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家屬給醫生送上計算器:醫生心疼我的孩子 我心疼醫生的眼睛

2020-12-05 長沙新聞網

  (賀湘玲和小患者在一起。)  

  (4月3日上午10點,株洲的劉先生(化名)來到賀湘玲的診室裡,把一個嶄新的電子計算器送給了她。圖片均由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4月4日訊(通訊員 周瑾容) 4月3日,是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賀湘玲教授的門診日。上午10點,株洲的劉先生(化名)來到賀湘玲的診室裡,把一個嶄新的電子計算器送給了她。「賀醫生,用手機上的計算器太傷眼睛,以後算藥量就用這個算。」

  計算兒童化療藥物劑量是一門精細活

  兒童常常被稱作「小大人」,但在用藥上絕不能簡單視為微縮版的成人。兒童用藥在臨床上醫生們往往遵循一些公式,再加上臨床經驗來進行計算。由於很多藥品沒有兒童專用的劑型、規格,這給兒科醫生們準確控制用藥劑量帶來了挑戰,給少了往往影響藥物療效,給多了會帶來用藥風險。普通藥物如此,用於腫瘤患兒的化療藥物就更增加了難度。

  抗腫瘤的化療藥物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它們在殺傷腫瘤細胞,同時又殺傷正常細胞,會導致脫髮、嘔吐、抵抗力下降等藥物反應。由於化療藥物殺傷人體血液、淋巴組織細胞等,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癌症可能迅速發展,造成嚴重後果。賀湘玲是一位工作30多年的兒童醫生,她的主攻方向是兒童血液腫瘤疾病。賀湘玲介紹,平時醫生們會按照孩子的體重計算體表面積,再按照藥物劑量算出總的劑量,再除以藥物的單劑量得出孩子需要的量。維持治療階段的患兒會被要求1-2周要複查一次,醫生要根據孩子的症狀、體重變化等來進行比對與動態的調整。

  「賀醫生心疼我的孩子,我心疼賀醫生的眼睛」

  賀湘玲表示,這麼多年最習慣的是用手機上的計算器,每次都想把用藥劑量算得最精確,在保證療效的同時,又能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一個孩子算一次幾分鐘十幾分鐘不等,最複雜的是年齡小的、體重輕的,就需要更加仔細。「我的患者中,最小的僅僅3個月。」

  劉先生5歲的兒子2018年1月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之後便成為賀湘玲的患者。目前正在進行使腫瘤縮小的化療,準備接受下階段的手術治療。「我經常看到賀主任用手機上的計算器算劑量,門診和病房裡的孩子那麼多,手機上的字很小,看著很吃力,很傷眼睛,就特意去超市買了這個計算器送給她。」

  「這些孩子已經很不幸了,我不忍心再讓他們多受一點點的傷害。」賀湘玲2017年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個人,她的小患者都親切地稱她為「賀媽媽」。賀湘玲介紹,每一個腫瘤兒童,都面臨著漫長和艱辛的治療過程,「我能做做的是對每一個孩子都盡我最大的努力」。

  賀湘玲說到,工作中有很多向劉先生一樣暖心的患者家屬,比如說早上上班之前,已經有人悄悄地給水杯倒滿了水;還有一位做廚師的家長,大老遠地從嶽陽帶來親手做的菜給照顧過他孩子的醫護人員吃。「其實他們同樣也在支持鼓勵著我。」

相關焦點

  • 患兒家長買計算器送醫生
    本報長沙訊 近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賀湘玲教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株洲的劉先生給她送來了一個嶄新的電子計算器。作為血液腫瘤科的醫生,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抗腫瘤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賀湘玲每次都會根據孩子的症狀、體重變化等,用計算器算出孩子需要的藥量。    劉先生的兒子今年5歲,1月份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之後便成為賀湘玲的患者。目前正在進行使腫瘤縮小的化療,準備接受下階段的手術治療。劉先生說,經常看到賀醫生用手機上的計算器算劑量。
  • 四川醫生站著睡著磕斷2顆門牙,全國網友都在心疼他
    門開之時,楊醫生佝僂著身子出了電梯,走向車庫。此時他的背影,仿佛一個80歲的老翁,顫顫巍巍。到了車庫,楊醫生再次摔倒。被人發現後,楊文凱被送至急救中心搶救,後又被送至心血管內科住院觀察。這次連續摔倒,楊文凱磕斷了兩顆門牙,造成四顆牙齒鬆動。
  • 復旦兒科醫生日記:我的弟弟與死神擦肩而過(下)
    幾分鐘後,我看到弟弟躺在轉運床上,從心臟手術復甦室推了出來。哥倆好(攝於1992年3月28日)我弟弟嘴巴裡氣管插管,用著簡易呼吸機輔助呼吸,監護儀發出的聲音尖銳刺耳。弟弟雖然有點迷糊,但是他肯定認識我們,一直盯著我看,不停地流淚。弟弟那麼年輕,他的孩子那麼小,我們不能沒有他。
  • 黑夜給了醫生黑色的眼睛,外加兩個濃墨重彩的黑眼圈
    急診科的張醫生對此深有體會,每次上班總能碰到一堆的奇葩人和奇葩事。他曾經碰到一個心梗的患者,梗塞部位高達95%,需要立即手術。然而和家屬溝通的時候,家屬一個勁地說:不可能的,患者這麼年輕(56歲),怎麼可能心梗,一定是醫生騙錢。結果轉身剛離開,患者上個廁所就倒下了。還有一次,一位中年人拉著一位老年人來看病,說病人皮膚都爛了。
  • 心疼!上百名小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眼睛!
    心疼!上百名小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眼睛!>當天下午2點左右,部分學生出現眼睛發紅、流淚等不適症狀,學校發現問題後立即關閉了消毒燈,並組織班主任、校醫和教師力量,對3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眼部冷敷、滴眼藥水等緊急處置,同時向餘杭區教育局和街道報告。下午4點半左右,餘杭區教育局、街道和區衛健局成立臨時應急處置小組,傍晚5點,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啟綠色通道,安排多組專家醫生接診。
  • 聽從了醫生的建議給寶寶「打鋇餐」,我懊惱的滿頭白髮
    最近上熱搜的孕婦跳樓案,讓人在一片唏噓遺憾和指責中看到嫁人多麼重要,但是醫生真的沒有責任嗎?事後看著醫院出具的法律說明,表明醫院的立場是多麼合法,多么正規,可是兩條人命呢?絲毫憐憫和懺悔都沒有,只有洗脫責任和指責家屬!那麼快速的動作和專業,怕是家屬始料未及的吧。
  • 我身邊的好醫生——田娜
    回到家裡,年幼孩子熟睡後,她仍舊回憶病人的病情並思索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為了解決一些疑難雜症,她還會翻閱名家醫案、反覆的研讀各科書籍,尋找答案,力求診斷準確,開出最有效的處方,在最短的時間內解除病人的痛苦。因而,多年以來,她養成了每晚研讀醫案的習慣,遇到疑難病症時苦苦思索,翻遍醫案只為尋找最正確的方案解除病人的痛苦。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為何醫生讓家屬陪同,而自己卻出去呢?
    進入核磁共振檢查室,醫生安排好病人,準備開始時讓家屬陪同,自己卻出了核磁共振室,再想想那厚厚的電控門,很多人可能會想,難不成是因為害怕輻射?那麼為什麼還讓家屬陪同呢?實際上是我們想多了,核磁共振比起CT、X光檢查要安全得多。
  • 南京「搓手貓」走紅網絡 網友心疼:到我床上睡
    小羅心疼極了,將這一幕拍下來發到微博上,小蝴蝶瞬間躥紅。   小蝴蝶是只流浪貓  小羅是個愛貓的女生,在南京讀書這幾年,認識了十多隻流浪貓。每天,小羅都會給這些小傢伙送點吃的。她說,自己餵養的貓咪,樣子不同,個性也有差別。小蝴蝶屬於嫵媚型的,喜歡發嗲,有人走近時,它會靠過來,表現得很親暱。
  • 「醫生急救車裡吃香蕉」上熱搜,真相讓人淚目
    也有網友心疼道:「有時間誰願意坐在救護車上吃香蕉?」「太辛苦了!吃飽飯,才有力氣救人!」那麼,不同聲音下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評論區不乏這樣的聲音而對於這樣的「關心」家屬自己又是怎樣看的呢?病人家屬 回去路上吃點香蕉很正常啊!他們不該遭受這樣的誤解!
  • 自從當了醫生,朋友說我變得越來越「慫」了
    一番洽談後對方說了一句話:我發現你似乎變得越來越……慫了!我當下一驚,問他什麼意思。他笑而不語,隨後說道:我記得以前的你,能上山,能下海,一心懷著濟世救人的理想,一腔掃除人間疾苦的熱血,夢裡都在拯救病人,總是一臉所向無敵的樣子,但是現在變得唯唯諾諾,說話也要留半分。
  • 孕婦倔強無知,一意孤行,害得新生兒進保溫箱15天,醫生無奈
    「今天終於能看到孩子了,已經半個月了」。張阿姨有點激動,因為從孫女出生到現在,阿姨連一眼都沒看到,孩子就進了保溫箱。說起這個張阿姨就心疼眼淚直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張阿姨的兒媳婦叫李陽,今天35歲了。醫生檢查後,建議她剖腹產,因為35歲已經屬於高齡產婦了,檢查的情況也不適合順產。可是李陽在內心是希望順產的,十分的抗拒剖腹產。醫生只好遵從她的意願,叫她試試看。醫生叫她喝點水,在醫院裡來回的走步。這樣有利於順產。李陽也照做了,可是1小時過去了,醫生在一次檢查 ,宮口只開了一指,醫生要求她立即手術。她還是不同意,就想著第一個孩子是順產的,第二個寶寶肯定也可以。
  • 「我是醫生!」丨瀘州醫生萬米高空緊急救人,7分鐘後患者…
    「我是醫生!」同一航班上的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江湧,正在整理出差的資料,聽到空乘人員的廣播,他第一時間站了起來,隨即在空乘人員的引導下來到發病少年身邊。江湧一邊讓空乘拿來飛機上的氧氣瓶,一邊給發病少年清理呼吸道,讓他保持呼吸,避免發生窒息和誤吸等,同時讓周圍的人散開,保持通風。在實施供氧救治約7分鐘後少年逐漸恢復意識,再幾次嘔吐後,少年逐漸恢復,飛機上其他乘客向江湧投來了讚揚的目光,機上乘務人員及發病乘客家屬對江湧表示感謝。
  • 「我願意」!東莞醫生捐骨髓救白血病男童,這封信讓人淚目……
    可以說是致命的因此,中華骨髓庫一再向王秀文強調並希望她獲得家屬的支持,避免出現臨時悔捐情況。我當然也是希望自己配型成功的,能幫助到人是最好了。但如果配型不成功,我也不會失落」。◆ ◆ ◆ ◆ ◆家屬的感謝信,催人淚下得知王秀文要為自己的孩子捐獻骨髓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投訴] 河北省兒童醫院醫生給患兒推薦三無假冒特醫奶粉 已被媒體...
    由於我家小孩的溼疹嚴重,我於2019年一月帶三個月的寶寶找河北省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某某就診。該醫生診斷小孩為牛奶過敏導致的溼疹,開了一些藥,並推薦了一款寧波特壹旗下的一款胺基酸粉。在就診期間,該醫生亦向其他查看檢查結果的患兒推薦了此款產品。 出於對老主任的信任,我家小孩從三個月到七個多月一直飲用這款產品。
  • 頂級神外醫生死於新冠肺炎
    /CNN 古普塔介紹,美國神經外科註冊醫生有4600人,彼此都有些交集。「我還是住院總時,認識了古德裡奇醫生。那時,他就留著一臉聖誕老人式鬍子,滿臉笑意,眼睛裡閃著光。當他說自己曾輟學,一門心思地想當衝浪手時,我們哈哈大笑。」 同事稱古德裡奇醫生,是「燈塔」「部門之魂」「謙卑而真正熱愛生命的人」。
  • 為什麼說現在醫生越來越不好做了,不是說醫生很賺錢嗎?
    醫生不是工資低,而是工作強度和工資嚴重不成比例。但你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就要做好重回高三的感覺,課程都排的滿滿的,如果不考研,畢業即失業,還有規培。醫生的公資也許比較高,但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很辛苦,夜班,急診,隨叫隨到,手機二十四小時不能停,工作時間遠不止八小時,外科醫生一臺一臺的手術,內科醫生補不完的病歷,都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而且醫生越來越不被人理解,老被懷疑有回扣,被質疑能力,醫生又不是神仙,就有了醫鬧,甚至有生命危險,可以成為高薪職業。所以,醫生很不容易。
  • 胡歌表白醫護人員:我相信醫生,相信科學!
    原來,胡歌的媽媽在他上中學的時候就不幸罹患乳腺癌,並且為了工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但在醫生的幫助下,癌症得到有效的控制。胡歌說,「我想用自己近30年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癌症來的時候的確會讓我們感到害怕,但是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治療的......當癌症來找上門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選擇相信,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 產婦要求救護車上生產被拒?家屬質疑胎兒已露頭遭醫生堵頭
    章女士希望為至今還未甦醒的孩子維權。章女士報料:路上耽擱久了,孩子出生時沒心跳呼吸據章女士介紹,10月5日上午,待產中的章女士在賀州市賀街衛生院住院部分娩發作。因為羊水已破,染有胎糞,出於安全起見,需要去上一級醫院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