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團隊正在實地考察雪生藻類。(圖片來源:Matt Davey)
編者按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頑強生存的植物除了無冰區的苔蘚、地衣,還有覆蓋在冰原上的「雪生藻類」。這些或綠或紅的藻類不僅僅是一抹點綴,還是當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研究中,劍橋大學的植物學家繪製了南極的首張綠藻分布圖,揭示了這些藻類與氣候的複雜關係。隨著氣溫上升,南極冰原將變得越來越「綠」,但這對於南極生態可能不算是好消息……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
嚴寒的南極是很多人心中的生命禁區,但一些頑強的生命還是在這片冰雪世界中找到了生存之道。在植物界中,苔蘚、地衣選擇在夾縫中求生存,它們可以存在於那些沒有被冰雪覆蓋的區域。但是,這樣的無冰區在南極太過罕見,只佔南極大陸面積的0.18%。在這些土壤、巖石裸露的土地上,植被覆蓋的比例也非常有限——即使是在相對溫暖、植被覆蓋範圍最廣的南極半島,也只佔據了無冰區的1.34%。
不過,隨著對南極大陸探索的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南極的植物不僅是這些苔蘚、地衣。還有一類形態更加簡單的生命,在更加廣闊的冰原中生存,成為南極生態系統中不容忽視的生產者。它們就是南極冰原中的藻類——「雪生藻類」(snow algae)。
早在20世紀初,蘇格蘭的南極科考隊就在南極大陸上收集到淡水藻類的樣本,並且分析了這些藻類的組成。1958年,在溫德米爾群島(Windmill Islands)的威爾克斯(Wilkes)南極站附近,科考隊員看見了成片存在的雪生藻類——在南極的夏季,紅藻和綠藻大量出現,它們或是在冰原上覆蓋一層「草甸」,或是將冰原染色一道道「血河」。
此後,在上世紀60年代,南極科考人員又相繼在更廣闊的區域發現雪生藻類。一片雪生藻類可以覆蓋數百平方米的區域。其中,綠藻主要包含衣藻、擬衣藻和小球藻,它們的顏色源自較高的葉綠素含量;而紅藻主要為類胡蘿蔔素含量較高的擬衣藻。
隨著越來越多成片的雪生藻類被發現,科學家逐漸意識到,這些藻類之於南極不僅僅是給南極單調的色調點綴一抹亮色,它們可能是某些區域中最重要的生產者,並且對南極大陸的生態系統產生更加複雜的影響。
南極究竟分布著多少雪生藻類?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這些藻類的分布受到了怎樣的影響?而它們反過來,又會如何影響南極的生態、氣候?
在那之後,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了,但對於這些有關雪生藻類的問題,我們始終缺乏系統而全面的認識。如果想僅僅通過實地考察就得到南極雪生藻類的分布圖,顯然不切實際。好在,科學家還可以藉助衛星圖像。
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的兩位科學家Matthew Davey和Andrew Gray,就試圖了解雪生藻類在南極半島的分布。為此,他們帶領的團隊結合了3年的衛星遙感數據,以及兩年的實地考察結果,對南極的雪生藻類開展了首次大規模調查,並繪製出首張南極半島綠藻分布地圖。
▲ Matt Davey正在研究綠藻(圖片來源:SARAH VINCENT)
這項研究使用的遙感數據來自歐洲空天局的「哨兵2號」(Sentinel 2)衛星。考慮到觀測上的難度,這項研究沒有分析紅藻,而是通過衛星監測到的葉綠素信號,展示了綠藻在夏季的分布範圍。
為了檢驗遙感數據的可靠性,研究團隊還分別在2018及2019年夏季前往南極半島的萊德灣(Ryder Bay)、阿德萊德島(Adelaide Island)、菲爾德斯半島(Fildes Peninsula)和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對當地的綠藻分布展開了實地考察。這些結果在驗證遙感圖像測得的分布面積之餘,還提供了綠藻幹生物量(dry biomass)的數據。
結合這些數據,首張南極半島綠藻地圖呈現在我們眼前。圖片共展示了1679處綠藻爆發,它們多數分布在南極半島西海岸沿岸,以及附近的一些島嶼上。每一片綠藻的面積從300~14.5萬平方米不等,它們的總面積在夏季可以達到1.9平方千米,幹生物量則是達到了1300噸。
從這張綠藻分布地圖中,研究團隊明確了決定南極綠藻分布的因素。對於綠藻的生存,水源和營養物質是必不可少的。沿著這一思路,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至關重要的重合。
首先,這些藻類的生存地點,夏季平均溫度都超過了0℃。南極幾乎處處都被冰雪覆蓋,但對於綠藻來說,這些固態的水源難以被利用。只有在夏季平均溫度高於0℃、表層冰雪可以部分融化的地區,綠藻才能夠大量生存。
融冰為綠藻提供了水源,那麼藻類的營養是從哪來的?答案就是南極的動物。海岸附近的哺乳動物以及鳥類的排洩物中,含有藻類生存所需的氮等養分。能夠證明這一點的,是另一項重合:60%的綠藻爆發,都在距離企鵝棲息地5千米以內的區域。此外,綠藻也廣泛存在於賊鷗的築巢區,以及海豹在岸上的活動區域。
▲ 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隨著南極氣溫的升高,這些綠藻的數量及分布,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在研究團隊看來,綠藻爆發點的數量將大幅下降,但綠藻的總面積和生物量,卻將在更加溫暖的將來持續增加。
這是因為,在這項調查中,綠藻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形似生存。首先是分布在小島上的綠藻。這些綠藻佔據一共1679處綠藻爆發的62%。隨著氣溫升高,這些島嶼上的積雪將大量消失,因此這些綠藻將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液態水」,而是「沒有水」。可以想像,失去水源的綠藻,將在未來大量消亡。
不過,雖然小島上的綠藻佔爆發點數量的62%,但這些綠藻爆發的面積往往較小;而真正在1.9平方千米、1300噸綠藻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半島北部以及南設得蘭群島上的大片綠藻。隨著氣溫上升,這裡的綠藻將得到更多水源,因此分布面積將進一步增加。Gray也表示,該效應增加的綠藻含量,遠勝小島上減少的綠藻,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南極的雪生藻類總量將持續增長。
生產者的增加,往往可以在局部起到降溫作用。但在南極,情況要複雜得多。研究的兩位領導者表示,他們不清楚這些綠藻究竟是幫助南極降溫了,還是讓南極溫度更高了。
造成這個複雜局面的,是兩項截然相反的效應。
如同其他植物,綠藻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起到固碳作用。經過簡單的計算,南極半島的綠藻每年能吸收479噸二氧化碳。這個數據相當於87萬輛汽車行駛一年釋放的二氧化碳。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當綠藻死亡或是被食用,這其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還將重新進入大氣。
與此同時,綠藻的另一個效應卻讓南極變得更熱。被冰雪覆蓋時,白色的地表對陽光的反射能力更強,即反照率更高。但當綠藻覆蓋冰面時,深色的藻類吸收陽光的能力明顯增強,加速地表升溫。
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效應,產生的整體影響如何?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目前還沒有答案,但其他地區的類似研究,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在對格陵蘭島雪生藻類的研究中,科學家指出,這些深色的藻類會加速氣溫升高及冰川融化。那麼,在地球的另一極,相似的現象會導致相同的後果嗎?在更明確的研究結論出現之前,我們需要保持謹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研究只考慮了綠藻,但出於技術原因,沒有分析南極雪生藻類的另一大力量——紅藻。如果加上後者,雪生藻類對南極氣候將造成更加顯著的影響。■
▲ 今年2月,烏克蘭科考隊拍攝的紅藻爆發。
原始論文:
Remote sensing reveals Antarctic green snow algae as important terrestrial carbon sink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18
參考材料: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in-summer-antarctic-snow-turns-green-with-algae/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nph.15701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5/uoc-cc051520.php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095-8339.1912.tb00612.x
本文來源: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