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AI養豬。據了解,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提升了母豬年生產能力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
近日,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AI養豬。據了解,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提升了母豬年生產能力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
在國內,百度、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被賦予了AI新時代的開創重任。一年多前,阿里發布人工智慧ET大腦。去年12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AI。與此同時,阿里雲還首次公布了ET大腦的Logo。
在具體應用方面,阿里雲的ET大腦也進行了多項探索。
ET大腦之智慧城市
上個月底,馬來西亞官方宣布,將首次引入中國AI技術對城市進行全面調節,並正式籤約阿里雲ET城市大腦。此次籤約之後,未來AI將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包括首階段應用於首都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通過紅綠燈動態調節、交通事故檢測等緩解擁堵的交通狀況。
此次與馬來西亞和做,是ET大腦的首次「出口」。但事實上,這一計劃已經在中國的城市建設中逐漸上演。
早前,ET大腦曾在杭州進行了試驗,據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表示,交通在任何大城市都是個老大難問題。而「城市大腦」這個人工智慧系統,能對監控攝像頭、紅綠燈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自我管理,優化方案。
2016年,杭州市蕭山區試點,首先通過監控攝像頭和路況採集裝置,「數」出了杭州到底有多少車:杭州市區車輛保有量是120萬輛,但限行後,每天上路的車仍有120萬輛。其次,系統根據實時交通流量,對紅綠燈進行統籌調節,使得車輛在高架路上的通行時間平均縮短了5分鐘,在普通道路上的車速提高了15%-20%。
近日,據說衢州的市民也開始沸騰了。在ET大腦的助攻下,衢州市設計出了「四網一大腦」總體架構。
未來ET大腦會將城市塑造成什麼樣或許難以設想,但就如王堅所說,城市是人類發明的最大智能硬體,但這個硬體『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城市只有利用好數據資源這一項新資源,運用人工智慧中樞,才能解決各種城市公共問題。
ET大腦之智能製造
自智能製造2025提出之後,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都成為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
2017年3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宣布推出的ET工業大腦。據了解,ET工業大腦的主要作用是將網際網路和工業製造相結合。通過「在車間寫代碼」,ET工業大腦突破了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預測等製造業核心難題。
據了解,ET大腦頗具「神效」:可通過分析工業生產的數據規律提升機器產出、降低生產成本,在幫助能源巨頭協鑫光伏提升1%良品率後,僅用28天即快速複製到國內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提升混煉膠合格率5%。
上月,廣東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啟動會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全國總部正式揭牌成立。宣布阿里雲將聯合廣東本地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服務全國的工業大腦。
如今,各個地方政府在智能製造的方向指導下都在大力推進「企業上雲」戰略。依託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內的中小企業可以應用阿里雲,開展基於雲平臺的業務移動化、網際網路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降低企業信息系統構建成本,快速形成數位化能力。
ET大腦之智能運輸
除了在城市建設和工業領域,ET大腦也開始像航空鐵路運輸等行業延伸。
去年12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發布了ET航空大腦,用運籌優化、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方法幫助首都機場分配停機位,預計每天調度1700架次航班,幫助乘客節省5000個小時,大大提高航班中轉效率,從而降低延誤率。
以首都機場為例,作為全球吞吐量第二大機場,每天要接待近兩千次航班,但是停機位卻僅有三百個左右。如果用人力調度,停機員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通過人工記錄並梳理機位分配信息,根據機型、停機位大小、停機位位置、跑道位置、突發情況等眾多因素做出判斷,每天花費的時間很長。
應用ET航空大腦之後,其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分配停機位,只需要50秒就可以完成人類需消耗一整天才能做出的停機安排,實現了最大限度提升飛機的中轉效率,降低延誤率。與此同時,ET航空大腦還將廊橋停機位利用率提高了10%,相當於每天讓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每天為旅客節省約時長約5000小時。
當然,這一智能應用,是否會讓原來的停機員下崗不得而知。
ET大腦之智慧金融
與ET航空同期,阿里發布了ET金融大腦計劃。
據阿里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徐敏介紹說:「ET金融大腦將在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服務、智能投資、智能監管等領域助力金融行業進入智能時代。」
在智能營銷方面,銀行可以藉助阿里雲將信用卡激活預測準確率提升5倍,同時將把客戶流失預測準確率提升7倍;智能風控方面,可以對直銷銀行和網貸場景下的風控欺詐進行全流程的梳理,通過更多數據維度進行分析,同時進行風險反欺詐優化;智能服務上,機器人可以代替88%的人工。
小結
AI作為產業賦能的加速器,與任何產業都能夠發生化學反應。在工業領域,智能製造能否實現與AI的軟硬體智能程度密切相關;在城市建設方面,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都也都不能缺少AI;人們日常的家居、出行、教育、醫療、保健……都是AI的重要陣地;航空航天和鐵路等運輸行業,人工智慧也在大力普及;而農業,也引發了眾科技巨頭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