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複雜轉喻現象 提高唐詩翻譯質量

2020-12-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明珠,折射著中華民族在哲學、美學、詩學領域的智慧之光。詩中存在大量轉喻現象,承擔著修辭功能、美學功能和詩學功能,能把大量的文化信息濃縮於字裡行間,助力詩人跳脫詩歌字少篇小文體特徵的束縛,進而最大化自己的交際意圖。若從認知維度審視,詩中轉喻還體現了詩人在感知、觀察和理解外部世界時的獨特思維方式。這為進一步識解這些現象的類型、生成機制以及跨文化轉換路徑提供了新視角。

從認知觀談轉喻研究

轉喻現在被普遍認為是認知主體概念化世界的基本方式,其研究經歷了修辭、語義和認知三個不斷深入的階段。

認知觀照下的轉喻,可按照源域到目標域間的映射頻率而分為兩類:簡單轉喻和複雜轉喻。前者是指從源域到目標域經過一次映射而形成的轉喻,後者的生成則關涉源域到目標域間的多次映射。複雜轉喻中的映射關係或是連續性的,每個單次映射或因其他映射所誘發,或成為其他映射生成的前提條件。具體而言,複雜轉喻的多重映射涉及兩種情形:其一,源域不直接映射到終極目標域,而是先映射到目標域1,目標域1又作為第二個轉喻關係的源域映射到目標域2,依此類推,最終生成轉喻鏈條。其二,轉喻和隱喻間發生互動關係,形成多重概念遷移,導致轉喻—隱喻連續統現象的生成。

 唐詩中的轉喻多具複雜性特徵

按照上述認知映射機理來判定,唐詩中許多轉喻現象都具有複雜性特徵。我們來看轉喻鏈現象。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出塞》)中的「胡馬」為例。「胡馬」本義為匈奴的馬匹,詩人用其轉指北方匈奴的軍隊。「胡馬」所激活的始源域到目標域「匈奴軍隊」間至少存在三次映射,即「胡馬」映射到「匈奴的戰馬」,屬於「整體代部分」的轉喻類型;「匈奴的戰馬」再到「匈奴的騎兵」,屬於「所屬物代所有者」的轉喻類型;「匈奴的騎兵」最後到匈奴的軍隊,是「部分代整體」的轉喻類型。這種轉喻鏈條的生成,具有高度語境依賴性。也就是說,這種連續映射關係需要藉助歷史文化、上下文等具體語境,藉助包括詞項在內的語言要素等手段來實現。

唐詩中隱喻轉喻互動的結果最終形成兩種特殊語言現象,即轉隱喻和隱轉喻。對於轉隱喻而言,轉喻概念映射起到基礎性作用,保證了該詞項轉喻義的優先生成。在詩歌語境下,詩人有意使用具有轉喻義的詞項來隱喻其他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在這一過程中又發生了隱喻映射,進而形成隱喻義。在這種互動關係中,詩人的轉喻思維為概念互動提供了基礎,隱喻操作在此基礎上,藉助上下文語境在新的語義生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轉隱喻現象更靠近轉喻—隱喻連續體轉喻的一端,因此,詩歌中轉隱喻的轉喻特徵得到凸顯,而隱喻特徵被弱化。「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杜牧《遣懷》)中的「楚腰」是典型的轉隱喻。《後漢書·馬廖傳》記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宮中的女子忍飢束腰,來吸引楚王,以求恩寵。後用纖細的腰來轉喻楚王宮中的美人,屬於部分代替整體的轉喻類型。詩人杜牧則借用「楚腰」的轉喻義構建始源域,與自己所接觸到的歌姬或是妓女所激活的目標域建立概念聯繫,以此隱喻自己熟知的江南美女。

與轉隱喻所關涉的多重概念遷移情形相比,隱轉喻恰恰相反,即隱喻義出現在先,具有凸顯特徵,轉喻義生成在後,具有隱性特徵。在詩歌語境下,詩人利用隱喻義的詞項來轉指具有概念臨近性的相關事物。唐詩中的隱轉喻現象在整體上來看還是隱喻現象,更靠近轉喻—隱喻連續體中隱喻的一端。「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中的「玉臂」就是典型的隱轉喻。「玉」所激活的始源域和「手臂」構成的目標域,通過「白、光滑、溫潤」等相似性特徵要素建立起概念聯繫,形成第一重映射關係。詩歌語境為手臂轉換概念角色提供了外部條件,詩人用「玉臂」作為始源域來映射月下思念自己的妻子所激活的目標域,生成第二重映射關係,轉喻類型為部分代替整體。用具有凸顯特徵的身體部位來轉喻女性在唐詩中例子很多,如「雲鬟」用高聳如雲的環形髮髻來指稱妻子,「蛾眉」用彎如飛蛾觸角的眉毛來轉指楊貴妃,這些都屬於隱轉喻現象。

 對詩歌譯者提出挑戰

譯詩之難體現在很多方面,複雜轉喻的翻譯就是其中之一。釐清制約翻譯這些現象的因素頗為重要。首先,譯者對複雜轉喻的敏感度影響著這些轉喻現象的處理方式和結果。譯者複雜轉喻的敏感度是其複雜轉喻翻譯能力的重要參數,這與譯者的百科知識、詩歌背景知識以及修辭知識等有關。詩歌中的複雜轉喻項承載著豐富深厚的漢語文化信息,如果譯者未儲備足夠的相關百科知識,就會給自己識解唐詩中的複雜轉喻義造成巨大阻礙。其次,如何處理唐詩中的複雜轉喻,還受到目的語社會文化語境以及目的語組配規約的影響。通常漢語文化專屬的複雜轉喻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再生」能力都較低,因為它們形成於漢語文化社團中的成員基於自己和外部世界互動中,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如「黔婁」「何滿子」「蓬萊文章」等,在英語世界中難以找到對等的概念和表徵方式。因此,譯者要聚焦以上幾個方面,努力提升唐詩中複雜轉喻的識解能力與翻譯能力。

如何翻譯唐詩中的複雜轉喻?詩人的認知操作使得詩歌中生成了複雜轉喻現象,也保障了詩歌語篇意義建構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這些複雜轉喻現象的映射機制和互動機理也為譯者識解它們的轉喻義提供了推理依據,能夠幫助譯者激活相關的認知框架,檢索、解讀、加工這些複雜轉喻現象,最終識解其轉喻義。

整體來說,譯者處理唐詩中複雜轉喻現象,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路徑。對於唐詩中的轉喻鏈,譯者要根據轉喻映射鏈條進行推理,識解該鏈條上不同概念域形成的節點,進行適當取捨:保留始源域,或者選取轉喻鏈條某一區間上的目標域n-1 /(源域n-1),或是保留目標域n。在處理「轉隱喻」和「隱轉喻」現象時,譯者應儘量在譯文中保留源語轉喻和隱喻的互動關係,或是用目的語中新的轉喻隱喻互動關係來替換;或者解構二者的組合,將「轉隱喻」和「隱轉喻」中的相關要素進行拆分,在目的語中以獨立的隱喻或轉喻形式進行呈現;或是將其省略不譯,在譯文中消解轉喻與隱喻間的互動關係。某些承載了大量中華文化信息的複雜轉喻,在目的語中存在文化空缺,雖不能完全再現,但譯者應該秉持文化自信,通過文內補充語境線索或是文後添加注釋的方式來進行合理補償。

普遍存在於中國傳統經典

複雜轉喻的相關理論為鑑析唐詩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以及評價這些作品的外譯方法與傳播效果提供了認知理據。

用這些理論探究中國傳統經典作品,我們可以得到三方面啟示。首先,複雜轉喻現象不僅存在於唐詩作品裡,而且普遍蘊藏於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這些現象背後的概念映射機制或互動機理相同,反映了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界、社會世界和心理世界互動過程中的思維方式,為我們從認知角度剖析中華民族的文化提供了認知透鏡。其次,這種思維方式與其他民族具有共通之處,構成了不同語言間相同的語義來源路徑,從而為兩種語言中複雜轉喻的互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們才可能以相同的映射方式或互動方式將其呈現在目的語中。最後,一些複雜轉喻的文化依存度高,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對應項,因此必須保證翻譯策略的適切性,力求在彰顯中華文化獨特性的同時,減少目的語讀者的認知負擔,助力他們的理解與接受,這樣才能更好實現包括唐詩在內的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傳播效果。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於語料庫的唐詩經典中轉喻翻譯對比研究」(18YJA740018)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留日預校(培訓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金勝昔

精彩推薦:

嘔心瀝血的翻譯家

翻譯傳播研究促知識轉化效果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玩轉」日常話語中的隱喻與轉喻
    本體和喻體從形式上通過比喻詞連接起來,從內容上通過二者之間的相似性讓這種聯繫可以理解。比如「整個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就是用「黑暗森林」來表述「宇宙」,判斷詞「是」進行連接,未知難測是二者的相似性。由於相似性合理新穎,並且喻體生動形象,「黑暗森林」這樣一個巧妙的隱喻就建立了起來。 轉喻又叫「借代」,也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格。
  • 唐詩的英文翻譯
    近百年來,唐詩在美國的翻譯與接受,卷帙浩繁,無以數計。因篇幅所限,這裡僅舉兩個例子。例一是寒山自述詩:時人見寒山,各謂是瘋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我語他不會,他語我不言。為報往來者,可來向寒山。
  • 谷歌翻譯是如何藉助多項新興AI技術提高翻譯質量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表示,它已在提高沒有大量書面文本語料的語言的翻譯質量上取得了進展。在一篇即將正式發表的博客文章中,該公司詳細介紹了助力提升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所支持的108種語言翻譯質量的新創新技術(特別是缺乏語料數據的約魯巴語和馬拉雅拉姆語)。谷歌翻譯服務平均每天翻譯1500億個單詞。
  • 譯見||文旭:認知翻譯學:翻譯研究的新範式
    Richards)的說法, 「很可能是整個宇宙進化過程中迄今為止最複雜的一種活動」(卞建華,2005:42)。 翻譯直接與語言相關,是不同語言或語言變體之間的範疇轉換。「由於語言在翻譯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傳統觀點現在已經有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因此當代翻譯學中佔主導地位的還是語言學視角的翻譯理論」(科米薩諾夫, 2006:9)。
  • 何為翻譯過程中的理解?
    第二,在翻譯理解過程中,思維是雙語(既要用原文語言又要用譯文語言進行思維)和雙向(理解與表達的互動)交替進行的,其複雜程度和所耗費的精力遠遠超出一般的閱讀甚至創作活動本身。理解是翻譯過程中的首要階段,是保證翻譯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理解主要是以下面幾個方面為依據的:原作的語義系統、上下文、背景與專業知識、邏輯關係,等等。
  • 2018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唐詩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唐詩 2018-03-26 16:1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97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他「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迄今為止,全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翻譯家。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畫說唐詩》(中英對照版),就是許淵衝的譯作。這本書從《唐詩三百首》中,精心挑選了108首,再由許淵衝翻譯成英文,中英對照。
  • 如何提高英語翻譯技巧
    同時,企業與國外籤訂的英語合同與日俱增,因此英語翻譯質量和技巧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與此同時,英語翻譯行業也湧入了大量的勞動力,如何提高英語翻譯技巧成為翻譯行業特別關心的問題,也是廣大英語學習者關心的問題。翻譯工作的不可替代性翻譯工作者的日常任務是語言之間意義和形式的相互轉化,往往兩種語言有著莫大的差別。
  • 「行走的XXX」構式中的隱喻與轉喻
    因此,通過範疇及特徵的轉喻機制,該構式容易激活人的概念。XXX的語義填充項包括表情包、荷爾蒙、教科書、錢包等。其中,轉喻機制主要作用於表情包、荷爾蒙、錢包、人民幣和腿精,而隱喻主要體現在畫報、教科書、百科、CD等,體現了將人比作風景、書籍、藥物、容器等概念隱喻。此外,「行走的肉圓子」等部分構式還體現了意象隱喻。
  • 98歲翻譯家許淵衝,把唐詩翻譯成英文,美得令人沉醉
    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他「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迄今為止,全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翻譯家。這本《畫說唐詩》(中英對照版),就是許淵衝的譯作。
  • 修辭法:轉喻和提喻
    Metonymy 的中文意思是「換喻,轉喻」,synecdoche 的意思是「提喻」。這兩個修辭手法有區別嗎?答案是有區別的,那它們的區別大嗎?Synecdoche 是 metonymy 的一種嗎?在以下的節目中,我來給大家一一解答。 咱們先來聽一個和 metonymy 相關的例句。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被編入美國教科書,留學生看完原版沉默了
    在中國複雜的方塊字組成的詩歌背後,藏著的是一筆又一筆濃重的情感,藏著很多人無法了解到的悲傷、憤懣、寂寥、曠達等無以言表卻又表達得恰到好處的東西。美國的一位詩人埃茲拉·龐德某天也看到了這篇作品,他如獲至寶般將它翻譯成外文,而後美國人將它放到了教材之中,而留學生比較了原作與翻譯之作沉默了。龐德是意象派的代表作家,他出生於1885年,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小鎮上,原本在美國讀書,後來又去到了歐洲。
  • 倫敦地鐵展出唐詩 採用中國書法配英文翻譯(圖)
    就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和國際遊客通過英國地鐵車廂內的2000個告示牌,第一次讀到了在中國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唐詩。  用中國唐詩吸引地鐵乘客「眼球」  出現在英國地鐵車廂內的這些唐詩並沒有用印刷體漢字,而是採用了中國書法的形式,同時配以英國漢學家的英文翻譯,以便將中國詩歌最傳神地傳達給西方社會。
  • 翻譯專家談如何提高翻譯實踐能力
    楊建平 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副主任2017年下半年,全國翻譯資格考試辦公室和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以「如何提高翻譯實踐能力」為主題,組織了首期「翻譯講壇」系列訪談活動,七個語種的10名國內知名翻譯專家應邀參加了訪談。
  • 翻譯乾貨:遵循哪些原創可以快速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今天來分享一點英語翻譯乾貨,如何提高英語翻譯能力?這是我們中國學生學英語的硬傷,雖然英文閱讀, 口語, 聽力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進步, 但是翻譯卻存在不小的困難,因為翻譯不僅考驗英語能力還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理解有很高的要求。那麼,翻譯不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陳哲藝導演新作《熱帶雨》,師生禁忌戀下的隱喻和轉喻
    國民來自世界各地,背景複雜。如何實現社會融合,家庭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實際上,隱喻使未知事物變得可見,轉喻表現缺席的事物。《熱帶雨》中有兩個重要的意象:雨和榴槤。前兩個在隱喻的層面上推進了敘事,後一個在轉喻的層面上連結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間的情感投射。
  • 法學生:如何提高法律英語翻譯能力?
    法律英語與普通英語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法律英語中夾雜著大量的專業詞彙,導致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今天,我就想探討一個法學生十分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法律英語的翻譯能力?眾所周知,翻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長期積累而習得。所以,必須跟大家強調一點的是,即使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去提高翻譯能力,但是很可能一個月,兩個月,你都沒有看到明顯的效果。
  • 話題| 機器可以「翻譯」但不能真正理解
    集智俱樂部的創始人張江,更風趣地說,米歇爾·沃爾德羅普的《複雜》一書讓他對複雜性產生研究興趣,而看了《GEB》,讓他決定為此付出畢生精力。這次,在侯世達與法國心理學家埃馬紐埃爾·桑德合著的《表象與本質》(Surfaces and Essences)中文版即將上市之際,這位知名學者來到了北京。
  • ...錢鍾書選唐詩》首次公布出版——賞唐詩多樣全貌,品伉儷詩書...
    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當天,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通過《錢鍾書選唐詩》,讀者朋友不僅可以欣賞到唐詩的多樣全貌,也可以了解錢、楊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限於自己的理解能力、限於時間的倉促,我對這部《錢鍾書選唐詩》的體會是非常膚淺的。我大致有三點感受:一、全局視野——反映多姿多彩的唐詩藝術世界第一,這個選本是有全局視野的。錢先生的選目雖然非常有個性,跟我們經常見到的唐詩選本不一樣,但是他不是完全信手、隨意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