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裡的紅岸基地?不,這是中國「天眼」FAST的雷電「結界」!

2020-12-04 中國氣象報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它於2016年正式建成啟用,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至今,FAST望遠鏡已經發現40多顆脈衝星,為我國天文觀測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FAST投入使用後,除了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還將觀測脈衝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與物理規律;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因為雲貴高原為雷電多發區,FAST在建設初期曾多次受雷擊侵擾。所以要確保FAST望遠鏡正常運行,防雷十分關鍵。27歲的張仲作為總設計師帶領團隊擔下了這個高難度任務,在他們的守護下,「天眼」自投入使用以來,沒有發生大面積雷擊致設備故障,沒有對觀測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這個結構特異、體型巨大的中國「天眼」如何布下如此防護嚴密的雷電「結界」?不由得讓人想一探究竟。

初探——

5天內爬崖越坑 完成上千點位勘察

2012年底,張仲所在的北京萬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準備競標FAST射電望遠鏡防雷設計項目,張仲也被公司任命為項目組總設計師。而競標需要提交的初步設計方案和思路,就來源於5天限定時間內,團隊在貴州FAST施工現場的實地勘察。

這差事不輕鬆,從貴陽到FAST所在的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需要坐5個多小時的車,而且最後7公裡的路程還是只有拖拉機才能通行的機耕路。一路下來,大家都已經被顛得七葷八素。

按照設計,整個FAST需要布設2260個促動器,以便隨時調整望遠鏡的主動反射面,最大限度收集宇宙電磁波。而每個促動器都必須做好防雷保護。這些促動器均勻分布在望遠鏡的各塊反射面板上,這意味著勘察要跑遍整個窩凼。

大窩凼窪地有多大?張仲告訴記者,它位於群山岙中,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等於我們每天要不停地在百米高山上爬上爬下,而其中大多數還分布在懸崖峭壁、深壑窪凼等地勢險要部位。」

施工進展及周邊山體環境圖。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在大窩凼最高位置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勘察點位,它距離大窩凼中心垂直高度有500多米,正面幾乎是90度光禿禿的巖石,無法攀爬,勘察隊員只好繞到後山,負重十幾公斤的儀器,越過幾十公裡的山路行進到目的地。

就這樣,張仲和同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上千個點位的勘察,獲得了土壤電阻率等關鍵數據,了解了造成雷擊的具體原因,最終形成一份一萬多字的高質量勘察報告。團隊也順利入圍了下一輪競標。

設計——

另闢蹊徑 開創防雷新思路

防雷設計,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面向普通建築以及一些古建築的。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防雷業務才開始拓展到雷達、望遠鏡等設備領域。因而每一次對新設備的守護,可能都是一次沒有經驗可循的挑戰。

FAST施工現場圖 圖片來源:中建二局

傳統建築防雷設計的原理,一般是在剛性結構連接的建築屋頂安裝接閃器,截獲雷電流,再通過建築內鋼筋作為引下線(或專設引下線),將雷電流引入接地裝置後安全流散至大地。然而FAST的各主要結構都不是剛性連接的,而是通過索、軸、錨等進行柔性連接。一些專家此前很擔心:如果雷擊後引下來的強電流反覆在這些連接組件上傳導,會不會導致組件的性能下降?

FAST工程索網結構有500米的跨度,這在世界範圍內極為罕見。而且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場地限制極為苛刻,FAST實現了複雜地形條件下高空大型空間索網的施工工法,500米跨度的索網位形精度須達到±5mm以內,相對精度是十萬分之一。圖片來源:知乎

而如果按照常規思路,在圍繞望遠鏡的六座百米高的饋源支撐塔上鋪設避雷線,則如同在望遠鏡上方編織了一個金屬網,將會大大影響它接收電磁波信號的效果。

在大家絞盡腦汁、爭論無果的時候,張仲把自己關在家裡,反覆回顧自己所學的電路知識,突然想通了,其實不一定非要執著於從外部入手:把FAST拆分開來,只要每層都是穩定的電荷面,FAST正上空就不會發生劇烈雷暴,FAST空中最主要柔性連接結構-饋源支撐索遭受大幅值雷電流概率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忽略。

就這樣,張仲另闢蹊徑想到一條新思路:雷雨雲底部多呈現負電荷,當在6根饋源支撐索上感應出正電荷,支撐索就會在500米口徑主動反射面上感應出負電荷,只要在主動反射面下方安裝一張巨型綜合地網,綜合地網就能感應出與主動反射面相反的正電荷,不管在空間哪一層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電荷面。這樣只需把防雷設計重心放在做好節點電氣連接、接口電湧防護等工作上就可以了。

依山建立的饋源支撐塔的「特色長短腿」。在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外側600米直徑圓周上,建造均勻布置的6座不同高度的饋源支撐塔,以及相關的塔基礎、附屬設施、防雷接地等。圖片來源:中電工程華北院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張仲等人完成的三個階段「設計方案」都獲得了FAST項目方的高度認可,正式接手FAST項目防雷設計。當時還健在的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南仁東評價,「這個年輕的設計團隊,正給我們不斷帶來驚喜。」

守護——

雷電對「天眼」影響微乎其微

幾年過去了,在張仲團隊的精心保障下,FAST項目順利完成了建設,並平穩度過了每次雷暴天氣。憑藉FAST項目,張仲等人創造了國內乃至世界防雷工程技術「三個第一」:第一次成功完成並掌握了大尺度光機電一體化的索支撐輕型饋源平臺防雷設計及關鍵技術,第一次實現了巨型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整系統防雷設計,第一次提出了窩凼低空雷擊理論。同時他們還填補了國內防雷裝置健康監測系統建設設計的空白和喀斯特地貌有效接地網設計的空白。

如今FAST安全運行已接近兩年,張仲等人一直在跟蹤望遠鏡的防雷效果,通過監測,饋源支撐塔流過雷電流最大僅為4.1kA,而普通民用建築的防雷設防標準是100kA,這意味著在現有防雷措施下,雷電對「天眼」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不久,張仲團隊在「第12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中榮獲特等獎,張仲也因此被授予「創新大工匠」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他說:「能守護FAST是我最大的榮幸。」

圖片來源:國家FAST工程防雷工作組

推 薦 閱 讀

抓住暑假的尾巴!來一場人與自然之約!我們推薦你去——肯亞

操作?我們在氣象出版社發現了會動的《節氣手帳》!太喜歡了!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中國氣象報 記者 馮子晏 通訊員 鄭迪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京華時報、中建二局、中電工程華北院等綜合

微信編輯:一多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現實中的《三體》紅岸基地
    大劉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三部,入圍雨果獎提名。這是即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實現亞洲人雨果獎零的突破後,《三體》系列第二次入圍該獎提名。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紅岸基地,人類從這裡向宇宙發出了第一聲鳴啼。而在現實生活中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口徑達500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反射單元的獨立轉動來接收不同功率的信號,綜合性能比美國300米望遠鏡提高了近10倍,靈敏度是德國100米望遠鏡的10倍。
  • 大事件,天眼坍塌了!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曾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圖片:小說《三體》中著名的紅岸基地。 圖片:葉文潔和紅岸基地。 這次行動猶如小說《三體》中向外星人發送信號一樣,也正是小說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該射電望遠鏡目前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 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倒塌!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圖片:小說《三體》中著名的紅岸基地。 圖片:葉文潔和紅岸基地。 這次行動猶如小說《三體》中向外星人發送信號一樣,也正是小說中紅岸基地的原型。 該射電望遠鏡目前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 《三體》紅岸基地在現實中有原型?就隱藏在京郊一座古鎮的農田中
    ——劉慈欣《三體》《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原型?看過劉慈欣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的紅岸基地印象深刻。神秘的拋物面天線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為對抗西方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實為尋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進而引發了人類文明的危機。
  • 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美景:《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取景在這就好了!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官方微博23日發布了一組興隆觀測站的美景圖,展現了雪與藍天白雲共震撼的場面,攝影師是陳穎為。讓人不禁感嘆,電影《三體》中紅岸基地的取景要是在這裡就好了。在原著小說中,紅岸基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一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雷達峰的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蘇修和美帝的太空計劃的絕密國防工程,代號「紅岸」。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 《三體》將超出期待
    針對小說迷中有人認為,電影可能無法還原小說,導演張番番認為,我們是站在劉慈欣老師的巨人肩膀上,原著給了非常完整且豐富的基礎,不應該去破壞原著的魅力所在,要沿著原著的道路繼續前進。    張導說,《三體》小說每部作品都可以獨立成章。表面看,每部作品的主人公都不一樣,這對電影開發非常具有優勢。從小說內容體量上說,拍6部甚至10部都沒問題。
  • 三體章北海傳: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什麼?和射電望遠鏡一樣嗎?
    在三體中,葉文潔通過紅岸基地的天線向三體文明發送了地球的信息。紅岸基地的天線是一個拋物面的微波發射器,微波即家用微波爐的微波。微波是具有能量的,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用來加熱食物。太空中也有微波,並且一定頻率,或者不同頻率相互調製就可以傳輸信息。
  • 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原標題: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
  • 《三體》要復原「紅岸基地」:1元起眾籌
    《三體》電影將於2016年7月上映,馮紹峰和張靜初主演。此前的首個先導海報已經展示了故事發源地——紅岸基地,女一號葉文潔在這裡,向浩瀚宇宙發出了人類第一聲問候。今天,《三體》電影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復原「紅岸基地」。他們將邀請國內模型領域最為專業的團隊,來製作這個直徑3米、高2米的場景模型,力求還原最為真實的紅岸基地。
  • 紅岸基地亮相星雲獎現場 《三體》電影受期待
    》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三體》電影後期製作進展順利,必將超出大家的期待。希望通過《三體》和類似《三體》這樣的電影,推動上海成為中國科幻和魔幻電影的中心。 孔二狗說:「《三體》電影將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巨大轉變,也會給整個中國電影帶來巨大轉變。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科幻電影佔比都在20%上下,中國也是,但都被好萊塢佔據,做《三體》電影不是搶國內已有的類型電影,而是跟好萊塢去搶。」 自《三體》電影立項開拍以來,外界既有期待也有質疑。
  • 科幻場景真實再現 《三體》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對眾多科幻小說《三體》的「粉絲」迷來說,即將於27日召開的2015上海國際科普產品絕博覽會不容錯過。記者今天在科博會先期探營時了解到,在展會上,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構建出的《三體》原著場景,一個500餘平米充滿想像力的科幻空間將真實再現。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三體星球、閃爍宇宙等震撼人心的場景將由一場亦真亦幻的科幻秀呈現於觀眾眼前。   據了解,科幻電影《三體》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影片投資超過2億元,全片2400個鏡頭中有2100個特效鏡頭,後期製作團隊超過600人。
  • 《三體》電影官方爆照:紅岸基地場景公開
    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三體》已經於8月初宣布殺青,現正在後期製作。作為《三體》小說的一個重要場景,「紅岸基地」在小說中的設定是,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雷達峰山頂,是在冷戰背景下,為對抗美蘇太空計劃的絕密工程,代號「紅岸」。
  •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於此同時,片方遊族影業也首次曝光了影片的先導海報,紅岸基地初露端倪。《三體》提名星雲獎 中國科幻邁上歷史新高度    星雲獎堪稱世界科幻文學界的「奧斯卡」,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
  • 《三體》亮相科博展 紅岸基地巨型模型首展出
    網際網路眾籌打造的巨型「紅岸基地」模型此次是在上海第一次展出。作為冷戰時期神秘的中國國防工程,紅岸基地的主體是一面巨型雷達,功率25兆瓦,對外宣稱用來監聽與摧毀敵國衛星等太空目標,實際用來尋找地外文明。模型直徑3米、高2米,360°還原了原著中基地的地形詳貌和隱藏細節。    小說中,《三體》的故事始於紅岸基地。自此人類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 美國"紅岸基地"倒塌,900噸儀器秒變碎片,中國"天眼"更珍貴了
    在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FAST)出現之前,阿雷西博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當時這一舉動還引發了全世界科學家的爭論,有人認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接收到地球發出的信號,可能全人類都將面臨毀滅性的後果。阿雷西博發射出去的信息,究竟有沒有生命體能夠收到,至今還不得而知。也許百年、千年過後會有從宇宙另一端的回應傳回到地球。
  • 美國「紅岸基地」倒塌,900噸儀器秒變碎片,中國「天眼」更珍貴了
    在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FAST)出現之前,阿雷西博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當時這一舉動還引發了全世界科學家的爭論,有人認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接收到地球發出的信號,可能全人類都將面臨毀滅性的後果。 阿雷西博發射出去的信息,究竟有沒有生命體能夠收到,至今還不得而知。也許百年、千年過後會有從宇宙另一端的回應傳回到地球。
  • 當三體迷看到紅岸基地時,腦中會想起哪首BGM
    當我們隨葉文潔進入故事中的紅岸基地,三體的粉絲腦中究竟會響起哪些歌呢?組織徵集了部分成員的推薦,建了這個紅岸歌單。在十年浩劫中,看盡人性醜惡;在紅岸基地裡,聽到外星聲音。來到紅岸基地這樣有歷史感的地方,一些三體迷腦中會自然響起Last Reunion。0 3、三體文明之徵途 by 言和《三體文明之徵途》是SaluteP於2014年9月2日投稿至bilibili的VOCALOID中文原創歌曲,由言和演唱。
  • 《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體》裡面的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想了些什麼。然而《三體》裡面的寫作風格也不例外,比如說裡面的主人公知道自己快要離世的時候,都會回顧自己的一生,當時葉文杰也是不例外的,她作為推動整個劇情的關鍵人物,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的悲慘。
  • 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
    原標題:RoboCom宇宙之眼:將現實版《三體》紅岸工程搬上世界機器人大賽舞臺!摘要:「警告你們: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你們的方向上有千萬顆恆星。如果回答,發射源將被定位,你們的行星系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佔領!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
    《三體》中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時,都在回憶什麼?原創|雨軒智慧文學在還未閱讀《三體》這本小說時,個人認為科幻小說的內容,肯定是宇宙和外星人無趣的故事。但是當我捧起《三體》時卻覺得非常有創意,將各種不可能碰撞在一起的元素充滿神奇的融到了科幻世界裡面。就比如說歷史過往,歷史人物孔子墨子,充滿智慧的愛因斯坦;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等等說不完的人物,當我翻閱時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人寫的書,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自豪,非常的有認同感。翻閱《三體》時葉文潔在紅岸基地看日落的場景,她的想法會來個大迴轉嗎?她都在回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