥用價值可以用其他藥品代替,請勿非法買賣,世界各地的保護組織正在努力制止穿山甲鱗片的非法貿易。
穿山甲外表是角蛋白鱗片,聽起來怎麼都和黏糊沾不到邊,然而,它的粘性不在外表,是在它的舌頭上。它有一個很長的舌頭,有多長呢?最長的有70cm,甚至比小毛孩還要高呢,它的唾液中含有特別黏稠的化合物。
如此長的舌頭,當然和它們的飲食有關。
穿山甲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長長的舌頭可以深入蟻巢和白蟻丘,黏黏的唾液可以將螞蟻牢牢黏在舌頭上,無法逃脫。
穿山甲用這套生物技術,每天可以吃掉數萬隻螞蟻。
體型迷你的侏儒抹香鯨,不僅身上黏,而且還會分泌黏稠的「肛門糖漿」
侏儒抹香鯨是一種體型較小,和小抹香鯨很像的動物,只有3.3米長,在鯨魚屆,的確算是「侏儒」體型。
儘管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發現過它們的身影,但是由於它們難以捉摸的生活習性,科學家們很少能直接觀察它們,幾乎所有的科學發現都來自於海灘上的鯨魚屍體。
它和大多數其他鯨魚一樣,身上也是黏糊糊的,除此之外,它還有一項特殊技能。
侏儒抹香鯨在捕食或者受到驚嚇時,會釋放出一團紅褐色的黏稠物質到水中。
這種技能,和烏賊噴射墨汁類似,科學家把這種物質成為「墨汁」或者「肛門糖漿」,它儲存在結腸囊中,很多人認為這麼做是為了混淆捕食者和獵物。
20世紀初,科學家們最初認為紅褐色「墨汁」來源於被侏儒抹香鯨吃掉的烏賊。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觀察後發現,這種物質實際是從肛門噴射出來的,並不是來源於吃掉的烏賊,而是一種糞便混合物,氣味難以想像。
迄今為止,在科學文獻中還沒有關於「肛門糖漿」的化學分析報告,因此,關於侏儒抹香鯨結腸囊中的物質究竟是什麼,仍是個謎。
被科學家定義為「第二難聞的物質」,你願意當志願者去研究嗎?
為了生存,金絲燕用黏黏的口水築窩
大多數鳥類要麼用樹枝、羽毛和其他材料築巢,要麼在光禿禿的地面或巖石上產卵。然而,對於金絲燕來說,這些方案都有點難以執行,因為它們生活在陡峭垂直的洞穴,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築巢的材料。
金絲燕,是一種小型的,移動快速的鳥類,為了應對這種生活環境,已經進化出一種非常特殊手段,用唾液築巢。
如果我們連續幾周舔一塊石頭,結果只會是舌頭很酸,但對雌金絲燕來說,結果卻大有不同。在繁殖季節,金絲燕的唾液腺增大,唾液分泌增多,它們一直舔石頭的話,就能造好一個窩。
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一個月,雌性將唾液黏在巖石的表面,幾日月累,一個茶杯大小的窩就建好了,像半個碗一樣粘在牆上,然後再下蛋。
是的,這就是傳說中滋補聖品燕窩,在我國,燕窩非常暢銷,在水裡煮成黏黏的湯就可以食用,明代就開始吃燕窩了,已經有400多年歷史了。
最後
黏稠的物質,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忍直視且讓人作嘔的的,但是對於很多動物來說,這是生存中進化出來的技能,因為對於它們來說,活下來是最重要的,並不介意是黏稠還是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