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育銀鯽黏孢子蟲病有什麼防控方法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異育銀鯽黏孢子蟲病有什麼防控方法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5-04-15 11:33:00
陳昌福: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筆者:異育銀鯽常見的黏孢子蟲病有哪幾種?

全世界已經報導的黏孢子蟲有2200多種,能寄生於異育銀鯽的黏孢子蟲種類也比較多。但是,對異育銀鯽養殖危害比較嚴重的黏孢子蟲主要有武漢單極蟲、洪湖碘泡蟲、醜陋圓形碘泡蟲、瓶囊碘泡蟲等幾種。

1.武漢單極蟲病病原體為武漢單極蟲。寄生於魚體真皮層的成熟黏孢子,初期形成包囊呈乳白色,其包囊表面分布由少量黑色素細胞形成的黑色素小點,隨著包囊的發育,黑色素越來越多。由於成熟的黏孢子寄生於魚皮膚真皮層中間,隨著包囊的逐步增大,病魚體表可見明顯突起,肉眼觀察可見魚體表面呈現出許多凹凸不平的部位。蟲體包囊外有一層宿主結締組織膜,其上面有比較多的黑色素沉積物。

武漢單極蟲僅寄生於鯽魚,尤其是多寄生於異育銀鯽夏花階段的魚種體內,通常是在水溫18℃以上開始發病,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的4月底至8月中下旬,疾病的發生與否與水溫有比較密切的關係。水花魚苗下塘後20天左右,即可在受感染的魚體內發現發育成熟的孢子,其感染源為發育於蘇氏尾鰓蚓中的雷射孢子蟲。

2.洪湖碘泡蟲病病原體為洪湖碘泡蟲。感染早期,受感染魚體沒有明顯症狀。而感染後期,患病魚整個喉部幾乎被包囊取代,病魚出現明顯厭食、遊動遲緩、浮頭、組織壞死及炎症症狀。導致病魚迅速死亡的原因,推測與出現其他病原的繼發性感染有關。

這種疾病是近年來危害異育銀鯽養殖業的主要黏孢子蟲病。在江蘇、湖北等異育銀鯽養殖地區屬於多發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證明,流行於江蘇省蘇北地區的洪湖碘泡蟲病的病原是隨著魚種的引進而傳入的。該病的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6-7月或者8-9月,推測放射孢子蟲感染期為4月底至5月初。

3.醜陋圓形碘泡蟲病病原體為醜陋圓形碘泡蟲。病魚體表尤其是吻部、口腔、頭部及鰭條等部位出現大量包囊,儘管患病魚體並不立即死亡,但是由於大量包囊的出現,其商品價值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湖北地區異育銀鯽養殖地區每年5月初至翌年4月均可發現包囊,其後包囊脫落,病灶痊癒,感染最嚴重(以每尾魚體上寄生的包囊數計)則出現於每年的秋冬季。

4.瓶囊碘泡蟲病病原體為瓶囊碘泡蟲。主要是寄生在魚體的鰓部,可以出現大量包囊。當包囊過多時嚴重破壞鰓絲正常結構,可導致患病魚體死亡。在江蘇省蘇北地區每年5月初至7月,可以發現嚴重感染的異育銀鯽。

除上述4種危害異育銀鯽比較嚴重的黏孢子蟲病外,還有吳李碘泡蟲、口腔碘泡蟲等黏孢子蟲也能寄生於異育銀鯽,並且引起疾病的發生。

筆者:異育銀鯽黏孢子蟲病有什麼防控方法?

對於魚類黏孢子蟲病,迄今為止尚無專用藥物和疫苗可用於防控。人們經過口服給藥,完成的化學藥物治療試驗結果證實,煙麴黴素、TNP-470(煙麴黴素類似物)、妥曲珠利、奎寧+鹽黴素、鹽黴素+氯丙啉、辛酸、鹽酸氯苯胍和左旋咪唑等,控制某些種類的黏孢子蟲病害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現有的防控方法主要是基於對黏體動物生物學的了解發展而來的,由於人們對於這類動物的生活史尚未完全清楚,導致藥物控制魚類黏孢子蟲病的效果並不穩定。我們最近利用一些藥物進行了殺滅異育銀鯽腸道中黏孢子蟲的試驗,現將試驗方法和結果簡介如下:

試驗是在江蘇省射陽裕達水產養殖公司進行的。在水泥池中設置網箱作為本試驗的飼養場地。每個2.0米×2.0米×1.5米網箱內放養平均尾重為22.5克的異育銀鯽100尾,經過鏡檢證實體內帶有黏孢子蟲(未鑑定種類)的異育銀鯽。經過預備試驗飼養7天,待供試異育銀鯽適應養殖環境後,開始進行投餵藥物餌料的試驗。試驗期間水溫變化幅度為(23±3)℃。

供試藥物包括新孢蟲殺[6%阿苯噠唑粉(水產用)]、驅孢靈(5%地克珠麗預混劑)、精製敵百蟲(80%晶體)、晶體敵百蟲(90%)、鹽酸氯苯胍、左旋咪唑、檳榔粉(黃芪、檳榔、鴉膽子,經過粉碎後同比例混合,使用前經過煎煮)、百部粉(黃芪、百部、紅蓮、天麻,經過粉碎後同比例混合,使用前經過煎煮)和孢蟲淨。

根據魚體重計算各種藥物的用量後,再將藥物定量添加在飼料中做成藥物餌料。按照飼料計算,各種藥物在其中的添加量為孢蟲滅20克/千克、新孢蟲殺1.2克/千克、驅孢靈2.5克/千克、精製敵百蟲2.5克/千克、晶體敵百蟲2.5克/千克、鹽酸氯苯胍0.2克/千克、左旋咪唑0.25克/千克、檳榔粉2.5克/千克、百部粉2.5克/千克、孢蟲淨10克/千克。添加藥物後的飼料經過陰乾後,備用。

按照魚體重2%的投餵量,換算成藥物在魚體中的劑量分別為新孢蟲殺0.03克/千克魚體重、孢蟲滅0.4克/千克魚體重、精製敵百蟲0.05克/千克魚體重、驅孢靈50毫克/千克魚體重、鹽酸氯苯胍5毫克/千克魚體重、左旋咪唑5毫克/千克魚體重、檳榔粉50毫克/千克魚體重、百部粉50&nbsp毫克/千克魚體重、晶體敵百蟲5克/千克魚體重,另外設不添加藥物的水族箱作為對照組。每天投餵2次,連續投餵8天為一個療程。

從開始投餵藥物餌料後,分別於第3天、第9天、第15天和第21天,從每個試驗組和對照組中撈起3尾,解剖檢查腸道中的黏孢子蟲狀況,即剖開試驗魚的腸道、除去腸道中的殘留食物與糞便後,刮取腸黏膜和黏液在載玻片上壓片,在10×40倍顯微鏡下檢查孢子蟲。參照《魚病調查方法》中規定的檢查標準,以一個視野下超過50個黏孢子蟲判定為「+++」、一個視野下21~50個黏孢子蟲判定為「++」、一個視野下看見1~20個黏孢子蟲判定為「+」,沒有發現就判定為「-」。通過黏孢子蟲在供試魚腸道中的感染率與感染強度,判斷各種藥物的殺蟲效果(見表1)。

表1&nbsp投餵各種藥物餌料開始後的第21天檢測結果


投餵藥物餌料後的第3天、第9天、第15天和第21天,分別從每個試驗組和對照組中各撈起3尾供試異育銀鯽,解剖後檢查腸道中的黏孢子蟲狀況,結果證明所有的藥物連續投餵8天結束後,至第21天檢測的結果仍未顯示殺滅效果。

對於魚類黏孢子蟲病的防治,有人嘗試了生物防控的方法,即通過製備疫苗、將抗性魚種引入養殖水體、抗性中間宿主(水蚯蚓等)的引進、抗性與品系的培育以及將底棲魚類引入養殖水體等。還有人嘗試了物理防控措施,如使用水泥池養殖魚類、利用紫外線(UV)和臭氧消毒養殖水體改變中間宿主的棲息環境等,這些防治措施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比成熟的黏孢子蟲而言,水源的放射孢子蟲可能對於各種藥物的作用更為敏感。因此,對黏孢子蟲病的防控重點,似乎更應該置於針對水體中放射孢子蟲階段以及蟲體感染魚體後的前孢子階段,可能更容易獲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本文已被瀏覽 4231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異育銀鯽三大病害介紹及防控措施,想養好魚先看這個
    異育銀鯽三大病害介紹及防控措施,想養好魚先看這個2016-02-11 17: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5460 次 我要評論 在前些年的異育銀鯽養殖中,養殖戶最怕孢子蟲病,治癒率較低,後來大紅鰓出現,直至近年的鰓出血暴發,這條魚的養殖已經越來越難。
  • 鯽魚鰓出血即將暴發,這裡有份鰓出血防控標準!
    鯽魚鰓出血即將暴發,這裡有份鰓出血防控標準!發病症狀:病魚食慾減退、離群獨遊;檢查瀕死魚,眼球突出,眼球及下頜、胸鰭基部點狀充血,病魚撈出水面後,跳躍中有大量血液從鰓部流出,部分發病魚體側線鱗以下部位發紅;解剖發現,內臟黏連,肝臟充血嚴重,部分魚有黃色半透明腹水;最典型的特徵為死亡的魚鰓蓋上有一紅斑(養殖戶俗稱「美人鰓」)。CyHV-Ⅱ被首次報導是在日本西部養殖的金魚中,死亡率幾乎達到100%。
  • 魚類的雜交育種操作程序及方法
    以雜交方法或利用雜種優勢培育優良品種稱為雜交育種。目前,經過國家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雜交種質的鯉科、荷元鯉[荷包紅鯉(雌)×元江鯉(雄)]、豐鯉[興國經鯉(雌)×散鱗鏡鯉(雄)]、芙蓉鯉[散鱗鏡鯉(雌)×興國紅鯉(雄)]等雜交種質的利用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如異育銀鯽,僅生長速度比親本快很多,而且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養殖產量高、品質優等經濟優勢。
  • 養殖魚類的雜交育種操作程序及方法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一、雜交育種的意義    以雜交方法培育優良品種,或利用雜種優勢稱為雜交育種。雜交可以使生物的遺傳物質從一個群體轉移到另一群體,是增加生物變異性的一個重要方法。目前經過國家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雜交種質的鯉科、荷元鯉[荷包紅鯉(雌)×元江鯉(雄)]、豐鯉[興國經鯉(雌)×散鱗鏡鯉(雄)]、芙蓉鯉[散鱗鏡鯉(雌)×興國紅鯉(雄)]等雜交種質的利用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如異育銀鯽,僅生長速度比親本快很多,而且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養殖產量高、品質優等經濟優勢。
  • 魚類出血性疾病的分析與防控關鍵技術
    異育銀鯽的「鰓出血」病最為典型的症狀即為鰓部外出血,而羅非魚鏈球菌則能引起肝臟的內出血。按照血液逸出的機制可將出血分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兩種。魚類破裂性出血的原因有機械性創傷,如刺傷或咬傷;有侵蝕性損傷,如炎症、腫瘤、潰瘍、壞死等過程。漏出性出血是由於毛細血管後靜脈、毛細血管以及毛細血管前動脈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和受損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於管腔外的。
  • 鯽魚孢子蟲病頻發養殖戶咋辦?_水產快訊(水產藥品)_水產養殖網
    鯽魚孢子蟲病頻發養殖戶咋辦?2017-07-05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6331 次 我要評論 近期正是孢子蟲流行的季節,這段時間凡是有養殖戶池子出現死鯽魚的情況多半是由孢子蟲引起的,在此針對鯽魚孢子蟲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希望有助於養殖戶對孢子蟲病有更深入的認識和加強對對孢子蟲病的防治措施。
  • 什麼是B超?做B超前塗的那層黏黏的的液體是什麼?
    什麼是B超?做B超前塗的那層黏黏的的液體是什麼?每個人也都經歷過,在B超掃描前,醫生會在你的腹部塗上一層黏黏的、涼涼的液體的液體,那這種半凝固半流體狀態的液體到底是什麼?會不會對人體有害呢?
  • 這裡有...
    這裡有一份實操防治手冊!2017-05-04 23: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6390 次 我要評論 文/&nbsp水產前沿雜誌實習編輯&nbsp李齊財進入5月,氣溫、水溫上升,魚類攝食量增加,與此同時,病害高發。高溫季節做好養殖管理、病害防控,尤其重要。
  • 蝦塘混養魚,混養方式有兩種,值得一看
    蝦魚混養有兩種混養方式,一種以對蝦為主,混養1~3個魚類品種,對蝦每667m產量為100~200kg,魚類每667m產量為35kg以上;另一種是以魚類為主混養部分對蝦,魚類每667m產量為200-350kg,對蝦每667m產量為25~35kg。但以前種方式為主,其技術包括對蝦塘混養魚類的環境條件要求,放養品種、密度和方法,餌料投餵技術,日常管理及收穫等方面。
  • 病害研究專家潘良坤教你鯽魚病害防治方法
    大紅鰓發病時間在春夏交替季節,尤其是梅雨季節,也就是近階段發病率較高;高溫季節一般發生暴發性出血病、鰓出血以及孢子蟲病等,絛蟲一般發生在魚種階段。引起死亡率比較高的病害主要有鰓出血、大紅鰓和孢子蟲病。可在飼料中拌入免疫增強劑、維生素C、複合多維、乳酸菌、光合細菌及免疫多糖等,使用方法為10天中連續投餵3天,每天一次,在每天的第三次投餵的飼料中加入,每月使用3次,以促進魚類腸道平衡,增強體質。筆者:如果養殖戶的魚發生病害了,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治療呢?潘良坤:池塘病害發生有一定的特點:高溫之前容易發生大紅鰓,高溫時容易發生暴發性出血病、鰓出血和孢子蟲病。
  • 世界的最大的淡水蝦是什麼蝦?這種蝦如何養殖?
    世界的最大的淡水蝦是什麼蝦?答案是羅氏沼蝦,又稱馬來西亞大蝦,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的水域。它以體大而聞名於世。一般雄蝦的平均體長可達15釐以上,最大的個體約重50克左右。它的前額箭顎微微向上翹起,其上下都有鋸齒,猶如一把鋒利的鋸齒尖刀;在眼睛後面的兩側甲殼上,各有一條細長似畫眉一樣的深青色色素線;前額的兩根觸鬚也呈深青色;每節甲殼的兩側均有一個深青色的小斑點。
  • 黏黏怪要對我下手了
    黏黏怪偷偷地入侵地球了,正在暗中觀察人類的生活,還開了一個自己的研究所,它們最愛搞怪和模仿人類的行為。黏黏怪物研究所Sticky Monster lab 簡稱SML,是一家創意品牌設計機構。2007年誕生於首爾,你們是吃可愛長大的嗎?
  • 「小科普」放久的橡皮筋,怎麼會黏黏的?!
    若要提到橡膠,就不能帶大家認識一種名為巴西橡膠樹(Hevea braziliensis),它又被稱為「會哭泣的樹」,它是目前天然橡膠最主要來源,只要輕輕切開樹皮即會有天然的乳白色的汁液流下。而且萬用的它,也因為生長快速跟栽種容易,許多國家使用巴西橡膠樹的木材作為家具、種子作為榨油材料呢!
  • 美陳 | 黏黏怪物研究所入侵魔都!超治癒!
    捍衛地球和平小分隊發來警報:在飛碟上生活的黏黏怪物入侵地球啦!登陸地點就在魔都!△看看他們在幹嘛?咦?怪物們竟然挺萌的那就禮貌性地害怕一下吧由於自己的星球不適宜居住了,黏黏怪物Mr. Egg派遣了一支由Monsters組成的隊伍來到地球。
  • 從韓國始發,終到魔都的「黏黏怪物列車」發車啦!
    研究所門前有兩個小兵把手,一黃一藍,一左一右,昂首挺胸,氣勢十足。超市可不是光人類才有哦黏黏怪物超市也是很豐富的小怪物們提著購物籃排隊等待結帳這乖巧的樣子很惹人愛呢作為一隻有理想有抱負的黏黏怪物熱愛學習、熱愛工作如果不努力工作那麼跟鹹魚怪物有什麼兩樣呢?
  • 檢查身體時身上塗抹黏黏的液體是什麼?事後需不需要立即洗掉?
    大家在體檢或者診斷疾病時,往往都會做B超,在檢查的過程中,醫生會在要檢查的部位塗上一層厚厚的、感覺黏黏且涼涼的液體,雖然事後都會發給我們紙巾去擦拭,但總覺得擦不乾淨,非常不舒服。那麼,身體上被塗抹的這種液體到底是什麼?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需不需要回家後再將其徹底洗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