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已於昨日在烏鎮拉開帷幕,這場行業盛宴再一次匯聚全球目光。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而展開,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等關鍵詞成為大會熱點。
去年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李彥宏提到百度基於AI應用場景拓展層面的無人駕駛技術、智慧城市方案等,希望 AI技術能應用到各行各業。而過去的這一年,百度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百度Apollo 3.0發布、自動駕駛車走向量產 、自動駕駛車商用項目落地……
今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李彥宏表示:隨著百度大腦不斷從技術層面向應用層面的進化過渡,百度人工智慧正全面展開國民經濟產業層面的應用落地。
以農業產業為例,儘管我國農業產業正在逐步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態向現代化產業形態的過渡,但是農業生產畢竟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耕種次序、種什麼作物、選什麼種子化肥農藥、施肥灌溉頻率等因素的把握都決定最終的收成量,而這其中有沒有一個科學的參考標準來執行,用以提高農耕產量、降低農耕成本?
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建立起以「氣候、土壤、農事、」等多位一體的農田標準化種植模型,通過遙感等工具,來精準的判定公眾次序、什麼地種什麼作物用什麼話費達到收成最大化,同時協同的還有及時發現病蟲害,並做到精準施藥。從而達到農民有效節省農藥支出、耕作產出提高、糧食農藥殘留降低等最終目的。
就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拓展層面來講,百度以技術賦能「種糧」的方式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升級。而在這個維度之上,BAT三巨頭均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阿里雲旗下人工智慧ET大腦賦能農牧養殖業,馬雲的AI養豬場
基於機器視覺技術,通過ET大腦為每頭豬建立數據檔案,品種,年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數據一目了然,而這些數據是判斷豬的健康度、進食度、料肉比情況的重要依據,數據收集、分析貫穿豬的整個成長過程,在此基礎上全面實現人工智慧養豬。
通過農牧養殖業關鍵環節針對性建模、數據收集、模擬運算,此前主要依靠人力來完成的監測豬場、繁育管理、疫病防疫等工作,如今都可以進行視頻圖像化處理分析,並結合面部識別、語音識別、物流算法等技術來實現較為複雜情況下的優先級的決策。從而做到依託阿里雲ET大腦打造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的AI養豬場。
數據方面,前期理論驗證階段阿里雲ET大腦的賦能之下,母豬年生產能力提高3頭,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騰訊的「AI生態鵝廠」
兩年前,騰訊就開始了基於AI技術養鵝項目的籌備工作,今年年初,騰訊的AI養鵝項目在貴州正式開展試點。
據了解,該項目基於騰訊自主研發的T-block(騰訊積木)技術而展開,依託此技術實現對「鵝廠」進行動態、實時、可視化的管理和遠程操作。同時,騰訊AI團隊將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研發出一套適用於鵝的鵝臉識別技術解決方案,用以實現對每隻鵝進行建檔、投食等精細化管理。此外,為將打破鵝與人的溝通壁壘或將給出「鵝語翻譯」方案。
除了BAT三巨頭之外,不少走在人工智慧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前沿的企業均提出或給出了助力農業產業升級的新方案。未來,打開支付寶螞蟻森林、螞蟻莊園、QQ農場,我們在雲端養幾隻豬、種一畝三分地,現實裡的養殖場、稻田裡或真的有機器在幫我們打理。
文丨李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