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技術論文入圍 ACM MM,阿里雲的城市大腦會是 AI 的未來嗎?

2020-12-03 趙賽坡

美國計算機協會,也就是 ACM,是計算機行業裡最富盛名學會之一,自 1993 年開始,ACM Multimedia (簡稱 ACM MM)已成為全球多媒體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也是被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計算機圖形學和多媒體領域的 A 類會議。尤其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圖像、視頻等影像資料越來越多,圍繞上述多媒體內容的研究也變得越發重要,也因此,每年的 ACM MM 大會的論文就成為觀察學術界、工業界對於多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最新披露的第 25 屆 ACM MM 會議資料中,共收到 675 篇論文,來自中國阿里雲的三篇論文同時入圍,其中有兩篇論文將在 10 月份的大會上做口述報告。

縱觀此次阿里雲的三篇技術論文,都是阿里巴巴神秘機構 iDST 基於阿里雲城市大腦項目做出的研究,內容涵蓋交通事故識別、人流軌跡判斷以及交通數據樣本的匯總等方面。考慮到 iDST 在阿里巴巴今年啟動的 NASA 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大腦也是阿里雲 ET 大腦的重要落地項目,此次基於城市大腦的技術研究得到 ACM MM 的認可,不僅是對阿里巴巴 iDST 技術能力的認可,也有可能對人工智慧的未來走向產生多重啟示。

啟示一:人工智慧必須落地

「人工智慧」的概念來自於學術界,長期以來都是一個學術界小圈子裡的課題。過去 60 多年時間裡,所謂「人工智慧寒冬」也好,「盛夏」也罷,始終都是一個離工業界很遠的概念或想法,直到 PC、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後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才迎來一次真正意義的爆發。這一次,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的工業界認識到人工智慧在產品創新與用戶體驗上的價值,開始瘋狂「擁抱」學術界的技術、人才。

但這種狂熱卻在催生新的泡沫,尤其在資本湧入這個領域之後,為了「智能」而「智能」的概念、炒作層出不窮,而鮮為人知的則是,Google DeepMind 將可以下圍棋的 AlphaGo 相關技術運用到數據中心節能領域,阿里雲將數據、計算能力以及算法上的優勢整合在一起,結合不同行業特點,先後推出城市大腦、工業大腦、醫療大腦等產品,賦能各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以此次入圍 ACM MM 的三篇論文為例,其都圍繞城市大腦的項目來展開,這個項目最早公開於 2016 年的杭州雲棲大會,其首要目的是解決城市發展中的交通問題,正如當時王堅博士所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與交通監控攝像頭之間的距離,他們雖然在同一根杆子上,但是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因此,從打通數據入手,並在海量、實時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做出智能決策,是阿里雲對於城市大腦的基本定位。從這個角度上說,城市大腦項目就像是一個人工智慧落地的試驗場,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可操作性和社會價值。

啟示二:技術進步來自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

技術的進步從來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結果。某種意義上,人工智慧長期以來無法得到社會認可的原因是因為其所謂進步和發展與社會經濟之間是脫節的,這種來自於學術界的技術進步是無法真正適用於在現實生活的,這也成為長期以來困擾人工智慧發展的主要障礙。

最近幾年來,大量學術界人才湧入網際網路巨頭或創業公司從事人工智慧研發,一方面是經濟利益的考量,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只有網際網路公司才擁有海量的數據以及廉價高可用的計算能力。比如在城市交通領域,針對交通監控視頻檢測異常的算法中,倘若沒有海量的數據做支撐以及真實場景下的評測對照,這種技術上的「進步」或許永遠沒有用武之處,而在同人鑑別這個經典的計算機視覺問題上,實時、海量的數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算法性能,從而帶來整個鑑別體系的升級完善。

上述兩個難題恰好也是此次阿里雲提交給 ACM MM 上的兩篇論文主題。以交通監控異常為例,一旦監控視頻裡出現諸如交通事故、違章停車、車輛逆行等時間都需要及時處理,但過往的操作方式通常是人為檢測,但隨著城市攝像頭越來越多,單獨依靠人力是無法滿足這些需求,阿里雲的論文裡提出了一種基於 3D 卷積申請網絡的方式,如下圖所示,通過對正常交通視頻裡的車輛行駛狀況特徵提取和建模,如果車輛數秒後的運動趨勢與模型產生誤差,達到一定閾值後即判斷為交通異常,從而形成一套全新的異常狀況監測系統,實際檢驗的結果與模擬效果非常接近。

而在對同人鑑別的研究中,深度學習的模型相比於傳統方法已經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尤其是城市複雜的道路上,幹擾因素非常多,並不能真正還原實驗室裡的算法效果。阿里雲的論文展示了基於真實城市道路上的同人鑑別機制,通過將前端和後端的分離,分別採用兩種訓練模型,既保證了算法的實時性,也有效提升了算法性能。

類似這種來自於現實社會的技術發展需求構成了當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另一方面,上述技術發展的成果又會不斷在實踐中得到優化改良,阿里巴巴 iDST 副院長、IEEE 院士華先勝這樣評價:「這三篇論文的研究起點都來自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其研究成果都將幫助到城市大腦的落地。」比如,杭州的交通狀況或許和蘇州又有很大的不同,而當蘇州成為城市大腦又一個落地城市之後,之前來自於杭州的相關技術又要結合蘇州當地的交通狀況(如路網規劃、交通擁堵點等)進行重新的部署和升級,這既是一次「機器學習」,也是城市管理者對於城市狀況的一次學習之旅。

啟示三:人工智慧的探索才剛剛起步

當天才般的阿蘭·圖靈在 1936 年出版《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時,他或許不會想到,這篇論文透露出的「模仿遊戲」會成為接下來一代代聰明頭腦為之奮鬥的目標;而當 1958 年 NASA 成立之時,或許連下定決心追趕蘇聯的艾森豪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會影響 20 世紀下半葉的世界進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根源於對未知以及對未來的探索。

當下的人工智慧也處在這樣的關鍵探索階段。

3 月,阿里巴巴宣布啟動「NASA」計劃,面向未來 20 年的技術發展趨勢組建獨立研發部門,建立全新的管理機制,包括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晶片、物聯網等成為「NASA」探索的領域;5月,Google 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公司戰略轉向「AI First」,將人工智慧作為公司內外的核心戰略;7月,百度喊出「All in AI」 的口號,集全公司之力發展人工智慧;也是在 7月,微軟組建全新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將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翻譯方面探索新的可能性。

以上這些巨頭的布局和戰略調整,都建立對於技術發展的高度信仰之上,然而從公司基因與商業模式層面來看,這些人工智慧的探索又有諸多不同。依託平臺型經濟成長起來的阿里巴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集中在「賦能」這兩件事上,不管是 ET 工業大腦還是 ET 醫療大腦,其核心訴求點還是希望通過將人工智慧應用在這些行業,與行業的合夥夥伴尋求共贏關係;而 Google、百度的人工智慧探索則更多依靠自身工程師團隊的「靈光乍現」,其產品落地能力和生態合作能力實屬一般;至於微軟,或許在研發層面具有超強的能力,但在一個產品成熟的公司,新技術的研發到產品出爐,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發表演

這恰恰也是當下人工智慧發展的有趣之處,它展現了新技術之於人類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然而正如上文所言,這枚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各大標榜人工智慧公司的產品能否落地、如何落地又如何形成社會、經濟價值的反思和追問,更重要的一點,人工智慧正在成長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一如當年的 PC、網際網路以及近幾年的雲計算一樣,那麼如何讓社會各行各業在人工智慧之上進行創新,也成為人工智慧未來探索的重要命題。

而在阿里巴巴這個面向政府層面的城市大腦項目裡,也是由來自不同領域的多家公司共同推動實現,就像此次三篇技術論文所代表的趨勢一樣,技術的發展衍生出新的商業需求,反過來又激發技術創新的動力,這或許就是阿里巴巴的探索理念,不久前的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對此做了更進一步的解讀:「我們要做的,是用機器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比起人工智慧,機器智能這個詞更加準確。……城市大腦不但能造福百姓,也會像登月計劃一樣,成為機器智能未來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臺。」

相關焦點

  • 這裡是未來嗎?阿里雲ET城市大腦「超能力」也太6了!
    上周,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探索「數字孿生城市」白皮書》,描繪了一幅阿里雲ET城市大腦助力下的未來生活藍圖。AI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什麼樣的AI才是真正的「城市大腦」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首個成功落地杭州的阿里雲ET城市大腦,這位「高智商學霸」自2016年正式啟動後,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樹立起了行業標杆。杭州的阿里雲ET城市大腦以交通治理創新為主。
  • ACM MM 2020大獎項出爐!南開獲最佳論文獎,西安交大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會議收錄的論文成果提前錄製成為視頻,參會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觀看,論文作者將會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與參會者進行互動交流。本屆會議主會共收到論文投稿1694篇,與2019 年相比提升了 81%,也打破了ACM MM 會議的記錄。最終,會議共收錄論文474(收錄比約 27.9%) 論文幾乎觸及了所有多媒體技術的研究領域。
  • ET大腦:NASA的向量,阿里雲的絕對值
    比如說國內雲計算市場佔有量第一的阿里,就在近半年時間裡高調推出了多種人工智慧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其中以幾款ET大腦聲量最大,阿里內部資源傾斜度也相當高。截至目前,阿里雲已經相繼推出了ET城市大腦、ET醫療大腦、ET工業大腦和最新的ET環境大腦。其主要功能是以AI技術解決行業效率與數據監控等問題,比如最新的ET環境大腦的功能是監控汙染等環境預警。
  • 為機器裝上ET大腦 阿里雲開啟AI新製造時代
    以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工業4.0新技術將成為中國製造業提升效能的關鍵。目前,阿里雲正在搭建中國製造2025的架構雛形,為企業提供雲計算的基礎平臺。阿里雲在將會為機器裝上ET大腦,用人工智慧技術揭開「新製造」時代的面紗。
  • 海口市攜手阿里雲參展本屆智博會 共同打造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城市
    以「人民的城市 — 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將於12月3-5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海口市攜手阿里雲將在2號館B005展位共同展示科幻小說中未來城市樣子。其實,從2016年的杭州數字治堵起步算起,阿里雲城市大腦相關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已超過4年,因此關於城市道路交通方面,阿里雲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基於此,阿里雲利用雲計算、AI視覺分析技術和AI深度學習等多種前沿技術,對前端多種傳感器沉澱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多維度實時融合計算,這可以實現對城市交通的微觀、中觀和宏觀的多層次實時在線分析,並對海口的信號燈系統進行實時的優化控制。
  • 阿里健康與阿里雲醫療AI合體 共建並升級ET醫療大腦 - 中國日報網
    21日,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吳泳銘與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出席雲棲大會阿里醫療AI專場,聯合宣布共建阿里醫療人工智慧系統——ET醫療大腦,並將其升級為2.0版本。這意味著,經過內部整合,作為阿里巴巴「Double H」戰略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阿里健康將與阿里雲全面協同,全力深耕醫療AI業務。
  • 7篇必讀ACM MM 2019論文:圖神經網絡+多媒體
    圖神經網絡在多媒體領域應用非常多,本文整理了七篇ACM MM 2019最新GNN相關論文,並附上論文連結供參考——個性化推薦、短視頻推薦、多視頻摘要、基於文本的行人搜索、視頻關係檢測、社區問答(CQA)系統等。來新智元 AI 朋友圈和AI大咖們一起討論吧。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與杭州市政府一起宣布了「城市大腦」計劃,將人工智慧理念帶入城市,旨在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揭示城市大腦奧秘 其實早在今年3月,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導下,城市大腦就已開始啟動,包括阿里雲在內
  • 阿里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推動人工智慧在城市、醫療等行業應用
    11月13日,香港理工大學、阿里雲在香港籤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及醫療行業的應用。據介紹,雙方先期研究成果將率先在香港應用,然後再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城市。
  • 阿里NASA計劃:城市大腦成智能研究第一平臺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7月20日,據阿里雲方面消息,城市大腦三項技術論文同時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第25屆國際多媒體會議三篇論文的同時入選,證明了將城市作創新平臺的城市大腦,已經成為智能研究的第一平臺。據了解,ACM MM今年共收到675篇論文,經審慎的多重評選,最具價值的論文才有機會受邀參加大會,其中僅7.5%的論文可在大會上做口述報告。城市大腦入選的其中2篇論文已獲口述報告資格。
  • AI養豬?阿里「ET大腦」究竟在做什麼?
    一年多前,阿里發布人工智慧ET大腦。去年12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AI。與此同時,阿里雲還首次公布了ET大腦的Logo。   在具體應用方面,阿里雲的ET大腦也進行了多項探索。
  • 阿里主辦ACM MM 2020召開,醫療AI、多媒體內容理解成熱門話題
    速途網10月15日訊(報導:喬志斌)今日記者獲悉,由阿里巴巴主辦的2020年ACM Multimedia(以下簡稱ACM MM 2020)大會於日前正式召開,這是國際AI頂會主辦權首次花落中國科技企業
  • 阿里巴巴獲ACM MM 2020主辦權 ACM是什麼組織?
    而ACM MM被認為是多媒體技術領域奧運級別的頂級盛會,各類機構都將在會議上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華先勝是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5年度傑出科學家、MIT TR35大獎(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等榮譽,也曾擔任ACM Multimedia大會的程序委員會主席。
  • 那些科幻小說中的未來城市,已在海口萌芽
    想做到全程綠燈,需要城市大腦對整個海口市的交通進行即時分析,相關產品就要針對海口市交通的特點,在落地過程中需要進行相應的產品優化與定製。其實,從2016年的杭州數字治堵起步算起,阿里雲城市大腦相關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已超過4年,因此關於城市道路交通方面,阿里雲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 溫州「城市大腦」、「AI溫州"LOGO,你Pick哪一個?
    2.數字「1、0」,是計算機二進位語言,象徵溫州推進城市數位化、發展數字經濟。3.「大腦」,彰顯出「城市大腦」的特性。4.「窗口」,表示溫州「城市大腦」是溫州善政、興業、惠民的服務窗口。5.無限大符號「∞」,寓意溫州「城市大腦」無限精彩、無限未來。
  • 阿里主辦的ACM MM 2020召開,創造多項歷史紀錄
    記者獲悉,由阿里巴巴主辦的2020年ACM Multimedia(以下簡稱ACM MM 2020)大會於日前正式召開,這是國際AI頂會主辦權目前刷新多項紀錄,論文投稿數和收錄數均創下歷史新高,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ACM MM 2020大會主席華先勝表示,醫療AI、多媒體內容理解等是
  • 遠觀近看阿里雲ET平臺 如何開啟AI落地新風潮
    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這代表著雲計算與AI等技術將更密切融合。實際上,阿里雲在架構升級之前已經在內部孵化了強大的AI平臺能力——ET大腦,ET大腦於2017年12月由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裡正式公布。
  • AIOpenIndex發布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
    AIOpenIndex 發布的 2020 年 AI 城市榜單涵蓋了全球 5347 個機構的 537236 位學者 20 年的研究成果(2000 年 - 2019 年),並從 2 億多篇學術論文中篩選出 50 萬篇頂級 AI 論文(頂級會議和期刊由技術委員會專家確定,可參考https://www.aminer.cn/ai2000)且追蹤了它們的 3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其中,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鄭州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多項殊榮齊發,不僅彰顯了組委會對獲獎城市的認可,也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肯定。
  • DTCC2020|阿里雲朱潔:NoSQL最新技術發展趨勢
    阿里雲NoSQL技術創新實踐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在NoSQL這個資料庫領域最為活躍的版塊,阿里雲在過去的一年裡做了哪些技術創新實踐。創新突破縱深場景過去的一年中,阿里雲在NoSQL領域創新突破的縱深場景主要有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