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裡的長安 | 唐詩城南最中國

2021-01-12 長安宣傳

城南,

盛唐長安城以南的山、川、水、原之地,

這裡,

是儒釋道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

是盛唐時賢達名士

韋杜家族的暢遊、居住之地,

更是唐田園詩的發源地,

曾誕生有數千首唐詩。

11月中旬,長安唐村文創產品團隊歷時兩周,

專程走訪了城南終南山一帶,

探尋唐詩中的城南山水勝景。

從滈河上遊石砭峪到神禾塬,

從御宿川到南堡古寨,從觀音禪寺到南五臺,

遊歷山河川原,遍尋溝谷溪田,

拍攝了大量終南山地理風光影像素材,

經悉心臻選後創作出了

《唐詩城南 最中國》專題系列地理明信片。

循著歲月洗禮過的終南地理風貌,

重走昔日聖賢明達所遊所覽,

目之所及心所歸處,

恍若邂逅遺世千年的盛唐江山氣象。

▲終南山實景拍攝

《遊終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御宿川實景拍攝

《秋興八首》其八

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樊川實景拍攝

《秋晚與沈十七舍人期遊樊川不至》

唐·杜牧

邀侶以官解,泛然成獨遊。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

野竹疏還密,巖泉咽複流。

杜村連潏水,晚步見垂鉤。

▲終南山石砭峪實景拍攝

《終南東溪中作》

唐·岑參

溪水碧於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淺不勝舟。

洗藥朝與暮,釣魚春復秋。

興來從所適,還欲向滄洲。

▲滈河畔風光實景拍攝

《御溝十六韻》

唐·吳融

一水終南下,何年派到溝。

穿城初北注,過苑卻東流。

繞岸清波溢,連宮瑞氣浮。

去應涵鳳沼,來必滲龍湫。

激石珠爭碎,縈堤練不收。

照花長樂曙,泛葉建章秋。

▲觀音禪寺 實景拍攝

《題終南山僧堂》

唐·羅鄴

九衢終日見南山,名利何人肯掩關。

唯有吾師達真理,坐看霜樹老雲間。

▲南五臺實景拍攝

《次韻和秀上人遊南五臺》

唐·司空圖

中峰曾到處,題記沒蒼苔。

振錫傳深谷,翻經想舊臺。

危松臨砌偃,驚鹿驀溪來。

內殿御詩切,身回心未回。

《秋晚日少陵原遊山泉之什》

唐·楊發

喧濁侵肌性未沈,每來雲外恣幽尋。

塵衣更喜秋泉潔,倦跡方依竹洞深。

暫過偶然應系分,有期終去但勞心。

唯憐一夜空山月,似許他年伴獨吟。

《終南山下作》

唐·孟郊

見此原野秀,始知造化偏。

山村不假陰,流水自雨田。

家家梯碧峰,門門鎖青煙。

因思蛻骨人,化作飛桂仙。

▲南堡古寨稻田實景拍攝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大美山河,動人的不只是

蒼巒群峰、藍天白雲、漫天繁星,

還有那,

可以令人回歸到最真實自我的山水原鄉,

▲南堡古寨實景拍攝

沒有各種華麗的標籤和社會身份,

有的是詩酒花茶、田園耕讀的每一天。

如今,長安唐村借文創產品作為載體,

重拾盛唐山河風貌的悠遠,

喚醒昔日田園村莊的鄉愁,

將這裡的山川原鄉大美得以再現,

把一種遠去的繁盛衍生,通過多樣的文化呈現,

並延伸到鄉村復興的實踐之中。

留住鄉愁,也便有了看得見,

也留得住的文化傳承。

如你所見,昔日山河原鄉之美,

絕對不是一個單獨的村落之美,

不是單單的民居之美,

它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態之美、環境之美,

是鄉情、鄉貌、鄉風、鄉味渾然合一之美。

▲南堡古寨實景拍攝

而文化,是鄉村的靈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

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未來的長安唐村,

將通過不斷深入挖掘在地歷史文化發展脈絡,

以虔誠的態度和充分的文化自信,

呈現出最具特色的唐詩城南文化基因,

以及深厚的唐田園詩文化記憶,

並在此基礎上做好傳承創新,

讓藏於鄉間田野的傳統文化切實

融於人們的現代生活,

從而希望實現用文化復興,帶動鄉村復興,

讓那些從原鄉中生長出的文化,

在原鄉中得到更好的延伸。

內容來源:長安唐村

編輯:水雲間 | 審核:長安君

相關焦點

  •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詩歌創作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浙東唐詩之路」的形成具有濃厚的地理與歷史人文因素。其北靠杭州灣,南、東分連會稽山、四明山,境內氣候溫潤、沃野千裡。同時,浙東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河姆渡文明、舜禹傳說、勾踐滅吳等故事,使人心生敬畏又心嚮往之。至西晉末年,永嘉南渡,北方世族門閥避難至江左。浙東山水引起了北方士人的濃厚興趣。對浙東山水的欣賞,貫穿於紹興至天台一路。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唐詩裡山水田園、風花雪月題材的作品很多,但是寫鳥類的也不在少數。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
  • 倫敦地鐵展出唐詩 採用中國書法配英文翻譯(圖)
    早報記者 俞凱  就在很多上海市民盼望著早一點在上海地鐵裡看到英國詩歌的時候,倫敦市民比上海人還要迫不及待。記者昨天從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獲悉,英國格林威治時間2月5日下午,在大英圖書館的新聞中心舉行了「讓生活更美好—倫敦地鐵中國詩歌發布儀式」。
  • 《英文歌曲》《唐詩
    英文歌曲與唐詩相遇 一曲霍尊演唱《唐詩(A Poem of Tang)》會告訴你答案! 詩以唐之名, 追思盛唐之時, 萬國衣冠拜冕旒。 聽到唐詩這首歌曲能體會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李賀最精彩的作品應該是《燕門太守行》,開篇就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色調極為濃厚,更賦予詩歌更豐富的內容。可惜的是,這個唐代詩人只活了27歲,一生當中都是在失望當中度過。尤其是在他以滿腹才華希望參加科舉求功名的時候,卻因為他人的故意找茬被剝奪了考試資格,內心極為憤懣。
  • 最孤獨的一首唐詩,短短的四句,寫下了最孤獨的人生境遇!
    唐詩是中國文學一顆璀璨的人明珠,光耀千古,這一千多年來唐詩,那是一直代表著中國文學最高的成就,而且唐詩對於我們也是影響極為深遠,裡面更是誕生了無數經典的詩句,有一些詩句還直接轉化為了成語,從而也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
  • ...錢鍾書選唐詩》首次公布出版——賞唐詩多樣全貌,品伉儷詩書...
    其實錢鍾書先生對於唐詩同樣有著濃厚興趣和精深研究,雖然他生前並未出版唐詩的選本,但曾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注《唐詩選》的工作。因為一些原因,在這部《唐詩選》的編撰過程中,錢先生起初只扮演了個「配角」,而到成書時,他更被擯為跑龍套的角色。
  • 唐詩的英文翻譯
    宇文氏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對唐詩代詩歌有精深研究,他的譯文較好地傳達了杜甫原詩的意境和情懷。總的來講,宇文所安及其他美國漢學家,數十年孜孜不倦,勤奮翻譯、研究和傳播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使中國唐代詩歌在美國被越來越多的讀者和學者所接受。  唐代詩歌富含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內容深刻廣泛,形式典雅精美,藝術成就極高。唐詩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對美國現代詩學觀念和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受篇幅所限,本節僅舉雷克思洛斯和斯奈德兩位現代詩人為例。
  • 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
    我大學第一學期選了一門課叫《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我選它是被這課程名吸引了。
  • 理解複雜轉喻現象 提高唐詩翻譯質量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明珠,折射著中華民族在哲學、美學、詩學領域的智慧之光。詩中存在大量轉喻現象,承擔著修辭功能、美學功能和詩學功能,能把大量的文化信息濃縮於字裡行間,助力詩人跳脫詩歌字少篇小文體特徵的束縛,進而最大化自己的交際意圖。若從認知維度審視,詩中轉喻還體現了詩人在感知、觀察和理解外部世界時的獨特思維方式。
  • 塵封數十年,錢鍾書選唐詩首面世
    錢鍾書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建樹豐贍。學界皆知,他在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工作時受命編著的《宋詩選注》,出版60餘年來廣受好評。但學界不知,參與了文學所唐詩選注工作的錢先生,在官定版本之外,選了一個自己的版本。
  • 為什麼唐詩中寫夏至的很少,寫冬至的卻很多?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先民們通過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氣文化,不僅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還影響到了文化領域。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中有很多就是和節氣相關的,比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劉長卿的「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寒山和尚的「草生芒種後,落葉立秋前」。
  • 熟讀《唐詩三百首》,穿越劇裡不用愁!
    要說現在最火的電視劇,《慶餘年》絕對當之無愧。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來看古代朝堂、江湖之間的各種爭奪,這確實有一些「居高臨下」的感覺。《慶餘年》目前的豆瓣評分穩定在8.0,而最新的劇情張若昀飾演的主角範閒祈年殿醉酒詩百篇,頗有點「詩仙李白」的意思。
  • 【尋找最美甘肅詩詞】他們用詩歌記錄下甘肅的美和歷史
    原標題:李白杜甫王維岑參高適這些唐詩名家  他們用詩歌記錄下甘肅的美和歷史  百度資料圖  中國甘肅網6月11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首席記者 張子藝) 由甘肅省詩詞學會、西部商報社聯合主辦的「甘肅詩詞大會」已經舉行了兩個月,在此期間,許多讀者都推薦了他們心目中的
  • 如何用英語介紹唐詩的歷史
    詩歌在唐朝得到空前的發展。Its dazzling value consists of an ideal combination of thoughts and art.唐詩是中國文化的稀世珍寶,是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眾所周知,詩歌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即便是後來的宋朝也難以望其項背。南宋詩人在《滄浪詩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雖然不完全正確,但這也確實是原因之一。
  • 唐詩閒讀:「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人們為什麼喜愛詩歌?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寫唐詩閒讀系列已經寫到100期的我總覺得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於是嘗試著想回答它,當然,這還是依照自己的經驗得來的結論,不見得對,但若干次思考之後,我認為詩歌之所以讓人喜愛是因為:詩歌裡所描寫的意象讓人感動,詩歌裡洋溢著真誠與感動。
  • 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也存在於香港
    西方學術界對中國詩聖向來有興趣,雖然其濃度遠比不上中國之對英國「國寶」莎士比亞。今年春天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紀錄片《杜甫:最偉大的中國詩人》,頗獲好評,編導講述詩人的生平,鏡頭自然有聚焦於成都,還把觀眾帶到杜甫去過的其他地方,計有西安、鞏義、曲阜、成都、洛陽、天水、夔州、長沙、平江等。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將近15年,譯者柳向陽成為一座橋梁——將格麗克詩歌中最幽微精深的情感傳達給中國讀者。「我算半個專業翻譯」2005年的一天,柳向陽打開了「詩生活」網站的翻譯論壇,和同好們交流討論。答案是「直譯」,也就是原汁原味地還原詩歌本來的樣子。柳向陽認為,中國美學講求含蓄簡潔,詩歌講究蘊藉深厚、空靈淡遠,而西方詩歌非常具體。東西方詩歌走的路子不同。要想讓讀者讀到最純正的格麗克的詩歌,他所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還原本來。比如這首《晚禱》。當時,與柳向陽一起翻譯詩集的人問,這首詩為何前面和後面的調子不同,前面像是做報告,後面才是詩的語言。
  • 唐詩裡的鸚鵡,不僅被剪去羽毛關在籠子裡,還被詩人警告不要學舌
    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與鸚鵡有關的詩歌。 坎坷的經歷使羅隱在詩歌裡多用曲筆,藉助象徵意義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而這首《鸚鵡》也是如此,羅隱筆下鸚鵡的悲慘人生,似乎在暗示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