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讓你頭禿的公式定理,科學家和數學家都還搞出過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無論是數學還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似乎都很難和有趣扯上什麼關係。它們往往都有著繁雜的理論,晦澀的定義,以及要命的公式,不僅很難讓人把它們和生活搭上邊,似乎就連記住它們的名字都有些困難,難道除了學術大佬,其他人就沒法了解那些改變人類的發現麼?

當然不,之所以我們會有這些誤解,其實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做的事和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關係。

今天,讓我們換一個方式,放開那些公式定理,用一個個故事的方式,帶大家了解那些先驅們的發現,究竟是如何改變生活,影響世界的,以及他們「不太對勁兒」的另一面。

他們不僅不太像一群嚴謹刻板的小老頭,甚至還有些離經叛道。比如,有的人明明是從神學院畢業的,畢業後卻轉身去研究出了物種起源,還離經叛道的提出了生物是自然演化的產物,更指出我們的祖先都只是簡單生物,這世界可沒有神。

不走尋常路的絕不止上面那一個,有的人跨行業的能力簡直讓人嘆為觀止,身為數學家,卻拿到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出的一個理論就引發了數學界的大震蕩,差點搞出了第三次數學危機。誰還敢說理科生就都是文學廢柴?

他們不僅會寫,還會畫,有位數學家的發現就無比浪漫,連函數圖像都是一顆愛心。

當然,他們也有各種的缺點,比如那位發現了萬物規律的物理學天才,居然也會因為小心眼,和另外一個數學天才陷入糾紛,直接導致了一場長達百年的學術紛爭,堪稱數學史的曠世戰爭。

也有人即使一輩子互相爭執,但也終身互為摯友,有兩位上世紀的物理學巨擘,兩人各立山頭,一見面就要掐架,掐了一輩子誰也沒服過誰,連臨死前的最後一個問題都是對手的難題。但卻也經常在公開場合互相稱讚,獲得諾獎後更是第一時間祝賀。

比起記一個不知所云的名詞,我們更容易記住一件事,在了解了這些故事後,再去看那些讓人頭疼的理論和公式,你會發現,至少把它們和它們的發現者聯想在一起並不是很困難了。這就足夠了,畢竟,我們本來也不需要掌握那麼複雜的知識,我們只需要了解技術帶來的改變就足夠了。

以上這一切,都包含在下面的兩組課程裡,在《數學家的故事》音頻課程裡,講述的是我們精心挑選的13個數學家的故事。

而在另一套《科學家的故事》音頻課程中,我們又挑選16個科學家的故事,每期只要3分鐘,就能了解到他們的成就和貢獻,以及那些不太為人熟知的小故事,絕不枯燥,誰都能聽懂,來試試吧!

課程亮點

1.每節只需3分鐘,就能了解每個科學家和數學家的學術成就和歷史貢獻。

2.按時間脈絡排序,好梳理,不混亂。

適合人群

1.正在學習的學生,只講故事,不講公式,小學生也能對科學史和數學史建立簡單了解。

2.對科學史和數學史感興趣的成年人。

課後收穫

1.了解簡單的科學和數學知識,以及這些知識的由來。

2.了解簡單的科學史和數學史,引發對它們的興趣。

那麼,如何獲得這套課程呢?

這套課程是「狂丸科學讀書會」的會員福利內容,之前已經加入過會員的朋友,直接進入小程序即可收聽。

相關焦點

  • 臨沂「農民數學家」迷上「費馬大定理」推算9年
    得知有記者來採訪,五六個工人紛紛圍攏過來,起鬨說「得好好報導一下這個大科學家」。這是一處位於臨沂市羅莊區的一家毛毯廠的廠房工地。程中永原本在另一個工程隊做技術員,工資比普通工種一個月高出1000多元,但那邊的工程還沒有開工。因為這個工地春節後復工早,為了多掙點錢,程中永就抽空到這處工地打幾天零工,鋼筋工、木工,哪個工種缺人,他就幹哪個工種的活。
  • 臨沂倆「農民數學家」迷上「費馬大定理」推算9年
    程中永原本在另一個工程隊做技術員,工資比普通工種一個月高出1000多元,但那邊的工程還沒有開工。因為這個工地春節後復工早,為了多掙點錢,程中永就抽空到這處工地打幾天零工,鋼筋工、木工,哪個工種缺人,他就幹哪個工種的活。  由於一直從事戶外勞作,程中永的臉膛和工友們一樣,紅中透黑、皮膚粗糙。
  • 改變世界的17個公式:勾股定理、相對論-公式,定理,改變世界,勾股...
    公式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無比的簡潔,卻能夠描述萬千世界。數學家、科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還專門出了一本書,名叫《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其中大多數公式我們都見過哦,甚至能夠耳熟能詳。
  • 「拉瑪努金」,一個寫下黑洞公式的神級印度數學家
    經過兩年的研究,在13歲的時候,拉瑪努金不僅全部掌握,而且還發現了更複雜的定理,在他16歲的時候,他得到了一本純數學概論,裡面包含了5000多個數學公式,拉瑪努金如獲至寶,這本書仿佛打開了他的任督二脈,他不斷演化,證明這些書中的公式,短短的一年時間,竟然把這5000多的公式都用自己的方式全部證明了一遍。
  • "拉瑪努金",一個寫下黑洞公式的神級印度數學家
    拉瑪努金就把自己研究出來的一長串數學公式給當時英國劍橋大學的幾位著名數學家看,他們分別是貝克,霍布森和哈代。,他的數學直覺甚至令今天的數學家都感到迷惑,在他死後近100年裡,他的筆記本中記錄的秘密被不斷的挖掘出來,他發現的定理被應用到了他活著的時候,很難想像的領域。
  • 頂級數學家可以「恐怖」到什麼程度?
    普通人都想著成為天才,天才卻想著怎麼成為普通人。記性好的,一般天天噩夢,邏輯好的,每天都想不通,糾結。與其成為天才,不如當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我問過一個科研工作的朋友。頂級的數學家和頂級的物理學家到有什麼分別?他想了一下告訴我幾乎沒有分別。頂級的物理學家要有頂級的數學能力。頂級的數學家能很快接受和參與高端物理課題的研究。分別在於物理更寬泛一些,數學更純粹一些。
  • 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勾股定理的來源和歷史》,僅供參考!
  • 改變世界的17個公式:勾股定理、相對論
    公式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無比的簡潔,卻能夠描述萬千世界。數學家、科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還專門出了一本書,名叫《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其中大多數公式我們都見過哦,甚至能夠耳熟能詳。
  • 專訪法國數學家維拉尼:如何發現一個定理
    在他的《一個定理的誕生:我與菲爾茨獎的一千個日夜》一書中,維拉尼以日記形式再現了這段研究生涯,揭示了一個數學定理的誕生歷程,描繪了數學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真實人生。 但我和我以前的學生克萊門特·穆奧一起,研究如何從數學角度理解這種現象。看看我們可以推導出什麼,了解氣體和等離子體受什麼樣的數學方程約束。 記者:我覺得由數學家來寫這樣一本書,講自己的故事是很罕見的。您是受到什麼啟發來寫這本書的? 塞德裡克·維拉尼:就像你說的,不尋常的一點確實在於,它的重點是故事而不是結果。
  • 這個預言說數學家將被計算機取代,數學家:我不信
    關於機械化數學的爭論也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在計算機科學和純數學深度交叉的領域。對計算機科學家來說,定理證明器有利於嚴格驗證一個程序是否有效,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比主張直覺與創造力重要。比方說,MIT的計算機科學家Adam Chlipala設計出一些定理證明工具,它們可以生成原本由人類編寫的加密算法,以便保護網際網路交易的安全性。
  • 這個預言說數學家將被計算機取代,數學家:我不信!
    關於機械化數學的爭論也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在計算機科學和純數學深度交叉的領域。對計算機科學家來說,定理證明器有利於嚴格驗證一個程序是否有效,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比主張直覺與創造力重要。比方說,MIT的計算機科學家Adam Chlipala設計出一些定理證明工具,它們可以生成原本由人類編寫的加密算法,以便保護網際網路交易的安全性。
  • 世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圓的周長公式排名第十,看你學過幾個?
    英國科學期刊《物理世界》曾讓讀者投票評選了「最偉大的公式」,最終榜上有名的十個公式既有無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簡單的-圓周公式,又有複雜的歐拉公式……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厭惡數學?
  • 科學家竟然這樣為定理命名
    畢達哥拉斯(前570年~前495年)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和音樂理論家。他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創立了畢達哥拉斯學派。(果然搞數學的人就不要在乎神馬髮際線了)勾股定理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紙草書和古巴比倫的泥板,後來在中國、印度、阿拉伯的數學書籍也有記載。不過後來有些學者卻把這個定理歸於畢達哥拉斯,並煞有介事地說他殺了一頭公牛來慶祝。(詳情請見Heath, T. L. . A History of Greek Mathematics.
  • 電路定理與科學家
    一些電路定理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本文對其做一個小結。
  • 初中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韋達定理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不為0)中   設兩個根為x和y   則x+y=-b/a   xy=c/a   韋達定理在更高次方程中也是可以使用的。
  •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歐拉還創造了一批數學符號,如f(x)、Σ、i、e等等,使得數學更容易表述、推廣。並且,歐拉把數學應用到數學以外的很多領域。法國大數學家拉普拉斯曾說過一句話——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文林表示:「歐拉其實是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在數學和物理的很多分支中到處都是以歐拉命名的常數、公式、方程和定理,他的探索使得科學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形態。」
  • 中值定理有什麼用?微分學理論和應用都需要它,且看它的前世今生
    中值定理是反映函數與導數之間聯繫的重要定理,也是微積分學的理論基礎,在許多方面它都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一些公式推導與定理證明中都有很多應用。關於中值定理在高等數學中,函數和其導函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雖然兩者都可以是函數,但是導數只是反映函數在某一特殊點所對應函數的值變化的局部特徵,如果想了解函數在整個定義域上的整體性態,如單調性、極值、凹凸性和拐點等,就需要在導數和函數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微分中值定理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嗨嗨嗨!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歷史上究竟有多少位數學家很難精確的統計,18 世紀以前的數學家難以確定,應該不足500人;而19世紀和20世紀的數學家絕大多數是職業數學家(非業餘數學家)及專業數學家(而非橫跨許多領域的科學家)。而從國家和地區的角度來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只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數學聯盟,而其餘國家和地區在數學上幾乎沒貢獻;而從民族上講,猶太數學家相對於猶太的比例是很大的;所有這些都是科學社會學研究的主題。數學家的成長之路現在,絕大多數的數學家的成長道路大同小異。始於對數學的愛好和興趣,表現出對已有數學的一些理解,開始有些創造性的工作。
  • 神級數學家拉馬努金,靈感竟來源於夢境
    之前咱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靈感和既視感往往是來自於夢境,今天我們就聊一個靈感來自於夢境的真實的例子,他就是神級數學家拉馬努金。提到拉馬努金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卻從小就對數學顯示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在他11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大學數學的全部知識,到了16歲的時候,他接觸到了《純數學與應用數學基本結果概要》這本書,其中收錄的5000多個數學定理,但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證明。於是他開始一個一個地證明書中的定理,為此花費了大概5年的時間,書寫了數百頁的筆記。
  • 解三角形除了正餘弦定理,還可以用射影定理
    第一問很自然先想到正弦定理,發現可以接著利用和角公式化簡,得到sinB=sin(A-B),這個地方要注意角的範圍(0,π),B與(A-B)兩角關係一是相等,二是互補,其中一種情況不符合題意捨去。方法2利用餘弦定理稍顯複雜,主要原因是利用餘弦定理直接看不出方向,能想到用餘弦二倍角公式還是不容易的,而且要得到cosA=cos2B這個等量關係,推導過程計算是有點麻煩的,其實也就是有從結論入手反推,總之,這條路肯定行得通,但是不建議大家採用從射影定理入手,額~~~慢慢算吧做題就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