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紅豔)熟背近2000首古詩詞,曾與方文山搭檔答題完成長達32輪的飛花令;古箏、電子琴、小提琴都拿下了十級證書,一個人就是一支「樂隊」;掌握西班牙語、英語等多門外語……近日播出的《奇妙的漢字》中,南大小才女魯韋彤火了。憑藉厚實的國學功底,魯韋彤一路拆文解字,「過關斬將」,最終贏取了勝利。雖然是一名西班牙語系學生,但魯韋彤酷愛古詩詞和音樂,是名副其實的國學青年和文藝青年。
笑稱自己是國學「種草機」,給外國友人「安利」古詩詞
1997年出生的魯韋彤,來自南京大學,主修西班牙語文學,但在節目中,她卻自稱國學「種草機」。 原來,魯韋彤酷愛中華傳統文化,不僅能記憶近2000首詩詞歌賦,還會演奏多種國樂,也堅持漢服、旗袍的日常穿著。
因為熱愛國學,魯韋彤結識了天南地北的朋友。她為留學生講解中文語法,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將古詩詞翻譯給外國友人,還教他們彈古箏,將自己珍藏的漢服送給留學生同學,擔任南京大學茶藝隊隊長,傳播中華茶文化……
由於對詩詞、國學的熱愛,魯韋彤在大學期間先後參加了《中華好詩詞》《詩意中國》《奇妙的漢字》等節目的錄製。她希望,通過參與節目,將熱愛的國學與觀眾一同分享。
曾在節目中和方文山搭檔答題,完成長達32輪的飛花令
在《詩意中國》中,魯韋彤曾和方文山搭檔答題,完成了長達32輪的飛花令。這一切,和她擁有近2000首詩詞的積累密不可分。如此龐大的詩詞儲備量從哪來?魯韋彤透露了自己的小秘密。
「我習慣將自己掌握的詩詞詳細記錄下來,最早是為了方便複習,現在總數已經近兩千首。」魯韋彤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詩詞積累最重要的是熱愛。「我發現,一旦遇到我認為很有美感的作品,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將它記住。」
魯韋彤還有記詩詞的絕招:作曲演唱。詩詞在古代,很多都是配樂演唱的歌曲。在還原它們音樂美感的同時,吟唱也大大削弱了文字的枯燥呆板,有效幫助了記憶。
目前,由魯韋彤作曲的詩詞作品大約有30首,其中包括名家名作、好友佳作,還有現代詩。例如,參加《中華好詩詞》時,她和隊友共同演繹了告別曲目《送友人》,在微博上獲得了不低的瀏覽量。
掌握英語、西語等多門外語,古箏、電子琴、小提琴均達十級
不僅是標準的國學青年,魯韋彤還是語言和文藝達人。
如今,魯韋彤已經掌握了英語、西班牙語,對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等也有所涉獵。「語言之於我,如同一扇扇任意門。它們將我帶往不同的時空,接觸不同膚色發色的民族,步入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民族的靈魂深處。」在學習外語的同時,魯韋彤也更加認識到漢語的精妙絕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別人都稱讚魯韋彤為學霸,對此她卻很謙虛。「從小到大的求學經歷中,我似乎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勤奮學習。」魯韋彤笑著說。
小升初時,魯韋彤被濟南外國語學校初中部錄取,開始了雙外語學習生涯。身邊同學「高手如雲」,也激勵著魯韋彤更加努力,常常熬夜到凌晨。
不僅是文化課程,在藝術、體育、國學知識等方面,魯韋彤也願意為之努力。在初中階段,魯韋彤考取了電子琴和小提琴十級。由於對音樂的熱愛,目前魯韋彤會演奏12種樂器,其中半數是國樂。
到了高中,雖然有了保送機會,但魯韋彤時刻不敢放鬆。「當時,學校要求十點必須入睡,我每天十一點起床學習到十二點,之後睡下。第二天四點鐘起床,學習到六點鐘再到教室早自習。」在她的影響下,室友也被帶動,宿舍裡一片夜讀的燈光。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了南京大學西班牙語系。
對話: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現代快報:什麼樣的契機,讓你如此鍾愛詩詞歌賦?進入大學,為何會選擇西班牙語?同時學習、精進中西語,會有怎樣奇妙的感受?
魯韋彤:我最早的國學啟蒙老師是父母。很小的時候,父母為我買來了帶有精美插畫的《唐詩三百首》,雖然懵懵懂懂,但詩詞的世界由此被不經意打開。
同時學習中西語,也是不斷發現兩種語言共鳴的過程。許多西語俚語、習語,都可以在中國的俗語和成語中找到完美契合的「另一半」。中西詩人之間也每每構成奇特的隔空「唱和」,譬如西班牙詩人加西亞·洛爾迦和中國詩人顧城之間,就存在一種奇特的相似性。
現代快報:在學校參與了很多文體、實踐活動,古箏、電子琴、小提琴均考取十級。這些都是真心喜歡,主動要學的嗎?
魯韋彤:坦白地說,最早接觸音樂確實是家人的要求。由於母親喜歡,我學了古箏五年,最終考取了十級,但是我內心的「白月光」是樂器之王——鋼琴。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我去學習了電子琴,抱著半學半玩的心態,也考取了十級。此後,又學習了小提琴,最終也考取了十級。
累當然是會累的,但是這種疲憊,也透著幸福。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慢慢感受到不同樂器間千形萬象的美感。長達十幾年的音樂學習,讓我擁有了作曲的能力,讓我能夠輕易地自學一種全新的樂器。如今,我可以用自己會的樂器,為自創的歌曲錄製伴奏,可以組成一支「一個人的樂隊」。
現代快報:參加許多課外活動,還有許多興趣愛好,如何和學習平衡?你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嗎?
魯韋彤:因為小時候比較勤奮,我往往不去考慮「平衡」,更多的是考慮「取捨」和「盡力」。「取捨」方面,我往往捨去對提升自己幫助不大的事情,譬如大學四年,我很少打遊戲、K歌,唯一打過的遊戲是單機版黃金礦工。而對於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則儘可能將它放上日程表,如學習新的樂器和技能,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等等。
「盡力」方面,則是將決定要做、加入「心願單」的事情,儘可能多、儘可能高效地做完。當然,最重要的是,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要事優先完成。雖然大學四年我一直在參加各種活動,卻從未忽略最為重要的工作——學習。
現代快報:今年你本科即將畢業,有什麼人生規劃?
魯韋彤:我保研了本校,將成為西班牙語語言文學研究生。其實,我對人生並沒有明確而唯一的規劃。我想通過廣泛學習,為自己的人生開闢新的道路,打開無窮無盡的可能。當下,我願投入到學術研究當中,踏實做學問,終身學習新知。西班牙語文學是我會終身奮鬥的領域。
現代快報:「五四」青年節來臨前,有什麼建議給學弟學妹們?
魯韋彤:其一,大學並非求學生涯的終點,而恰恰是人生的開始,不應懈怠,正宜奮鬥。沒有勤奮,則不成天才;其二,升入大學,你將升上更高的平臺,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儘可能多地博綜技藝,廣納知識,為自己的生涯規劃開闢全新的道路,增添更多的選擇;其三,你學到的所有知識,掌握的所有技能,都必將成為豐富你、武裝你的一支力量;其四,倘若遇到困難,乃至長久的低谷和困境,一定要堅持到底,切莫輕言放棄。焉知此時此刻終風苦雨般的人生低谷,會不會明天就轉為暖日和風的順境呢。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