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寫詩詞也是要守規矩的,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這一點,在才女詩詞上得到了體現。
千年文壇中的才女詩詞,基本上都是抒寫愛情,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結婚後寫給丈夫的;一種是婚前寫給戀人的。而且這些詩詞在內容上也不能寫得太過,不然一不小心就會為眾多男文人所不齒。當年李清照曾寫了一首《點絳唇·蹴罷鞦韆》,其中有這樣一句: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結果後世不少文人就不能接受了,表示:這一個大家閨秀怎能不穿鞋子到處跑呢?一首挺好的詞,大家關心的卻是這個,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李清照畢竟還是知道分寸的,所以這首詞大家雖然質疑,倒也沒有掀起多大波浪。與她相比,宋代另一位才女就更敢寫了。
此女名叫朱淑真(又喚朱淑貞),是南宋繼李清照後另一個大名鼎鼎的才女。朱淑真出身書香門第,自幼有才,後依從父母之命下嫁給一位文法小吏。婚後不久,丈夫便在外拈花惹草,夫妻感情淡漠,後來丈夫甚至對她大打出手。朱淑真無奈,便跑回了娘家。在娘家的日子裡,朱淑真找回了少女時對愛情的美好幻想,寫了一首這樣的詞:
《清平樂·夏日遊湖》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一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檯。
大家看詞作的內容,就知道在古代,這絕對是一首不該寫的詞。有人根據這首詞判斷,朱淑真應該是在娘家遇到了曾經的初戀,這是記錄她的一場約會。也有人認為,有父母在,她應該也不至於真的敢去約會,這極有可能只是她回憶婚前的一段經歷,或單純只是美好的想像。其實不管是哪種情況,她都因此詞被後世男文人們罵了多年。
明代文人卓人月寫了一本《詞統》(又名《古今詞統》),在書中直接點評這首詞:便太縱矣。而《詩歸》一書提到這首詞用說的是:「不可訓」。總之,大家的意思就是罵朱淑真不守婦道。但同時,也有人從這首詞中看到了朱淑真的才華,敬她是一個才女,對她十分推崇。清代的吳衡照就把她與李清照相提並論,認為這詞寫得妙!
罵也好,捧也好,不管怎麼說,這首詞都流傳了800多年,到今天仍是《全宋詞》中的名篇,這是因為就本身的水平來說,它絕對是經典。
詞的上闋,先截取約會時的場景,寫得如詩如畫。西湖煙縈霧繞,讓人流連忘返,與心上人攜手走在湖畔小路上,突然一陣細雨飄灑下來。這一系列描寫就像一個電影鏡頭一樣,很有畫面感,也為下闋做好了鋪墊。
詞的下闋,怎麼看都有點兒偶像劇的意思。為了躲雨,她「和衣睡倒人懷」,也顧不上路人的猜忌。頗有意思的是,到宋朝時這詞都仍是「和衣睡倒人懷」,到了明清時,估計大家覺得這實在是太過了點,這一句就變成了「隨群暫遣愁懷」。如今,兩個版本都是對的。最後「歸來懶傍妝檯」寫的是自己回到家中,相思入骨,平時裡連妝也不願意化了。
縱觀這首詞,從字句上來看,字字精準,一字不可改。從意境上來看,以景襯情,完美地塑造了一個多情女子的形象。這樣的詞作,在《全宋詞》中屬於精品。
而從內容上來看,確實寫得很大膽,哪怕是一向敢寫的李清照,都沒有寫過這樣的,所以朱淑真因此被人罵也不奇怪。也正因為如此,最後連她父母都看不下去了,覺得女兒這樣實在是讓家族蒙羞,直接一把火把她寫的手稿都燒了。好在當時她在民間已經有一群粉絲,她的作品也早就流傳開了,所以這些作品才得以保存下來,大家把她的詞編撰成一本《斷腸集》。後來朱淑真並沒有再嫁,而是在娘家守著寂寞老去,令人傷懷。
論文採,朱淑真是文壇中為數不多能與李清照相提並論的女詞人。其詞作集《斷腸集》,收錄了200多首作品,數量是李清照的近4倍,每一首水平都不弱。可惜她的才華,被很多人忽視了,大家覺得這首詞寫得如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