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閒讀:「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2020-12-06 談藝錄

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裡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的一生是跟酒、跟月光,跟詩不分的一生。

李白的一生很奇特,25歲之前,他讀書,練劍,這屬於他的自我修煉期;

25歲時,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遠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一展平生所學,但當他用一年的時間在全國跑了一圈之後,創出了名聲,但卻仍然是一事無成,這一段時間屬於他的漫遊期;

26歲之後,他去前宰相許圉師家裡當了上門孫女婿(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當上門女婿是丟人的事情,至少也是很沒有面子的。)李白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女家的社會關係走通自己的仁途,畢竟走正常的科舉考試,太難了(唐代的科舉,一年錄取的進士大概只有30人左右)。之後,李白奔走長安,通過各種關係幹謁名流,謀取進身之階,但一直未果,這樣的生活李白過了10多年,這一段屬於他的上門女婿期;

40歲時,李白妻許氏亡故,李白本是上門女婿,自然不能留下,帶著許氏給他生的一雙兒女前往山東,這一年,他認識了劉氏,劉氏對李白前妻的一又兒女極看不慣,對一事無成的李白也不斷的冷嘲熱諷,李白忍氣吞聲的過著他的日子,這一段時間是他的超級人生低谷,屬於他的忍氣吞聲期;

(李白曾有過的高層生活)

42歲的那年秋天,唐玄宗終於經人推薦召見李白,李白進入權力頂層的圈子,他做了唐玄宗的翰林供奉,工作就是陪皇帝給皇帝寫詩,這期間李白才如泉湧,玄宗為他調羹、貴妃為他捧硯,曾令高力士(高比李白大17歲)脫靴,也同賀知章等名流「長安市上酒家眠」,甚至「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是李白得意洋洋的人生高潮期;

44歲那年,唐玄宗禮貌地辭退了這個工作成績突出,勞動紀律極差,人際關係也不好的大才子,美其名曰:「賜金返還」,實際就是辭退發了遣散費。李白頓時覺得「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他的人生又進入全國遊歷期,再一次走入低谷。不同的是這一次的遊歷生涯,是在他是經歷了頂級人世繁華的人生之後再一次回歸平凡,這讓他很快了悟人生,這年10月,他正式成為一名道士,他看透了人生,但道教的虛無思想仍不能慰藉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再次找到了他的終生伴侶:酒!

李白終生都在喝酒,也終生都在寫跟酒有關的詩篇,但唯有這次從長安出來之後寫的這篇《將進酒》最為盪氣迴腸、一瀉千裡、暢快淋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一作: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一作: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次李白是與兩位朋友一起喝,而不是「獨酌無相親」,有朋友在身邊,應當是快樂的,但此時的李白思緒不同往常,這時的酒對於李白是麻醉劑,是逃離現實、期騙自己、擺脫苦悶的藥酒,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氣量依然宏大。

(黃河之水天上來)

於是開篇李白就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看那黃河水一去不回,人生如白駒過隙,早上還是一頭青絲,到了晚上就成了滿頭白髮,於是人生在世,何必執著,「莫使金樽空對月」,人一定會有出頭的那一天,錢花完了還可以再掙,但時光卻一去不再有。

快去烹羊宰牛,快點,我還要再痛飲三百杯!兩位,酒杯不要停,你們喝,我要給你們唱歌助興!

什麼好吃的東西都不算啥,功名利祿也都像浮雲一樣,因此我寧願長長醉去不願醒來,從古至今的聖賢都是寂寞的,只有能喝酒的才能留名青史,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的事跡你可知道,鬥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什麼都不用想,只管大口大口的喝酒。主人啊,不用擔心沒有酒錢,酒錢不夠的話我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拿它換酒就好了。

清代的「鑑湖女俠」秋瑾有一首詩《對酒》說:「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大概也跟李白此時的豪情類似吧。

(呼兒將出換美酒)

喝酒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李白詩中的情感是巨人式的情感,他的哀愁是大到無極的愁,他的恨是天長地久的恨,他的哭中有笑,他的笑中有淚。這世上再沒有一個詩人可以帶著消極的情緒,寫出如此壯美的詩篇!

我很失望,但我絕不沉淪,我很痛苦,但我絕不迷茫!也只有豪放的詩人才有那樣的人生結局,62歲的那一年,李白把自己所有的詩稿交給了他的族叔李陽冰(這位大家都該知道,就是寫小篆的高手,書法家)之後,他劃著小船來到長江上,他看到了江中的月亮,於是,他想去捉,身體落進了清泠的江水之中。

萬古如長夜,李白就像流星划過黑夜。

(【唐詩閒讀】之42,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來聖賢皆寂寞的「聖賢」啥意思?不是指人,沒點水平真理解不了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中,這四句是最能體現李白嗜酒如命性格的,為了說明飲酒的好處,不惜用「鐘鼓饌玉」、「古來聖賢」給自己打掩護。在我們普遍印象或者是語文課本的解釋中,「聖賢」的意思就是古代的聖人賢人,李白狂言道: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飲酒的人才能夠留下美名。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詩詞:擷一縷光陰,唐詩下酒,宋詞伴茶
    于成龍則以唐詩下酒:「夜酒一壺,直錢四文,無下酒物,亦不用箸筷,讀唐詩寫俚語,痛哭流涕,並不知杯中之為酒為淚也。」酒是掃愁帚,又稱釣詩鉤,即可解憂,又增靈感,所以,自古才子,幾乎沒有不好飲的。陸羽茶既為癖,酒亦稱狂。
  • 「劍來」阿良本命劍飲者神通:皆死盡
    我們都知道阿良有一把本命劍,遠遊天外多年名為:飲者。自古以來聖賢皆死盡,今人如何不寂寞?只有那些會喝酒的人,才能夠流傳美名。 而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暗示了阿良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本命劍飲者的本命神通,無非三個字:皆死盡!何為皆死盡?那就是劍修與劍,劍修與敵!
  • 十首描寫寂寞的古詩詞,都是名家經典,各有惆悵難言
    人生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經得起歲月的繁華,扛得住世俗的誘惑,在寧靜致遠中感悟失敗和收穫。黃庭堅說春天很寂寞,「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高適說旅途很寂寞,「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李白寂寞時白髮三千丈,「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程顥寂寞時尋找快樂,「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下面推薦十首描寫寂寞的古詩詞,看看諸君喜歡哪一首?
  • 唐詩閒讀:「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他們有時在城內酒樓上暢談痛飲,有時登上城外的古吹臺,南望芒碭山舒散情懷,有時又走上單父的琴臺,抒發思古幽情……唐玄宗曾經泛白蓮池,在飲宴高興的時候召李白作序。「奪袍一典:《唐詩紀事》裡記載:「武后遊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宋之問,這個故事在講宋之問的詩的時候專門說過)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這裡用這個典故說李白在皇家賽詩會上奪魁。「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李白經常被召到皇宮深院,由此青雲直上。「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 唐詩閒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在這首詩中,詩人準確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全詩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甚至前幾天寫唐詩第一名的時候,有的詩友也提到這一首,認為這首詩才算得上是唐詩的第一名,我們不去爭論這個第一句名,原詩的賞析在上中學時早已被語文老師講盡,但我們卻可以關注跟這首詩相關的幾則小故事:1、這首詩原名並不叫《楓橋夜泊》,寒山寺本身也不叫寒山寺
  • 唐詩閒讀:「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其五)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古人認為人活不過百歲,因此,把百歲當作死的諱稱,比如《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一個人從生到死,壯健而精力充沛的時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個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這兩句跟前面的幾首是詩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鬚珍惜,這也是下面兩句的理由。
  • 唐詩閒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詩當然不是開始於唐朝,就像篆刻裡面的漢印並不開始於漢代,漢印在秦代已經濫觴出其端莊大氣、平穩正直的風格,而唐詩的唐詩氣象,實質上是起源於魏晉時期文人們自由精神而催生的雄渾大氣。漢印成熟於西漢中期,就如唐詩到了開元盛世之後才真正成為「唐詩」一樣。這首詩的作者王灣(約693-751),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 《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為什麼喜歡喝酒《劍來》一書中,無論老男老少,大劍仙,儒家弟子,還是其它各路山野精怪,對喝酒都是情有獨鍾,在文中,關於喝酒的篇幅,也是不計其數,很喜歡其中一句,「與講理之人飲醇酒,對不講理人出快拳!」古人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也正是一種從容,有能力,那我便盡力幫助身邊人,當然更要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畢竟對於有些可憐人,是真的可恨之處,自己落魄不如意之時,也無事,努力充實自己,不去打擾身邊人,也是一種修行,一種從容,老秀才問平安:「辛苦攢下些家底,說不要就不要啦?」
  • 100句寂寞的古詩詞,句句惆悵哀傷,柔腸一寸愁千縷
    100句寂寞的古詩詞,寂寞如影,寂寞如隨,舊歡如夢,不必化解,已成共生。閻選:寂寞流蘇冷繡茵,倚屏山枕惹香塵,小庭花露泣濃春。納蘭性德: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白居易: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詩歌裡的長安 | 唐詩城南最中國
    11月中旬,長安唐村文創產品團隊歷時兩周,專程走訪了城南終南山一帶,探尋唐詩中的城南山水勝景。循著歲月洗禮過的終南地理風貌,重走昔日聖賢明達所遊所覽,目之所及心所歸處,恍若邂逅遺世千年的盛唐江山氣象。去應涵鳳沼,來必滲龍湫。激石珠爭碎,縈堤練不收。照花長樂曙,泛葉建章秋。
  • 「唐詩三大巨頭」和「宋詞大四天王」
    唐詩三巨人一、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唐詩閒讀:「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寫唐詩閒讀系列已經寫到100期的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於是嘗試著想回答它,當然,這還是依照自己的經驗得來的結論,不見得對,但若干次思考之後,我認為詩歌之所以讓人喜愛是因為:詩歌裡所描寫的意象讓人感動,詩歌裡洋溢著真誠與感動。今天我們已經讀唐詩讀到中唐,要說白居易了,但似乎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說透,我們今天往深裡再說說:
  • 「李白的錢哪來的」上熱搜,詩中的玉盤、珍饈、金樽都怎麼翻譯?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前些天,「詩人李白的錢從哪來的」上了熱搜。 李白的詩飄逸瀟灑,仙氣十足,他仿佛永遠在見證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他的詩裡有黃河之水自天上滾滾而來,有九天銀河一般的懸泉瀑布,有皎皎峨眉山月,有千尺桃花潭水。 但有人發出石破天驚的一問:李白整日旅遊,他的錢是哪來的?
  • 【唐詩之路】越州詩社詩韻新昌採風行
    問千年、寂寞時光,哲人安好?欲飲爾陳醪,執手論道。惆悵萋萋芳草。奈何年年也老。逍遙莫如我,梅與鶴、共談笑。條風送綠意,天姥幾多紅鬧。簪花醉眠香陌,南柯誰擾? 望雲間·惆悵溪惆悵清溪,班竹翠橋,桃源何在人間?有芬芳曲陌,幽淺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