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無數文人墨客,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數不清的筆墨,組成了我國聞名天下的燦爛文化。我國從早期宗法制度,或者更早時期就產生了重男輕女思想,歷史在不斷更替,但基本所有古代朝代對女子都比較嚴苛,女子為官更是少數,女子能讀書寫字稍微容易點,但想要成為一代才女,更是不容易。
在我國數不清的歷史詩人中,女子的身影始終有限,她既被稱為"宋朝第一才女",又是"千古第一才女"的女詞人,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祖籍山東濟南,是宋朝婉約派詞人。不得不說,李清照能取得如此成就,與家庭情況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還是著名人物的蘇軾的學生,李父愛好文學,除了家族傳承的書籍,自己也喜好收藏,因此家裡藏書無數,李清照從小就小就是閱讀這些書籍長大的。
李清照的母親也是出生名門,李母的爺爺是狀元,李母的父親是當朝宰相,可以說李清照家世是宋朝名門貴族,從小接受文化薰陶,父母又有意培養,成為一名才女是眾望所歸。
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其作品也分為了幾個時期,人生經歷不同,詩詞風格也不同,少女時期的李清照作詞風格是輕鬆俏皮的,在婚姻生活中,是甜蜜的,也寫了不少思念夫君的詩詞。在家國情懷中,李清照的詩詞是恢弘的。
不管是什麼主題的詩詞,但都可以看出,李清照擅長白描的手法,很注重韻律美,有人評價她的曲調達到出神入化境界,除此以外,李清照還喜歡用自然率真的詞來寫出包含千萬思緒的詩詞,但都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詩都是飽含深情的,可以說真情流露才是詞的靈魂。
李清照在安穩富足的生活環境中成長,在年少時期跟隨父親在汴京生活。汴京經濟繁榮,是宋朝數一數二的城市,加上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影響,汴京的文人尤為的多,城市文化氛圍非常濃鬱。年少時期的李清照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激發了寫作熱情,作詩寫詞是一個名媛的日常生活,剛開始寫作,李清照就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詩詞《如夢令》,據說,當時這首詞剛被公開,就轟動了整個京師,受到了文人界的誇讚。
男子總是認為女子的眼界狹隘,看的不夠長遠,李清照有一次的讓人刮目相看。在李清照讀了記載歷史的詩文《讀中興頌碑》後,寫出了兩首關於唐朝安史之亂的反思,分析了其中原因,還寫出了關於宋朝應該如何應對的建議。其中,《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中寫到:"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
一個深閨少女,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總結前朝的失敗教訓,更是關心國家社稷安危,可以說李清照是具有大局觀的。李清照在十八歲遇到了影響她大半生的男子趙明誠。趙明誠二十一歲,是京中一名太學生,兩個人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志趣相投。在當時,李清照的父親擔任禮部員外郎,而趙明誠的父親擔任禮部侍郎,兩家的背景和身份地位相當。
據說,兩人剛成婚時,因為兩家都是清貴人家,分給他們的財產並不多,又因為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所以這對小夫妻生活並不富足,趙明誠在初一和十五回家與妻子團聚時,還要先去當鋪典當一些衣物,回家後用典當換取的錢財一起去買古文石碑。在我看來,這一點似乎不夠真實。
趙明誠兩年以後,成功考取功名,進入仕途,李清照也成了官夫人,兩人也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是精神食糧才能餵飽李趙夫婦。
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非常喜歡鑽研文學的人,除了喜歡看書,還喜歡收集藏書,為此,兩人還定下"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這個目標,據說還有一次,有人在市場上售賣唐朝名作《牡丹畫》,但是要價奇高,達20萬文,兩人囊中羞澀,沒有這麼多錢,只好租了兩日,在家中不休息的觀賞,也因為這個愛好,兩人過的十分清貧,但是又非常的快樂有趣。
李清照的婚後生活才幸福一年,在第二年家庭就遭遇了變故。李清照的父親被捲入元祐黨籍,官位被罷免,在當時李父官運被斷,但是趙父卻升官,為救父親,李清照還曾寫詩給公公求救,可惜都沒結果,無奈,李清照的娘家只得全家搬回原籍。
後來,朝廷形勢更加嚴峻,雖然李父一家已經搬走,但是這把火還是影響到了李清照,趙明誠為宗親,皇帝下令元祐黨派黨不得與宗親結親,李清照只得與丈夫分開,去尋找家人。又過了一兩年,朝廷形勢變好,還遇到大赦天下,李清照一家得以返京。
可惜好景不長,李清照剛與丈夫團聚不久,朝廷的火又燒到了趙家頭上,趙父被罷免官職,並在五日後去世,趙家子孫的蔭封之官也斷了路,只好返回老家青州,李清照也跟隨丈夫離開了京城。
這段經歷雖然不好,但是李清照和丈夫也在 老家度過了一段安靜平和的幸福生活,兩人錢財不多,但是有大把的時間研究文學,在這期間出了不少的著作,李清照還幫助丈夫完成了《金石錄》。在李清照四十三歲時,趙明誠因為幫助地方平定暴亂還被封了官。
在李清照四十四歲時,北方金人發動戰亂,北宋也劃了句號,新建南宋。在戰爭開始時,李清照也再次開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李清照和丈夫在這些年著實收集了不少的藏書,據說共有十五箱書籍攜帶上路趙明誠前面得以封官,可以在這次戰亂中棄城逃跑了,後面接到返回湖州的指令,在這次途中,突發惡疾,趙明誠去世,李清照也為此大病一場。
後來,國家依然戰亂,李清照只好繼續攜書逃亡,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藏書遺失。國家逢戰亂,李清照在之後的幾年都是這樣到處避難的。
李清照在紹興二年達到了杭州,幾年的顛沛流離生活,還有最喜愛的藏書幾乎消失殆盡,身邊也沒有人,在這種生活百般絕望的情形下,嫁給了張汝舟。可惜張汝舟就是奔著她的錢財來的,成婚後發現李清照並沒有什麼財物,於是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惡言相對,李清照還發現張汝州有許多營私舞弊、騙賣官職的犯罪記錄,於是李清照便把張汝州告發到了官府,並且要求離婚,但是宋朝的法律規定,如果妻子告丈夫,要坐三年牢,李清照就這樣進牢獄了,幸好有親人從中周旋,在李清照入獄九日後被放出。
從貴族名媛到失去親人丈夫,一路顛沛流離,又遇惡人,無辜入獄,李清照前半生經歷了別人想不到的災難,但是李清照並沒有就是消沉,反而把所有的不幸都投入到創作中去,利用創作來減輕痛苦。
她認為遭遇的不幸大部分與國家有關,於是把眼光放在國家大事上,"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表達了她對國家的期望,希望能夠收復國土。後來李清照還陸續完成了《金石錄後序》、《打馬圖經》、《武陵春》等優秀作品,還曾寫下千古絕句:"江山留與後人愁"。李清照的餘生就是在這樣的借書抒情中度過的,在她七十三歲時離世。
李清照一生經歷坎坷,作為千古第一才女,把悲歡喜樂都留在了作品中,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是青澀的幸福的。我們人人都背誦的《如夢令》堪稱經典之作,詩中寫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就是因為詩中的沉醉不知歸路,不少人都以為這是一個男孩子做的詩詞,還有人說這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作品,正是可以從中看出這首詩的絕妙之處。詩詞非常具有畫面感,可謂是恰到好處,可以看出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就具有驚人才能和充滿樂趣的生活。
李清照能夠出名,除了她有才能,還是因為她思想比別人先進,別的女子在新婚之夜都非常的含蓄害羞,而李清照還專門為新婚之夜寫了一首詩,《醜奴兒》:"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詩詞細膩,語言優美,這既是李清照的個人魅力,也是中華文化散發的魅力。還有寫李清照與丈夫甜蜜的婚後生活《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詩中寫道:"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無疑都可以看出李清照與趙明誠在一起是幸福的。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在一起是幸福快樂的,但是兩人剛在一起不久就面臨分別,後期也是幾次分離,而且趙明誠還早亡,李清照也為此寫了不少關於愛情,思念夫君的詩詞。以下是一些代表作品和經典絕句,《鷓鴣天》中:"一春魚雁無消息,千裡關山勞夢魂。"就是寫李清照第一次與丈夫分離時的思夫詩。《感懷》中:"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都是經典。
把思念都裝在了詩中,著名的《一剪梅》也讓人意難平,"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關於國家的詩詞大多是從南渡後開始寫的,其中《烏江》簡直就是千古絕唱,詩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既展現了李清照的偉大胸襟和愛國情懷,也從側面嘲諷了統治者的苟且偷生。
李清照一介漂泊女子,卻為國家留下了不少的詩,無論是《菩薩蠻》,還是《清平樂》、《南歌子》、《詠史》、《玉樓春》、《蝶戀花》、《漁家傲》、《念奴嬌》、《永遇樂》等等,還有篇幅長的兩首《上樞密韓侂胄詩》,李清照的作品遠遠不止,但隨便一首都可以成為絕句,李清照當得上"千古第一才女"。
在眾人的眼中,李清照似乎是一個在封建禮儀下的標準大家閨秀,平常的愛好可能就是寫寫詩、練練字、彈琴畫畫,或者侍弄花草,其實不是,李清照愛賭博打牌,還愛喝酒。
宋朝繼承唐朝之風,娛樂活動豐富,"打馬"也就是當今打牌的前生,據說李清照經常通宵打馬,還專門著作了《打馬圖序》,裡面寫道:"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也因此傳出她嗜賭如命,晚年時期的李清照孤苦伶仃,為了打發時間,經常玩各種流行遊戲,不過有歷史學家考察後表示,這點有誇張嫌疑,李清照一生的安穩生活並不多,而且錢財不多,不足以支撐她嗜賭。
嗜酒如命,李清照被打上了這個標籤,往往都是男子愛喝酒,女子愛喝酒是少數。李清照在少女時期的作品中,"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在思念夫君時也寫道:"東籬把酒黃昏後",據李清照詩集記載,其中有半數的詩詞裡面都提到了酒,所以人們也都認為李清照嗜酒如命,這一點比較真實,畢竟古代的酒度數比較低。
另外李清照一生顛沛流離,可以說是遭遇幾次"大落",卻沒有"大起",這般遭遇一般人難以忍受,利用酒來麻痺傷痛也是合理的。
李清照還被譽為"詞國皇后",她作的詞也被稱讚為"詞壓江南,文蓋塞北"。經歷多個朝代,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人評價她,她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女文豪,為了紀念他,有不少的地還專門修建了"李清照祠堂",只能說是實至名歸。
從經歷來看,李清照是不幸的,從文學來看,李清照又是豐富的,只有經歷了這麼多滄海桑田,才能留下如此豐富的作品。
李清照留下的作品集既豐富了宋朝文化,也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國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經歷了無數朝代,但她展現的宋詞之美,依然是我們品讀的對象和學習的對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李清照還代表了古代女性,古代女子想要在歷史上佔據一角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李清照做到了,體現了女子的才能。
李清照的遭遇,雖然她顛沛流離,吃盡人間苦頭,但是她並沒有就此消沉,反而在苦難中留下眾多作品,還有其作品中表現出的家國情懷,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參考文獻】:
《宋史》
《如夢令》
《風雅宋》
《打馬圖序》
《李清照評傳》
《漱玉詞欣賞》
《易安居士文集》