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觀歷史的璀璨星河,著名的歷史人物如同繁星一般閃耀,在這其中還有不同,對社會以及歷史進程造成重大影響的,一般會被大眾尊崇為聖人,這些人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的都影響了後世之人,從古至今有5個半聖人。
當然如果要說「兵聖」「畫聖」「詩聖」這類,在某種領域建設卓著的肯定不少,但今天說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各個領域的聖人,分別是大禹,孔子,老子,王陽明,周公,曾國藩這5位半,他只能被稱為半聖。
提到大禹往往都伴隨著神話大禹治水,這件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大禹在治水後劃分天下,鑄九鼎以鎮九州,劃分疆域,不然的話還不知道整個華夏領土會是什麼樣子,被稱為「維禹之功,九州攸同。」,稱為聖人當之無愧。
第二位聖人為周公,周公可以說是封建時期禮儀的締造者,禮儀對於社會進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人人不講「禮」,這個社會將會是什麼樣子,雖然沒有思想流傳下來,但卻為社會制定了秩序,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三位就是孔聖人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秦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的皇帝也對儒家很是看重,即便是到了今天,儒家的思想仍舊體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了國人思想數千年。
第四位老子,道家是能夠和儒家思想分庭抗禮的存在,「無為而治」的世界觀,經典著作《道德經》,被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家頌揚著,就連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學問,魯迅更是表示,不了解老子,就是不了解傳統文化。
第五位王陽明,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他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最早遵從「唯心論」的學者,他的思想早已經遠播海外,應該是最早的一場啟蒙運動了,教會了大家怎麼去看待自己的內心和外界的聯繫。
最後的就是曾國藩了,他也是被不少人認定只能為「半聖」,曾國藩是中興之臣,可以說直接延續了清朝的壽命,《曾國藩家書》更是在規範己身,塑造家風上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那麼他為何只能被稱為半聖?何事遭到質疑?
其實也很好理解,既然為聖人必然是內心善良,為國為民,曾國藩畢竟是將領,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造成了太多的殺戮,章太炎就表示曾國藩可以說為聖賢,也可以說為殺人兇手,就這樣成為了爭論不休的「半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