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021-01-08 談藝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杜甫詩裡的名句,杜甫把詩歌世界最讓人驚嘆的讚頌給了李白。

(李白雕像)

我們之前討論過,杜甫跟李白的友誼並不對等,他們兩個之間的友情是單方面流動的感情。杜甫是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原因有二:1、兩人的年齡有差距,李白比杜甫大11歲,當杜甫剛步入詩歌王國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所以當他們兩個相遇之後,杜甫自然而然的把李白當成了自己的偶像,杜甫嚮往李白的性格(李白對於人世間的一切秩序表示反抗,他看不起堯舜,看不真起孔丘),嚮往李白過的生活(但他做不來,李白的生活是極其浪漫的,但又是與人民隔離的,是個人主義的),他是典型的李白的粉絲;2、兩個人的性格決定的,李白是神仙一般的性格,他放曠不羈,他的精神世界裡,更多思考的是自己,杜甫是個老實人,他樸實敦厚而又深情一往(比如他一生就只有一個夫人),他的精神世界裡,更多思考的是別人。

(杜甫與李白)

當然還有原因,李白有他自己偶像,就是孟浩然,可憐的是,孟浩然心底偶像是王維,王維呢,他更多的情誼給了裴迪……但這只是表象,前面的兩條原因是決定性因素。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遇到了李白,這一年,杜甫三十三歲,李白四十四歲,他們本來可以更早一些相遇,但是種種機緣巧合,杜甫漫遊吳越時,李白經過太原到了齊魯,杜甫漫遊齊趙時,李白又跑去了江南。

這次相遇,對杜甫是一次精神碰撞,杜甫一心是想求官為民請命的(這跟他的家族傳統有關),李白一心忙著遊俠與求仙(李白十五歲就開始學習劍術,到二十歲時真的充當過俠客,甚至還親手殺死過好幾個人,隨後就是到處漫遊。)或許正因為李白過的生活杜甫做不到,他才在內心極其嚮往,總之他從此迷上了李白,他甚至跟著李白親自去求仙訪道,他跟著李白渡過了黃河,到了王屋山,王屋山據傳是道家聖地,他們去山上的小有清虛洞天,去參拜道士華蓋君,可惜當他們到的時候,華蓋君已經死掉了,他們不得不原路返回,隨後,李白往陳留拜訪他的從祖李彥允,杜甫也跟了去……總之那段時間,杜甫就跟在李白身後,像一個小迷弟一樣。

這年秋天,他們又遇到了高適,杜甫跟高適本來就相識,於是三個詩人,就在這裡度過了一個浪漫而又放蕩的秋天。他們有時在城內酒樓上暢談痛飲,有時登上城外的古吹臺,南望芒碭山舒散情懷,有時又走上單父的琴臺,抒發思古幽情……

(古吹臺上的李白、杜甫和高適)

隨後李杜分開一段時間之後,到第二年秋天,兩人在兗州再次相遇,這次相遇,兩人的感情又進一步,他們「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又跟著李白去東蒙山訪問道士董鍊師和元逸人,他們白天攜手同行,夜裡共被酣睡,他們一起談詩論道,這使他們的友情進一步加深。此後不久,杜甫去了長安(他要謀取功名),李白決定重遊江東,兩人在兗州城東石門分手,這一別,兩人終生未能再見,不同的是,兩人分手之後,杜甫一生不曾忘記李白,時時惦記,經常夢到想到李白,而李白此後幾乎再無想到過杜甫,他似乎從此忘掉了杜甫。

(醒則同遊,睡則同被的李杜)

杜甫在長安十年期間就不停地想到李白,他不是「懷」,就是「憶」,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再也沒有直接得到過李白的消息……此後,李白因為參加過永王李璘幕府的工作,而李璘是被判定企圖奪取皇位的人,於是李白逃亡彭澤,隨後被捕入潯陽獄,他中途曾經度釋放,但最終在758年長流夜郎,這個時候,杜甫收到的是李白各種不同的消息。李白此後泛洞庭,穿三峽,遊巫山,當杜甫從洛陽探親回到華州時,也就是759年春未夏初,李白得釋,但是杜甫得到的杜甫消息卻是生死未卜的消息,甚至他收到了李白在夜郎途中已經墮水而死。於是杜甫一連三天夢到李白,心中痛苦,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後來杜甫去了秦州,大概到秦州時,杜甫終於收到了李白遇赦的消息,杜甫非常高興,於是寫了一首詩,就是《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全詩如下: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採承殊渥,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大唐李白》書影)

如果我們了解李白(可以看一下張大春先生的《大唐李白》),這首詩簡直就是杜甫寫的《李白傳》。

詩題裡的李十二白指的就是李白,唐人以族兄弟排行稱呼人,比如韓愈是韓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等。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這裡的「狂客」,指的賀知章,賀知章是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李白初到長安時,乍讀李白之詩的賀知章大吃一驚,稱他為「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的筆一落下,就讓風雨震驚,李白的詩一旦寫成,就讓鬼神哭泣。這其實還是典出賀知章,他見了李白的《烏棲曲》,「嘆賞苦吟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李白的詩寫得太好了,讓鬼神哭泣。「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李白因為賀知章的讚嘆而天下聞名,汩沒,指的是埋沒,以前的困頓、失意自此一併掃除。「文採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承殊渥,受到特別的恩惠,李白被玄宗召為供奉翰林,這是特別的恩惠,他的詩流傳下來的,都精妙絕倫。

(賀知章詩意塑像)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唐玄宗曾經泛白蓮池,在飲宴高興的時候召李白作序。「奪袍一典:《唐詩紀事》裡記載:「武后遊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宋之問,這個故事在講宋之問的詩的時候專門說過)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這裡用這個典故說李白在皇家賽詩會上奪魁。「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李白經常被召到皇宮深院,由此青雲直上。「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李白的乞歸其實是迫不得已的,他當然是被權貴們逼迫的,但他仍然得到了皇帝的深深期許,所謂賜金放還,讓李白歸去,又賞賜金銀。遇到我杜甫之後,我感覺到前生註定般的親近感。「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這幾句是與李白交遊的過往,我與他相遇後,他沒有辜負尋仙求道的志向,也獲得了在官隱之間人身的安全,我們夜裡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縱情吟唱。

(京劇:擊鼓罵曹中的禰衡)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李白雖然才華超群卻沒有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可惜卻無人理解。「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禰衡是漢未名士,素有文採和辯才,但是性格剛直高傲,李白跟他很像。原憲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原憲出身貧寒,個性狷介,一生安貧樂道,不肯與世俗合流。這兩句舉了兩個歷史名人來形容李白的品性。「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做官謀求生存還沒有做到(李白受聘永王是為生活所迫),就換來了無數的誹謗。「薏苡謗」是個典故,漢伏波將軍馬援徵交阯後從南方運來薏苡種子(很像明珠),打算在北方種植,但被進讒的人說成了交戰時收賄的明珠,結果讓自己和妻兒蒙冤。後來「薏苡之謗」比喻被人誣諂,蒙受冤屈。李白被權貴們排擠,誹謗當然是頻繁的。當然也說李白受聘永王不過是為生活所迫,有人說他得了永王的重賂,純屬誹謗。詩人極力將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衝淡,在為李白開脫。

(薏苡仁)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前面兩句:李白從至德二年(757年)冬開始流放,還沒到夜郎,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在渝州遇赦,還憩江夏。又取道嶽陽,南赴蒼梧避禍。蒼梧是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帶的山,與五嶺接壤。因格律關係,杜甫將時序倒置。避禍蒼梧和長流夜郎換了順序。後面兩句:西漢賈誼謫居長沙,屋中飛來鵩鳥,自認為交了惡運,憂鬱而死。李白當時作《放後遇恩不沾》:「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賈生才?」李白在詩裡自比賈生,詩人因此亦以賈生比擬他。李白臥病當塗以手稿付李陽冰時,作《古風·大雅久不作》壓卷,詩中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自比孔子,自傷道窮。「獨泣向麒麟」,用的是這句詩意。

(蘇武牧羊)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說完李白的遭遇。杜甫開始發議論,抒感慨。他借蘇武終於歸漢(他曾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和夏黃公不事暴秦(夏黃公秦時曾為朝廷的博士,後來回故裡隱居)的典故,說明李白不會真心附逆。借穆生辭別楚王劉戊的故事,說明李白能夠自重,永王也並未任用他。漢代鄒陽曾為梁王門客,遭讒被囚,後以「梁獄」喻冤獄、被讒害。以上這幾句,全部用典,讀起來就不易懂,沒法不用典,因為涉及朝事,他要有所避諱。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是說當時因為事理難明,李白被判服了流刑,那麼,如今誰來替李白去把這些道理去向朝廷陳述呢?「誰將此義陳」用反問,把無人仗義執言的感慨表達了出來。「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最後這四句是結束語,晚年的李白猶自吟詩不輟,希望他能早日康復,多作好詩,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書朝廷,讓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寫這首詩時,李白正在當塗養病,於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也有希望李白早日康復,振作起來的意思。

(紀念杜甫的郵票之一)

杜甫寫這首詩,總結與講述了李白的一生,是傳記式的詩歌,傳記文學當然有作傳者的視角,他替李白不平,替李白辯白,基於對李白偉大人格的認可與發自心底的崇拜。《唐宋詩醇》裡說:「『筆落驚風雨』,白實不愧斯言;『詩成泣鬼祌』,甫詩乃可勺之。孟棨曰:杜贈白二十韻,備敘白事,讀斯文盡得其故跡。杜逢祿山之亂,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詩史』。」這是最早的「詩史」說法的出處,後世紀念杜甫,稱他的詩為「詩史」,就起源於他寫李白的這首詩。

(【唐詩閒讀】之136,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唐詩閒讀:「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寫唐詩閒讀系列已經寫到100期的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於是嘗試著想回答它,當然,這還是依照自己的經驗得來的結論,不見得對,但若干次思考之後,我認為詩歌之所以讓人喜愛是因為:詩歌裡所描寫的意象讓人感動,詩歌裡洋溢著真誠與感動。今天我們已經讀唐詩讀到中唐,要說白居易了,但似乎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說透,我們今天往深裡再說說:
  • 唐詩閒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對唐詩和宋詩的區別何在做了精彩的比喻,稱唐詩是「大風吹屁股,冷氣透膀胱」,從頭到尾的滿滿的「雄渾」,宋詩是「坡陡尿流急,坑深屎落遲」,從頭到尾的講求「義理」。這是話糙理不糙的比喻,看著粗俗,但卻準確。
  • 唐詩閒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跟《春江花月夜》一樣,也是詩人「孤篇橫絕」的作品,詩人張繼最終能以詩人的名義流傳後世,靠的只是這一首詩,因為《全唐詩》裡也僅收了他的這一首詩,獨佔一卷。先讓我們看一下這首詩:(詩意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唐詩閒讀:「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酒神精神)實際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國古典文化與古希臘文明如出一轍,就拿唐詩來說,我們討論唐詩時,一定會說到兩個人(【唐詩閒讀】之177,圖片引自網絡)
  • 唐詩閒讀:「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也只有豪放的詩人才有那樣的人生結局,62歲的那一年,李白把自己所有的詩稿交給了他的族叔李陽冰(這位大家都該知道,就是寫小篆的高手,書法家)之後,他劃著小船來到長江上,他看到了江中的月亮,於是,他想去捉,身體落進了清泠的江水之中。萬古如長夜,李白就像流星划過黑夜。
  • 唐詩中的雪——雪的心境
    雪在唐詩中體現出美好的心境,或者閒適,或者浪漫,或者清新,讀著這些描寫雪的詩句,你一定感覺到醉了。第一、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下雪天能夠做的事就是約朋友喝酒。那是剛剛釀造好的美酒,因為沒有過濾,上面還浮著綠色的泡沫,就像螞蟻一樣。
  • 唐詩閒讀:「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但到李商隱的高祖李涉時起,他們這一支落籍於懷州河內的李氏家族,已經查不到任何與皇室或宰相有關係的線索了。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上崔華州書》)五歲就開如讀經書,七歲已經開始寫文章了,早教啟蒙足夠早,到底是書香之家。也可以相信,李商隱少年時期也很有才華。因為他在後來編輯文集時說:「樊南生十六有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這兩篇文章沒有留下來,但足見他的驕傲之情:我大概十六歲時候,寫的文章已經很有名了!
  • 在變老的路上,攜手而行,風雨不驚,暮雪白頭
    在變老的路上,我願與你攜手而行,風雨不驚,暮雪白頭。我不是最好的那個人,但一定是最適合你的人愛情是什麼?是兩個激動的靈魂激烈地碰撞。有人在這個過程中碰傷了,再也不願加入愛情這場人生的遊戲。有人在這個過程中,尋到了靈魂相似的人,即便是熱情褪去之後,也能相濡以沫。
  •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詩歌創作
    琅琊王氏有蘭亭詩會,謝靈運有《石壁立招提精舍》《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田南樹園激流植援》《登池上樓》等名篇,其為盛唐山水詩的成熟導夫先路,開「浙東唐詩之路」上山水詩書寫的先聲。因此,「浙東唐詩之路」作為旅遊文學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文化價值。傳統意義上的「浙東唐詩之路」,以錢塘江經越州(即紹興)至天台為主線,於此一路上,詩歌創作與流傳甚夥,尤其是越州風光,頗受諸詩人喜愛。
  • 大曆十才子,流行於中唐大曆年間,是唐詩發展的轉折
    大曆在唐詩史上相對而言是一個低潮期。這一時期,既沒有出現過大詩人,詩歌的成就也平平而已。但大曆又是唐詩發展的轉折期,唐詩經過大曆年間的醞釀,而後便產生了韓孟與元白兩大詩派,使唐詩再度繁榮起來。而處於這一時期的大曆十才子詩歌也就帶上了這個時代的印記。十才子的個人風格並不相同,但作為一個流派,他們又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
  • 描寫大雪節氣雪景的唐詩宋詞大全
    大雪詩詞不僅有唐詩宋詞,也有今人飲酒歌頌雪景的詩句同樣精彩。《詩經》中《小雅、採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起來看看2019大雪節氣詩詞吧!》》》推薦閱讀:大雪節氣的諺語農諺有哪些?2019年大雪節氣民謠附二十四節氣歌描寫大雪節氣雪景的唐詩宋詞大全1、五絕《大雪十一月節》燠暖知將雨,冬暝晝多陰。
  • 王維的這首唐詩寫得妙:20字內容就像謎語,一看題目才知道是謎底
    又比如李嶠的著名唐詩《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不看題目甚至不知道說的啥,一看題目才恍然大悟。唐代大詩人王維也有這樣的一首詩,20字內容就像謎語,一看題目才知道是謎底。且看: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是王維的一首很有意思的詩歌,雖然內容比較短,但是讀起來很有趣味。
  • 帶你看懂有道詞典筆2.0與阿爾法蛋詞典筆Q3到底有什麼差別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識字不多,就不會看題,老師的進度不會因為一兩個小朋友就會變慢,久而久之成績越落越遠;如果不會寫字,那就會導致做作業非常慢,孩子每天晚睡休息不足,會直接影響長身體。 但是說起輔導孩子,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心無力,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還要給孩子輔導作業、解答各種遺忘多年的基礎知識點,那場景簡直是災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