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空遙感更精細 我科學家突破遙感技術瓶頸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在高空遙感技術出現以來,圖像邊緣模糊失真的現象,一直影響著地表數據的精度,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是高空遙感技術中重要的課題之一。

鄰近效應校正前後的地表溫度與地面實測地表溫度之差的對比圖。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從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定量分析了鄰近效應的大小,為熱紅外譜段的高精度輻射傳輸模擬與地表溫度反演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遙感》上。

據段四波副研究員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就開展了高空間解析度可見光遙感數據的鄰近效應影響分析。鄰近效應是指經過大氣的散射,非目標像元對目標像元的輻射貢獻。鄰近效應使圖像中地物的邊緣變得模糊,從而導致圖像的鈍化和失真。為了獲取高精度的地表參數,需要消除鄰近效應影響。

在熱紅外譜段,前人的研究通常忽略鄰近效應影響。常規的熱輻射傳輸方程只考慮目標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而忽略周圍鄰近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該研究從熱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氣溶膠光學厚度大於0.3時,需要考慮鄰近效應對高空間解析度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反演的地表溫度與地面實測地表溫度之差的均方根誤差從鄰近效應校正前的1.4 K降低到鄰近效應校正後的0.6 K。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崢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綜述
    由此實現無人機民用遙感系統研製工程性技術的突破,建成了國內首個無人機遙感載荷北方(內蒙古包頭)、南方(貴州安順)綜合驗證場,推動了高解析度無人機遙感應用走向系統化和定量化[15]。同期,武漢大學和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聯合建立起了我國首個航空航天定標場,為拓展無人機遙感與航天遙感結合奠定了基礎。
  • 「創新達人」馬磊:衛星遙感技術讓生產生活更智慧
    遙感技術從地面到高空的不同高度對地球進行大範圍探測與觀測,獲取有價值的數據。由於遙感技術獲取數據的速度快、周期短,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正是由於這樣的特點,遙感的應用從軍事和科研領域逐步推廣,應用到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軍事、農業監測與估產、地質礦產勘探、自然資源調查、地圖測繪、環境監測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等。
  • 商業遙感衛星助推測繪技術發展
    從市場需求來看,童慶禧院士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地理國情普查和不動產登記,再到惠及民生的智慧服務,上至政府下到行業企業,對影像數據特別是對真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有著更強烈的應用需求。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月2日,我國首個遙感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在重慶成立。該研究中心將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等新興技術,促進地理信息、城市規劃等業務技術升級拓展,用產學研合力推進遙感數據智能化。 遙感技術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最新成就,是當代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對大面積露天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農業遙感的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民用資源衛星後,農業成為遙感技術最先投入應用和收益顯著的領域。
  • 「行業專題」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農作物精細分類
    遙感技術告訴你》,我們探討了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估算農作物面積。文中提到,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本期案例,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農作物精細分類。
  • 遙感技術有何特點?揭開遙感技術的神秘面紗
    ,到關鍵時刻的抗震救災,都離不開一項基礎技術——遙感。那遙感技術究竟有哪些特點?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呢?什麼是遙感技術?遙感,顧名思義,「遙遠的感知」。它是指利用搭載在各類移動/靜止平臺上的不同傳感器,對目標地物的電磁波輻射、反射特性進行探測,並根據其特性對目標地物的性質、狀態進行分析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的科學技術。
  • 遙感技術介紹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認識到的形式――電磁波,並且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 遙感地球的脈動
    使命擔當響應時代召喚在空天院副院長、「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兵看來,項目的啟動實施是中國遙感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對全球資源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響應的及時了解,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需求;而在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災害防控中作出『中國貢獻』,也已成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張兵說。
  • 我科學家提高更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算法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隨著衛星遙感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人們可以越來越準確地獲得種植面積、苗情等多種數據。然而,不同的衛星解析度、觀測周期不同,如何才能提高遙感數據的精確度?近日,一種新的融合算法被研發出來,該算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聯合美國農業部水文遙感實驗室共同研發。
  • 智庫| 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導航與遙感技術結合從協同和集成層面走向深層次的融合,並且衍生出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從協同、集成和融合3個層面論述了導航與遙感融合的技術理論及其應用,並給出了導航與遙感技術功能相互轉化的統一表徵方法。未來如果從系統設計層面考慮導航與遙感融合的需求,可以突破現有導航遙感融合的技術瓶頸,促進這兩項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
  • 【中國科學報】遙感地球的脈動
    使命擔當響應時代召喚  在空天院副院長、「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兵看來,項目的啟動實施是中國遙感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而過去的10年,也恰逢中國衛星遙感科技大發展的時期。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曾判斷,經過40餘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遙感大國,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空天院科研人員感到,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2013年,「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作為空天院(原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一三五」規劃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項目全面啟動。
  • 中國「高分四號」突破遙感衛星技術五個「首次」
    中國突破了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五大關鍵技術。遙感衛星總體設計技術首攀高軌之峰進行高軌道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設計,世界上尚沒有工程實施的先例。與低軌道相比,設計技術面臨著眾多新難題。與通信、導航衛星領域的「高軌兄弟」相比,高軌道遙感衛星設計又面臨著高穩定度的要求。
  • 【SMART Camp】遙感「視角」看世界,大咖熱議遙感技術及應用
    用科技翻越遙感應用三座大山  平安科技AI技術創新原型團隊產品專家  張天祥  遙感技術具有及時、客觀、全面三大核心優勢,這三點恰恰正是平安集團業務團隊所需要的。遙感技術為平安業務發展提供了支持,讓業務更高效,同時能夠降低企業成本。
  • 遙感技術應用於考古的優勢:客觀、全面、準確
    「遙感技術已成功應用至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並在其保護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國際遙感考古會議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Patrick Mckeever說出了全球遙感專家的共識。  「一批又一批深埋地下數千年的文物古蹟被科學家發現和發掘,一些損壞的珍貴文化遺產得到了修復和數位化保存。」
  • 遙感技術可以運用到哪些方面?
    遙感可以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 1、可見光遙感: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遙感方式。對波長為0.4~0.7微米的可見光的遙感一般採用感光膠片(圖像遙感)或光電探測器作為感測元件。可見光攝影遙感具有較高的地面解析度,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晝使用。
  • 「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項目面向國家救災減災實際需要,突破了異構空天地觀測網系統規劃與多源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動態滑坡災害地質圖表達、高分多源多維度災害目標提取與損毀評估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面向典型地質災害的快速任務規劃、高效數據處理、遙感監測預警、精細災情評估和救災方案快速制定等目標,提升了我國地質災害應對能力。
  • 遙感地球的脈動丨率先行動計劃
    使命擔當響應時代召喚在空天院副院長、「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兵看來,項目的啟動實施是中國遙感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對全球資源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響應的及時了解,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需求;而在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災害防控中作出『中國貢獻』,也已成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使命擔當響應時代召喚在空天院副院長、「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兵看來,項目的啟動實施是中國遙感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對全球資源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響應的及時了解,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需求;而在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災害防控中作出『中國貢獻』,也已成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
  • 學術| 陳銳志: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導航與遙感技術結合從協同和集成層面走向深層次的融合,並且衍生出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從協同、集成和融合3個層面論述了導航與遙感融合的技術理論及其應用,並給出了導航與遙感技術功能相互轉化的統一表徵方法。未來如果從系統設計層面考慮導航與遙感融合的需求,可以突破現有導航遙感融合的技術瓶頸,促進這兩項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